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的音色训练与声乐发声方法之间的联系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m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竹笛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堪称最早的经典民族乐器之一。竹笛音色悠扬清脆、明亮动听,千百年来一直深受音乐爱好者们的喜爱与认可。鉴于此,文章针对竹笛音色训练特点、有效方法以及竹笛音色训练与声乐发声方法之间的相通性进行一定的系统化分析和探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竹笛;音色训练;声乐发声;相通性
  注:本文系贵州省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音乐教育专业箫笛艺术黔匠工坊项目(黔财教〔2020〕125)研究成果之一。
  一、中国竹笛音色的主要特征与内涵
  对中国竹笛的主要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笔者从独奏与合奏两个角度进行延展性论述。首先,在竹笛独奏过程中,竹笛清脆悦耳的声音特色必须全面展示和发挥出来,如同唱歌时,声音不能憋在里面,要全面抒发出来一样。演奏家和竹笛爱好者在日常音色训练以及演奏过程中必须对乐曲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与音色控制能力,还要有较完善的审美观念和较强的心理素质。综合多种元素和条件才能够确保竹笛独奏清脆悠扬、婉转动听。其次,从合奏角度来看,竹笛合奏通常分为许多种,例如民乐合奏、小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以及管弦乐合奏等。古往今来,竹笛这一经典传统乐器在乐团合奏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当前我国各大型、中型、小型乐团而言,竹笛都堪称乐团合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备乐器。在具体的合奏过程中,竹笛需要与其他乐器完美配合,并且合奏时注意声音不能过于响亮,更加注重空灵感与代入感以及和乐团各种乐器之间的默契感,使整个合奏演出更加完美。
  二、当前竹笛音色训练的主要策略与方式
  (一)科学化、合理化地设置竹笛音色标准
  在新时期音乐学科发展大环境下,竹笛音色训练方式与理念与以往相比有了诸多创新和升级。具体来讲,竹笛演奏者以及专业指导者可以针对实际情况科学化、合理化地设置一套优质竹笛音色标准。要针对不同音乐类型和竹笛演奏能力的练习者进行分层化训练,绝对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让每一个层次的练习者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之后,导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强难度与深度,对竹笛音色训练各个环节进行拓展和延伸,比如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如竹笛鉴赏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竹笛音色训练的不同技巧和方式,全面提升竹笛演奏综合能力。
  (二)必须全面加强竹笛指法的训练
  客观而言,在竹笛音色训练过程中,竹笛音高的具体改变和音孔的开闭熟练度紧密相连。具体来讲,六孔笛的半音吹奏必须通过精准娴熟的指法变化进行。由此可见,指法与音准、音色之间必然存在诸多紧密联系。在演奏过程中,手指抬起,空气柱自身的长度必然会变长,导致音调变低,而当手指落下,空气柱自身的长度会缩短,音调也会变高。这就需要演奏者的竹笛指法更加精准、细致,进而熟练掌握和理解每一种指法应当如何有效应用,让自身手指在吹奏过程中保持完美的弹力,确保竹笛音色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三)在训练时提高练习者“气韵”掌控力
  “气韵”指的是竹笛演奏者在自身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与艺术体会的基础上,结合乐曲的具体演奏,对气息控制较为刻意化的处理与把握。正如同欣赏书法艺术,仔细欣赏与观察每一个字的轮廓、线条与笔锋,欣赏者们都能够感受到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有浓有淡的完美艺术展现力与渲染力。在具体的竹笛音色训练过程中,演奏者的每一口气,都与书法作品中每一笔的优美线条一样重要。换气也就相当于书法家的换笔。在竹笛日常音色训练过程中,演奏者通常会用10秒至20秒左右的时间进行“气韵”的调整与掌控,并且在这段时间内,演奏者必须充分、尽情地找出竹笛的音色之美与艺术之韵,并且能够熟练掌控气息的强弱变化,进而让演奏更加流畅和顺利。
  (四)在音色训练中应提高练习者演奏技巧
  在日常的竹笛音色训练过程中,除了上述三大有效策略与注意事项之外,导师还应当在音色训练过程中注重全面提高练习者的演奏技巧,注重训练过程中的节奏律动训练、手指灵活度训练、气息控制训练以及调式音节训练等。作为一种音色优美且个性鲜明的乐器,竹笛在演奏技巧方面往往具有较为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地域特色,其既具有南派竹笛演奏中的颤、叠、赠、打等,又能够完美呈现北派竹笛演奏中的吐、滑、花、剁等風格,可谓南北相融,相得益彰。
