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析】
  公元767年,杜甫从夔州瀼西迁至东屯,将瀼西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居住,刚到东屯不久写了这首诗。因是再次寄诗(此前有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叫“又呈”。
  诗人对吴郎嘱托:我家草堂前的枣树上如果还有果子,就不要怜惜它,任凭邻居那没有食物又没有儿孙供养的老妇人去打吧!继而,诗人说明了原因:她是因为贫困才那样做的,若有一线生机,她怎能如此呢?说明原因之后,诗人对吴郎提出了要求:因为她对你不熟,难免因害怕你而心生恐惧,你更要对她温厚亲切。诗人对吴郎的所作所为委婉地提出了批评:她防备你虽是有些多此一举,可是你插上稀疏的篱笆却是过于认真了(暗示吴郎不要插篱笆)。由此诗人不由得想起了妇人是因为连年征战与官吏的剥削才贫困至此,想到了整个国家的连年战乱、满目疮痍,诗人泪湿了罗巾。
  中国古诗讲究含蓄美,即在有限的字句中,饱含着诗人无尽的情感。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扬杆打枣、颤颤巍巍、心神不安的情景,令人心碎。诗人当时在此居住时从不打扰她,任其所需,诗人对她是体贴的。当诗人离开草堂后,又担心吴郎会不许老妇人打枣,于是借诗传意,可见诗人对这一贫苦妇人的关心。
  诗的开头,诗人还沉浸在对这一妇人的同情关心之中,待到诗的结尾,简单的字句已包含不住诗人澎湃的感情。这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正思戎马”饱含诗人对人民贫困根源的认定,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泪盈巾”了。
  杜甫的诗是现实主义的,他描写现实经常由身边琐事写起,逐步推衍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类似的作品。他善于对生活作艺术概括,这种概括表现为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中,从而揭示它的本质。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背后是杜甫爱国忧民的胸襟,是其博大精深的知識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他的诗歌是唐朝诗歌的顶峰,本诗就集中概括了杜诗的上述特点。
  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感情的呢?请看他这首诗所运用的关键字:第一句中的“任”字,是漫不经心、毫不介意之意。为什么如此呢?因为诗人知道老妇人生活无依无靠,自己很同情她的遭遇。第五、六句中“虽”“却”两个虚词的运用,体现了诗人不是对吴郎生硬地说教,而是十分委婉,便于其接受,甚至标题“呈”字也体现出了诗人诚恳劝告吴郎善待老人的心思。
  以上这些感情的表达都是曲折含蓄的,诗人想大声疾呼的“征求”“戎马”只是在最后才点出来,诗人的怨愤之情和自责之意全包含在“思”“泪”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意的外延必须大才能称其为好诗,不然是经不住读的;含蓄美也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这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细读这首诗,我们可以读出晚唐的破败,可以读出人民的艰辛,可以读出诗人的善良。以小见大,诗人为我们展现了时代的风云。
  必须提到的是,诗人这么怜惜穷苦百姓的生活,而诗人当时也穷困潦倒。因为没有很好地实践自己的理想,精神上饱受打击,生活上无依无靠,诗人在这次体贴他人苦中苦四年后,也因贫病交加死于一条破船之上。诗人在政治上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就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以自己爱国忧民的善良之心,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厚重的乐章,从而成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
其他文献
回溯儿时的记忆,总有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如今,却要剧终了。2018年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病于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在河边,在草地上,在吃饭时,在洗碗时,在没有电视、网络的年代里,背着破半导体或者“话匣子”,就能听这把沙哑沧桑的声音说:“书接上回……”  《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白眉大侠》《乱世枭雄》,那些绿林好汉、快意江湖,都是这个极具辨识度的声音讲
期刊
如果你坐过国航客机,用过客机上的洗手池,却忘记把它打扫干净,也许会有一位卷曲头发的男士帮你擦拭干净。他觉得国航的飞机是中国的门面,不希望因为细节影响中国的形象。  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洗发水和沐浴液,你一定要记得有位卷曲头发的男士,曾经为了免除它们的消费税向国家税务总局建议:洗澡同吃饭一样,是人们生活的必需,不该为此缴纳消费税。他成功了,于是我们大家节省了在洗浴用品方面的开支。  如果你是音乐爱
期刊
【佳句引路】  美,无处不在。美,不在于你的外表,不在于你的身份,只在于你的心灵。 美,天天都在我们周围。只要你认真去观察,用心去发现,你就会发现,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它们将人间装点得更加绚丽。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乐观——有些人总是跟它无缘的,因为这些人太过拘束自己,做什么事都放不开;而乐观却正是要人看开一点,想开一点。生活中,总会有
期刊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道题:东北风是指( )?答案有二——A.风从东北方向吹来;B.风往东北方向吹去。这是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中的一道题,答题者是一位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接受过名牌大学教育的年轻人。面对这道题,他说,他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常说什么风几级几级,还有一个箭头描绘着风向。因此,他有根有据地选择了答案B
期刊
“儿子,去帮你妈修一下花,她够不着。”“好嘞。”  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帮老妈修剪那些在高处的花。本来是不需要的,但邻居一家出去玩了,老妈平时修花用的长剪刀是向他们借的;老爸又忙,这项差事只得落在我身上。  “咔咔”“咔咔”,随着清脆的园艺剪的闭合声,一朵朵已经半枯的花从高高的枝头上落下,在半空中散落,飘向大地。不知怎的,我不仅没有厌烦,反而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是希望邻居永远不要回来,好
期刊
每一条路,都是大地的孩子。  每一条路,都是生活的种子。  每一条路,都是人生的影子。  每一条路,都是文化的因子。  每一个人,都是行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  月光下,当我脱口吟出对路的理解时,便陷入了沉思之中。平时很少去佛堂,大多是因为旅游的缘故,或强烈的窥探欲,才迈过寺庙那高高的门槛,在香火缭绕与祈祷声中,觅得一丝安详宁静。  记得去四川峨眉山与乐山时,入了佛堂,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在几
期刊
我进公司的第一天,经理给我们开了一个小会议,他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10年前,一个名叫格拉的年轻人正在四处找工作,后来他看到一家公司在招工,就带着简历走了进去。老板的秘书让他放下简历,下午三点钟再过来面试。当天下午,格拉来到那家公司,到门口的时候,他看到一个老人倒在马路边呻吟,很多人都绕开老人跑进公司大门。这时候已经是两点五十了,他想要帮助这个可怜的老人,如果那样做,他很有可能就会失去这次面
期刊
魏晋风度是个不易捉摸的概念,因而也是个纷扰不已的话题。说简单点,是这个时代的士人们在自觉地追求活得更漂亮些。   所谓漂亮,显然不仅仅指外在的仪表容颜,还有内在的精神情韵,表现在行事中,第一,不可太窘迫。尤其是在突然而至的变故前惶然失措,这说明缺乏坚定的自我认同能力,而容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干扰,以致一挤则垮,尊严尽丧,于此当然说不上什么风度了。因此,彼时的舆论特别看重人在生死、荣辱等关口的表现,把此
期刊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遠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期刊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放下不必要的东西轻装上阵,只有舍茂林才能得明月。  学会放下羁绊。福尔摩斯曾说过:“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装下所有的知识,因此,你必须挑出你所需要的,把对你不重要的忘掉,这样才能使你的大脑得到完全利用。”而现在,我们的大脑中总是夹杂着许多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它们占着有限的空间却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果断地放弃它们,把空间留给有益于我们的知识。这样既能使大脑得到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