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個建築物在不違背設計原則的情況下並不見得是好建築,而另外一個建築物要達到完美,就必須突破原有的建築。」
——克里斯多弗·貝寧格
在東南亞學建築的都有機會看過傑弗裏·巴瓦的《white book》「斯里蘭卡之光」,這位亞熱帶現代主義大師,用紈絝的心認真耍建築,用癲狂的心成就斯里蘭卡的有機、低價、綠色和可持續性建築;沒有教條,沒有附會,只有追尋。再看看巴瓦的坎達拉瑪酒店、燈塔旅館,無不是無形無招,與自然融合,邏輯與情感的完美結合。
在中國也有很多這類的設計師,熱愛我們歷史保留的古老城市肌理文化,在當今設計專業裏除了用工業材料和先進技術外,把鄉土木磚瓦石用得淋漓盡致,既發揮了傳承又體現了當下。
今天的設計群體往往過度設計,過度表現,過度裝飾,遺忘了材料與空間的原始性與它的可塑性。鄉土材料來自大地,它顯然最貼近人。我更欣賞去裝飾留原始性,做減法,做空,留白,做足地域文化,做樸素設計。或許我可以說,這類的中國設計人是有獨特的文人文風、文人風骨;追求一種民族成長境界與創造生活高度的精神滿足欲。玩空間,玩純粹,玩極限,玩文化,玩個性,絕對是一種少數派的行為,一種以「精」為準則的匠師情節。有點新有點舊是創新懷舊情懷的極致,是人對鄉土情懷的表現,是人為思鄉的生活歷史錄。
在此我不鼓勵重複造舊,而應該是對過去的見解、認識和展示,並靈活用在今天。原始性有穿越時空和拉近當下的能力,它可以打破奢華、主義、風格和科技的現狀,充滿力量和可能性。如阿曼集團等度假酒店也是抓住了這點,不斷地打造一個又一個的人為與天然的交融,設計對立與制衡的度假村。好設計不一定是宏大,不一定是精細化,但一定是人性化。
原始性不完全等於歷史性,它是人性情感的本源、本質和本色表現,或許粗糙,但更有味道,更貼近人。人是情感動物,喜歡人世間的久別重逢、似曾相識,而原始性有著如此魅力。有時候建築建造不一定成立,但建築設計的體驗會帶給設計師絕妙的過程體驗。
2012~2013年,我司創意一室李濟吾和鄭自強參與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專案。專案位於四川峨眉山下臨近峨秀湖,業主與他們經過多處度假酒店考察和管理公司諮詢,展開了一連串的設計夢遊記。不管是統計學、數據或技術層面,全都進行了地毯式的分析,兩位設計師和團隊在過程中不斷追尋著度假酒店的意義。在多方不同意見、現實的要求與自我需求中平衡設計。2013年經過不同外界的因數此案告終,但在這幫年輕設計師的心裏,仍然熱愛著這帶有原始色彩類型的設計專案。
身為平凡者的我們是離不開束縛的,我們天生有著奴性,渴望一個無形的力量和秩序來引導我們。一般情況下,我們無法實現真正的自由和自我約束,只能依賴法規、憲令和國家要求行事。假設沒有了這些,我們反而不知道如何活動和行事。
在設計專業上也如此,大部分的設計者依賴著業主、國家和法規標準行事。原因很簡單,這些教條和法規是一群有經驗和權利的天才,用自我自由秩序和血汗經驗留下的,並用於制約他們的團隊。雖說這些理念和方法不是死的和一成不變的,但隨著時間流逝、時代進步和改變,前輩們的方法和主旨概念會逐漸流失,可能跟不上時代。而今日的我們已變成這些條法的奴隸,無形中我們也被這—連串所謂的「鐵標準」和「死規定」捆綁,忽視了設計真正的意義。
無論是建築設計或是室內設計,最重要的意義是在設計生活;都是以人為主體,都是人們生活形態的映射。儘管設計應該反映人的意識,可是人的意識複雜無常,而且深深烙上時代的印跡;因此,設計成果和人的生活以及一定時期人對生活的要求是息息相關的,種種這些告訴我們應該關注社會。或許我們正在流失的是人的原始性 !
