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管理与关键举措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五年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健全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构,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等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早已明确.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全国仅有28个地市成立了地市级监测机构;91个县成立了县(区)级监测机构.以江苏省为例,省域内有13个地级市,建立了地市级质量监测机构的不足7个.因此,为更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精准破解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扎实推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其他文献
泥塑材料易于塑形,工具简单易得,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美术学习内容之一.随着学科素养时代的来临,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局限于对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获得的关注,还应是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必备的品格,能运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关键能力.“有效利用好学科教学的每一课时,让学科教学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原,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事业追求.”
期刊
一、课题的提出rn习总书记说:“伟大出自平凡……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人,只有把平凡的事做好,才能实现价值,成就非凡.中国自古就崇尚行为处事心态平和,以和为贵;讲求信誉,庄重儒雅;待人平实,朴实真诚.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更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期刊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黄金时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决定着他们将来是否能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近年来,中国中学生除了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明显增加外,其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诸如耐力跑、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等指标已经显示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归根结底,他们不喜欢运动,或者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运动.如今,许多初中将快乐体育的概念纳入体育教学中,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为了能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身心的整体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也愿意学习,创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的学
期刊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必须以优秀的师德品行引领幼儿成人成才.“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遵循.
期刊
案例背景rn课前暖场不仅是种技术,更是门艺术.它的技术性体现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上,开场新颖独特就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课堂伊始的3至5分钟,运用简洁的语言、简单的互动,却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这正是它的艺术魅力所在.心浮气躁的我,第一次借班试上《学弈》,因忽视了课前暖场活动,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经过三次磨课,我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课前暖场很重要.
期刊
自2007年起,针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薄弱等问题,青浦启动了导向深度学习的新课堂实验研究.十年探索,发现深度学习的实现要把握两个学习圈:以“理解”为目标取向的学习圈,以“探究”为行为取向的学习圈.“理解”为目标取向的学习主要在常规教学之内,“探究”为行为取向的学习主要在非常规之中.在常态的教学环境中,这两个学习圈似乎很难融合,以至于新课程新教材单元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和“综合活动”成为“摆设”,或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游离了核心知识的关联,耗时而效益低下.
期刊
一、设计依据rn(一)课标依据rn初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对学生在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引导,还应注重优秀文化的浸润,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7—9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和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独到见解;在合作研讨的过程中,欣赏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作品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rn(一)研究背景rn何为“疫情防控期间”,两高两部的司法解释并没有相关明确规定.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经国务院批准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疫情起始时间以该公告为准,疫情结束的时间届时以国家有关部门宣布疫情结束为准,后各地相继启动应急预案,标志着正式全面进入到疫情防控期间.由于本次疫情还未有明确结束时间通知,故现阶段乃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将为疫情防控期间.
期刊
“教”与“学”不是单线的联系,而是互促互融“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具备教学能力,学生也要具备学习能力,两者的正向促进,才是对“教·学双能”理念的落实.依托“三学”,从学法、学材、学程三方面,把握“学法三结合、学材再建构、学程重表现”的核心要点,倡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导学,构建充满生机的活力课堂,让学生获得语文滋养,最终促进“教”“学”共慧共生.
期刊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04年版)》(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