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仙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nysos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人别离的痛已随流水逝向远方,然而思念在心里,日久弥深。
  乡下的坟地离村庄不远,在各家各户的责任田头,依着小路,偎着河流,守望着熟悉的日子和亲爱的家人。去地里拔草施肥,去河流割柴罱泥,一抬头就能望见高高的坟茔,不怕,头脑里倒是生出亲人在世时的种种场景,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如同电影画面般一一在眼前闪过。生者与死者,虽在两个世界,实则依然亲近。
  在我们家乡,清明节必不可少的祭祖仪式是辞仙。
  一早,家里主事的就买好豆腐、百叶、坨粉。豆腐双面油煎,焦黄,与我们平时吃法不一样,平添了几分对先祖的恭敬。百叶在锅里炸成伞状,顶着一只鸭蛋,鸭蛋上有用毛笔画的穿着长袍的老寿星。顶着鸭蛋的百叶往桌上一摆,屋里的气氛随即变得肃穆沉静。坨粉,实际是山芋粉,干时白色粉状,下热水一搅拌,就变成褐色果冻状,母亲或奶奶会在上面插上一双筷子。
  条柜上有先人们的牌位,奶奶在爷爷的牌位前插筷子时,眼睛就红了,她对着烧纸钱的灰盆,哭诉着跟爷爷交代在世的种种:家里的房子翻建了,院墙也箍好了,惦记的大孙子也成家了。末了,奶奶会叮嘱爷爷记得拿钱去花,拿大票子到银行去换……我们的一切,奶奶都对爷爷说了,她在清明这一天,实现了阴阳两个世界的对话,纸钱的灰烬四处漫飞,积蓄一年的思念终于可以一诉衷肠。
  清明节后,母亲会把每样菜搛一点,放进一个水碗里,端到屋顶给雀子吃。剩下的,倒进锅里热一下,我们吃。这饭与往日不一样,是先人用过的,仿佛我们与先人都亲密接触了一次。
  去年清明节前,我无端地被一个梦惊醒。梦里,爷爷放鹅,奶奶喂猪,看见我,都高兴坏了,一边忙着给我拿吃的,一边埋怨我多久不来看他们了。我是个少梦的人,更少梦到亲人,在清明节前梦到去世的先人,我还是第一次。我想,一定是爷爷奶奶想我了,提醒我该回去看看他们了。于是在清明節这天,多年不回老家的我回到故乡,辞仙上坟。除去祖坟四周的杂草,先人的墓碑一一呈现,在父亲的讲述里,我知道曾祖父英年早逝,留下一片芦苇滩田给孤儿寡母,延续了家族……添一捧土,插几根柳,内心获得了一份久违的平和。
  “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时光匆匆,阴阳相隔,年岁越增,越感清明节在我心中的分量。
  张濛濛:江苏省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其他文献
惊蛰后,邻居群里6位女性相约见面,出发去东郊植物园赏春——这是她们“奔现”后的第五次线下行动。她们还不太熟,在200人的社区大群里互相端详打量,觉得投缘,就尝试着约一次茶;聊得不错,又约过江边看夕阳……因为是微信群里的“轻关系”,即兴随意、去留自便、不设纪律。独独这一次远足,出发的前一晚,6人在小群里叽叽喳喳,呼吁群主Lucy带上那只野餐篮,约定各人随身备上一只“魔盒”,装上些吃的,无须特意采购,
期刊
游弋在水里,味道是新鲜的密码,所谓“咸鱼淡肉齁韭菜”——鱼是被赋予了味觉重任的。南角墩碗里的鱼在三荡河里游来游去,这条据说通往东海的大河里总是有无尽无私的给予。但即便成为顶级盛宴的珍馐之后,在碗里的鱼味中依旧可以看到他们曾经在三荡河里的游动。  一月,糊涂呆子煮咸菜。糊涂呆子是土话,土话说的是小名,小名比学名亲切,大名说起来陌生。糊涂呆子学名叫塘鳢,这大概是苏州人的叫法。大才子袁枚说塘鳢:“肉最松
期刊
1  窯湾是老的,1000多岁了,它老得都不愿动了,静着静着却美得让人刮目相看。  曾经烧砖的窑不在了,还好,大运河的拐弯处依旧是弯的,弯着弯着连思绪也变得曲曲折折。  窑湾是老的,它甚至不再记得繁华的过去,无论是多愁的唐宋,还是善感的明清,也无论是会馆和代办处,还是桨声或者灯影,即使爱得再深,也不能把打碎的记忆重新拢起,还原成从前的样子。  它或许只记着自己的名字,所以忽略身外的一切,用戴着老花