——克里斯多弗·貝寧格
在東南亞學建築的都有機會看過傑弗裏·巴瓦的《white book》「斯里蘭卡之光」,這位亞熱帶現代主義大師,用紈絝的心認真耍建築,用癲狂的心成就斯里蘭卡的有機、低價、綠色和可持續性建築;沒有教條,沒有附會,只有追尋。再看看巴瓦的坎達拉瑪酒店、燈塔旅館,無不是無形無招,與自然融合,邏輯與情感的完美結合。
在中國也有很多這類的設計師,熱愛我們歷史保留的古老城市肌理文化,在當今設計專業裏除了用工業材料和先進技術外,把鄉土木磚瓦石用得淋漓盡致,既發揮了傳承又體現了當下。
今天的設計群體往往過度設計,過度表現,過度裝飾,遺忘了材料與空間的原始性與它的可塑性。鄉土材料來自大地,它顯然最貼近人。我更欣賞去裝飾留原始性,做減法,做空,留白,做足地域文化,做樸素設計。或許我可以說,這類的中國設計人是有獨特的文人文風、文人風骨;追求一種民族成長境界與創造生活高度的精神滿足欲。玩空間,玩純粹,玩極限,玩文化,玩個性,絕對是一種少數派的行為,一種以「精」為準則的匠師情節。有點新有點舊是創新懷舊情懷的極致,是人對鄉土情懷的表現,是人為思鄉的生活歷史錄。
在此我不鼓勵重複造舊,而應該是對過去的見解、認識和展示,並靈活用在今天。原始性有穿越時空和拉近當下的能力,它可以打破奢華、主義、風格和科技的現狀,充滿力量和可能性。如阿曼集團等度假酒店也是抓住了這點,不斷地打造一個又一個的人為與天然的交融,設計對立與制衡的度假村。好設計不一定是宏大,不一定是精細化,但一定是人性化。
原始性不完全等於歷史性,它是人性情感的本源、本質和本色表現,或許粗糙,但更有味道,更貼近人。人是情感動物,喜歡人世間的久別重逢、似曾相識,而原始性有著如此魅力。有時候建築建造不一定成立,但建築設計的體驗會帶給設計師絕妙的過程體驗。
2012~2013年,我司創意一室李濟吾和鄭自強參與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專案。專案位於四川峨眉山下臨近峨秀湖,業主與他們經過多處度假酒店考察和管理公司諮詢,展開了一連串的設計夢遊記。不管是統計學、數據或技術層面,全都進行了地毯式的分析,兩位設計師和團隊在過程中不斷追尋著度假酒店的意義。在多方不同意見、現實的要求與自我需求中平衡設計。2013年經過不同外界的因數此案告終,但在這幫年輕設計師的心裏,仍然熱愛著這帶有原始色彩類型的設計專案。
身為平凡者的我們是離不開束縛的,我們天生有著奴性,渴望一個無形的力量和秩序來引導我們。一般情況下,我們無法實現真正的自由和自我約束,只能依賴法規、憲令和國家要求行事。假設沒有了這些,我們反而不知道如何活動和行事。
在設計專業上也如此,大部分的設計者依賴著業主、國家和法規標準行事。原因很簡單,這些教條和法規是一群有經驗和權利的天才,用自我自由秩序和血汗經驗留下的,並用於制約他們的團隊。雖說這些理念和方法不是死的和一成不變的,但隨著時間流逝、時代進步和改變,前輩們的方法和主旨概念會逐漸流失,可能跟不上時代。而今日的我們已變成這些條法的奴隸,無形中我們也被這—連串所謂的「鐵標準」和「死規定」捆綁,忽視了設計真正的意義。
無論是建築設計或是室內設計,最重要的意義是在設計生活;都是以人為主體,都是人們生活形態的映射。儘管設計應該反映人的意識,可是人的意識複雜無常,而且深深烙上時代的印跡;因此,設計成果和人的生活以及一定時期人對生活的要求是息息相關的,種種這些告訴我們應該關注社會。或許我們正在流失的是人的原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