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秋天的快乐》是夏多布里昂于隐居期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家在孤寂的山林间独居,秋季独有的凄清环境加重了孤独情绪的分量。本文试图进入作者的内心,以求与作者的心灵进行沟通,凭借自身的第一感觉对散文作印象式的分析,透过散文淡漠笔调的背后,抓住作者传达出的孤独感,深入挖掘隐藏其中的由孤独创造的作者对生存意义的追寻。
  关键词:夏多布里昂 孤独 生存
  确实,秋季,对我而言,是个困倦到令人感到难以言说的孤独季节。
  曾看到夏目漱石俳句中的“秋风门前过,石蒜花开一点红”,便心生爱意。石蒜,日语就称作“曼珠沙华”,我们更为熟知的名字是彼岸花。佛家语,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是花季最后盛开的花,之后就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不需要过多陈述花名的由来与花性的奇特,冬天郁郁葱葱的叶子在开春时消失,秋天又无视常规地直接开出那艳红绚丽的花来,对我来说这正是石蒜的可爱之处;毫无矫揉之姿,没有忸怩之态,这花便在未得要领之前就露出了强烈的本色。①“彼岸”二字蕴含着无尽的深意,花叶永不相见已然是既定的命运,那么在萧瑟的秋风过处,枯黄颓败的天地间只绽放着这一抹艳色,纵然是凝聚了千种风情,也不过是孤绝之意的外化罢了。低低地吟这句俳句,想起着秋日里最后的光亮,总是会有些许淡淡的忧伤。
  无论是日光渐短的忧郁,还是红艳逼人的花期,都不过是秋季孤独气息的点缀。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少时从不曾感觉四季轮回对于心绪的触动;成长到如今正是可以自以为文艺地抒怀一番却只会收到微微调侃的年岁,然而季节的变幻已是能够在心底刮起十二级的龙卷风,在春夏随着透明爽朗的日光将愉悦与欢喜如潮水般翻滚而来,瞬间打翻心湖里的轻舟薄桨,心绪只能随着浪水越翻越高。一进入秋季,心潮又如海啸过境般瞬息退却,甚至退到比来时更为遥远的地界,忧郁孤独的情绪充斥了整个心灵的内在。秋天本身已打上浓重的倦怠、烦闷的标签,于孤独之外,再无余生。如此这般的遮掩逃避,夏多布里昂在《秋天的快乐》中算是做到了极致罢。
  开头只有简短的一句,却是明显地道出了作者的情绪。“离群索居让人感到更舒服”,这不是符合一般人性的规则。我们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判定人是群居的生物。那离群索居的孤独生活怎么会让作者感到更舒服呢?道理或许是存在的。我们总是沉迷于与自己本质属性截然相反的东西,突破各类社会关系编织而成的早已将身心束缚的无法喘息的大网,孤独的环境就会迅速占领我们的思维,此时的我们本是座空城,自然沦陷得没半分悬念。
  紧跟着,夏多布里昂将一串景致与精神特征相连,将秋景背后透露出的萧索孤寂与命运的神秘莫测紧密结合,传达出颓丧消极的情绪。他用文字将自己驱逐出境,热闹欢愉是不属于他的,正如他笔下的岁月、幻想与爱情。这种美好渐逝的感伤伴随着巨大的空虚笼罩了整个秋日。孤独必然引起空虚。反观自身,我们灵魂深处始终存在着青烟般环绕的空虚感,这确是一种流放之感,一种明确清晰的情绪,一种焦灼焚心的回忆之箭,一种荒诞不经的妄想。②不是妄想年光倒流,就是相反地妄想时间飞逝。
  我是以一个凡人的心态思念亲人的,在一个人的落寞的空气中品尝思乡之苦。那作者呢,他在孤寂的山林间,可也有思念着的人吗?当整个世界似乎都忘却了你,你又是站在怎样的立场上,用如何的回忆来记得你?回想少年时看过的一篇文章,还清楚地记得这么一句:“我是这样忘却你,当世界的声音忘记你;我是这样记得你,在忘却的立场上,用我的声音记得你。”③隐约之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应该也是这样的心绪回转,在被世界的一切声响忘记时,用他自己的纯粹发自内心的声音记住了整个世界。假如孤独是不可避免的,便把这孤独也抛之脑后,一个人,当战胜了这种最原始最彻底的恐惧之后,成就感即会产生,我些许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之源了。
  一个人生活,就连日子都变长了。夏多布里昂在乡间享受孤独促成的思绪流转带来的乐趣,他把地域的幽静以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能跟随他的描绘,一同迎接“暴风雨的季节”。作者又想象碰上一位伫立田头的农夫,就细细端详着他,隔着几步距离,观察他的犁铧翻动的劳作,他的滚烫汗水与冰冷秋雨的融汇,他遗留在身后的沟壑。农夫在稻穗掩映中的出生令作者自然联想到农夫也在相同环境下的死亡。淡淡的几笔却是展现了一幅生动可感的影像画面。正如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境界,既远且近,既近且远,好像很贴身,但是又适当地保持着距离,以免一头栽进里面。作者用这样冷静克制的笔触向我们发出邀请。因为孤独,所以冷静。当天地万物间只剩下自身,那么就可以理智地思考了。对于夏多布里昂来说,乡间的一切秋景、一切想象,都好比一出鲜活深刻的理想剧,不经意间在他眼中呈现出了人生最本质的完整,让他过目不忘,让他不由自主地想把属于时间的这一切全部放大、密封,重现在自己身上的同时,也印刻在自己身上。