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黑土不缺钾,但据黑龙江省化肥网试验,在大豆高产区,钾肥增产机率占2/3,黑土增产机率高。因此,满足黑土区大豆对钾需要非常必要。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氮磷用量的增加,施钾效果愈加明显。近年来,我省农技部门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后,探讨出一些黑土区大豆不同施钾方式和合理施钾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土壤位于松嫩平原黑土带,是大豆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6.2%,全氮0.33%,全磷0.2396,全钾2.56%,碱解氮50.1mg/kg,速效磷14.7mg/kg,速效钾46.8mg/kg。供试肥料硫酸钾。施肥量为60kg/hm2。氮磷肥为肥底,播种时施入。田间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30m2。试验处理:A基施(种下10cm):B种施(种侧5cm,种下3cm);C追施(6月20日追);D2/3基施,1/3追施;E2/3种施,1/3追施;F基、追施各1/2;G种、追施各1/2;H对照:不施钾肥。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钾肥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束 氮磷肥基础上施钾试验表明:无论那种施钾方式均增产,增幅4.1%~19.1%,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F=23.7,大于F0.01=4.28,差异极显著。说明不同施钾方式对大豆影响较大。新复极差法测验表明,等量钾肥,基施、种施好于追施。但未达显著水平;若基和种结合追施两次,极显著高于基、种和追的一次施用,其中,2/3基施,1/3追施处理除处理E外,均显著或极显著好于其它处理。
产量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株荚数(r=0.9477)、株粒数(=0.9173)与产量之间达极显著水平,而百粒重(r=0.7115)不显著。因而施钾主要是使株荚数和株粒数变化而引起产量变化的。
2.钾肥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开花初期调查结果看出,施钾能促使大豆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但不同施钾方式对大豆生育促进大小是不同的。叶片是大豆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决定生物产量大小。施钾对叶面积增长有良好作用,叶面积系数较对照提高18.1%~36.4%。田间观察,处理叶色青绿,对照暗绿。成熟前底部叶片脱落时间比对照晚6~8d。延迟叶片脱落对大豆干物质积累,促使籽粒饱满,增加产量起良好作用。叶面积增大,相应株高、茎鲜干重及茎粗也增加。由于不同处理供肥特性不同,营养体增长量也不同,钾肥分两次施处理明显高于一次施处理。大豆产量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根系和根瘤发育程度。施钾对大豆根系和根瘤发育亦起到促进作用,可使根量增加0.5~4g/株,根瘤数增加4.2~19.2个/株,根瘤重增加23~78mg/株。不同施钾方式对根系和根瘤影响大小也不同,其趋势与地上部变化相一致,说明大豆地上与地下部发育是协调的。
3.抗逆性调查 倒伏性及抗病情况是衡量大豆抗逆性重要指标。据研究:钾可增加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调查结果,施钾处理≤45°倒伏株占总株数8.9%~17.5佩对照为23.7%。成熟时籽粒,处理病粒率为2.4%~4.3%,对照为68%。且处理籽粒饱满,完整粒多,可见施钾也有利于提高大豆品质。
三、结论与讨论
黑土区种大豆,在氮磷肥基础上施钾,能促进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增强抗倒伏、抗病能力,可提高品质。施肥量确定后,选择适当的施肥方式,施肥方式不同增产效果不同,且差异较大。比较理想的施钾方式:同一肥量,分基肥(或种肥)和追肥两次施,且采取“前重后轻”,即基肥(或种肥)占2/3,追肥占1/3。这种钾的肥效即可在大豆前期又可在中后期得到发挥。最佳施钾量为:60kg/hm2硫酸钾,2/3施土表土层下10cm做基肥,1/3进行追肥,效果最好。
单永江 (黑龙江省甘南县巨宝镇农业服务中心162100)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土壤位于松嫩平原黑土带,是大豆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6.2%,全氮0.33%,全磷0.2396,全钾2.56%,碱解氮50.1mg/kg,速效磷14.7mg/kg,速效钾46.8mg/kg。供试肥料硫酸钾。施肥量为60kg/hm2。氮磷肥为肥底,播种时施入。田间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30m2。试验处理:A基施(种下10cm):B种施(种侧5cm,种下3cm);C追施(6月20日追);D2/3基施,1/3追施;E2/3种施,1/3追施;F基、追施各1/2;G种、追施各1/2;H对照:不施钾肥。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钾肥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束 氮磷肥基础上施钾试验表明:无论那种施钾方式均增产,增幅4.1%~19.1%,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F=23.7,大于F0.01=4.28,差异极显著。说明不同施钾方式对大豆影响较大。新复极差法测验表明,等量钾肥,基施、种施好于追施。但未达显著水平;若基和种结合追施两次,极显著高于基、种和追的一次施用,其中,2/3基施,1/3追施处理除处理E外,均显著或极显著好于其它处理。
产量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株荚数(r=0.9477)、株粒数(=0.9173)与产量之间达极显著水平,而百粒重(r=0.7115)不显著。因而施钾主要是使株荚数和株粒数变化而引起产量变化的。
2.钾肥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开花初期调查结果看出,施钾能促使大豆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但不同施钾方式对大豆生育促进大小是不同的。叶片是大豆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决定生物产量大小。施钾对叶面积增长有良好作用,叶面积系数较对照提高18.1%~36.4%。田间观察,处理叶色青绿,对照暗绿。成熟前底部叶片脱落时间比对照晚6~8d。延迟叶片脱落对大豆干物质积累,促使籽粒饱满,增加产量起良好作用。叶面积增大,相应株高、茎鲜干重及茎粗也增加。由于不同处理供肥特性不同,营养体增长量也不同,钾肥分两次施处理明显高于一次施处理。大豆产量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根系和根瘤发育程度。施钾对大豆根系和根瘤发育亦起到促进作用,可使根量增加0.5~4g/株,根瘤数增加4.2~19.2个/株,根瘤重增加23~78mg/株。不同施钾方式对根系和根瘤影响大小也不同,其趋势与地上部变化相一致,说明大豆地上与地下部发育是协调的。
3.抗逆性调查 倒伏性及抗病情况是衡量大豆抗逆性重要指标。据研究:钾可增加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调查结果,施钾处理≤45°倒伏株占总株数8.9%~17.5佩对照为23.7%。成熟时籽粒,处理病粒率为2.4%~4.3%,对照为68%。且处理籽粒饱满,完整粒多,可见施钾也有利于提高大豆品质。
三、结论与讨论
黑土区种大豆,在氮磷肥基础上施钾,能促进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增强抗倒伏、抗病能力,可提高品质。施肥量确定后,选择适当的施肥方式,施肥方式不同增产效果不同,且差异较大。比较理想的施钾方式:同一肥量,分基肥(或种肥)和追肥两次施,且采取“前重后轻”,即基肥(或种肥)占2/3,追肥占1/3。这种钾的肥效即可在大豆前期又可在中后期得到发挥。最佳施钾量为:60kg/hm2硫酸钾,2/3施土表土层下10cm做基肥,1/3进行追肥,效果最好。
单永江 (黑龙江省甘南县巨宝镇农业服务中心16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