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加工的影响探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n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人类情绪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这是事实,但在音乐对情绪影响的原因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解释。现有的两种解释:一种是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源于生物体的适应机制,另一种是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源于音乐文化经验知识作用下的认知。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加工的影响,从而验证音乐文化经验效应价值。
  一、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
  (一)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分析
  音乐情绪感知也被称为音乐情绪知觉,指的是听众依赖对音乐作品隐藏情绪做出的觉察和判断,这种情绪感知不需要以自身感受为前提。例如,听众虽然没有真正被唤醒自身的悲伤情绪,但是却能够感知到音樂所要表现的悲伤,这就是因为听众所依赖的音乐文化经验。听众通过对曲子本身的认知,可以理解作曲家、演奏者希望表达的情绪。音乐本身是由多种不同的声学符号组成,这些声学符号也构成了基本声学特征,包括组织声学符号结构规则,这些都被称为音乐线索。通过目前的大量讨论分析可以发现,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感知比较敏感,听众可以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正确解读音乐所想要表达的情绪,音乐可以起到情绪传递的功能。即便是缺失音乐文化经验的群体也能相对较好的理解音乐情绪,接受到心理、物理线索传达的情绪内涵。而音乐文化经验较多的群体则可以表现出更多的共性特征,只是缺失音乐文化经验的群体失去了通达情绪意义的基础。
  (二)音乐文化经验和音乐情绪感知之间的关系分析
  由上可知,音乐文化经验和音乐情绪感知之间的关系性并不明显,即便是缺少音乐文化经验的个体也能够从心理、物理线索上识别音乐的表达情绪。但从不同文化音乐经验上讲,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音乐文化经验和音乐情绪感知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性,因此从整体上看,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除非是在一些大范围使用文化特异线索的音乐,那么处境作用就会较为明显。例如,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瑞典、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听众,可以对4种不同文化风格的音乐所表达的11种类别的情绪进行准确识别,但在一些更为复杂的情绪上,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模糊性。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是音乐本身所需要的表达情绪,那么就会识别地较为容易;如果是音乐本身所采取的表达创作方式较为隐晦,那么识别起来就较为复杂,复杂的情绪类型识别较为困难。
  二、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体验的影响
  (一)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体验的影响分析
  音乐情绪体验指的是音乐刺激作用下诱发的主观情绪感受,主要包括生理反应和动作倾向,主要体现在生理唤醒和面部表情等。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人认为相比较音乐情绪感知,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体验的影响更有深度。从实际情况上看,音乐情绪诱发的情绪体验机制较为复杂、多元。音乐文化经验激活情绪体验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激活情绪机制的类型。根据音乐诱发情绪的多重机制模型,可以发现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体验影响可以分为8种,分别为:脑干反射、节奏律动、情绪感染、评价性条件反射作用、视觉想象、情景记忆(或事件记忆)、音乐期待、审美判断。这其中脑干反射、节奏律动、情绪感染对音乐文化经验的依赖程度较低,后面五种对这其中的依赖程度较高。以脑干反射为例,脑干反射机制主要指的是在听觉信号刺激中,大脑脑干组织做出的自动化反射,如果某段音乐中的某一或者某些声学物理特性突然发生改变,那么大脑的唤醒水平也会自动提高,以此应对一些紧急事件,这是一种人体本能,对音乐文化经验和学习的要求较低。但在音乐期待中,就需要建立在音乐文化经验和学习的基础上,音乐期待是评价性条件反射作用、视觉想象、情景记忆(或事件记忆)、音乐期待、审美判断中对音乐文化经验要求最高的一种。
  (二)音乐文化经验和音乐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分析
