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恙虫病患者临床特征和器官损害的差异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和恙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和器官损害的差异,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SFTS患者49例,恙虫病患者16例。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地区、年龄、性别和各种临床表现)。病程中连续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脂肪酶、淀粉酶、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SFTS患者年龄(62.1±15.5)岁,范围17~87岁;恙虫病患者年龄(56.1±9.2)岁,范围47~73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147)。SFTS患者中男性25例(51%),恙虫病患者中男性8例(50%),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SFTS和恙虫病患者头痛呕吐、体表淋巴结肿大、意识障碍、蛋白尿、血尿、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损伤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2、4.38、8.71、11.17、7.88、5.56、4.35、9.43和8.13,P<0.05或0.01)。SFTS患者白细胞计数(Z=2.73)、中性粒细胞计数(Z=2.46)、淋巴细胞计数(Z=3.15)、血小板计数(Z=4.25)、白蛋白(Z=2.65)和血钠水平(t=2.10)低于恙虫病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ST(Z=2.94)、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Z=3.42)]、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Z=2.88)]、淀粉酶(Z=2.77)、脂肪酶(Z=2.82)、肌酐(Z=2.07)和尿素氮(Z=2.50)较恙虫病患者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FTS死亡16例,生存33例。死亡组与生存组年龄(t=3.33)、血小板计数(Z=2.55)、ALT(Z=2.10)、AST (Z=2.22)、LDH(Z=2.26)、CK(Z=3.50)、CK-MB (Z=3.10)、肌酐(Z=2.17)、尿素氮(Z=2.36)、血钠(t=2.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SFTS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恙虫病预后较好,早期鉴别诊断并给予合理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其他文献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多样,血清学检测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外周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骨髓细菌培养,临床上常常容易被漏诊和误诊。本例患者有消瘦、腹痛、间歇性发热、肝脾肿大、门静脉增宽、肝损伤、心包积液、双肺膨胀不良伴炎性反应、胸腔积液、胸椎椎体骨质改变,几乎包含了所有布鲁菌病的常见和罕见的并发症,为该病诊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帮助。
期刊
目的观察硫酸镁辅助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危重型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肠道病毒71感染的39例危重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硫酸镁组,硫酸镁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0.2 mL/kg静脉泵入,1次/d,连用5 d。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水
期刊
HIV筛查试验逐步普及,但其检测结果屡屡出现假阳性,其原因有实验室误差;因人体疾病状态引起的多克隆B细胞活化,产生异嗜性抗体从而发生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个体自身的其他影响因素等。在临床上,即便无法避开这些高危因素,充分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对HIV筛查假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5年间分离获得的分枝杆菌分离株775株(包括从艾滋病患者和非艾滋病患者体液中分离获得的分枝杆菌129株和646株),菌株均经16S rRNA、hsp65基因测序鉴定,比较艾滋病患者与非艾滋病患者NTM菌种分布特征。流式细
目的分析神经型布鲁菌病(neurobrucellosis,N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CDC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7例NB患者,并完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88.89%)有牛羊接触史。发热24例(88.89%),大汗18例(66.67%),头痛16例(59.26%);神经系统症状伴有脑膜炎和脑膜脑炎14例(5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exosomes)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外泌体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外泌体组小鼠Lieber-DeCarli饲料饲养4周并在第26、27和28天分别进行乙醇灌胃构建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而对照组小鼠给予等热量的葡
HIV/ HBV共感染人群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伤的概率高于HIV单独感染人群。本例患者为HIV/HBV共感染,在启动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和多替拉韦治疗后迅速出现严重肝功能损伤,肝穿刺结果,以及后续的HBsAg清除提示为HBV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故即使是采用具有强效抗HIV和HBV作用且无明显肝功能损伤倾向的治疗方案,仍需要警惕HBV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所致的肝损害。
期刊
慢性Q热是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的一种Q热类型,限于临床工作中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测手段不够完善,目前在我国仍属少见病,多为回顾性诊断,临床漏诊、误诊率极高,因此,早期诊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1例慢性Q热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慢性Q热患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经验。
期刊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终末期肝硬化的中间阶段,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一个连续的可逆的过程,选择正确时机进行干预,可以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甚至逆转,改善预后,准确识别并评估早期肝纤维化程度至关重要。目前肝组织病理检查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患者接受程度低。因此,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按血清学、影像学和血清分子生物学作为分类,对无创评估肝纤维化方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与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HFMD患儿的咽拭子和唾液标本各170份。同期收集健康儿童的唾液和咽拭子标本各100份。采用Geneaid病毒RNA提取试剂盒Ⅱ提取咽拭子中的病毒RN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