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视的“预习”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的特点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那么,课前预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就我观察,教师对预习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绝大部分情况是教师要上示范课了,知识点较多或较难,这才需要学生事先进行预习,为新知垫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跟得上教师的快节奏,学得才不至于那么累,但效果还是不错的。也有教师认为,数学不需要预习,原因是教材已经十分清楚地写着知识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些内容,那么教学又该如何进行?
  其实不管是需要或不需要预习,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应该提倡的,更是不可小视的。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自制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并且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课中了解预习情况。在充分准备之后,我让讲台成为舞台,让学生成为主讲,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事先预习和课堂讲解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知识点:(1)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3)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作正方体。(4)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所表示的意义,找找单位“1”。课堂中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有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不能够充分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借助图,化抽象为形象,着重讲解这部分,帮助学生理解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正是有了课前充分的预习工作,才能让我在第一时间获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度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最轻松地获取知识。从学生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
  由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给预习以新的定位,并进一步探讨数学课该怎样进行预习?预习后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实施?
  随着年级升高,学习目标逐渐明确,主动学习的学生呈上升趋势,进入高年级后,教师应该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对于如何让“预习”更好地服务于后面的教学,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指导预习方法
  不同的学习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预习方法。
  如对于计算类的新授、练习课,预习时可让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例题进行预习,然后再尝试练习。
  而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移、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同时,预习时还要教会学生标注不同的符号,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新知做准备。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打上问号,再请教老师,家长或其他人。
  二、明确预习任务
  三、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不能漠视学生的预习结果,课堂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的就要“少讲”,学生不懂的就要“着重讲”。“从预习中你学到了什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努力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讲出自己所知道的,通过交流,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使得整节课不但生动活泼、主动而又富有个性。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乘以整数”一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已有的多位数竖式乘法和小数竖式加减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预习,学生对于简单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都会做了,但在积的小数点的处理上,学生却不甚了解。有的学生认为因数是两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两位小数;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是要用小数点对齐的方式点小数点。于是这位教师快速推进了教学进程,开展了对小数乘法算理的探讨,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为什么在小数乘以整数时,因数是几位小数,积也一定是几位小数,而不再执着于计算教学了。
  可见,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不但可以快速推进教学进度,而且腾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数学算理进行思考、探讨和感悟,实现了更佳的教学效果。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会有教学的真正效果。
其他文献
余文森教授在《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一文中说:“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在小学语文“学案导学”课堂中,要努力避免“走学案”现象,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适时调查、掌握学情。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调控学习方案,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鲜活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尴尬:学案导学中的“走学案”现象  在“学案导学”课堂中,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学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
<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讲"教学正在我市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变得更有生命力。课堂上时刻闪动着灵动的火花,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点燃,教师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学讲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提出了新的教材观——“教材是范例,教材是文化交流的中介,教材是师生交流的话题”,叶圣陶先生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中小学语文教师所应该做的是如
职业压力的概念及症状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是指因工作负担过重、变换工作岗位、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等对从业人员产生的压力。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
拥有金属的光泽与坚硬,源自泥土的质朴与谦逊,历经木炭的锻炼与烧铸,涵养清泉的浸润与烹煮——金、木、水、火、土,蕴含神秘悠远的东方智慧的五大元素在一把紫砂壶身上聚合了、统一了、升华了,这把紫砂壶便具有生命、形神兼备、灵动自如了。  沐浴着紫砂文化,金、木、水、火、土这蕴含神秘悠远的东方智慧的五大元素,正似一种理念,于这里渗透到学校的每一处,也渗透到教育的每一处。  本文所阐述的是这五大元素在语文课堂
表格式板书就是运用设计的表格,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对有关的概念、方法、物质等进行归类和比较的板书。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一次,教研员听我上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抛出问题“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些地方”后,有学生回答:“美在天空。”我正准备请另一个学生接下去回答我需要的答案“小河”还有“原野”的时候,教研员礼貌地打断了我,走到那位学生身边,微笑着说:“你回答得不错,你能把描写天空美的地方给我们读一读吗?让其他同学也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北大荒天空的美。”于是,这个学生很高兴也很大声地朗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他一读完,就有几个
陶行知先生有“三块糖”的故事,魏书生老师有惩罚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等方法,平时,我们对犯错误的学生也会采取批评等教育方式。那么,究竞该怎样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才能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认知 都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需要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思维意识,实现思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