  音乐文化经验和音乐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在音乐情绪依靠心理物理线索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音乐文化经验和音乐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性相对较小,那么音乐文化经验的作用就会被弱化;但如果在音乐情绪中依靠文化特异性线索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音乐文化经验和音乐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性相对较大,那么音乐文化经验的作用也就得到凸显。从听众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听众的聆听习惯、聆听风格都会产生不同的注意焦点取向。例如,如果倾向于音乐细节,那么就会更多地激活情绪感染机制;但如果更倾向于音乐情况,那么就会激活脑干反射机制。也就是说,如果听者更关注某一乐器演奏出来的映月线条,那么就会更多地激活情绪感染机制;而如果更关注现场表演状况,那么就会激活脑干反射机制。
  三、音乐文化经验对听者音乐偏好的影响
  (一)音乐文化经验对听者音乐偏好的影响分析
  所谓的音乐偏好指的是听者在聆听音乐后,产生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喜爱感,而且还会产生一定行为倾向和自我卷入。这种偏好和音乐本身表达的情绪、类型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出现矛盾的状态,产生这种影响是听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愉悦感和享乐感。如果听者在聆听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愉悦感和享乐感较高,那么就会对听者的意识层面产生刺激,继而形成一定喜欢和偏好。例如,听者在聆听了一段表达悲伤的音乐后,对这种悲伤感产生喜爱,继而在选择其他音乐时也会选择较为相似音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音乐文化经验对听者音乐偏好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认为音乐文化经验和听者音乐偏好之间有着重要关联。
  有关专家指出,如音乐材料本身、音乐环境、音乐心情等音乐文化经验元素,都会存储在听者的长时记忆中,当听者聆听某段音乐时,这些元素就会被激活。这些节点激活地越多,就越能够获取到更大的审美愉悦或者享乐体验,进而产生音乐喜好。例如,在美国和中国两地大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两地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音乐偏好差异,美国大学生对西方音乐和土耳其音乐有着较高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美国大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偏好更高,喜爱程度显著大于土耳其音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音乐文化经验对听者音乐偏好的影响。
  (二)音乐文化经验和听者音乐偏好之间的关系分析
  由上可知,音乐文化经验对听者音乐偏好的影响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进一步研究二者关系,会发现二者呈现正相关,也就是说,音乐文化经验的增加,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听者的音乐偏好,对某种音乐产生更高的喜爱程度。以某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将调查对象分为非音乐专业和音乐专业,并且挑选了四个不同地域文化的音乐作为样本。通过调查发现,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更高,不同地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比音乐专业的学生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喜爱差别。以西方大学生为例,来自于非洲、拉丁美洲等不同地区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音乐表现出了不同的喜爱。而音乐专业学生对不同地域音乐文化接触频率并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没有明显的音乐文化风格上的偏好,但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文化风格上的偏好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还有一部分专家认为,造成音乐偏好的原因是音乐刺激所带来的熟悉性,但是通过实际案例也证明,这种刺激性虽然能够对听者造成音乐偏好,但这种偏好是有限度的,达到一定程度时,音乐喜爱感会出现降低的趋势。所以,音乐刺激对听者音乐偏好的正相关影响,还不可进行完全的定论。另外,听者音乐偏好的影响还体现在性别差异上。实际上,造成性别差异的根本原因还是音乐文化经验,区别在于吸引的层次不同。因此,在实际判断过程中,要对音乐偏好进行进一步确定,以此展开真正客观的分析。
  四、结语
  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加工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音乐文化经验对音乐情绪加工的文化效应,可以让听者产生不一样的音乐情绪。研究表明,听者会被自身的音乐文化影响,对音乐作品中所传达的情绪信息进行加工,未来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一步界定音乐文化经验在音乐情绪情感交流中的作用。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邵长辉(1985-),男,河南台前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
其他文献
我说 你是我的人间四月天  流动着四面风 轻灵的四月天  那柳 那花香 那鸟语 四面而来  婀娜 娉婷 天使般飞舞变幻  你是雪化后那片鹅黄 新鲜  你是那十五的圆月 皎洁  你是那衔泥的早燕 轻灵  你是那一树树花开 娇妍  你是我四月漫步的期许  你是春风的暖 如初阳  你是天空的光 如星星  你是细雨的柔 是轻烟  你是 那念 那惜 那怜  你是 那真 那纯 那美   我的希望  便是你 快