读这样的字句,我们需要将自己放置于孤独的夜晚,借助黑夜的力量,跨越百年的时光,寻求同作者产生一丝的共鸣。这不禁让我回忆起如这般的阅读体验还是四年前阅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时。虽然不是在夜间,但确是一个日全食的午后,特殊天体运动造就的黑暗比日常的昼夜轮回更加触及我的心灵,在肉眼可感的逐步迫近的黑暗中,我浮躁已久的心绪终于难得地平复下来,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暗色里,倚着床头不甚明亮的白炽灯,轻与重、灵与肉的探索在我面前如水银泻地般铺展开去。身处孤独的空间,肉体的全然放松,只余留精神在时间维度上的探险,是值得思考些意义深刻的问题的,譬如意义本身。夏多布里昂说守护女神指给他看“掩埋于沙石之中的埃及的金字塔,如阿里莫里克的犁沟有朝一日隐藏于欧石南根下”,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我们无法了解亘古不变的某种存在,只有低声的呢喃很熟悉,像重播一个昨天的故事,也像是错觉的旋律传到内心完全又是别样的声音,这个声音告诉我们,有一部分的自己,已经被某个瞬间永远地留在了过去。由于先验地感觉到了生存意义的必将失去,人类又会兴起对意义的寻找。只是我们能否寻回被沙石掩埋的金字塔,问题的回答是个无解的答案,甚至连答案也不需要,因为我们从未停止孤独的努力,只是人类目力难及。在某种意义上,意义问题是整个哲学和人类的终极问题,我们可以如作者般生活在孤独中,但我们的孤独必须存在于意义里。作者庆幸“已将有关他的至福的种种神话置于人事的圈外”,他将自己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剥除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将传奇留给外面的过去,在与孤独为伴的时光里试图恢复美化的生活,用理智的眼神和温热的内心拯救不完美、不定且虚无的日常,在仿佛永远飘荡的一个人的世界里让意义得以丰富,欲望得以实现。
  到了晚上,作者又登船在池塘夜游,准备离开的燕子在塘间的嬉戏都是为他而作的告别。读到燕子直冲天空,继而又俯冲湖面,热闹欢腾的情绪稍有起头,可是燕子落脚的芦苇只是微微一弯,在燕群杂乱的叫声中保持住了稳定的状态,顿时轻快的心情又被芦苇的一弯扯会了原位,甚至更觉冷清。不是吗?再喧嚣的热闹都是别人的,自己最终生活在的还是他人的世界里,唯一属于自己的就是刻意留存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关于一切意义的思考。芦苇的一弯又令我想起了《卧虎藏龙》中竹林间的争斗,任凭你武艺高强,招招致命,每一根竹子却是不变应万变,借着弯曲自己而卸去旁人加注的外力,激烈的打斗全不在它们眼中,一切外在消失之后的竹林的孤独才是恒久。想到这里,夏多布里昂笔下的芦苇与李安的竹林的影像已经在我脑海中重叠,二者优雅轻巧的弯曲都是对生命绝佳的展现,回避直接的碰撞是对生存意义理解所作的一个倔强的独白,这类独白本身也许毫无价值,但它的全部意义在于——在和自己的对话中,意义成了一种决不妥协的立场,几乎是神圣的,因着这样霸道的立场,我们的肉体乃至精神无法跨越意义所坚守的底线,那么只能也必须无视非议与怀疑,将我们的全部身心倾向意义的神往。
  读到这里,短短的散文也结束了,这篇虽然题为《秋天的快乐》,可着实没有令我感到多么明显的愉悦,至多一字半句中流露出来的一点点欢畅的意味,更多的却是勾起对生存的孤独与意义的寻找的沉重思索。在刻意与作者拉近距离而制造的孤独环境的那些瞬间里,感到所有的外在都值得去爱、去感悟、去放弃,我感到这个世界的苦涩,其中有生命意义的不可推诿的罪;夏多布里昂的散文是个不圆满但可贵的救赎。
  参考文献:
  [1] [法]夏多布里昂.墓畔回忆录[M].程依荣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一个小伙拉着一位银发老人,走在夜色中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乍一看很像孙儿陪奶奶散步,而事实上两人素不相识,两人相遇只是因小伙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这一幕令网友大赞暖心。  照片中的小伙姓王,今年33岁,江苏无锡宜兴人。当天,小王和妻子出门散步,在一个路口,小王遇到迷路求助的倪阿婆,阿婆今年96岁了,下午3点多出门遛弯儿,结果越走越远迷了路。热心的小王决定打网约车把倪阿婆送回家。在等车的过程中,
“近日舍妹将要出嫁,忆童年趣事,余常捧腹开怀,已然二十春秋,不言青梅,常言手足情深……”一篇来自贵州脱贫攻坚一线的“古风”请假条走红网络,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该请假条的作者是贵州印江自治县政府办駐木黄镇凤仪村扶贫干部冉魏。他于2017年10月考入印江自治县政府办,担任文秘工作。2018年3月被抽调到凤仪村驻村搞扶贫,他平时工作较忙,有时节假日也要坚守工作岗位,很少有时间回老家陪伴老人。前不久,父
