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与时尚同行!

来源 :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年时尚大事件
  
  1994-2009
  15年来,《风采》杂志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跟时尚新生活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个新生活不仅是我们的口号、信念,更是我们一直深切关注的生活方式,在经过深度的发掘后,进行有理有据的时尚评论,并乐于分享给更多的人。而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其中大部分的新生活概念,都是由我们率先发掘并进行深刻评论的。
  
  百年时尚风云变幻
  ——1997年第4期《时尚百年》
  时尚,一个既热情洋溢又虚无缥缈的名词,它背负着设计师的创意与激情,背负着女人的荣耀与梦想……1997年,《风采》制作的专题《时尚百年》,运用大量资料和翔实的图片,完整地还原出了时尚从1900年至1997年这近百年的发展风貌。
  “1924年,最负盛名的Chanel No.5香水问世。这种纯净简洁的香水瓶造型正是这个时代时尚的象征。”
  “1947年2月12日,战后的巴黎,伟大的法国时装设计师Christian Dior展示了他的处女作New Look。人们开始惊呼,巴黎更女人化了。”
  “随着青年女装运动的兴起,裙下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人类集体向传统挑战的佐证。”
  对于永不止步的时尚来说,无疑,昨天永远是今天的历史。时尚经典需用百年时间缔造,而回顾却只需一瞬间。
  
  单身女性的福音书
  ——2004年第1期《26岁单身女子的138条军规》
  单身女性从来都是时尚女性杂志最关注的人群,但不是所有杂志能贴心地提炼出“138条军规”让你理性地正视爱情。
  “1.视爱情为生活奢侈品:有最好,没有也能活。”
  “2.若工作计划与男友约会档期冲突,取前者——前者不会辜负你(且越老越不会,除非你当三陪)。”
  “3.签任何合同之前至少看三遍——最具挑战行的合同是婚约。”
  ……
  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单身女子的138条军规出自《风采》2004年1月的这期专题内容,而这138条军规如今早已被所有女人奉为宝典,并流传至今。这里没有女权式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女性式的智慧和洗练的谏言。谁说拥有爱情的女人最美丽,《风采》却让单身女人同样精彩!
  
  放飞女性精华梦想
  ——2005年第4期《精英女性的100个精华梦想》
  精英女性的100个精华梦想是《风采》100期的特别策划专题,文中采访了数十位当代精英女性,记载了她们鲜活而真挚的梦想,同时也提炼出了精彩出位的答案,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女性的想象力。在选题最后还有来自10位精英男士的提示,寄托了地球上另一半人最善意的期待。
  专题反映了60后~80后女性生存的现状,寄托了当代女性的理想及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凝聚了她们向上的力量。《风采》在100期的时候,为中国女性交出的一份答卷。“100,这个数字,从我们的孩提时代开始,便格外惹人喜欢,成为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100,是从0开始一步步积累的完美和圆满,自信又单纯的三位数……”
  从100个精华梦想开始,让每个女人都翻开充满期待的华彩乐章,而只有有梦想的女人,才是风采飞扬的女人。
  
  别让身体束缚灵魂
  ——2005年第8期《别忘记,我们的身体是自由的》
  “很难想象,一具拘谨的躯壳里,能放飞出自由不羁的灵魂。因此,女人,或者说很多女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被看作是没有灵魂的。”
  《风采》专题《别忘记,我们的身体是自由的》,以女性身体为题材入手,却跳脱出身体这一狭义的定义,为女性身体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活力,勾勒出先锋女性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以及她们对生命的思考对时代的反思。
  专题通过采访舞蹈家高艳津子、作家春树、模特姗姗、摄影师Emi等时代新锐女性,为读者描述出了当今女性渴望突破禁锢,在生活中力图还原自我的诉求。将女性身体这一命题,还原为女性艺术创作的原点,在国内女性艺术创作始于萌芽的初期,鼓励女性突破身体与世俗的禁锢,并率先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就像高艳津子说的那样:“我的身体里有一双长着尊严的翅膀。”
  
  


  自由表达的人生色彩
  ——2005年第12期《没有谁能阻止我们自由表达》
  在世俗面前,有人选择虚伪;在时间和现实面前,有人选择了沉默。在嘈杂纷乱的世界里,虚伪是最好的保护色,而沉默则让人流于安逸。在个性缺失的今天,表达似乎成为了当代人无法跨越的鸿沟。
  其实,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存在表达的可能,《风采》选取了50后到80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每个人都在用各自选择的途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无论是平客的独立电台,艺术家徐若涛的涂鸦式艺术反抗,还是蜘蛛的电子杂志《WO男人志》,他们忠于自我,并勇于表达,才能让他们获得如此鲜活的人生。
  所以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风采》大声疾呼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表达,并且,没有谁能阻止我们自由表达!
  
