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验探究助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的培养是每个国家的教育根本,没有现代化人才的国家是无法在世界上立足和健康发展。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激发兴趣,积极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形成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时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引导学生高涨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有利于其思维的创新与探究精神的培养。例如:《电磁铁》一课的教学,当教师以磁铁的性质做的“自己游水”的小鸭子和会“飞”的纸蝴蝶磁铁玩具刚一出示,视觉感观就立即激活了小学生热爱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天性,随即表现出良好的心理情绪和浓厚的兴趣。随着教师对这些玩具的逐一演示,学生被激活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使他们对老师的演示产生了巨大的有意注意,并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种本质的、原始的想要弄明白这一现象原委的内心渴求。
  二、创设情境,大胆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只有学生自己选定的问题,学生才有极大的兴趣进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科学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树叶》一课,上课中,我展示了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的树叶后,我尝试让学生提问。学生们提了如下问题:“为什么有树叶”“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为什么树叶长在树上”“树叶有什么用”等课堂无法研究的物体。当然也有提“树叶有哪些形状”“树叶有哪些相同与不同”。针对此种情况,我没有对所提问题做出评价,而是引导学生讨论,最后确定选“树叶有哪些形状”“树叶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三、动手实践,感悟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人们常说,看见了,听见了,忘记了;经历了,实践了,就记住了。实践证明,对于有效概念来说,除非亲历探究过程,使知识来自主动建构,否则儿童无法真正理解和习得;只有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这些知识才在儿童心中真正获得新生和意义,获得“深层理解”。如《摩擦力》这一课,可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然后由学生自主讨论出“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把学习的过程真正交给学生,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四、勇于质疑,敢于挑战
  古人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要大胆质疑。同时,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傻问题、怪想法”。要通过学生的这些“幼稚”想法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力”。例如,我在教《导体和绝缘体》时,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绝缘体有时也会导电。”对此,我马上追问下去,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我知道下雨天木块如果湿了会电死人,他的解释令大家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已不是一般的现象了,这种创造性思维不正是我们教育者所希望的吗?在教学中,要多发现问题背后的想法,必将点燃起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五、反思过程,总结评价
  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活动,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逐层递进,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探究能力才会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动者。
其他文献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学生操作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劳技教学中,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真正
前言:数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专业性学科,为了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就要对课堂的枯燥乏味做合理的转变。同时每一个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出生基础不同所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会有很大差别。小学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数学教育的权利,并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的学懂数学。本文中所提出的分层异步原则就是为了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而采取的“分而求和”的教学方法。  一、数学课堂分层异步
2003年课程改革以来,在小学开设科学课,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最终内化形成科学素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行教材中,有些实验的设计和材料的选用不够合理,缺乏实用性、灵活性、科学性。笔者认为科学教师要对现行教材进行改进和创新,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一些容易准备、操作简便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实验来诠释不同的科学原理,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快乐,从而获取知识和
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在旧金山的东McDonald岛完成了储气库控制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的SCADA系统。该地下储气库有一个压缩机站和两个抽气站,公司对其控制设备进行了更新,还安装了一套SCADA系统和一套图
著名领导大师沃伦·本尼斯说:“领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但不是别人培养的,要靠自己。”校长作为学校系统的灵魂人物,对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和优化有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校长的个人素养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探讨校长的个人素养具备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校长定位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价它的校长”。无数实践案例也证明
目的探讨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肝病引起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和血糖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9例(25.7%)与肝病同时出现,其他在肝病6
我院自1996年8月~2002年8月对53例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均获得随访,优良率83.0%.现报道如下.
老年患者已成为医院感染的易感高风险族群.本文对近年来我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现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老年人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对行为类型与老年人心身疾病关系的研究较少,我院在2001年8~11月对170例老年人的心身状况进行调查评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