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引进与推行便推动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导学案是经过教师加工而成的知识载体和辅导工具。学生课堂内外的高效学习离不开导学案的支撑。本文从论述翻转课堂学案的概述及功能到导学案的编写与设计,再到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统一,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阳师范学院2017年大学生实践活动创新项目(SPCP)的研究成果(编号:2017439)。
【中图分类号】H319.3;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02-02
一、导学案的概述及功能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导学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导学案设计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了教学进程的能否顺利进行,而且成为了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的关键。然而,任何事情的进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翻转课堂模式下传统的教案与学案的定位截然不同,从“教”字和“学”字就可以看出俩者所侧重的主体不同:一个侧重于教师,另一个侧重于学生。首先,从教案方面来说,教案的目的是为教师上课做好准备,以教师为中心的,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的特点,教师始终扮演着主角的形象,而学生只是听众,表述严谨周密,多用书面语等特点。其次,再从学案的角度来分析,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调节的作用,表达生动活泼,口语使用较多。学案不同于教案并不意味着俩者是完全分离的,他们的共同对象都是学生,明显区别在于一个是主动学习一个是被动学习。在翻转教学模式下,要求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同时也意味着实现“教案与学案的一体化”。
(二)导学案的功能在教师身上的体现
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主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备课应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体现出个性特征,通过调节教学与学生的关系来适应自己所在班级的真实情况。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与探索。翻转课堂模式下,要求学生掌握主动权,借助学案和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新的探索与发现。教师要学会设计出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预习的学案以及微课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导学案的功能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学生是学案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设计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学案的功能在学生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导学案的使用要能够引导学生质疑,充分考虑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会思考问题并怀疑问题,同时学生要能够将主导课堂训练与自学质疑结合起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高质量的学案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学案要明确指示学生学什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才是导学案的关键。
二、导学案的编写与设计
(一)学案设计的有关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通过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社会文化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高质量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交互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它不可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建构过程是社会性,是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而相互合作互动来完成的,虽然学习者学习知识是通过自身的主动建构,但是也是通过与教师、同学、专家等相互交流作用后获得的。”
构成建构主义的四大基本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
2.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能至少应该分为语言(Verbal/Linguistic)、数理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空间(Visal/Spatial)、身体-运动(Bodily/Kinesthetic)、音乐(Musical/Rhythmiac)、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自然因素(Naturalist)等八方面。”智能理论将学生的智力涵盖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发展,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案编写中存在的误区
1.导学案编写的教材化
“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探究活动,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由易到难、由表面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事实上,很多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收到传统教案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细节化后转化成了学案。如此以来,远不能摆脱传统教案的影响。
2.学案编写的作业化
有些教师认为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的习题化,很容易把对学案的编写错误地以为是编写一道道习题,或则只是机械的搬照教学内容。这样的学案编写出来会造成学生只是机械地查找课本,盲目的学习课本,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整堂课就会变成一种师生之间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导学案的优势。
三、“导学案一一翻转”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起源于国内,是本土化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起源于国外,是我国引进来的教学方法,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形态,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教学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针对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导学案教学思想融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案。”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将充分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加上经过精心制作的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基本了解课本基本内容之后,借助学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怀疑的学习态度,并把这些疑问在课堂上反馈给老师,在课堂上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在获得学生的课前反馈之后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导学案,同时教师对当堂的重难点之是進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疑问。之后将课堂导学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提高认知水平,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引领到另一个高度。
四、结语
导学案在我国发展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时期,因此对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的结合运用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教育改革过程中不仅要求我们对新型技术的学习与把握,而且要求我们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陋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丁瑶,(1994-),女,南阳师院外语学院大三在读学生。
【关键词】翻转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阳师范学院2017年大学生实践活动创新项目(SPCP)的研究成果(编号:2017439)。
【中图分类号】H319.3;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02-02
一、导学案的概述及功能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导学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导学案设计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了教学进程的能否顺利进行,而且成为了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的关键。然而,任何事情的进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翻转课堂模式下传统的教案与学案的定位截然不同,从“教”字和“学”字就可以看出俩者所侧重的主体不同:一个侧重于教师,另一个侧重于学生。首先,从教案方面来说,教案的目的是为教师上课做好准备,以教师为中心的,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的特点,教师始终扮演着主角的形象,而学生只是听众,表述严谨周密,多用书面语等特点。其次,再从学案的角度来分析,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调节的作用,表达生动活泼,口语使用较多。学案不同于教案并不意味着俩者是完全分离的,他们的共同对象都是学生,明显区别在于一个是主动学习一个是被动学习。在翻转教学模式下,要求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同时也意味着实现“教案与学案的一体化”。
(二)导学案的功能在教师身上的体现
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主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备课应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体现出个性特征,通过调节教学与学生的关系来适应自己所在班级的真实情况。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与探索。翻转课堂模式下,要求学生掌握主动权,借助学案和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新的探索与发现。教师要学会设计出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预习的学案以及微课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导学案的功能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学生是学案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设计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学案的功能在学生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导学案的使用要能够引导学生质疑,充分考虑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会思考问题并怀疑问题,同时学生要能够将主导课堂训练与自学质疑结合起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高质量的学案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学案要明确指示学生学什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才是导学案的关键。
二、导学案的编写与设计
(一)学案设计的有关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通过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社会文化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高质量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交互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它不可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建构过程是社会性,是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而相互合作互动来完成的,虽然学习者学习知识是通过自身的主动建构,但是也是通过与教师、同学、专家等相互交流作用后获得的。”
构成建构主义的四大基本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
2.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能至少应该分为语言(Verbal/Linguistic)、数理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空间(Visal/Spatial)、身体-运动(Bodily/Kinesthetic)、音乐(Musical/Rhythmiac)、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自然因素(Naturalist)等八方面。”智能理论将学生的智力涵盖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发展,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案编写中存在的误区
1.导学案编写的教材化
“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探究活动,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由易到难、由表面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事实上,很多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收到传统教案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细节化后转化成了学案。如此以来,远不能摆脱传统教案的影响。
2.学案编写的作业化
有些教师认为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的习题化,很容易把对学案的编写错误地以为是编写一道道习题,或则只是机械的搬照教学内容。这样的学案编写出来会造成学生只是机械地查找课本,盲目的学习课本,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整堂课就会变成一种师生之间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导学案的优势。
三、“导学案一一翻转”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起源于国内,是本土化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起源于国外,是我国引进来的教学方法,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形态,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教学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针对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导学案教学思想融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案。”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将充分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加上经过精心制作的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基本了解课本基本内容之后,借助学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怀疑的学习态度,并把这些疑问在课堂上反馈给老师,在课堂上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教师在获得学生的课前反馈之后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导学案,同时教师对当堂的重难点之是進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疑问。之后将课堂导学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提高认知水平,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引领到另一个高度。
四、结语
导学案在我国发展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时期,因此对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的结合运用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教育改革过程中不仅要求我们对新型技术的学习与把握,而且要求我们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陋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丁瑶,(1994-),女,南阳师院外语学院大三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