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润金: 不当守财奴的完美董事长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从小生活在马来西亚贫民窟,幼年时开始分担家庭重担,31岁时只身回乡到中山打拼创业,身价过亿后坚持回馈乡梓,不当守财奴
  对了!”那是1990年的一个三月天,第三代马来西亚华裔古润金,随同乡会恳亲团,第一次回到了从父辈口中听了无数次的家乡,他兴奋地大喊。
  一切陌生而又似曾相识,古润金的内心乡情涌动,感慨万千。望着眼前的彩旗飘飘、车来车往,他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在这片人生第一次踏足的土地上创业兴家。凭着直觉和此前在马来西亚打拼时积累的经验,他知道“机会来了”。
  为什么?“那个时候小平同志说让沿海一带先富起来,给了沿海一带比较优先的条件,当地的领导也向回来的华侨招商,说中国会越来越有机会,越来越遍地开花,这样就吸引了我。”古润金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要在广东沿海做生意,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省会广州。但是,古润金最终还是决定留在自己的家乡中山市。“小时候,父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回家乡发展,讲来讲去都是家乡。有一个根,有一个感情在里边。”他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 小报童的贫民窟生活 清朝末年,古润金的祖父被“卖猪仔”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依靠做苦力维持生计。古润金的父亲长大成家后,家中生活仍然十分穷困。
  1959年古润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有了5个哥哥和5个姐姐。当时,他们一家13口住在郊区一所非法的自建木屋里。搭木屋的铁皮、木板等都是古润金的父母从外边捡来的。
  回忆往事,古润金常常提及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说:“看过那部电影吧?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就和里面印度贫民窑里的那些房子一样。”
  直到古润金上小学,家里的经济来源都还只有父亲烧焊和母亲割树胶的微薄收入,一家人生活异常拮据。甚至有时过年都需要向亲戚朋友借钱,才能勉强置办一些年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时的古润金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小小年纪便决心赚钱,减轻家里负担。
  于是,他成为了一名小报童。清早5点多钟,小学生古润金就起床了,唰唰两下洗漱完毕后,他就三步并作两步地出了门。蹬上脚车一路飞奔,还不到6点钟就到了拿报的地方。离开时,他的车上多了一摞80份的报纸。沿着街道,经过这个咖啡厅,停下来,瞄准报箱扔进一份报纸;经过那个商店,停下来,两份夹在一起放在门口;来到一所住宅楼楼下,又停下来,用尽全部力气把报纸卷成圆筒扔上四楼阳台。派完所有报纸回到家,已经七点多钟。他赶紧走进澡房,简单地冲个凉洗掉汗味之后,就又出门了,只不过此时背着书包,方向是自己就读的小学。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古润金日日如是。他把赚来的钱分成两份,一份交给父母,一份自己悄悄存起来。因为当时他的心里藏着一个愿望,那就是存够钱,然后请家里人一起去大吃一顿肯德基。那个时候,吃一顿刚传入马来西亚不久的肯德基,对于古润金一家来说可谓奢侈。每当路过肯德基门口,当时的古润金都会被店里传出的香味久久吸引。
  然而,古润金的愿望,在1971年一个夏天的清晨永远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性,因为那天清晨,他因过劳而久病在身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年,古润金才12岁,刚刚升入初中。 “就这样坚持下去”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古润金母亲的肩上。为了分担母亲的压力,古润金更加努力地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打工赚钱。割橡胶、做泥水、拉石头、筛沙子、摆摊卖菜。为了多赚两马币,他甚至曾在十多层楼高的楼外脚手架上搬运建材。
  就这样,古润金读完了初中,升上了高中。但是,就在他高三毕业那一年,他的母亲也撒手人寰。为此,他高中毕业后就不得不自力更生。投身社会之后,年轻的古润金长期兼职多份工作,做建筑、卖年货、销保险。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的休息时间都不超过6个小时。
  经过十几年拼搏,历经种种艰辛坎坷之后,古润金终于积攒到了一笔存款。他始终没有忘记父辈的嘱托:如果赚到了钱,一定要回中国的家乡发展。“他们去南洋的时候,本来说是想赚到钱后回家乡,落叶归根,但是没想到到了那边生活这么艰苦,最后还是落叶在了马来西亚。”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起父辈的辛酸与失落,古润金慨叹不已。