  三、竹笛音色训练与声乐发声方法之间的
  相通性
  (一)二者在听觉训练过程中具备一定相通性
  针对竹笛音色训练与声乐发声方法存在的相通性与紧密联系展开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在听觉训练过程中二者具备一定的相通性。无论是声乐发声还是在竹笛音色训练的具体过程中,听觉方面的训练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性训练内容。在具体训练与实践过程中,导师应当采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式引导与指导练习者准确、迅速、完美辨别音准与节奏。在经过较为专业化的训练之后,他们应当能够游刃有余地衡量音准与音色,并且能够自行判断音色的纯净程度与节奏的准确程度等。客观而言,听觉训练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导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合理化指导,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或者操之过急。尤其是在竹笛音色训练过程中,导师需要给予练习者充足的理解时间,展开较为系统化的听觉训练。与此同时,在辨别音准、音色方面竹笛音色训练与声乐发声方法之间也具有相似之处。在日常竹笛音色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必须拥有较强的音准准确度以及音色统一性的判断与辨识力,能够及时调整个人气息与吹奏节奏,进而让竹笛音色达到最佳。想要完美实现这一目标,导师就必须重视练习者的听觉训练。毫无疑问,这项工作同样也是声乐发声日常训练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讲,竹笛演奏者在控制气息、嘴唇微调上必须科学、合理且精准,确保竹笛音色饱满、空灵、优美。这和声乐发声过程中的气息控制与调节方式异曲同工,并且具有一定相似性。竹笛演奏者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化听觉训练,进而获得较强的音准与音色辨别能力,让自身竹笛演奏的整体水准得到质的提升。   (二)二者在打开喉咙技巧训练过程中具有一定相通性
  在新时期音乐大环境下,打开喉咙技巧训练在竹笛音色训练和声乐发声训练中同样重要。从客观上来讲,声乐训练过程中的打开喉咙技巧训练方式和理念也完全能够渗透和应用于竹笛音色训练之中。比如,针对喉咙打开状态的自然程度进行考量可以采用“打哈欠练习法”。这里所谓的“打哈欠”,主要是指哈欠刚刚酝酿出来那一瞬间产生的“半打哈欠”状态。演唱者在这一过程中舌根和后咽壁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且形成了一个拱形空间,可以出色地完成打开喉咙的具体训练目的。
  (三)二者在呼吸训练过程中存在一定相通性
  除了上述两大相通性之外,当前阶段,从声乐发声的日常训练体系和策略来看,练习者的呼吸形式通常分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与胸腹式呼吸。具體来讲,在胸式呼吸过程中,练习者需要借助肋骨的侧向扩张进行吸气,并且利用自身肋间外肌上举肋骨扩大胸廓。但客观而言,上部肌肉较难控制,并不太适合竹笛演奏。在呼吸训练过程中,腹式呼吸必须让横膈膜上下移动,这同样比较费力且烦琐,也并不适用于竹笛音色训练与演奏。对比之下,胸腹式呼吸方法与竹笛音色训练与演奏最为契合且相通。在胸腹式呼吸训练过程中,训练者能够充分发挥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两种不同呼吸方式的具体优势,不但吸气量更大,而且控制力更强。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有效节省竹笛演奏者的体能,不会让演奏者感到过度疲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竹笛高、中、低不同音色控制与音质呈现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竹笛音韵不过于微弱也不过分响亮,恰到好处地保持音色悦耳、圆润、清澈、透明。
  综上所述,新时期音乐学科大环境下,竹笛音色训练与声乐发声方法之间具备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共性化特点。导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积极寻找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训练方式与手段,力争让中国竹笛学科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志燕.中国竹笛的音色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浅析[J].北极光,2020(1):17-18.
  [2]李小科.基于发声技巧训练的长笛气息训练研究[J].北方音乐,2019(6):62,64.