期刊
宋人尤袤说及读书的妙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老先生的话看似不合时宜,但读书的妙处也绝非简单的修身养性、消闲逸致能概括的。对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书中风情书里乾坤的个中滋味,也是各有玄机的。  1  在我十余平方米的书屋里,倚墙而立的是整整一壁的书,此外,台上堆的是书,地下放的也是书;在睡觉的床头,在客厅的沙发上,
期刊
說到门里师,在江汉平原的黑王寨,当首推厨子,没办法,民以食为天。  我是在看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时,想起老家的一个厨子,严格说,是个厨娘,姓陈,年纪很有一些了,小九十,依然健在。  早先的江汉平原,机械化还没代替体力劳动,人们忙死忙活一天下来,骨头都累散了架,一般是吃罢饭推倒碗倒头便睡。第二天还要早起呢,老话说得好,三早一个工。如此一来,走夜路的人就不多,喜欢熬夜的则更寥寥无几了,那年月的狗,
期刊
储福金,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委员会顾问,著有长篇小说《心之门》《奇异的情感》《羊群的领头狮》,中篇小说集《神秘的蓝云湖》,散文集《禅院小憩》《放逐青春地》《中国当代文学百家——储福金小说精选集》等。《心之门》获江苏省政府文学艺术獎,《黑白·白之篇》获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镜中三十》获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我曾经模仿过很多作家  创作是从模仿开始的,这是哪一个作家都无法避免的路
期刊
春饿时,黄岭坡的原野不缺吃的。  豌豆荚、油菜薹、野草莓、刺儿果……都是美食,现在的孩子娇贵,估计很少吃这些东西了。  春饿是难熬的,过年的东西都吃完了。过完年,农家也开始节俭了。厨房里再很难找到熟食,连锅巴团也没有。床底下的坛子也空了,花生、米子糖、豌豆……渣都没有了。农家只吃两顿饭,早上九点一顿,下午三点一顿。农忙时节才有夜饭,天麻麻黑吃一顿。  平时也饿,饿习惯了也就没感觉了。春饿,强烈的饥
期刊
我的家乡是芦荡水乡。  沟河纵横,水网密布,一望无垠的大芦荡里芦苇青青,绿波荡漾,水产品极为丰富,螺蛳是常见之物。  春天来了,气温渐暖,河水清澈见底,河底密布着蠕动的一颗颗青如翡翠、状如玲珑宝塔的螺蛳,它们是天赐的美味,而初春的螺蛳最为鲜美。  春日的星期天,约上几个玩伴,去村西的芦荡里摸螺蛳,那儿的柴根上,总是依附着大大的肥肥的螺蛳。我们卷起裤腿,站到水下,从柴根上轻轻地把螺蛳拽下来。这时,受
期刊
读明朝才子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一书,书中写道:“木香盛开,把杯独坐其下,遥令青奴吹笛,止留一小奚侍酒,才少斟酌便退,立迎春架后。花看半开,酒饮微醉。”觉得依稀步入了花开的意境中,顿感深远而清美,妙趣难以对人言。  晴日风柔,坐在书案前,白纸落墨,单单写了这两个字:花开。凝眸静观,觉得横竖都洋溢着风情,不觉感叹汉字真的很美,仅是“花开”这两个简单的字,便恰似仕女图中那佳人眉间动人的痣。  幼时居住
期刊
猪油渣子好吃。  得用火炼过。  需是土灶,里头嵌着高碳铁,即人们口中生铁铸成的那种大锅,锅比人大,儿时的我望上去,眼光只能挨到锅沿。  锅沿下,黑黑的底子被爷爷擦得锃亮。“孩子,得用心对待人生中每一件事。”爷爷常絮叨着这么说。年幼的我自然悟不透其中深意,只知道,爷爷很善良。  从村里人对爷爷的態度便能看出,东家长李家短,日子时常泛起波澜。那年月,土地即是粮食和钱,比金子还要金贵,因土地而起的争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