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识并且试图采取措施来满足时才可能转变为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持久性的保持需要合理的评价,以便让学生感到满足,有成就感.从而愿意为达到自己的需求而主动学习.在学习的各种动机中最能让学生感到满足的是来自同伴的肯定,对于大多数的差生来说,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双重不信任,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但合理的小组设置可以让大部分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从简单参与到引以为荣,再到为了维护它而努力拼搏.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太久远的过程.可能一学期甚至一次月考的距离,笔者遇见过一个学习本来不是太好的学生,但其有天生的领导天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安排其当组织者的角色,他很快投入进去在同学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绩也很快由落后挤入班级中游.还有一些学生通过竞赛为了面子而拿起课本,而且课堂上自动克制了自己许多不良的行为.
如何设置一个合理的小组,并通过及时的评价给一个让学生能够持续进步的动力.这个评价体系需要有相当的技巧和耐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能够促进自己进步的体系中来,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合作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促进关系,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同时在观察别人的思考过程和讲解方式中学习有效的学习策略.另外在学生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人际交往的技巧.使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较好的锻炼.
1小组的构建
在评价之前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载体,一个可以有效运作的学习小组.关于学习小组的构建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学习小组的构建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1小组的人员构成
小组成员要满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可以看做一个班级的缩影,小组成员不论从性别、性格、成绩以及家庭背景和守纪情况,都要有合理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给各类学生必要生存空间的有效前提.小组人员的个数以四到六人小组为佳,人数过少形不成讨论的氛围,人数过多会形成不同的小团体不利于讨论的进行.在设置小组的时候除了保证组内的差异之外还要保证小组间的总体水平大体相同,使小组的竞争的过程中处以同一的水平上,让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看到成功的希望使竞争能够持续进行.
1.2合理的座位安排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研究表明不同的座位安排对学生不同角色的发挥是有影响的,身边同伴的水平也会影响问题讨论的深度和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座位是面向老师的,不论是两个人同桌还是三个人同桌,总有一个人是被边缘化的,学生的对坐和围坐使合作化的讨论更简单易行.但围坐时要避免优生间的交流使差生边缘化,也要防止组内分化形成两个小团体,如果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水平,学生的座位可以是如下两种模式.
图1为六人小组共同面向讲台时座位安排,图2为六人小组围坐时座位安排(文字方向为座位方向).
1.3职务与责任相结合
首先,一个小组需要一个组织者,这个组织者不一定学习好,但一定要人缘好能让大部分学生认可这个集体并愿意为此奋斗,为小组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这时候以坐在中间的学生为优先考虑对象,在小组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组织讨论.同时小组还需要一个激励者,他能够为必要的问题的提供合理的思考路径,避免小组没事可做,可以从优生中考虑,但其他思维活跃的学生也可以轮流担当,在讨论时首先指定第一发言人,依次回答必要时进行补充.除此之外,一个小组还需要一个评判员或者记录者,让小组在合理的竞争中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及时得到大家的认可,记录员可以小组轮流担任并相互督促.
2小组评价的基本原则
合理的小组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学习一定会高效运转,我们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小组的自我提升.由于小组成员构成的多样性,因此我们的评价主题应该是多样的,对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都要有参考价值,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创新精神、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有必要的考察,重视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斯宾塞说过:“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评价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人永远是学生自己,通过学生参与评价既可以让评价更加公平,也能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评价带来的快乐,通过对别人的评价来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和习惯,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对于一节课来说,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课前准备(包括上课迟到,课本,笔记);(2)课堂质量(听课、回答问题、展示交流参与度);(3)作业质量(晚交、准确率、订正);(4)测试成绩;(5)自主学习等.下面是我们制定的评比细则:
物理学科 “优秀学习小组”评比细则
一、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创设高效**课堂.
二、加扣分的项目:课前准备(包括上课迟到,课本,笔记)、
课堂质量(听课、回答问题、展示交流参与度)、
作业质量(晚交、准确率、订正)、测试成绩、自主学习等五方面.
三、扣分细则:(1,2,3课代表负责,4,5项相邻组长负责)
1.不交作业每人每次扣2分;不按时订正错题、迟交、少做每人每次扣1分;
2.作业B等或者C等级为不合格扣1分;(作业不合格,及时找到老师会了可以不扣分,一周连续三次C等需要找教师面谈,看是否有不会的地方,及时帮其弥补上来.)