  唤醒沉睡的创意中国
  ——2006年第1期《游戏时尚 创意中国》
  有创意就有未来,所以创意工业是世界潮流,就连一向以严谨严肃风格著称的英国,都开始有系统地推广创意产业。自古以来,中国人从不缺乏天才与创意,但自西方逐渐确立时尚发源地的地位之后,中国人似乎从此与创意和设计无缘,陷入人才缺失的循环,跟风、抄袭在一时间内蜂拥而至……
  2006年1月刊,《风采》邀请了中国本土最时尚、新锐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以“中国”为概念,做一次史无前例的跨疆界创意实践,或者说是游戏。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以轻松自信的姿态,展示我们自己的传统中国、时尚中国、进步中国。
  
  时尚工作者的辛酸自白
  ——2008年第1期《时尚编辑无前途》
  《风采》2008年1月刊的专题——《时尚编辑无前途》,像投入时尚媒体圈的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时尚传媒人的广泛讨论,将《风采》一直保持的时尚批判性发挥到了极致,只有自嘲,才是最诚恳的批判。
  “这是一群可怕的女人,她们像研究股票或者化学配方一样全神贯注地研究怎么涂眼影、裙子应该穿什么颜色,并且严肃认真地为此召集会议、一掷万金,在她们的一天24小时里,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她们用在了这些事情上,另外的时间才能用来睡懒觉、谈恋爱、以及给妈妈打电话。”
  没错,时尚编辑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时尚的宠儿,奢华和格调的代名词,行走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成为时尚坚定的传播者和卫道士。他们的生活永远时尚光鲜,却鲜有人知道成为时尚编辑的个中滋味。
  本期专题道尽了时尚编辑的酸甜苦辣,从各种方面小心求证,并大胆抛出时尚编辑无前途这一结论。如果你并非此道中人,你完全可以从这个专题中窥探时尚编辑不为人知的生活百态。而如果你是时尚编辑的话,在看过此专题尝尽辛酸之后却有一点回甜,你会发现原来在你受尽磨难之时,自己并不孤单。
  
  理智奢侈品消费倡导
  ——2008年第2期《非奢侈揭发》
  时尚,一个美丽的光环,即使再卑微的人也能从时尚的光环中获得尊荣,而即使再廉价的物品也能在光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而作为舶来奢侈品消费大国的中国,只要将那些拗口的英文logo放置在高档商业街的店铺里,便有了让女人动情的魔力。
  而如何建立消费者和奢侈品纠结的关系,是《风采》一直琢磨的问题。于是,《风采》杂志有了《非奢侈揭发》这个选题,选题中列举了一些在国内被高估的品牌,提出了真正成为奢侈品的特质及在国内什么人会盲目买大牌。我们并非鄙视或者反对消费者购买那些伪奢侈品牌,只是希望在同类杂志大肆宣扬奢侈品消费文化的今天,让《风采》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倡导如何成为一个有品位的奢侈品购买者,而不是仅仅只知道盲目跟风。
  


  时尚风格15年
  1994-2009
  一本杂志,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作为国内比较早期创刊的时尚杂志,相比传统的媒体影像原则,《风采》杂志更加懂得强调摄影师的个人风格,以大胆和自由的表现手法表达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正是如此独特的时尚影像表达,使得《风采》杂志见证着许多时尚摄影师的成长与发展,以一场全新的视觉探险,与我们一起分享影像的喜悦。
  
  80年代经典再现
  ——2007年第2期《80年代的E类剧情谜思》
  80年代是时尚进化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它经典的戏剧化和夸张感,常常幻化为创作灵感出现在众多著名设计师、艺术家的作品中。在现实生活中它不宜被照搬以及复制,在影像中它却有最自由的表达方式。由法国摄影师Paco Tyson操刀的《80年代的E类剧情谜思》大片,在798的张肇达工作室,把80年代的剧情植入到2007年,破解了当季正在还魂的80年代流行元素。
  
  马语者的致命诱惑
  ——2006年第12期《马语者》
  2006年的年底,已经是深冬时分,尽管天寒地冻气温已在零度以下,《风采》编辑们的创作灵感却没有被冻结。这一期的大片与周遭的气温形成强烈反差,跟寂寞冷静无关,升腾着浓重的、热烈的野性气氛。北京烟湖度假村内,片场变成驯马场,富有质感的暗调渲染出一股油画的气质,身着Chanel07早春系列、Dior等大牌服饰的模特李静,一改往日的甜美style,用干脆的中性荷尔蒙武装自己,上演了一场美女与骏马之间的秘密谈话,神秘、热烈,而且不可抗拒。
  
  凝固侠客英雄的瞬间
  ——2003年第1期《英雄》
  媒体的职责之一,就是拥有敏锐的嗅觉,从不会错过任何劲爆的大事件。2002年年底,大导演张艺谋率领众明星打造的《英雄》大片上映,堪称那一年最后的一场视觉盛宴。于是《风采》杂志在2003年开年的第一期,就紧跟《英雄》热潮,相当大手笔地上演了一出侠气冲天的杂志大片。在剧情化的设计下,邓达智等服装高手精心点化,把精美华服与古装情节巧妙融合在一起,楼台水榭、落叶满地间刀光剑影,21世纪的武侠画面不仅成为可能,还带着一丝后现代的解构,让人印象无比深刻。
  