我记忆中的小院,没有花篱翠竹的浪漫,没有绿荫藤椅的雅致。故乡的小院,只是很普通的農家小院,简单质朴,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岁月温情。以至于在很多年里我都觉得,没有小院的家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家。每次风尘仆仆地回来,一脚踏入家门,小院那种熟悉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就像母亲的怀抱一样,让人安心。  小院东边是个简易的棚子,家里的三轮车和农具都放在这里。棚子南面的墙根有狗窝、鸡窝,鸡犬之声给小院增添了几分生气。小院
2007年,当时被认为是“疯人院”的阿里又多了两个“疯子”:一个是前盛大CFO(首席财务官)张勇,一个是前广州百事可乐CFO井贤栋 。后者,成为阿里巴巴第8430号员工。  井贤栋的花名是“王安石”,本来他不想要这个名字,因为北宋名相变法没有成功,可是一忙就错过了重选的机会。敢想敢做敢担当  2007年的阿里旗下猛将如云,谁也没想到这两个CFO会是未来阿里的执旗者。  阿里的CFO也都是非凡人。被
摘 要: 文化,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基础。文学,作为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传播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汪曾祺代表作《受戒》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三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来鉴赏《受戒》英译,分析其采用的翻译方法,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语言维 文化维 交际维 《受戒》英译  一、引言  最近,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用视频的方式,从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出发,同时包含衣食
2017年4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首次会晤。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抵达海湖庄园时,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在停车处热情迎接。两国元首夫妇合影留念,亲切交谈。两国元首夫妇还共同欣赏了特朗普外孙女和外孙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并背誦《三字经》和唐诗。  2016年9月2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加拿大,抵达加拿大两小时后,就在渥太华的夏列顿湖总理官邸参加了
摘 要: 目前学术界对于《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一词的作者归属存有争议:一说是南唐后主李煜,一说是西蜀后主孟昶。论文在详细梳理二说源流的基础上认为:孟昶所作说的版本依据存在不少问题,而李煜所作说的版本依据较为可靠。此词当为李煜所作。  关键词:《相见欢》 作者考证 版本源流 李煜 孟昶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这首词情感真挚、流露自然,南宋黄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
2019年2月24日,沙特颁布王室令,更换现任沙特驻美国大使,瑞玛·宾特·班达尔公主(Princess Reema Bint Bandar Al-Saud)接替哈立德·本·萨勒曼王子任此职位,成为沙特历史上第一位女大使。在沙特这样一个女人地位极其低下的国家,成功取代沙特国王亲儿子、王储穆罕默德亲弟弟哈立德王子,成为新一任驻美大使的瑞玛公主,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拥有纯正的王室血统  都知道沙特王室
我爱西瓜 摄影/视觉中国暑假 攝影/视觉中国没有完成的暑假作业 摄影/视觉中国携手固堤坝 摄影/人民视觉南昌驾校被淹成孤岛 摄影/人民视觉救援一刻不停 摄影/人民视觉
2009年,美国的David和妻子满怀期待的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可是,在David从医生手里接过儿子后,他哭了,面前的这个孩子只有600g,医生甚至告知他俩为孩子准备后事吧,他的免疫系统非常不完善,自己呼吸都很困难。  David曾经是一个浪子,不仅喝酒、逛夜店,甚至还有严重的毒瘾。David心怀愧疚,他知道,孩子如今的这副模样跟自己脱不开关系。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努力赚钱为儿子治病。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