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可看作校本管理的范例。本文探讨了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对我国中职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意义:建立政府授权管理学校的模式;学校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职教理念; 建立有利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探索建立紧密贴近企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办学模式;现代学校制度;职教理念;组织文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可看作校本管理的范例。笔者曾参加广东省与新加坡合办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研修班的学习,本文结合学习获得的信息,参考有关文献,试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的现代学校制度特征,探讨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对我国中职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意义。
一、现代学校制度产生的背景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蓝本——校本管理(SCHOOL BASED,国内简称“校本”)模式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建立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各国反思学校制度、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产生的。“政府·社会·学校——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一文论述了“校本管理”管理模式从本质上看就是现代学校制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并在90年代中期提出“校长负责制”,之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成为教育界积极探索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西方的学者对校本管理主旨表述为:“一是学校自主发展和责任承担的决策权力属于学校,即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二是学校决策者应该对决策的贯彻及其结果负责;三是校长、教职员、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有权参与学校决策。因此校本管理可以理解为以学校为出发点,并有校长、教职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等广泛参与的学校集体决策机构为学校经营进行决策并担负相关责任。”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因此,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需要建立新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探讨建设具备“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特征的现代学校制度。
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的现代学校制度特征
(一)“依法办学”是建设符合现代学校制度特征学校的首要要求。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关键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它体现了在现代学校制度中规范学校与外部的要求。
南洋理工学院具有独特的管理文化。学院的院长由新加坡教育部任命,副院长由院长聘任,院长由董事会监督,董事会成员由社会贤达人士及资深公务员组成,学院的财务人员及每年的财务报告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学院的重大事项要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但不干涉院长的工作。可见南洋理工学院和其他实行校本管理的学校类似,学院校董会是学校的集体管理组织,成为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样的决策机构不仅赋予院长最大的权力,同时也赋予董事会最大的制约,院长的决策受到了机构集体的制约,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能够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这是南洋理工学院取得成功的法治基础。
而我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存在法制不健全,依法治校不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明确,政校不分的状况。目前政校关系特点是学校对政府存在行政依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教育行政机构既掌握教育政策的制定权,也控制学校一些常规管理权,特别是在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权力,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办学各方面决策全面掌控和评价,学校缺乏依法办学和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的空间。学校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严重阻碍了学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自主管理多停留在纸上。针对这种情况,《规划纲要》提出了:“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但由于《学校法》尚未颁布,依法治校的核心问题尚未解决。
(二)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是现代学校制度特征的重点内容,是规范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所必需的。
主要表现在:
1.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被称为学校的灵魂。包含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思想等,起到凝聚学校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内部机制的规范运行首先决定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被学院自己总结为学院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教学工厂”(Teaching Factory)办学理念是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营造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型企业工作环境。教学工厂解决了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与教学紧密结合的企业环境的难题,实现了学生通过校园而不需依赖企业就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使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满足企业的要求。
由于“教学工厂”理念成功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因此,追求与企业一起不断的“发展”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功的核心。学院的办学追求不断满足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追求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追求学院的不断发展。学院不断发展,教师的价值得到保值、增值,办学理念就起到了凝聚学院教职员积极性的作用。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在服务于社会中自身得到不断发展进步。
2. 组织文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校管理形成了一种责任关系。院长聘任各系主任,各系主任聘任副职及各部门经理。这里教师对小组负责,小组对创新中心负责,创新中心经理对系主任负责,系主任对院长负责,院长对董事会负责,形成一种一级管理一级,行政权力和权力监督相结合的科学机制,形成具有效率、和谐相处的上下级人事关系,形成机制透明奖勤罚懒、提倡创新,鼓励超越的组织人事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种负责关系通过无界化校园、无界化团队、无货架寿命等无界化理念的制度形式进一步发挥其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如“无界化校园”强化了部门与学系的团队精神,促进各类资源的共享,促进不同学系间项目的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强化师生们的专业能力,强化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 我国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一种从属关系。学校管理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学校从属于政府,教师从属于校长, 学生从属于教师,教学过程成为被动传授知识的过程, 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缺乏。现代学校制度要建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部管理机制,强调学校管理要以人为中心,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注重人的主体发展。这样,不仅仅校长从学校管理者、组织者变成了决策者、授权者,教师也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的管理者,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和政策。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实现职业和人生理想,取得自我发展的地方,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利益紧密相关,成为决策者和领导者之一;学生也变为教学的参与者、支持者。学校管理过程由关注政策,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决策、管理者由单一的领导,转变为教师、学生及相关者一起参与。