  新新人变身梦幻新郎
  ——2006年第5期《我的婚礼 我的时装秀!》
  婚礼这种常规选题,每家杂志基本都会涉及,但如何做出新意来却常常让编辑们感到头疼。《风采》2006年5月份上演的婚礼时装秀,模特选择相当有新意,大胆起用了刚刚在选秀节目中崭露头角的吴建飞,发掘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隐藏气质,用经典的黑白两色打造出他童话王子般的梦幻新郎造型。就连吴建飞本人也十分满意这组造型,并把当时的照片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
  
  无敌时尚小魔女
  ——2006年第6期《噢…… 我的宝贝》
  时装大片里的模特们,常常不厌其烦地扮演别人,可那永远都仅仅只是扮演。而这位叫羊羊的小宝贝,无论她是在镜头前发呆、迷惑、还是开怀、渴望……那永远都是她自己,她的自然是最有力的武器,让每一个看到这些影像的人,都被她无邪的眼神击败,深深在记忆里留下烙印。不必担心,7岁的她承担不起过于奢华的梦想,这些Chanel、Versace等大牌出品的箱包、饰品,在她这里没有半点儿的不协调,她就是那种天生的时尚小魔头!
  
  话题性吉米女装look
  ——2000年第7期《对话》
  2009年,如果化妆师吉米选择反串女装造型,已经完全不是什么新闻。可是时间如果向前推进9年,那时全国的时尚杂志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本,吉米以全女装造型亮相《风采》杂志,探讨以服装为传媒的两性对话,绝对具有爆炸话题性的意义。当时的吉米身穿长裙、丝袜、高跟鞋,借助浓黑的眼影,上演雄性大逆转,这时的他已经是“她”,用曼妙的身姿宣告自己的异性幻想。然而这里不仅仅只有一个吉米,更见证着一本时尚杂志敢于挑战的勇气。
  
  平遥古城的时尚新装
  ——2001年第6期《遭遇激情》
  激情是什么?是一种冲动,是众人甘于平淡而你却勇于完成天马行空的想象。在2001年6月号,《风采》编辑们让山西的平遥古城遭遇了一次纯粹的激情。郭桦、王阳两位模特,头上扎着高高甩起的冲天辫,将T台上的时装化,带进了这座安静古城最生活的街边角落。身处人群之中,面对所有的疑惑与好奇,她们表情决然,目光无畏,传递着某种来自内心的讯息——展示激情是向这世间对抗的最好方式。
  
  京剧上色魔术
  ——2001年第3期《醉太平》
  2001年时,陈凯歌的大片《梅兰芳》,想必创作的灵感还没有任何踪影。但这并不妨碍一套时尚大片与粉墨浓妆的京剧,在《风采》杂志上的激情碰撞。照相机前就是最出彩的舞台,各类京剧角色齐齐上阵,把最古老的文化梦想拉入现世代。翻看这几页时,常常有种眼睛不够用的感觉,这里的色彩是如此热烈,画面是如此梦境。而且我不得不说,在双方的角力中,京剧演员们已经完全摆脱陪衬地位,而是与风光的模特们成为最时尚的一道风景线。
  
  


  出位视觉艺术
  ——2001年第10期《D版电影》
  一片空阔的荒地上,不时传来阵阵浓烟,在破旧的火车货柜、拉风的摩托车旁,一个表情冷酷的美女周旋于数个外籍肌肉男中,这不是公路电影的拍摄片场,身着Dior、GIORGIO ARMANI等大牌服饰的模特们虽然知道这一点,但还是深深沉浸在《风采》在2001年打造的《D版电影》中。除了画面上的造型表达,这次还想要玩儿得更到位,于是一场视觉探险还在继续,成片中画面一侧增加了熊熊火焰的特殊效果,巧妙而出位地再现了一种只有在影片中才有的灾难式末世情怀。
  
  无规则尝试
  ——2001年第8期《禅·酷》
  大片拍摄的地点选在最早的监狱元素餐厅禅酷,所以名字叫做《禅·酷》。手铐、铁链等夸张的视觉元素被大面积使用,隐喻出一场女性与男性、禁锢与解脱的诱惑关系。现在看来再联想起如今被众人热追的美剧,更是让人十分感慨,感叹八年前创意的出位。而李东田亲自造型的女模特,虽然是本片的主角,但不是最抢镜的,本片最抢眼的倒是两位充当警察的黑人模特,尽管都是背影以及侧影,却都非常有戏。想必,这也是当年很早起用黑人模特的国内时尚杂志。
  
  15年尖端人物对话
  1994-2009
  身处于时尚产业链的人的故事,同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顶尖模特、超级明星、知名设计师……他们在我们眼里,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代号,而是有思想、有经历的人。所以,《风采》杂志不用观察家的心态,不用狗仔队的视角,而是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时尚圈,用真诚的情怀去面对,娓娓道来他们的故事。
  
