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高专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挖掘本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探索思政元素有效渗透到实践教学的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本文将教学方法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习兴趣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科技日新月异。新媒体时代,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发展成为一个人格完善、思想独立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议题。通过对课程设计进行深入地探究与实践,将教学方法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结合高职学生的兴趣点,挖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学生心中,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素养,增强个人素质。
一、高职高专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高职高专大学生专业基础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的自主性较差,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智能时代,手机和电脑个个都在行,没有老师的管控,学生玩手机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这些学生在课后大部分沉迷于手机,长此以往,不思进取,荒废学业,不能达到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对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工作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高职高专无机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应对各类问题,专注于课程并达优,这是我们老师一直都在探究的议题。
二、教学设计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案列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做一个报效祖国的人。
在讲授原子结构内容时,结合知识点讲述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教授提出的“n + 0.7l”规则,展示其在判断基态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中发挥的作用,进而介绍徐教授在艰难岁月中刻苦求学、学成归国、奉献祖国的光辉历程,启发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结合中美贸易摩擦之稀土问题这一国际时事,介绍徐光宪教授“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的事迹,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在讲授酸碱质子理论内容时,通过讲解酸碱理论的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酸碱理论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每一种理论的建立都是对前一种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加以改进,创新而得以进步的,让学生建立对立统一的科学观,同时使学生了解并学习科学家们在艰苦岁月中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使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传递工匠精神,树立团队合作、无私奉献的理念。
在讲授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时,通过教师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并借机传递老一辈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态度。以此启发学生都要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使自己成为不畏困难、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小组合作实验实训过程中,通过讲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期间的医护工作者、警察和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和基层工作者,他们无一不是舍小家而为大家,在奉献和牺牲中闪光的生动事例,引导学生之间要有整体意识、团队合作、奉献精神,激发青年学子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树立社会责任感,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无私理念。
3、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溶液的渗透压内容时,通过情景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提出为什么静脉输液时经常使用生理盐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多媒体展示和生动的讲解,结合学生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解红细胞在等渗、高渗、低渗溶液中的形态,让学生分析讨论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效地融入了科学精神,潜移默化地规范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小結
本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无机化学案例教学中,实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思政教育的生硬灌输,通过讲授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到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思政教育的种子植根于学生内心,从而知行合一,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翠平,张宪.分析化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国际公关.2020(12)
[2] 李进京,周淑晶,张义英,王寒雪.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20(04)
[3] 袁博.高校生物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16)
[4] 刘艳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有机化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研究.2019(30)
[5] 张谱.如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74)
关键词:高职高专;无机化学;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科技日新月异。新媒体时代,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发展成为一个人格完善、思想独立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议题。通过对课程设计进行深入地探究与实践,将教学方法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结合高职学生的兴趣点,挖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学生心中,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素养,增强个人素质。
一、高职高专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高职高专大学生专业基础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的自主性较差,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智能时代,手机和电脑个个都在行,没有老师的管控,学生玩手机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这些学生在课后大部分沉迷于手机,长此以往,不思进取,荒废学业,不能达到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对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工作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高职高专无机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应对各类问题,专注于课程并达优,这是我们老师一直都在探究的议题。
二、教学设计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案列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做一个报效祖国的人。
在讲授原子结构内容时,结合知识点讲述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教授提出的“n + 0.7l”规则,展示其在判断基态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中发挥的作用,进而介绍徐教授在艰难岁月中刻苦求学、学成归国、奉献祖国的光辉历程,启发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结合中美贸易摩擦之稀土问题这一国际时事,介绍徐光宪教授“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的事迹,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在讲授酸碱质子理论内容时,通过讲解酸碱理论的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酸碱理论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每一种理论的建立都是对前一种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加以改进,创新而得以进步的,让学生建立对立统一的科学观,同时使学生了解并学习科学家们在艰苦岁月中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使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传递工匠精神,树立团队合作、无私奉献的理念。
在讲授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时,通过教师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并借机传递老一辈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态度。以此启发学生都要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使自己成为不畏困难、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小组合作实验实训过程中,通过讲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期间的医护工作者、警察和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和基层工作者,他们无一不是舍小家而为大家,在奉献和牺牲中闪光的生动事例,引导学生之间要有整体意识、团队合作、奉献精神,激发青年学子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树立社会责任感,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无私理念。
3、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溶液的渗透压内容时,通过情景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提出为什么静脉输液时经常使用生理盐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多媒体展示和生动的讲解,结合学生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解红细胞在等渗、高渗、低渗溶液中的形态,让学生分析讨论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效地融入了科学精神,潜移默化地规范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小結
本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无机化学案例教学中,实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思政教育的生硬灌输,通过讲授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到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让思政教育的种子植根于学生内心,从而知行合一,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翠平,张宪.分析化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国际公关.2020(12)
[2] 李进京,周淑晶,张义英,王寒雪.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20(04)
[3] 袁博.高校生物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16)
[4] 刘艳华.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有机化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研究.2019(30)
[5] 张谱.如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