3.预备铃响,无故迟到扣1分,上课说话,影响他人,注意力不集中扣2分.
4.课前准备不到位(没书,没笔记本)每人每项扣1分.
5.自主测试,作业没订正的每人每项扣1分.(学习组长及时帮扶)
四、 加分细则:(组长负责,当天上报课代表)
1.作业为A 等级的每次加1分.
2.上课回答问题,答对每人每次加1分,被老师表扬每人每次加2分;
3.当堂检测前六名做对的同学每次加1分,前三名完成的小组加小组分5到1分.
4.小组讨论积极、成员参与度高、自主学习意识强小组每次加小组分5分.
五、特殊加分,扣分细则.(名次以第一次质量检测名次为基准)
1.课后能自主钻研,主动探究问题的每次加2分.
2.考试进步一个名次加3分,退步一个名次扣2分.
六、奖惩细则:以上扣分、加分情况,及时公布.每月统计一次.
班级评比:得分最多的前三小组为本月的“优秀学习小组”获得“优秀学习小组奖状”和物质奖励.
个人评比:得分最多的个人(暂定前三名)获得“物理学习之星奖状”及学习用品作为物质奖励.
学期结束,根据累加分数,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组长”、(取前三名)给予奖励!
在这里我们把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加分权利给小组,由组长安排记录员轮流记录,通过及时公示进行监督即保证的公平性,又可以防止一个人记录忙不过来分散精力又影响自己的上课效率.同时小组内的加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当记录员看到自己的小组加分过少时必然会督促同组同学认真思考回答问题.把作业不交、迟交的扣分交给课代表,这样课代表在收缴作业的时候既可以完成又不会占用太多的精力.把作业不合格的扣分和纪律扣分也交给课代表,老师在改作业后把名单记录在学科的交流本上作为课代表的扣分依据,这样课代表可以及时和老师配合又能紧紧抓住作业.把订正和课前预习的加分由小组相互监督,这样可以快速地实现全班所有学生的检查又保证的公平性.
任何一个评价的执行需要对应的数据和记录这些数据的表格,一个简洁高效的表格可以简化执行的难度,让评价更加公平和易于执行.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两种表格:一个是小组内记录的加分表,另一个是课代表手里的作业记录和小组加分的汇总表.具体表格如下:(空间关系,这里仅列出一组的情形)
如何设置一个合理的小组,并通过及时的评价给一个让学生能够持续进步的动力.这个评价体系需要有相当的技巧和耐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能够促进自己进步的体系中来,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合作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促进关系,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同时在观察别人的思考过程和讲解方式中学习有效的学习策略.另外在学生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人际交往的技巧.使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较好的锻炼.
1小组的构建
在评价之前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载体,一个可以有效运作的学习小组.关于学习小组的构建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学习小组的构建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1小组的人员构成
小组成员要满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可以看做一个班级的缩影,小组成员不论从性别、性格、成绩以及家庭背景和守纪情况,都要有合理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给各类学生必要生存空间的有效前提.小组人员的个数以四到六人小组为佳,人数过少形不成讨论的氛围,人数过多会形成不同的小团体不利于讨论的进行.在设置小组的时候除了保证组内的差异之外还要保证小组间的总体水平大体相同,使小组的竞争的过程中处以同一的水平上,让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看到成功的希望使竞争能够持续进行.
1.2合理的座位安排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研究表明不同的座位安排对学生不同角色的发挥是有影响的,身边同伴的水平也会影响问题讨论的深度和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座位是面向老师的,不论是两个人同桌还是三个人同桌,总有一个人是被边缘化的,学生的对坐和围坐使合作化的讨论更简单易行.但围坐时要避免优生间的交流使差生边缘化,也要防止组内分化形成两个小团体,如果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水平,学生的座位可以是如下两种模式.
图1为六人小组共同面向讲台时座位安排,图2为六人小组围坐时座位安排(文字方向为座位方向).
