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生工作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shei5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学生工作;大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杨东华(1969-),男,云南江川人,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曲翔(1978-),男,山东烟台人,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团委书记,助教。(广东 广州 51027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9-016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进程中,高校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而有效的学生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质、进取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重点,克服传统的学生工作中的弊端,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审美情操教育等。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因此,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新课题就日益凸显出来。树立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着眼于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2.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与学风建设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相互促进
  高校的本科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能力教育。要想创新,必须先将基础打好,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掌握基本的业务本领,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方面,创新活动应基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创新活动是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为保障的。而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正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必由之路。树立良好的学风,帮助学生正确地协调和处理好课内学业和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营造善学、好学的学风也会给创新的成功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健康、积极的专业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风建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培養,为学风建设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以众多领域和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则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创新的知识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及领域的主动性。青年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创造潜能,通过积极创造科研条件,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学生学习兴趣、科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而促进了学风建设、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可靠基础。
  3.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是成才的动力
  青年学生正在成长时期,引导和牢固树立创新的精神和观念十分重要。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国家如此,个人亦然,社会对大学生需求是学生成才的主要动力之一。市场经济急需创新型人才,只有创新型人才能成为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骨干,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活动,能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正是基于国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只有学生自我成才的欲望日益强烈,其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才能日益也因此高涨。
  另外,通过创新能力教育的深入开展,也为将来储备创新人才。一种创新观念的普及并为全民族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所认可与接受,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他们具体的发明创造。创新的前提是对现实的调查研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把握、对未来趋势的敏锐预测,它要求基于独立人格的思考、批判的继承与吸收。具有这种能力素质的人才,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保持强势的根本内因。
  二、束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
  1.片面依靠教学手段来进行创新能力教育
  目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只要修改教学大纲,增加创新教育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在辅以训练教师能力,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育管理就能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然而,尽管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中心,教学上理当对创新教育负责,但是知识技能和思维可以在课堂中传授,但是创新人格的塑造、创新实践的开展远不是仅仅依靠教学和教师就可以完成的。
  2.传统的应试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的课堂填鸭式地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目前仍有高校采取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思维,最后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记忆、背诵,而不会发明、创造。教育教学围绕考试转,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通过灌输迫使学生在超负荷状态下强记硬背知识条文,缺乏探讨与交流,而且死记的这些知识条文也不能够反映相关学科的发展,造成学生知识陈旧,逻辑能力下降,泯灭了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从而扼杀了创新能力。
  3.传统的学生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教育管理上
  有的学校为了求安全、求稳定,学生工作者为了避免麻烦,力求自己的学生不出“问题”,往往因噎废食,少搞活动,“安全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等思想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他们组织学生外出进行活动都很谨慎,把各种活动都安排在校园里进行,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提供有利于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的良好环境。
  4.偏重创新思维的教育,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简单化,程序化
  把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手段通过相对固定的方法或程序,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掌握调控自身的思维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这种误区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复杂性,没有意识到创新能力是由知识技能、思维、人格共同构成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能力。
  三、学生工作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途径分析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人的价值观决定其思想动力的持久性,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工作中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学以致用、为科学研究和追求真理而献身、荣誉高于一切的理念扎根到学生思想中。提倡爱专业、爱集体、好学进取和乐于奉献,仍是当代社会世界观价值观的主流。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培养学生德才兼备、敢于探索、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素质、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
  2.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优势,为学生搭建践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舞台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一种特殊组成形式,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理论与实践衔接紧密等特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团活动更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有形载体。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和能力锻炼的浓厚氛围。同时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专门性为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才能、发展个性和提升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引导把学到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师生,从而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增强他们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信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服务社会。
  3.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浓厚的学术氛围是学生形成学习互动和产生思想共鸣及知识创新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手段。建立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锻炼才干,拓展视野。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火花加以提炼与升华,培養学生具有探索与争鸣的学术意识。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科研风气。
  4.以人为本,善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善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工作目标,实施创新素质教育。
  5.加强第二课堂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对培养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以适应学生及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激励手段及措施,不断为培养过程注入“强心剂”。加强第二课堂的制度建设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保障。同时,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事务属于学生工作的范畴,利用相关评选进行倾斜,对于在实践创新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应在评选过程中加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金宝.科学开展学生工作提高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18-20.
  [2]何康民.论高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0-92.
  [3]贾琼.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59-61.
  [4]于陪丽.当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机制变化及着重点[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50-151.
  [5]朱孔军,等.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7.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摘要:从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着眼,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人员的选拔方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洛阳理工学院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成就和辐射效应。  关键词:创新人员;创新能力;选拔方式;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朱德荣(1972-),男,四川荣县人,洛阳理工学院,讲师;常云朋(19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对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系列化设计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根据实践情况总结了物理实验内容改革的意义及措施。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内容系列化  作者简介:樊振军(1975-),女,山东临清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实验中心,讲师;郑志远(1975-),男,山东潍坊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副教授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工程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竞争力,为现代大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赵汗青(1970-),女,黑龙江鸡西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刘玉波(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成人高等教育全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各专业培养人才基本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讨论从毕业设计选题、时间安排、指导方式、管理等方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  作者简介:李明江(1975-),男,土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培养学生“知行统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等的不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应有差异化的培养路径,实验教学亦应与此目标相吻合,在实践中通过改革理论教学体系、修订实验教学计划、修正实验教学类型、完善实验室管理模式等措施,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验;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叶志(1977-),男,江西玉山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自动化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又是实践教学的重心。针对非线性系统数学工具的高深和不足,课题组从教学大纲要求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验证性和综合性课程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引入MATLAB/Simulink,为进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为自动化基础知识教学和
期刊
摘要: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阶段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随着电站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前落后的教学环境和实验平台已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实习的要求。出于电厂安全生产和运行的考虑,为期一周的学生生产现场实习也只能达到初步认识和了解电力生产过程、电厂主要设备及运行、电厂控制系统应用等情况的目的。因此,结合在电力生产现场为期一周的实习认识,依托学科实验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不仅使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构成进行分析,结合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培养目标,改变原有单一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目标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目标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陈静(1982-),女,山东郯城人,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郭惟嘉(1957-),男,
期刊
摘要: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环节分析研究,提出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为改革目标,从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程编写、实验内容考核和增加实验学时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为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李春叶(1975-),女,山西永济人,太原理工大学电气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生在享受高科技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深刻剖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其网络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  作者简介:邹联付(1973-),男,湖南新化人,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洛桑成来(198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