  黑珍珠的另一面
  ——2001年第5期《请问:你是纳奥米·坎贝尔?》
  七八年前的《风采》,采访过当时已经红了近十年的超模,纳奥米·坎贝尔。属于超模时代的领军人物的Naomi,并不像传闻中那么超级大牌,脾气火暴,而是细致周到得让我们大吃一惊。
  “采访结束时,Naomi欣然在送我的写真集上签名,并不时嘱咐我不要忘了将采访机关掉,省得浪费电池。”
  谁能想到,这出人意料得像邻家女孩般的行为却出自Naomi,她告诉《风采》如果没有入模特这一行,肯定会做个舞蹈演员;她还认为健康对女人来说,重要过一切,要想穿得漂亮,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她也由衷地承认,作为名人做慈善,比一般人作为个人做慈善多了很多压力……
  熠熠发光的黑珍珠,如果没有这次采访,我们对她的印象可能永远是耍大牌和暴脾气,《风采》所提供的角度,近距离,独特,让我们看到了黑珍珠的另一面。
  


  被岁月祝福的女人
  ——2002年第12期《刘嘉玲,面对岁月的镜头》,2003年第12期《刘嘉玲,有一种酒叫女儿红》
  《风采》作为一本发行较早的时尚杂志,一直以来和很多一线大牌的明星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刘嘉玲就不止一次做客《风采》,2002年第12期《风采》上刊登了刘嘉玲的访谈,时隔一年,精彩再次上演。每一次,《风采》都抓住了刘嘉玲的特质——
  坚持:“其实,在很多时候,坚持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当没有什么可坚持的时候,重要的就是坚持的态度本身了。这种力量会在人的身体里生根发芽,让人面对磨难时也能泰然自若。”
  坚强:“坚强……我觉得不要太为难自己,很多事情要看开,退后一步想。经过很多事情之后你会觉得很多事情是不能强求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当然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去面对去解决,不过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还是解决不了就放在一边,如果太在意,精神会负荷不了。”
  也许,正是刘嘉玲的坚持和坚强,终得修成正果,在2008年迎来了自己的幸福婚姻。个中滋味,是属于刘嘉玲独有的味道,如同陈年佳酿女儿红的味道。而被岁月祝福的,是刘嘉玲,也是《风采》。
  
  与大师的对话
  ——2003年第1期《Vivienne Westwood:我是叛逆者,但我绝非局外人》
  一场Vivienne Westwood的发布会,让《风采》有了对话她的机会。作为朋克教母,她说了下面一席话,“朋克是一种创新的精神,它无处不在。几乎每一代年轻人都会对朋克文化产生兴趣,因为那是一种强有力的形象,而且代表着叛逆,这恰恰是年轻人所希望的。”
  作为世界顶尖的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非常前瞻地指出“现在的很多时尚并非真正的时尚,仅仅是大工业生产而已。设计师们应考虑如何更有创意,而不是向每个人兜售相同的产品。”对于中国的变化,她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听说中国很多地方拆的拆,建的建。中国正急切地向世界展示她的飞速发展,但我真的不希望所有旧的城区都消失,如果中国和其他地方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不是中国了,至少在我看来。历史和传统的东西有时给予我们很多的灵感。”5年后的今天,我们怀念起北京的胡同,成都的宽窄巷子,Vivienne的话似乎多多少少得到了印证。
  
  关美女的爱情心声
  ——2003年第11期《关之琳:我心狂野》
  面对关之琳,《风采》甚至觉得,美就是完美。她不止一次出现在《风采》上,而这次,她向我们坦露的是自己的爱情心声:“我对爱情没有一个定义,爱情怎样才算完美呢?也许根本就没有最完美的爱情。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比较悲观,不过我是一个追求浪漫的人,我需要很多爱情,需要爱情去推动我好好生活。我更多的是享受爱情的过程,很少为以后打算。”
  《风采》想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率性而活,但关键,你要有耐得住等待的心态,洒脱的心情。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关美人的美丽,但要想过得快乐,自由洒脱的心情更重要。她说:“人生是一场戏剧,给你多大的舞台,你就做多么精彩的表演好了,其他的,不要去想。”
  
  上帝爱Lisa,也爱《风采》
  ——2005年第3期《上帝偏爱Lisa》
  Lisa S.,这个混血,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生在法国,出道在美国,发展在香港的超模,在2005年第3期登上了《风采》的封面。杂志里一篇名为《上帝偏爱Lisa》的文章行云流水,让大家对Lisa有了很深的印象,而那组名为《最后的佛拉明戈》的时装大片,Lisa的表现更是给人以震撼。
  上帝偏爱Lisa,也同样偏爱《风采》,《风采》应该是国内最早拍摄Lisa作为封面的杂志,这位当时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孩,其实14岁的时候在美国已经和著名摄影师Gilles Benoimin合作,为《ELLE》杂志拍摄了封面。这个封面让时尚界大呼“又一个超模横空出世了”。
  时尚在于先人一步,不是十步,而是一步。十步是前卫,同步是流行,而先人一步,就是时尚。上帝爱《风采》,我们得以先人一步把最好的,最美的,最时尚的人或事介绍给读者,这是《风采》的眼光,也是《风采》的荣幸。
  