可见,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将传统学校管理的各方关系的性质由从属关系变为责任关系,充分调动教职员的积极性,这正是南洋理工学院组织文化成功之处,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的地方。
3.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灌输知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这种模式下学生能获得较多的知识积累,这是他的优点。但是,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工作的技能,是办事的能力,而这些是灌输式教学无法做到的。校本管理注重将改善学生学习结果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积极进行研究,从改善调整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南洋理工学院实行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改善了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如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将实践和理论充分融合,推行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组织形式;推行“大课” “讨论课” “实验实训课”的组合形式,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就改变了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动手中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学院努力确保办学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学院积极关注和研究政府各种人力开发的需求政策,并与世界名牌学府保持联系,跟随科技的发展,确保课程的先进性,确保专业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国家和企业的需求相适应。这样,人才培养的规格从过去20世纪 60 年代的劳动密集型发展到现在的知识经济型, 办学一直与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随时代发展而变。
总之,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学校积极加强学校管理,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改革,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4. 社会参与。
南洋理工学院在办学中积极引入社会参与。一是政府注意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对学院的办学工作开展评估。如学院在2008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新加坡创新奖都是通过中介代理机构完成的,确保了评价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二是注意在办学管理中主动引入ISO9000标准,规范自身的办学质量管理,确保办学水平达到较高的标准。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体的社会参与机制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建立起了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协调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中介组织,如信托机构、代理机构以及准自治机构等。”
我国教育中社会参与的法律制度、社会参与机构运行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急需从政策措施上促进其发展。
三、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经验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政府授权管理学校的模式。
要建立民主参与决策的管理体系。集体决策管理,一是可以给教师、家长、企业、学生参与学校决策提供机会,决策能够比较民主、质量较高;二是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帮助。“从各国实践看,校本管理是一种强化民主制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是一种参与决策管理,由学校董事会或学校委员会来管理学校资源,其决策成员包括校长、教师、社区成员、家长等,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
民主参与决策的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授权或分权。一是将部分教育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组织,将具体的学校管理权下放给学校,如学校办学目标和政策制定权、财政预算权、人事安排权等。二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三是政府部门改革督导评估模式,“根据学校依法自主发展的要求,改变过去“一把尺子量学校”的督导评估模式,实施发展性督导评估”。
(二)学校要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职教理念。
中职学校的校长要有自己鲜明独特的办学理念。校长通过明确办学理念,使自己和整个学校的行为表现出目的性和统一性,学校才能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教育政策,改变千校一面,办学同质化严重的局面;通过明确办学理念,校长才有可能根据学校的实际,设计一个远景目标和蓝图规划,并引导学校的所有成员为这一目标奋斗,最终实现目标,使其成为有特色的学校。
鲜明独特的办学理念要体现学校的发展与教职工的价值、切身利益之间的紧密关系,教职工在为学校创造价值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提升,这样的办学理念才具有强的凝聚力。
(三)建立有利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
要改变我国传统学校管理的从属关系,建立一种人人承担一定工作责任的责任关系;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倡导“无界化”;学校要成为无界化的校园。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通过强化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促进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共享。二是通过教师管理上的无界化,形成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工作的机制,促进不同科系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提供更多的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强化师生的专业能力,强化学校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三是积极推动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学校通过开放式办学,专家、家长、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与和支持,使学校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有利条件。学校特别是要改变企业短视观念,使企业认识到教育和培养人才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好处,承担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参与培养、培育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四是政府要从政策、宣传等方面鼓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四)探索建立紧密贴近企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
学校要推行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结果相联系的管理方式。将改善学生学习结果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在内容上在深入企业调研,在考虑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能力培养形成教学内容,建立以行业、企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设置方案,增加创新课程与创新项目的设置,使每个模块的课程都实用有效。在形式上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行 “大课” “讨论课” “实验实训课”的组合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积极关注和研究配合政府的各种人力开发的需求政策,加强与名牌学府的联系,紧跟科技的发展,确保课程的先进性,确保专业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国家和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作者单位:惠州工业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徐雯.校本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校本管理实践探析[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