  1990年3月,他随马来西亚中山同乡会恳亲团第一次踏上了父辈们口中念叨了无数遍的家乡:广东中山市。谁知,回去一看,那里经济飞速发展,一派日益繁荣的景象,哪里是父辈们曾经说到过的那个荒凉、穷困的小县城?感动与惊喜一并涌上他的心头,他下定决心要在这块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上创业发展。
  然而,沉稳的古润金并没有当时就单凭一股冲动留在中国,而是先返回马来西亚继续积累了三年。1994年,他才再次回到家乡,创办了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健康食品、个人护理品、家居日用品、美容护肤品等大众消费品。
  古润金的人生从此掀开了转折的新一页。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实在不好做,第一年我们有3个老板15个员工。但是,后来慢慢地员工都走了,最后只剩下1个员工。”古润金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第一、第二年都想过要放弃,后来想想父辈们去南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也还是硬撑下去,把孩子们也养大了,我来中国创业却灰溜溜地放弃了,感觉很没面子,所以就这样坚持下去了。”
  一坚持就是20年。如今作为第一批获得国家“通行证”的十大直销公司之一,古润金创办的完美公司已先后在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了超过6000家服务网点和授权专卖店,业务也扩展到了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越南和台湾等国家、地区。古润金本人也从当年的小报童变成了今日的亿万富翁,不但走出了贫民窟,还走上了马来西亚社会金字塔的顶端,被授予马来西亚第二高荣誉勋衔“丹斯里”。 不做守财奴 “如果赚了钱只是放在那边有什么作用?守财奴。钱应尽量发挥它的作用,能够帮助多点人,这样金钱才有它的价值。”古润金说。
  马来西亚是一个种族多元国家,华人是其第二大种族群体。第一代华人下南洋创业之时,大多筚路蓝缕、历尽艰辛。所以,在背井离乡、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之中,马来西亚华人社会逐渐形成了浓烈的守望相助之情,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公益慈善传统文化。
  古润金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不是由政府出资而是由华人捐款设立的:“有时候学校酬钱,你出1000元以上就可以剪彩,不是10个、8个,他们几百个人上去剪彩。两百万马币就差不多相当于人民币四百万,就能够使穷孩子免费读书。”
  古润金小时候就读的正是这些华人捐建的学校。在自小的熏陶之下,古润金形成了“慈善不是理性,而是一种义务,一种精神”的公益慈善信念。他始终不忘造福乡梓、回馈社会。
  1994年,完美公司成立当天,碰巧中山市正在筹建博爱医院。得知消息后,古润金在公司还没开业盈利的情况下,就捐出了10万人民币,支持中山市博爱医院的建立。“开业的时候,做件好事,希望以后一路顺顺利利。”古润金坦诚地说。
  然而,就是从这次捐赠开始,古润金一发不可收拾。在随后的20年里,他带领着完美公司长期坚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不但在中国形成了以捐助希望工程、推广母亲水窖、倡导无偿献血、支持华文教育、推动禁毒事业及慈善万人行为主体的慈善公益捐赠体系,累计参与了逾180个社会公益项目,各类捐款、捐赠金额逾人民币4亿元,还在马来西亚捐建华文学校图书馆、孙中山纪念堂等。
  2014年8月22日晚,完美公司20周年慈善盛典在北京国贸大厦三期举行。这次盛典经过两个半星期的宣传、募捐,最终募得善款5339.6万元。这笔善款将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禁毒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公益机构用于相应的公益项目。
  对于举行这次盛典的初衷,古润金说:“反正公司成立20周年也是要总结一下的,那就不如找个机会拉我们的生意伙伴来一起做慈善,让他们以后也好有机会告诉他们的孩子自己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其他文献
马克·扎克伯格提起蓝色的水桶,毫不迟疑地将一桶冰水浇在了头顶。看上去,在炎炎夏日,有了这般刺激,30岁的他更显英雄。自己浇完冰水,他又点名三位科技大佬浇冰水,包括比尔·盖茨。  三生万物。冰水挑战赛迅猛地席卷美国,以致全球,包括中国。  企业家、明星和各类名人在这场冰水挑战赛中玩得很嗨。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并熟悉了一种罕见病“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ALS)”,也知道了ALS基金会,并为之捐款。其实
期刊