  倾城时刻,巅峰时刻
  ——2005年第7期《张柏芝:倾城时刻》
  进入2005年的张柏芝,要比以往任何一年来得更加明丽张扬。在她的巅峰时刻,邂逅了《风采》,做《风采》的“Cover Girl”。这次封面的拍摄干净利落,柏芝的造型甜美纯真又有点小小的野性,可以说非常成功。但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当香港特约编辑Ponny急电我们,张柏芝终于安排好了为FRENDS拍摄封面的档期,距离拍摄的日子只有不到一周时间!从整体统筹到各环节的准备,都要在五一大假之前的短短天天内完成,真是个挑战!”
  5月5日,一切准备就绪,却因为一只蚊子把整个拍摄计划重新安排。刚刚搬家的张柏芝被蚊子叮在了眼皮上,肿了一大片,只能等稍微消肿,延期一天拍摄。
  拍摄期间,张柏芝非常敬业,每张宝丽来都仔细看,如果觉得不太满意,就主动要求重拍。
  《风采》采访拍摄过的明星可能真的数不清,但柏芝的敬业最大限度地为我们诠释了“配合”的含义,一次成功的采访,或者漂亮的拍摄,都离不开各方面的配合。《风采》是一个有着良好合作的团队。过去是,现在是,一直都是。
  
  更完美表现
  ——2005年第10期《李冰冰:高调完美》
  《风采》采访李冰冰的过程中,她屡次说:“我将它们结合得太完美了!”演员的自我肯定、女孩子的率真、东北人的豪爽,都在这一句中挥洒自如。
  她是个爽朗的女孩,“我把从小内心行侠仗义、惩奸除恶的侠胆豪情在影视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现。我说的是事实!”从小爱看武侠小说的她最后没有像小时候幻想的那样上武当山学功夫,而是当了演员,“这下好了,做女侠的梦实现了。当演员真是太好了,我太喜欢演戏了!”
  不过与其说李冰冰在高调地完美着,不如说她在踏实地进步着。时隔三年的今天,李冰冰已经稳坐内地一姐的位子。品牌代言、片约……今天的李冰冰显然进步了许多。很多明星有起有落,时而传出与工作无关的新闻,的确,也许博上位少不了那些花边啊绯闻啊之类的消息,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也大有人在,毫无疑问,李冰冰算一个。或许如她,你爱你自己正在从事的事情,并为此一直努力,那么成功一定就在前面向你招手。
  
  有趣的合作
  ——2006年第1期《王晶、古巨基:两个男人的野蛮秘笈》
  对影视圈人物的关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2006年的第1期《风采》里,我们遭遇了一对有趣的合作伙伴——王晶和古巨基。一个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商业片导演,搞怪、逗趣,样样皆能;一个是在琼瑶式文艺“奶油小生”帽子下已经太久的男演员,我们对他的印象除了深情,还是深情。一部电影《野蛮秘笈》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也给我们了解他们的契机。
  快言快语的王晶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说道票房和奖项的冲突,说道商业和艺术的对立,“说我是一个好电影商人我非常乐意接受,说我是一个坏导演我就不愿接受,比我坏的多得是。我是一个还不错的导演,我认为。”“穷追不舍”的《风采》问起他不得奖的原因,为何不将商业和艺术结合起来,“为什么要改变呢?如果连自己的立场都没有,这个人还算成功吗?”
  也许,王晶的坚持是对的,接受采访的一年多之后,王晶陆续拿了好几个奖,他笑说:“年轻的时候他们老不给我奖,现在开始老了,慢慢很多了,去年两个,今年三个,就这样推算,我大约80岁能拿奥斯卡,我会努力。”而被王晶发掘出喜剧演员天分的古巨基则相信,自己有无数种可能,在每一个可能里,都是一个不一样的古巨基,他坦然道,演员身份的自己,得到的绝对不止大家看到的名声和收入那么简单。
  作为《风采》,我们见证的,不仅有导演的成功,还有演员的成长。
  
  她说,爱自己才能活下去。
  ——2007年第6期《璩美凤,爱自己才能活下去》
  当年璩美凤事件炒得沸沸扬扬,六年后,《风采》平静地对话了璩美凤,对话了这个经历挫折以后愈加成熟美丽的女人。当年的是是非非都已过去,通过《风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温柔平和的璩美凤——对每个女人来说,事情都没有对与错,只有面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和平和的心态。
  面对诚恳温婉的《风采》编辑,当年处于风头浪尖的人物,渐渐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这么多年过来,我体悟最深的就是柔软一点的女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激烈地去冲撞,反而更容易冲撞到自己,作为女人,温柔平和,才是真正的力量”;她说面对挫折最好的自我保护就是“给自己一段平静的时间”,因为“有一段时间沉淀和自省,才有可能重新出发”;她反思,年轻时遭遇到背叛和伤害的原因是根本不懂得自我保护,而这对于女人来说其实是最重要的一门功课。
  对于成功,璩美凤有自己的看法,“女人要成功,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女人只有懂得爱自己,才能把自己的魅力和自信表现出来,才会让别人觉得你值得去爱,值得去重视”。
  而努力触碰最深层次的人性,平和地去理解去感知,一直是《风采》的追求。
  
