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須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普通智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上的一种综合能力。
我在物理教育教学中,重点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地培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把它总结于后,以嗜读者参考。
一、充分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能力人人都有,只不过有强弱之分,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途径,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还有就是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反对“满堂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针对性,抓住关键所在,教师重点放在精讲上,学生重点放在精炼上,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尽量少讲甚至不讲,而对学生学习中遇到搞不懂的或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定则、物理量的单位换算等,则要做到点拨式地讲解,使学生走出知识的迷宫。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有两个层次,一是教知识与学生,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知识只是最低层次的教学要求,而教会学生学知识,才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和最终要求。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给与恰当地指导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学习方法的掌握、研究和指导,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物理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会读书才会学习”。读懂课文,搞清知识的联系,对于理解、消化知识,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为此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介绍一些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的要求,如“三遍读书法”、“对照学习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等,如何“细读”、“精读”,如何标记、批注等,使学生知道怎样去读书,如何去读书。其次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明确阅读任务,体会并牢记课本的主要内容,大体知识框架结构,明确各章节的相互联系,会抓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所在,使物理课本能“由厚变薄”,变课本知识为自身知识,牢牢掌握其要点于心目中。再次,指导学生如何识记理解物理概念、公式、规律、定则、物理量的换算关系,如何分析题意抓住题干和思考酝酿解题方法,如何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打开学生的思路。
2、课前进行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主动的独立的自主学习接受新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前奏。它要求学生主动的独立的读书和思考,经过长期的预习实践锻炼,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指导预习时,教师首先提出预习的基本要求,对要学习的下一节课的内容通读,理解内容,明确其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对课本中搞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下次上课听老师讲解时,特别关注这些地方,把它弄懂。还有就是教师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时,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对学生进行“怎样预习、怎样提问,如何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指导训练。
3、进行复习小结指导。学生每学习完一节课的内容或一章的内容,教师都要求学生会及时复习小结。复习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复习,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地理解掌握,避免遗忘。通过复习这个环节,建立本章节的知识框架结构,把知识要点牢牢掌握在大脑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小结的方法,会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所在。其中,考练又是复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考练,把它纳入备课的一个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以研究并运用于平时教学中。
三、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提高的。只有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的运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尽可能的少讲,力争精讲,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教师给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纲,使学生能有目的有任务的自主学习。在上课的开头,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俗话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去尝一尝”,对要学习的内容,尽可能的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规律,千万不要给学生说“就是这样”,而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这样”又该“怎样”等等。在教师指导下,能长期自如地展开课内外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开拓者。在教师心目中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往往转不过弯开不了窍。只有学生弄懂了才算真的掌握了。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逐步提高,使学生能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减少了对知识获取的盲目性和依赖性,增加了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劳永逸,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普通智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上的一种综合能力。
我在物理教育教学中,重点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地培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把它总结于后,以嗜读者参考。
一、充分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能力人人都有,只不过有强弱之分,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确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途径,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还有就是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反对“满堂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针对性,抓住关键所在,教师重点放在精讲上,学生重点放在精炼上,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尽量少讲甚至不讲,而对学生学习中遇到搞不懂的或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定则、物理量的单位换算等,则要做到点拨式地讲解,使学生走出知识的迷宫。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有两个层次,一是教知识与学生,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知识只是最低层次的教学要求,而教会学生学知识,才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和最终要求。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给与恰当地指导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学习方法的掌握、研究和指导,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物理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俗话说“会读书才会学习”。读懂课文,搞清知识的联系,对于理解、消化知识,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为此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介绍一些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的要求,如“三遍读书法”、“对照学习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等,如何“细读”、“精读”,如何标记、批注等,使学生知道怎样去读书,如何去读书。其次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明确阅读任务,体会并牢记课本的主要内容,大体知识框架结构,明确各章节的相互联系,会抓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所在,使物理课本能“由厚变薄”,变课本知识为自身知识,牢牢掌握其要点于心目中。再次,指导学生如何识记理解物理概念、公式、规律、定则、物理量的换算关系,如何分析题意抓住题干和思考酝酿解题方法,如何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打开学生的思路。
2、课前进行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主动的独立的自主学习接受新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前奏。它要求学生主动的独立的读书和思考,经过长期的预习实践锻炼,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指导预习时,教师首先提出预习的基本要求,对要学习的下一节课的内容通读,理解内容,明确其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对课本中搞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下次上课听老师讲解时,特别关注这些地方,把它弄懂。还有就是教师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时,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对学生进行“怎样预习、怎样提问,如何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指导训练。
3、进行复习小结指导。学生每学习完一节课的内容或一章的内容,教师都要求学生会及时复习小结。复习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复习,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地理解掌握,避免遗忘。通过复习这个环节,建立本章节的知识框架结构,把知识要点牢牢掌握在大脑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复习小结的方法,会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所在。其中,考练又是复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考练,把它纳入备课的一个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以研究并运用于平时教学中。
三、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提高的。只有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的运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尽可能的少讲,力争精讲,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教师给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纲,使学生能有目的有任务的自主学习。在上课的开头,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俗话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去尝一尝”,对要学习的内容,尽可能的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发现规律,千万不要给学生说“就是这样”,而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不“这样”又该“怎样”等等。在教师指导下,能长期自如地展开课内外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开拓者。在教师心目中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往往转不过弯开不了窍。只有学生弄懂了才算真的掌握了。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逐步提高,使学生能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减少了对知识获取的盲目性和依赖性,增加了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劳永逸,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