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技术 提升有效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leca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努力学习的工具。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恰当、正确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使我们的课堂“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近几年来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圣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想了不少的办法但都难免因容量小、方法单一而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用计算机,情况就不一样,它图文声像并茂,可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在学习初中生物起始课《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时,我精心制作了一堂多媒体课件,搜集了“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图片,同时还搜集了“仿生学、试管婴儿、转基因食品、细胞核移植”等视频素材加入课件中,同学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生物世界,立刻就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跨进了生物学知识的宝库。
  再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食物链》一课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无法在课堂上通过实物观察得出,单一的讲授不但枯燥,也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于是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打破这种“僵局”,我在屏幕展示这样一个画面:一片金色的稻田,一只可恶的蝗虫正在吞噬着绿油油的禾苗,一只青蛙眼看将把它作为一顿美餐,不远处却有一条蛇吐着红信,青蛙已经落入它的视野,很快就会成为它的美餐。突然,一只鹰从高空俯冲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蛇就这样葬身“鹰”腹了。通过这一片段的播放,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对于探究水稻、害虫、青蛙和蛇、鹰之间的食物关系的兴趣,轻而易举的被激起来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这种讲解常常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信息技术具有画面清晰、色彩亮丽、动态感强的特点,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景,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收到极好的效果。
  如在教七年级上册《人体的呼吸》时,我就是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难点的。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人体呼吸运动、气体交换的原理。学生能感受到呼吸运动中胸廓的变化及进出身体的气体的变化,但不能理解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教师也不能简明扼要地讲明白,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人体呼吸的正面和侧面两副动画示意图,随着动画中“呼——吸——呼——吸……”的活动演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书本上的几句抽象的结论,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画面,教学难点就被突破了。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课中,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以及气体的交换等内容难以理解。我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彩图配合文字解说,让学生读懂图中各个部分名称,并用FLASH软件制作了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动画,演示血液在心脏中流动的方向,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心脏是血液流动的“泵”,理解心室壁比心房壁厚、房室瓣与动脉瓣只能朝一个方向开的原因。在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时,制成动画演示课件,用红色箭头表示动脉血的流动方向,用蓝色箭头表示静脉血的流动方向,画面上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血液在血管里流淌,体循环与肺循环中气体的交换也一目了然。同时再配以文字、声音、解说和设立思考问答题,学生们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等抽象知识直观化,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渗透完成的,而信息技术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为生物情景教学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实现情感升华的交融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中体会生物的奥秘。
  例如: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一课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像,使学生认识到除了我们地球以外,人类还未发现在太空中的其他星球有水的存在,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将长江、黄河、大海等色彩缤纷的画面配上悠扬的音乐,以抒情的语言讲解“我们居住的地球,不仅有碧波浩淼的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河,还有来自大气的降水和蕴藏在地下的水。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不舍昼夜。那么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样教师“导”得有声有色,学生也“入”得兴趣盎然,既感受到水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又感觉到绿色植物在促进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这样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拨动了学生思维的琴弦,调动了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课堂自然而然就高效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精神。例如在新教材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调查范围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调查的范围。
  2.各小组自由选出负责人,并商讨研究课题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
  3.各成员按各自分工,进行调查,对于不认识的生物,通过网上查询,搜索相关资料。
  4.小组进行资料整理、再加工,确定本小组讲授内容的中心和方式。
  5.完成小组演示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评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是按照任务驱动式探索过程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进行有关生物种类的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并将本组讲授内容制作成演示课件。这样的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适的时机,学会用先进的教学软件设计或集成各种教学资源,力求把教学内容、学情、经验、与课件设计整合到最佳状态,最终激活生物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进而“乐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他是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人物原型,也是今年受到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也是发明菌草技术、解决“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的“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放弃研发专利可能带来的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收入,选择以科研成果助力我国和南非、斐济、卢旺达等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他将全世界“无产者”装在心中。  “只要还活着,就
【留言】书记您好!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石楞坎四组的村民,我们村2008年遭遇地震灾情严重,村民上下一心互帮互助共同抵御磨难,自筹资金打通8公里重建之路。由于资金不足道路崎岖陡峭勉强通车,历尽千辛万苦在党和国家救助下重建美好温馨的家园。近几年,国家筑桥修路打通致富之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全面奔赴幸福小康,而我们的通村公路至今没有硬化,道路崎岖陡峭为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多雨季节更是滑坡塌陷寸步难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认真审视地处三省区接合部、流动人口来往频繁的现实,深刻把握农村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矛盾纠纷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的旗情现状,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谋划建设“三个中心”、打造“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引进落地了一大批产业联动发展项目,精准实施民生领域“六大行动”,一户不落地将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    一、提问要切中要害,启迪思维    初中学生在课堂最希望得到信任和重视,他们随时准备接受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就以《藤野先生》中的一个句子为例来说吧。我抓住这
前不久,听了我区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给人的总体感受是简约而不简单,质朴中流露的是语文课堂的和谐之美。  一、简约不简单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课文中一详一略两个事例紧紧扣住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人格魅力。尤其
一、转变理念,注重研究,提高初中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1.更新观念研究学法,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载体,以课本为基础,以《中考说明》为依据。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紧扣“五点”:即知识点、考点、能力点、热点、德育点,编织知识网络结构。学案分为中考导航、考点梳理、典型例题、效果检测,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小结,整理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
【内容摘要】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如何有效融合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它在语文教学中只能永远处于辅助性从属的地位,不能取代师生的直接交流。在操作时要有的放矢,注重效率,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学生兴趣教学效率辅助手段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大赛,我有幸连续听了15节语文公开课。15位中青年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老师们各显其能,制作的课
【内容摘要】在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已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探索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人格障碍的原因,寻找其解决对策,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既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健全人格 养成    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近年来,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以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分别从诗歌的语言,音律,结构等方面论述并结合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主张”加以论述,从而从多角度展现徐志摩诗歌中的魅力与特色。  【关键词】徐志摩语言音律结构艺术特色诗歌三美  有着“现代柳永”之称的徐志摩,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他的诗歌主题多为歌咏爱情与理想,追求光明与自由,抒唱爱与美。徐志摩的诗歌之所以如此清新优美,一方面是因为他留学
近日,学校举行了语文优质课比赛。教师们积极参与,纷纷使出看家本领,结果的点评令人大跌眼镜。几乎都有不可原谅的弊病,诸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统一,工具性人文性没有兼顾,文本研读与拓展延伸没有注意结合,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等等,其他细节上的弊病更是多如牛毛。满怀激情的参赛教师发出慨叹:一堂优质课究竟是怎样的?语文课真是越来越不会教了。  出现这样的局面,的确令人深思:新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