  绯闻中成长
  ——2007年第10期《陈冠希:不是天王也成长》
  不知道是《风采》独具慧眼,还是冥冥中的安排,《风采》对于陈冠希的专访,其中一个小标题居然是“绯闻中茁壮成长”。在采访中Edison称自己“很中国,有很传统的中国的观念”。四个月后,艳照门爆发,这句话,完全成了反讽。
  Frends:从心理上来看,觉得自己现在是个男孩还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男人?
  陈冠希:我认为我是一个男人。我已经从男孩的那段经历过来了,以后我将以一个成熟的心态来做每一件事。
  Frends:有报道说你是性格自我的人,外表西化内在却很中国,你怎么看?
  陈冠希:可以这么说吧,其实我觉得我很中国,我有很传统的中国的观念。
  照片中的Edison依然英俊不羁,经过了艳照门再看这篇采访,突然有种世事难料的感慨。作为一个介绍时尚的媒体,《风采》努力把被采访人物展现给读者,但是,世界的多样,人性的复杂,我们难以预料。《风采》想问的是,你,敢直面最真的自己吗?
  
  
  风采观点倡导者
  《风采》在2001年和2002年开辟了一个新的栏目为“观风撷采”(Cover Stage),以此为桥梁,或提出一个人文思考命题;或讲出一个独特见解,不示张扬,只求共鸣。其间,陆续邀请了在某些领域内有突出成绩的作者,如杨澜、窦文涛、陈丹燕、唐师曾、杨二车娜姆、朱德庸、严歌苓等,从生活中最平常的视角讲出平凡人的不凡感受,展现出他们在人生舞台上独有的思维角度和行为准则,并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平凡的魅力。
  
  窦文涛的理性:
  ●有些聪明人能领悟,比如庄子,当他的妻子死去时,他却鼓盆而歌,说她只不过是随着自然的大道而去,为什么要哭呢?他的境界是不一样的。这也说明毕竟有个别人可以在生前了悟生死,我也想这样。(引自《如果我死了……》,2001年第5期)
  ●我们常常忘记,当你认为自己是房子的主人时,在某个角落里的蚂蚁也认为这个巨大空间是他们独享的世界,老鼠从不拿自己当外人。不同的世界同时存在着,区别只在于谁从哪个角度看。(引自《真有“我”吗?》,2001年第8期)
  ●也正是因为没有观众,所以反而能达到表演的极致,就是演给自己看,自己欣赏自己。更重要的是在爱的气氛笼罩下欣赏自己和自己最爱的人,至少在那一刻。所以我一向主张正常性生活还是应该找自己喜欢的人,至少是误以为喜欢。(引自《我的生活观》,2001年第11期)
  ●什么都不想,全心全意疯狂在一起,只活在此时此刻——对于不再像年轻时精力那么过剩的我等来说,这才是一次值得的经验,这样的一夜情哪怕只有一次,在记忆中的光彩也远胜过那些骗奸行为的总和。(引自《我眼中的快乐生活》,2002年第1期)
  ●从人类的最高幸福来讲,过去的想法不见得比今天的想法差,而未来也一定会有超越所谓现代科学的新想法,毕竟一切科学不得不从几个公理开始,公理说白了就是不能证明也不想证明就这么大家一糊涂就全认了的理儿,会不会有一天有个不知死的出来,把公理给推翻了呢。(引自《双筒望远镜》,2002年第4期)
  ●每天白天加班,不就是为了夜生活嘛。认为晚上休息是为了白天更好地工作,这是明显的本末倒置,忘记了人类最初是为了活得更滋润才开始劳动的。没有夜生活,哪有新生活?(引自《夜生活陷阱》,2002年第7期)
  
  杨澜的细腻:
  ●一百年之前,这个问题或许还没那么突出。那时,女人们通常是充当“镜子”的角色,而男人们在这面镜子里所见到的自己的形象相当于正常大小的两倍。女人的幸福或者是金榜题名的丈夫,或者是被刺了字的儿子。(引自《注定的苦恼》,2001年第1期)
  ●女人和男人有多少事情是应了自己本来的性情呢?越来越多地,“形象”成为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俊男美女,不仅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又滋生着我们的自卑感。男人们要看上去强,女人们要看上去美。注意,关键词是“看上去”。(引自《纯真》,2001年第4期)
  ●只是越来越忙碌的生活使这周末的欢娱也成为奢侈。一早醒来,我要恍惚中分辨:这个房间是在北京、香港、长沙还是纽约?春天的湖边小屋已成为我的梦想,可是转眼已经入夏了。这种“战时”状态何时才是头哇?(引自《逍遥不起》,2001年第7期)
  
