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a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正在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初中生的道德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当今初中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入手,分析了造成种种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包括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生 网络道德问题 表现
  成因 对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中国人开始步入一个网络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代。中国几千万初中生在享受着这顿“世界大餐”的美味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难题。因此,加强初中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我单位对秦皇岛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初中生网络道德及其教育研究”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索,初步找到了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一、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归纳出了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几种主要表现:
  1.网络上价值观念模糊。在网络基本道德品质的调查中,68.7%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56.1%的学生认同为了保护自己,可以欺骗别人;14.2%的学生认为相互欺骗是正常的。
  2.网络上言行随意放纵。有62.3%的初中生表示上网时使用过脏话或不文明语言。其中22.6%的初中生是因为“不痛快的时侯发泄一下”;23.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6.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
  3.人际关系异化。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网上聊天是上网主要目的的占83%。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受阻,就会转向虚拟社会寻求安慰和满足,消极地面对现实社会的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从而早成了学生人际互动的简单化和片面话。
  4.人格冲突突出。在角色位置的调查中,46.2%的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和现实中表现不一样。部分学生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
  以上的事实和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严重。
  二、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和道德教育的局限性是初中生出现网络道德问题的三大原因。
  1.网络文化的特殊性。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网络的开放性既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源,也容纳了大量垃圾信息。网络的共享性,特别是在我国网络信息分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各种信息都同时作用于初中生的身心。网络的交互性让初中生容易认识各类网友。网络的隐蔽性既可以让初中生改变角色,做出各种行为,也能够隐藏各类网友和信息资源的真面目,模糊初中生的思想认识。网络的虚拟性使初中生认为无须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
  2.初中生自身的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的侵害。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身心发展有着特定的规律,如不平衡性、不稳定性、自主性和封闭性等。他们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凡事都要尝试一下;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得到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交流的机会。而且,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是非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还比较含糊,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的行为极易为外界影响和左右,变化频繁。而网络的独特、新奇和神秘正迎合了广大初中生心理的需要,使他们一旦陷入便不能自拔。
  3.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和监督不足使初中生面临困惑。作为初中生道德教育的主要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对于网络文化的冲击却显到无力。首先,多数家庭的父母对于电脑和网络知之甚少,他们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监督往往不切合实际,动不动就禁止孩子上网,结果造成孩子的逆返心理更强,更加剧了网络对他们的诱惑。其次,作为教育主要战场的学校,德育也往往滞后于传统的学科教育。而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网络道德教育更无从谈及,从而导致广大的初中生在面临道德困惑时无处请教,使他们重返网络世界找到希望解决的办法,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了更为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再次,社会大环境更缺乏对初中生上网的监督,缺乏对网吧等上网机构的管理。
  三、针对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
  初中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存在给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去思考、探索、行动,绝不能够视而不见,自行其是,也不能被动防御,疲于应对,而应该主动出击,在这个全新的网络空间中去占领阵地,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之路。
  1.大力发展研究,构建出符合网络环境下的网络道德观念体系,教育在前、预防为主。首先,应该加强网络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要求各个网络主体都必须遵从,比如在媒体上进行网络社会公德的宣传、在学校开设网络社会公德教育课程、网络主体在加入网络前必须接受网络管理机构的网络公德培训并宣誓确认等等;其次,增加网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其明确这个职业领域特殊的道德要求;第三,在网络行业协会中,社会还应通过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要求网络行业协会确立自己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主动占领网络道德教育的空间,借助于网络的广泛影响力,以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影响初中生。网络给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阵地。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的空间,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需要,设定一些积极、健康的用网“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使用网络,在健康用网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自觉形成健康用网的习惯。
  3.借助于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方法,依靠多种多样的网络载体,全方位地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者要力求成为网络德育专家。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渐趋成熟,道德教育可以借助于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体育甚至游戏等多种网络载体,来宣传我国社会的主体网络道德观念。大力开发中文界面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其中传播生动直观的网络德育教育信息,让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和网络时代生长出来的先进道德观念能够通过网络影响初中生。
  4.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整体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广大触网学生予以适时适度的德育关怀。规范初中生网络行为,正视网络,趋利避害,形成协调一致的网络教育环境,实现网络领域里高度的精神文明。
  面对客观存在的初中生网络道德,我们要从初中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出发,做好正面宣传与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实施目标激励,榜样引领,跟踪观察,兴趣转移,三个结合等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构建起“正面引导,先入为主,疏导与矫治并重”的初中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新模式,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养成道德自律习惯,从而更有利于他们个体的成长和身心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应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实践教学”,体现职教特色。建筑构造是建筑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关键词:职业高中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    《建筑构造》是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做法。通过该课程
话题作文审题的着眼点不是放在提炼材料观点的准确性上,而是放在对话题的关键词和限制词理解的准确性上。那么,关键词和限制词是什么?请看下面的表格:
中原经济区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提出构建的中原经济区,无论是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在全国占据较重地位,而中原城市群作为全国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群,在中原经济区发展
诚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校园缺乏良好的诚信文化以及对诚信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导致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文章剖析了当前大学生诚
在许多年中,我们依赖书信维持生存。书信是我们寂寞的日子里稀少的欢乐和光明。信中的每一个字都被我们贪婪嚼碎小心咽下,然后一字不漏地“输入”记忆珍藏。收信、读信和复信
利用评价体系模型设计了科研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与传统的评价系统相比,建立了基于N层次模糊分析思想的多策略综合评价体系结构模型,评价指标的筛选以及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包括妇女观的大众化。传媒作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的重要载体,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就要以马克
课程改革之下,传统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否定,但是不能不说的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持续时间过长,影响太大,尤其在当前依然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和升学的压力下,英语教学改革路程漫长。某些学校为了应对检查,会创设一些英语口语课,但是即使如此,依然能看到英语教学中重视语法,片面强调读和写,忽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很多学校或者英语教师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他们能很好地
目前课堂上使用比较多的依然是讲授教学法,这种传统的方法虽然比较容易实施且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大大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必将限制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就需要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方式,充分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既给予学生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知识系统是一个开放、发散的系统。既有许多已知的相对真理,更多的却是人类尚未探索到的奥秘。这些奥秘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意识的培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少用“定向思维”、习惯思路要求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开拓假想思维,鼓励奇思妙想    假想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