  作者简介:
  李鸣,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全民健身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身体健康愈加关注。中小学的健身操以及各种健身操的普及,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舞蹈训练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民族健身操和高校舞蹈训练的异同,提出将民族健身操融入高校舞蹈训练的方案,促使民族健身操融入高校舞蹈训练中,以实现二者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民族健身操;高校舞蹈训练;动作结构  民族健身操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舞蹈,大致分为徒手和简单器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艺术作品所用色彩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设计师的情景设定,同时还要结合消费者对色彩的想象心理,以此来达到刺激消费者消费的目的。想象心理在艺术作品的色彩应用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文章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艺术作品中应用色彩以及想象心理在艺术作品色彩中的应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想象心理;艺术作品;色彩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情况下,大众一旦观看了
期刊
摘 要:在这个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信息量日益增长的时代,对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开始主动贴近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2019年国庆节期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火热播放就印证了这一点。《我和我的祖国》因其叙事结构的独特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为现今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關键词:《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现代媒体
期刊
摘 要:在进行舞蹈基训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是需要按照舞蹈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训练。因此,初学者在学习舞蹈时可以先进行站姿训练,然后逐渐过渡到单一动作训练和组合动作训练。舞蹈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将动作训练与意识训练、节奏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快速地提升舞蹈初学者的舞蹈技巧和素质。  关键词:舞蹈基训;意念训练;节奏训练;动作训练  舞蹈的学习是技巧和专业技能共同训练的过程,
期刊
摘 要:古筝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弹拨乐器,它自产生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演奏的技法不断创新,古筝曲目不断丰富,古筝的发展在当今时代呈现出愈加繁荣的趋势。在古筝的发展过程中,其乐曲大都表现出了古筝演奏中“刚”与“柔”的美学特征,其中的“刚”即刚劲、刚强,“柔”即舒缓柔和,这种“刚”“柔”的美学特征集中表现在演奏音律、演奏技巧、演奏者的肢體语言表达和心理状态方面。基于此,文章对古筝演奏中
期刊
摘 要:在合唱指挥过程中,视唱练耳是较主要的训练环节。文章结合合唱表演与指挥的实际情况,以典型歌曲为例,从视唱练耳影响合唱指挥节奏、视唱练耳影响合唱指挥协调性、视唱练耳影响合唱指挥情感的沟通三部分对视唱练耳进行阐述,着重从了解合唱指挥作品、分析视唱练耳关键点等方面,对视唱练耳在合唱指挥中的重要性实践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内在价值  视唱练耳是声乐知识学习和训练中最基础的步骤
期刊
摘 要:孙悟空是著名的神话人物,他承载着文化精神,也传承着东方哲学的思想。文章分析了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问世以来相关的动画影视作品,对孙悟空这一英雄形象在新时代的重构进行了研究 ,围绕孙悟空英雄角色之旅、角色意识和角色造型的重构对英雄形象符号的成功创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动画影视;西游文化;形象重构  最近几年,《西游·降魔篇》《大圣归来》《悟空传》等以孙悟空形象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影视作品吸引
期刊
摘 要:从一个人的声音中,我们能够对其形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眼睛是心灵的第一扇窗户,而声音堪称是第二扇窗。因为不同的声音首先会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对整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在声乐演唱中也是如此。不同的音色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第一印象,而从这种第一印象中,我们能够大致认识到每位演唱者的歌曲特色,感受到他们不同的演唱风格。文章阐述了音色的内涵特征与重要性,对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策略
期刊
摘 要:舞蹈作为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热爱。而与舞蹈密不可分的,便是舞蹈的伴奏音乐,只有这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呈现最优美的舞蹈表演。舞蹈分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舞蹈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民族舞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更拥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可以展现出不同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魅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个方面探索蒙古族舞蹈和伴奏音乐的完美结合策略
期刊
摘 要:由于流行音乐具备歌词浅显易懂、伴奏方式简单、旋律清晰明了等特点,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日常感,特别适合正处于钢琴初学阶段的学生。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常都会对基于流行音乐改编的钢琴曲目有足够的好奇心,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钢琴演奏中。文章阐述了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流行音乐融入高校钢琴集体课程的优点,深入探讨了流行音乐融入高校钢琴集体课程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流行音乐;钢琴集体课程;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