  唐师曾的幽默:
  ●北大毕业后分到中国政法大学教学生,正撞上一位班主任张老师冲进男生宿舍,强令撕下墙上的陈冲,其凶猛决不亚于西点的巴顿。骇得我耳鸣心跳,因为我虽已为人师表,可家里也挂着一张玛丽莲·梦露。以后偶然去张老师宿舍,发现他十二平米的小屋挂的几本挂历竟全是艳俗的大美妞。我这才恍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不过不愿公开承认。(引自《寡人好色》,2001年第1期)
  ●我30岁的成人大PARTY是在海湾战场密集的防空武器丛中举行的。那天有好几枚“飞毛腿”划过夜空向我鸣炮祝贺,我在耶路撒冷哭墙下泪眼涟涟许下宏愿:“当好记者。娶好姑娘。生小超人。”(引自《四十有惑》,2001年第4期)
  ●当年满清皇帝给自己造名字时还不懂商品,而可口可乐给自己造名字那天,就已胸怀宇宙。至于现在市面上的颜色、包装、形状、气味……到名称都模仿人家的这种碳酸类饮料,在讲求规则的WTO眼中,本身就是“非常可乐”的一件事。(引自《从车名说起》,2001年第7期)
  ●我没有王妃高贵,我的车没有王妃的梅赛德斯S280安全;我没有将军强壮,我的车没有将军的道奇大吉普坚固。这是我胆小、怕事、惜命,开车总不忘系安全带的原因。(引自《戴安娜高贵,巴顿强壮》,2002年第2期)
  
  陈丹燕的品位:
  ●他们打扮妥当,坐在店堂里等着轮到他们照相,男子撩开长袍的前襟,把左小腿架到右面的大腿上,于是他的背潦草地弯下来,脖子却向前粗鲁地探了出去。而那穿在一身大红里的新娘,她的柔软精美的绸裙子,像装置艺术用绸子包了塞纳河上的新桥那样,包着穿惯了裤子的放肆的腿,她在软软的裙子里大叉着两条腿,没有如一个中国淑女一定会做的那样紧紧并拢膝盖!(引自《灯光灿烂的婚纱店》,2001年第3期)
  ●上海的色拉,用煮熟的土豆切成小方块,一只苹果切成小方块,一些煮熟的青豆粒,还有同样的被切成了小方块的红肠,用色拉酱拌成。色拉代表着上海人的生活基本方式:亦中亦西,但把它们融化成属于自己的,带着自己这个城市的痕迹。(引自《上海色拉》,2001年第9期)
  ●这两个人其实都很能代表这个城市的风格和精神,不过,萨尔茨堡遗忘了茨威格,有一点势利吧,这种遗忘,因为茨威格到底不像莫扎特那么光芒四射,但是,这恰好也是萨尔茨堡并不纯朴的风格的表现。(引自《探访布尔乔亚的男作家》,2002年第4期)
  
  石康的坦率:
  ●我曾经以为我在追求独立与自由,现在看来不过是幼稚与腐败,我沉迷在一种孤芳自赏的自我当中,竟在自己中年的脸上去寻觅我早已子虚乌有的青春,在那里,我处处追求一种狭隘的与众不同,只因这样做使我能够蔑视那些把人生看得十分重要并试图抓住希望的人们。(引自《告别青春》,2002年第10期)
  ●我尊重被称为小资的那一类女白领,实际上,她们远未小资,而是一些30多岁仍奋斗不息地冲向小资的中产阶级,她们是社会潮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她们的善解人意的话语,她们顽强干练的作风,她们对于痛苦的掩饰就像她们体面的套装一样令人欣赏,就连她们的琐碎话题也像漂亮的小品文一样令人感到快感。(引自《小资——现代女性演绎的一出道德剧》,2002年第12期)
  
  杨二车娜姆的大胆:
  ●几天内连续两次,这个人撬走我的记者,打断我的访问,大大地影响了我的情绪。我暗想,下次约记者一定要约在中餐厅,一个老外,一定不喜欢吃中餐的,一定讨厌中餐厅的吵闹,一定更喜欢那些有异国情调的酒店、咖啡厅什么的,惹不起躲得起吧。(引自《遭遇米卢》,2002年第5期)
  ●当一个女人真的爱上一个男人时,真的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也真的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要拒绝真爱。一种不求任何回报的真爱,没有任何企图的真爱,有的只是一种欣赏,一种崇敬,一种享受。爱的只是他的人。(引自《真爱》,2002年第8期)
  