1.3职务与责任相结合
首先,一个小组需要一个组织者,这个组织者不一定学习好,但一定要人缘好能让大部分学生认可这个集体并愿意为此奋斗,为小组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这时候以坐在中间的学生为优先考虑对象,在小组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组织讨论.同时小组还需要一个激励者,他能够为必要的问题的提供合理的思考路径,避免小组没事可做,可以从优生中考虑,但其他思维活跃的学生也可以轮流担当,在讨论时首先指定第一发言人,依次回答必要时进行补充.除此之外,一个小组还需要一个评判员或者记录者,让小组在合理的竞争中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及时得到大家的认可,记录员可以小组轮流担任并相互督促.
2小组评价的基本原则
合理的小组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学习一定会高效运转,我们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小组的自我提升.由于小组成员构成的多样性,因此我们的评价主题应该是多样的,对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都要有参考价值,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创新精神、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有必要的考察,重视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斯宾塞说过:“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评价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人永远是学生自己,通过学生参与评价既可以让评价更加公平,也能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评价带来的快乐,通过对别人的评价来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和习惯,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对于一节课来说,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课前准备(包括上课迟到,课本,笔记);(2)课堂质量(听课、回答问题、展示交流参与度);(3)作业质量(晚交、准确率、订正);(4)测试成绩;(5)自主学习等.下面是我们制定的评比细则:
物理学科 “优秀学习小组”评比细则
一、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创设高效**课堂.
二、加扣分的项目:课前准备(包括上课迟到,课本,笔记)、
课堂质量(听课、回答问题、展示交流参与度)、
作业质量(晚交、准确率、订正)、测试成绩、自主学习等五方面.
三、扣分细则:(1,2,3课代表负责,4,5项相邻组长负责)
1.不交作业每人每次扣2分;不按时订正错题、迟交、少做每人每次扣1分;
2.作业B等或者C等级为不合格扣1分;(作业不合格,及时找到老师会了可以不扣分,一周连续三次C等需要找教师面谈,看是否有不会的地方,及时帮其弥补上来.)
3.预备铃响,无故迟到扣1分,上课说话,影响他人,注意力不集中扣2分.
4.课前准备不到位(没书,没笔记本)每人每项扣1分.
5.自主测试,作业没订正的每人每项扣1分.(学习组长及时帮扶)
四、 加分细则:(组长负责,当天上报课代表)
1.作业为A 等级的每次加1分.
2.上课回答问题,答对每人每次加1分,被老师表扬每人每次加2分;
3.当堂检测前六名做对的同学每次加1分,前三名完成的小组加小组分5到1分.
4.小组讨论积极、成员参与度高、自主学习意识强小组每次加小组分5分.
五、特殊加分,扣分细则.(名次以第一次质量检测名次为基准)
1.课后能自主钻研,主动探究问题的每次加2分.
2.考试进步一个名次加3分,退步一个名次扣2分.
六、奖惩细则:以上扣分、加分情况,及时公布.每月统计一次.
班级评比:得分最多的前三小组为本月的“优秀学习小组”获得“优秀学习小组奖状”和物质奖励.
个人评比:得分最多的个人(暂定前三名)获得“物理学习之星奖状”及学习用品作为物质奖励.
学期结束,根据累加分数,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组长”、(取前三名)给予奖励!
在这里我们把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加分权利给小组,由组长安排记录员轮流记录,通过及时公示进行监督即保证的公平性,又可以防止一个人记录忙不过来分散精力又影响自己的上课效率.同时小组内的加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当记录员看到自己的小组加分过少时必然会督促同组同学认真思考回答问题.把作业不交、迟交的扣分交给课代表,这样课代表在收缴作业的时候既可以完成又不会占用太多的精力.把作业不合格的扣分和纪律扣分也交给课代表,老师在改作业后把名单记录在学科的交流本上作为课代表的扣分依据,这样课代表可以及时和老师配合又能紧紧抓住作业.把订正和课前预习的加分由小组相互监督,这样可以快速地实现全班所有学生的检查又保证的公平性.
任何一个评价的执行需要对应的数据和记录这些数据的表格,一个简洁高效的表格可以简化执行的难度,让评价更加公平和易于执行.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两种表格:一个是小组内记录的加分表,另一个是课代表手里的作业记录和小组加分的汇总表.具体表格如下:(空间关系,这里仅列出一组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