[2]贺军成.新加坡的学校管理模式概述[J].中国教研天地,2007,(4).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关键词:办学模式;现代学校制度;职教理念;组织文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可看作校本管理的范例。笔者曾参加广东省与新加坡合办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研修班的学习,本文结合学习获得的信息,参考有关文献,试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的现代学校制度特征,探讨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对我国中职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意义。
一、现代学校制度产生的背景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蓝本——校本管理(SCHOOL BASED,国内简称“校本”)模式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建立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各国反思学校制度、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产生的。“政府·社会·学校——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一文论述了“校本管理”管理模式从本质上看就是现代学校制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并在90年代中期提出“校长负责制”,之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成为教育界积极探索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西方的学者对校本管理主旨表述为:“一是学校自主发展和责任承担的决策权力属于学校,即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二是学校决策者应该对决策的贯彻及其结果负责;三是校长、教职员、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有权参与学校决策。因此校本管理可以理解为以学校为出发点,并有校长、教职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等广泛参与的学校集体决策机构为学校经营进行决策并担负相关责任。”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因此,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需要建立新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探讨建设具备“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特征的现代学校制度。
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的现代学校制度特征
(一)“依法办学”是建设符合现代学校制度特征学校的首要要求。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关键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它体现了在现代学校制度中规范学校与外部的要求。
南洋理工学院具有独特的管理文化。学院的院长由新加坡教育部任命,副院长由院长聘任,院长由董事会监督,董事会成员由社会贤达人士及资深公务员组成,学院的财务人员及每年的财务报告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学院的重大事项要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但不干涉院长的工作。可见南洋理工学院和其他实行校本管理的学校类似,学院校董会是学校的集体管理组织,成为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样的决策机构不仅赋予院长最大的权力,同时也赋予董事会最大的制约,院长的决策受到了机构集体的制约,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能够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这是南洋理工学院取得成功的法治基础。
而我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存在法制不健全,依法治校不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明确,政校不分的状况。目前政校关系特点是学校对政府存在行政依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教育行政机构既掌握教育政策的制定权,也控制学校一些常规管理权,特别是在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权力,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办学各方面决策全面掌控和评价,学校缺乏依法办学和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的空间。学校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严重阻碍了学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自主管理多停留在纸上。针对这种情况,《规划纲要》提出了:“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但由于《学校法》尚未颁布,依法治校的核心问题尚未解决。
(二)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是现代学校制度特征的重点内容,是规范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所必需的。
主要表现在:
1.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被称为学校的灵魂。包含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思想等,起到凝聚学校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内部机制的规范运行首先决定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被学院自己总结为学院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教学工厂”(Teaching Factory)办学理念是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营造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型企业工作环境。教学工厂解决了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与教学紧密结合的企业环境的难题,实现了学生通过校园而不需依赖企业就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使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满足企业的要求。
由于“教学工厂”理念成功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因此,追求与企业一起不断的“发展”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功的核心。学院的办学追求不断满足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追求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追求学院的不断发展。学院不断发展,教师的价值得到保值、增值,办学理念就起到了凝聚学院教职员积极性的作用。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在服务于社会中自身得到不断发展进步。
2. 组织文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校管理形成了一种责任关系。院长聘任各系主任,各系主任聘任副职及各部门经理。这里教师对小组负责,小组对创新中心负责,创新中心经理对系主任负责,系主任对院长负责,院长对董事会负责,形成一种一级管理一级,行政权力和权力监督相结合的科学机制,形成具有效率、和谐相处的上下级人事关系,形成机制透明奖勤罚懒、提倡创新,鼓励超越的组织人事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种负责关系通过无界化校园、无界化团队、无货架寿命等无界化理念的制度形式进一步发挥其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如“无界化校园”强化了部门与学系的团队精神,促进各类资源的共享,促进不同学系间项目的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强化师生们的专业能力,强化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 我国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一种从属关系。学校管理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学校从属于政府,教师从属于校长, 学生从属于教师,教学过程成为被动传授知识的过程, 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缺乏。现代学校制度要建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部管理机制,强调学校管理要以人为中心,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注重人的主体发展。这样,不仅仅校长从学校管理者、组织者变成了决策者、授权者,教师也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的管理者,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和政策。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实现职业和人生理想,取得自我发展的地方,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利益紧密相关,成为决策者和领导者之一;学生也变为教学的参与者、支持者。学校管理过程由关注政策,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决策、管理者由单一的领导,转变为教师、学生及相关者一起参与。