  “不平凡的人物、事件、时刻是偶然的、易逝的;平凡的人物、事件、时刻是必然的、永恒的”。他们发现了司空见惯却又意味深长的生活片段,寻觅出耐人思考的人生道理和生活杂观,自命凡人却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就像唐师曾从汽车名字寻思出各国文化的差异;窦文涛从性格多重性琢磨出也许没有“我”的存在;杨澜从自己两月大的孩子脸上延伸出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看来所谓“平凡”,实为拥有平凡的处事心态、平凡的为人准则,而非平庸的人生目标。我想这就是铸就其成功道路的关键所在,也是“观风撷采”栏目邀请这些作家撰文的目的吧。
其他文献
婚礼问题    男人批评  最疯狂的洒钱 最无稽的作戏    被都市女性奉为宝典的《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在十周年之时,推出了电影版。很明显,琳琅满目的名牌服饰,与今不如昔的男女演员们的苍老面容,早已大大代替原先电视版中所予以观众对于爱情、友情、现实、理想、婚姻的启迪和引导的伟大意义。当然,该学得的本领已然足够,十年前的清纯少女,如今化身为莎曼萨和米兰达。  影片最高潮的部
期刊
谁都希望看起来年轻一些,但肌肤偏偏不从人愿。它松弛、粗糙、脆弱,不止是泄露,甚至还会虚报你的年龄。无论你的肌龄几何,对抗老化都应该从现在开始,这样才能停滞时间的脚步,至少,让肌龄永远看起来比年龄小5岁。      你希望自己保持在多少岁时的状态?20岁?25岁?但是,你的肌肤出卖你了吗?事实上,它真实反映你的年龄还算客气的,你不知道有多少25岁人的肌肤看起来像30岁的!肌肤年龄不等于生理年龄,它可
期刊
圣诞这个舶来的节日扎根在中国时间并不算长,却俨然已经成了人们、特别是女人们心目中除生日、情人节之外第三重要的节日,你的她一定会惦记着在这个时候给你选件好礼物表达爱意。而作为她的男友或老公,你绝对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聪明一点,不仅仅是烛光晚餐香水腕表,最好提前做做功课,了解一下女人为你选择礼物的心思和意图,也好根据她的礼物,来看看她对你们感情的展望究竟怎样!   没女友?……那也千万学习一下本篇,若是有
期刊
又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彩妆季!闪耀、奢华、性感的秋冬彩妆新品纷纷亮相,各品牌都有什么秘密武器?结合最新单品的重点妆容该怎么样把握?《风采》特邀专业彩妆老师,为您诠释——      绯红轻吟   很明显,M.A.C要用纯正甜美的樱桃红来装点萧瑟的秋冬,也正好配合时尚界劲吹的复古主题,轮廓清晰漆面般亮泽的红唇和指甲,结合巧克力与粉紫色系眼影晕染出眼部轮廓,简单却隆重,令人印象深刻。       豹眼魅惑 
期刊
前阵子忽闻李宇春以绝对优势被广大网民推举为四川第一美人,这一来可炸了锅了,广大玉米同胞为之欢欣鼓舞,也有无数“正义者”连连慨叹如今审美之病态。这事儿就权当网络胡闹,不过要认真起来,蜀地自古的美女那是多了去了,大概从100名开始数也轮不到春春。只是事有凑巧,据说大西洋那边已经有“英国李宇春”Agyness Deyn异军崛起,有超过20家国际媒体预言她将超过前辈凯特·摩斯,也有英国著名娱乐杂志《Tat
期刊
喜剧明星易做,喜剧偶像难为,想要做美国人的偶像,不是易事,身材要火辣,相貌要姣好,口音要好听,造型自然没得说。而她却能打败前夫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和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横扫全美六本最著名的名人杂志周刊,成为最赚钱的杂志封面名人,她就是詹妮弗·安妮斯顿(Jennifer Aniston),凭着一个经典角色演足十年。多亏了《老友记 Friends》,之后这位女星
期刊
时尚讲究趋势,趋势的形成来自某种数量而形成的追捧。但是同样时尚圈又一定要以个性来给每个人贴标签,划分时尚座次,如果说你缺少了最关键的个性因素,那么不管你将时尚趋势追赶得有多么及时,都会面目模糊、暗淡无光,最后被人遗忘。也正因此,时尚的天平会不断向某些懂得保持自我个性虽相对小众的势力方偏移。  法国大诗人瓦雷里曾说:“每个人都属于两个时代。”在当今的时尚业,小众潮流正在愈演愈烈,大众越来越懂得如何去
期刊
爱情在生活中,本身就是一人对于另一人的爱慕,赞美,欣赏,甚至取好。带着赤裸裸的双方在外貌,家境,学识,背景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而结合在一起,势必造成天平的倾斜,犹如两艘在大海中不期而遇的装载着不同货物的船只,最终要实现在茫茫大海中安稳行进,唯有彼此取暖,交换各需,方能安全抵港。  因着女性天生在身体与思维方面不及男性强大,所以在爱情中,她们大多扮演着弱者角色。男人就像一棵树,运气好点的女人一生依傍着这
期刊
童话里的小女孩因为喜欢,脱不下了那双美丽的红舞鞋。穿着红舞鞋的双脚因为不停地跳舞而不断地蜕变。有多少人是穿着这双红舞鞋在蜕变的呢?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因为要前行,所以蜕变。这是红舞鞋的美丽人生。      沈小岑:没什么不可以  沈小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没什么不可以!从事业的顶峰时期留学海外,没什么不可以。以一张华人的脸进军百老汇,没什么不可以。在英国定居美国唱歌,没什么不可以。这句话从她少女的
期刊
没有人不爱礼物。  有的人喜欢收礼物的心情,可能来自心爱的人,或者是要好的朋友,享受打开盒子带来的刹那欢喜;有的人喜欢礼物的价值,平时不舍得买的东西,由别人送来,享受白得的快乐;有的人因此变成盒子控,看见一切精美的盒子,就忍不住想冲过去打开。    但是礼物也是世界上最讨厌的事情,尤其是你要去送的时候。  一年有那么多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端午节、元旦节、春节……不论中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