八年来,耿莹一直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为一个小小的“灯泡”。让这个小灯泡24小时不停电,为身陷西方文化包围中的孩子们照亮回家的路,是她的目标  64岁时,耿莹给自己找了个“大差事”。  2003年的一天,她如常和姐妹们聚会聊天。作为原国务院副总理耿飚的长女,她的姐妹圈非同寻常:毛泽东的长女李敏、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李富春的长女李特特等人。  “我们都是长女,属于老古董,跟不上家里老二老三的调
期刊
慈善无国界。从洛克菲勒、福特到盖茨、巴菲特,慈善家的视野永远在全球,而非自己的国家。如今,中国慈善家群体崛起,开始立足中国,同时将视野投放到全球,推动慈善国际化  一天的会议接近尾声,已过晚上6点,大自然保护协会(TNC,The Nature Conservancy)总裁兼CEO马克·特瑟克(Mark Tercek)高兴地宣布,接下来是“最后一个正式却是有趣的环节”。  美国时间2014年10月8
期刊
原来的思维是,资源是匮乏的,我们如何去创造资源?而现在的思维是,资源原本就在那里,只是没有被利用到,没有被激活  王平: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慈善家》:你在不久前的一次论坛上提出,社会创业家的第一课,要全面理解人性。为什么这是一个前提和基础?  王平:友成基金会从成立伊始就提出社会创新,真正把人作为最大的公益,这是我们的核心出发点。但是对人性的理解,有种普遍的声音是偏于悲观和阴暗,有
期刊
赴浙江省慈溪市的方太集团总部采访茅理翔,临近采访结束时,他主动时吩咐工作人员拿来两本他自己写的书,一本《家业长青》,一本《百年传承》。确认记者名字后,他随即在书上熟练地签字。  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茅理翔近二十年来专注于此。上世纪90年代年中期开始的第一个十年,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同时做国内外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的理论研究;自己的家族企业传承圆满成功,甚至超预期完成,后一个十年,他四处讲学,还办起了
期刊
家族要传承的不只是钱,更多的是“价值”,对社会来说,也是极大的贡献关系和责任  1948年,家父从东北到台湾,辛苦工作,到1957年创业。我算是家族第二代传承者,目前我的小孩也在公司做,算第三代了。我身为第二代,父辈和前辈给我的最大资产,一个是“价值”,这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是“关系”;同时,也要担负更多的“责任”。  在台湾,“外省人”的企业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聪明的上海人,他们到台湾之后从织造
期刊
从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们国家的潜力来考虑,慈善公益组织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有很多积极的动向。要产生很好的结果,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都要继续努力、积极互动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相较于一些纯民间的公益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公募基金会,发起机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以我们和一些私募基金会有点不一样,我们的宗旨就是支持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
期刊
毒害中国
期刊
性交易应合法化  《中国慈善家》:早期,你在香港做过一些项目,比如说帮助一些女性性工作者维权,为什么会关注到这样一个群体?  施永青:机缘巧合。因为我平时比较容易跟人亲近,所以很多人也容易找到我。我有一些朋友本身就有参与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我说我的钱是想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那个群体也是比较缺乏关怀照顾的一群,所以我觉得应该支持一下。有些人有很多顾忌,不想进入这个工作里面,怕人家误会,我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期刊
“对这一切我们不满意,也不甘心,所以我们学院以‘脚里’命名,提醒我们要对乡村教育审慎思考并且迎难而上。”  贵阳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女孩经常遭到同学殴打,头发被从头皮上一撮一撮往下扯。她没有任何申诉,只把原因写在了日记里:“我每天要偷一块五毛钱,学姐要偷三块五毛钱,这样我们中午才有一顿方便面吃。”  一个青年作家发现之后主动上门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能解决饭钱。最终,一个老人带着十个孩子、每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