期刊
浣溪沙  独寄苦心送秋雁,西风吹来酒独饮,落下残阳碧映天。  惆怅天际与谁诉,黄花凋零何人拾,今朝婉怨几时平。  采桑子  万里红梅映雪飘,淡风轻云,独润残枝,空庭唯洒残花白。  而今谁人坐西阁,三分惆怅,五分相思,凉落黄昏叹世哀。  蝶恋花  又到深秋落寞时,一朝相似,朝朝都相似,酒烫月冷心易寒,树下起舞對三人。  不恨当年花易落,只怨那风,将情吹成梦,小院依旧新模样,案前唯剩琴音留。  卜算子
期刊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首篇,而《诗经》又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关雎》可以说是“诗国王冠上的明珠”,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诗写君子求配淑女之情事,自古以来,解析纷然,不一而足。作为通识文化呈现的中学语文教材没有客观吸纳学术探索的高阶研究成果,出现了诸多技术错误甚或文本硬伤,教学解读则更是匪夷所思,造成对该经典诗歌的文化误读,冲淡了其文史旨
期刊
人是多么局限与渺小啊!生在赣南,长在宁都,小半辈子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秋天的真正的颜色。那种一眼望去层林尽染的壮美色调,那种天与地描绘出的红黄错杂的斑斓色彩,我从未见过。我只知道当一阵风轻轻吹来,望着苍旷的天空,我的心头顿起寂寥之情的时候,秋天来了。  今天,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像平时一样,我必学必看的就是“每日一景”。我每天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在激发了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同时,也给了我“穷人的幸福
期刊
东野圭吾是日本的推理小说家,《嫌疑人X的献身》是其创作的“侦探伽利略系列”小说之一。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东野圭吾与《嫌疑人X的献身》,然后分别探讨了《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崇高与悲剧,从美学的审美类型来评价其中的美育意义,感悟东野圭吾对人与社会的思考。  一、东野圭吾与《嫌疑人X的献身》  作为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社会派”与“新社会派”的影响下进行文学创作。在其创作过程中,日本推理小说出现
期刊
“天下水皆东,唯汀独南”,江河大部分自西向东流去,最后汇入大海,正如“滚滚长江东逝水”。而发源于武夷山南麓福建汀州古城的汀江,则汇众山之水为一溪,穿城而过,悠悠向南流,流进广东,最后流向韩江。据史载,汀江古时属闽越,从东晋开始,中原地带的客家先民,因战争等原因几次大规模的南迁,逐步在汀江流域聚居。于是,汀江成了“客家人的母亲河”,汀江流域的长汀成了全世界客家人的首府。  这或许是闽西长汀与我的缘分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设计价值的提升,独特的文化符号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象征。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渐渐成为了一个民族传承发扬其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在各地文创产品呈现同质化趋势的大环境下,妈祖文化作为台湾地区民众普遍的民间信仰,将其融入文创产品中,彰显出台湾地区自身文化的特点,展现出独有的风韵。  一、妈祖文化概述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妈祖文化的起源与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有关。据宋代史料
期刊
自从几年前父母来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后,就没再回过老家,但是故乡那一抹红,早已定格成我记忆的底色。  那是一种怎样的红呀?枣红?杏红?高粱红?玛瑙红?玳瑁红?几场秋霜过后,满山遍岭的沙棘果红得更加得意、更加任性了。我不知道用哪一种红色来定义它的色彩,姑且叫她故乡红罢。  沙棘果又名火棘果、火把果、赤阳子、米红籽,它还有一个大众化的名字——救兵粮。救兵粮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好几个版本,相比之下,我更偏爱
期刊
姓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关注和研究。姓名即“姓氏+名字”,据相关资料记载,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姓和氏分别用来区分母系血统和氏族分支。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姓和氏已经基本上没有区别,主要是继承父姓代表血缘。  本文主要通过对1949-1956年,1956-1976年,1978年至今国人的名字分析,反映出在建国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中国不同的社会普遍现象、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  一、
期刊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在2003年被改編成电影《暖》。在电影里,导演霍建起极大地抹去了莫言小说中直白的残忍,将目光投射到主人公井河与暖的初恋与命运上,对小说的所有素材都以他自己的风格做出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使电影较之小说显得更饱满、温情、含蓄、深刻。本文从意象的改变与深化、对意象淡色调的运用,人物素材处理、叙事方式等方面探究了《白狗秋千架》化残忍为温情的电影改编的素材处理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