可见,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将传统学校管理的各方关系的性质由从属关系变为责任关系,充分调动教职员的积极性,这正是南洋理工学院组织文化成功之处,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的地方。
3.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灌输知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这种模式下学生能获得较多的知识积累,这是他的优点。但是,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工作的技能,是办事的能力,而这些是灌输式教学无法做到的。校本管理注重将改善学生学习结果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积极进行研究,从改善调整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南洋理工学院实行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改善了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管理,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如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将实践和理论充分融合,推行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的组织形式;推行“大课” “讨论课” “实验实训课”的组合形式,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这样就改变了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动手中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精神,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学院努力确保办学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学院积极关注和研究政府各种人力开发的需求政策,并与世界名牌学府保持联系,跟随科技的发展,确保课程的先进性,确保专业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国家和企业的需求相适应。这样,人才培养的规格从过去20世纪 60 年代的劳动密集型发展到现在的知识经济型, 办学一直与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随时代发展而变。
总之,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学校积极加强学校管理,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改革,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4. 社会参与。
南洋理工学院在办学中积极引入社会参与。一是政府注意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对学院的办学工作开展评估。如学院在2008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新加坡创新奖都是通过中介代理机构完成的,确保了评价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二是注意在办学管理中主动引入ISO9000标准,规范自身的办学质量管理,确保办学水平达到较高的标准。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体的社会参与机制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建立起了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协调学校与政府关系的中介组织,如信托机构、代理机构以及准自治机构等。”
我国教育中社会参与的法律制度、社会参与机构运行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急需从政策措施上促进其发展。
三、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经验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政府授权管理学校的模式。
要建立民主参与决策的管理体系。集体决策管理,一是可以给教师、家长、企业、学生参与学校决策提供机会,决策能够比较民主、质量较高;二是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帮助。“从各国实践看,校本管理是一种强化民主制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是一种参与决策管理,由学校董事会或学校委员会来管理学校资源,其决策成员包括校长、教师、社区成员、家长等,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
民主参与决策的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授权或分权。一是将部分教育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组织,将具体的学校管理权下放给学校,如学校办学目标和政策制定权、财政预算权、人事安排权等。二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三是政府部门改革督导评估模式,“根据学校依法自主发展的要求,改变过去“一把尺子量学校”的督导评估模式,实施发展性督导评估”。
(二)学校要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职教理念。
中职学校的校长要有自己鲜明独特的办学理念。校长通过明确办学理念,使自己和整个学校的行为表现出目的性和统一性,学校才能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教育政策,改变千校一面,办学同质化严重的局面;通过明确办学理念,校长才有可能根据学校的实际,设计一个远景目标和蓝图规划,并引导学校的所有成员为这一目标奋斗,最终实现目标,使其成为有特色的学校。
鲜明独特的办学理念要体现学校的发展与教职工的价值、切身利益之间的紧密关系,教职工在为学校创造价值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提升,这样的办学理念才具有强的凝聚力。
(三)建立有利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
要改变我国传统学校管理的从属关系,建立一种人人承担一定工作责任的责任关系;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倡导“无界化”;学校要成为无界化的校园。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通过强化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促进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共享。二是通过教师管理上的无界化,形成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工作的机制,促进不同科系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提供更多的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强化师生的专业能力,强化学校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三是积极推动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学校通过开放式办学,专家、家长、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与和支持,使学校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有利条件。学校特别是要改变企业短视观念,使企业认识到教育和培养人才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好处,承担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参与培养、培育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四是政府要从政策、宣传等方面鼓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四)探索建立紧密贴近企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
学校要推行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结果相联系的管理方式。将改善学生学习结果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在内容上在深入企业调研,在考虑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能力培养形成教学内容,建立以行业、企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设置方案,增加创新课程与创新项目的设置,使每个模块的课程都实用有效。在形式上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行 “大课” “讨论课” “实验实训课”的组合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积极关注和研究配合政府的各种人力开发的需求政策,加强与名牌学府的联系,紧跟科技的发展,确保课程的先进性,确保专业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国家和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作者单位:惠州工业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徐雯.校本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校本管理实践探析[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
[2]贺军成.新加坡的学校管理模式概述[J].中国教研天地,2007,(4).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