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与调查
1. 实验内容
尝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突出学生对得出“结论”的“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2. 活动形式
以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的,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发现和探究,并亲身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基本过程是:动脑设计——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总结结论.
3 . 调查方法
我们选择两个班进行调查,对这两个班的教学,部分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结论直接展示给学生;另一个班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过程中得出结论.通过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的活动中,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参与学习过程的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采用访问、问卷调查、自我评价、写学习心得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
1. 动手操作
在“角的定义”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活动:取一根绳子,把它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硬纸上,然后拉紧绳子,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那么这根绳子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点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就是角.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数学中的角可以看成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定义的理解,而且也为他们学习平角和周角的定义作了铺垫.
2 . 动口交流
在“打折销售”这课中,为了使学生弄清其中相关的概念,课堂上我让几个学生上讲台表演买卖圆珠笔的商业活动.表演结束后,我请各学习小组讨论“在刚才的表演中,成本、标价、实际价格、利润分别是多少?”整节课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同伴交流、反思等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对概念的感性认识,学生明确概念后,很快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成本+提高的价钱(利润)=标价;标价×打折的数/10=打折后的售价;利润=实际售价-成本.至此,学生对这节课的一些相关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3. 课后对学生进行了一组问卷调查
(1) 以前你是否对数学感兴趣?
A. 感兴趣B. 有一点兴趣C. 没有兴趣
(2)通过这节课,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吗?
A. 加了许多B. 增加了一点C. 没有增加
(3)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A. 很满意B. 有一点满意C. 不满意
(4)在活动中你积极参与了吗?
A. 很积极B. 一般C. 不积极
(5)在讨论中你对组员的合作交流满意吗?
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
(6)你觉得分组讨论、活动这种形式对你的学习帮助大吗?
A. 帮助较大B. 有一点帮助 C. 没有帮助
4.“过程”与“结果”的对碰
对两个班的105份问卷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班级中,数学原理的教学是直接展示给学生,但从课后反馈信息中,绝大数学生会忘记结论;而另一个班加强对知识的过程方面的训练,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过程中深化从感知到概括的过程,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原理,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会理解深刻,容易记牢.
三、调查的认识与体会
1. 创设问题情景,诱导探究欲望
事先要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情境之中,使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关于教学或生活实际中的疑问.最好是将那些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参与课堂中品尝探究的乐趣.
2. 问题要精讲,事后要总结
在学生深入到问题的情境及解决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使所学的知系统化.
3. 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
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难度和教师指导的“度”是不同的.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接受能力有差异,在教学中给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解题的思路给予“暗示”,给学生制造不同的时空,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耐心诱导,给学生造就良好的思维环境.
责任编辑罗峰
1. 实验内容
尝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突出学生对得出“结论”的“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2. 活动形式
以重视知识的应用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的,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发现和探究,并亲身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基本过程是:动脑设计——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总结结论.
3 . 调查方法
我们选择两个班进行调查,对这两个班的教学,部分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结论直接展示给学生;另一个班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过程中得出结论.通过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的活动中,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参与学习过程的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采用访问、问卷调查、自我评价、写学习心得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
1. 动手操作
在“角的定义”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活动:取一根绳子,把它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硬纸上,然后拉紧绳子,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那么这根绳子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点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就是角.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数学中的角可以看成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定义的理解,而且也为他们学习平角和周角的定义作了铺垫.
2 . 动口交流
在“打折销售”这课中,为了使学生弄清其中相关的概念,课堂上我让几个学生上讲台表演买卖圆珠笔的商业活动.表演结束后,我请各学习小组讨论“在刚才的表演中,成本、标价、实际价格、利润分别是多少?”整节课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同伴交流、反思等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对概念的感性认识,学生明确概念后,很快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成本+提高的价钱(利润)=标价;标价×打折的数/10=打折后的售价;利润=实际售价-成本.至此,学生对这节课的一些相关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3. 课后对学生进行了一组问卷调查
(1) 以前你是否对数学感兴趣?
A. 感兴趣B. 有一点兴趣C. 没有兴趣
(2)通过这节课,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吗?
A. 加了许多B. 增加了一点C. 没有增加
(3)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A. 很满意B. 有一点满意C. 不满意
(4)在活动中你积极参与了吗?
A. 很积极B. 一般C. 不积极
(5)在讨论中你对组员的合作交流满意吗?
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
(6)你觉得分组讨论、活动这种形式对你的学习帮助大吗?
A. 帮助较大B. 有一点帮助 C. 没有帮助
4.“过程”与“结果”的对碰
对两个班的105份问卷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班级中,数学原理的教学是直接展示给学生,但从课后反馈信息中,绝大数学生会忘记结论;而另一个班加强对知识的过程方面的训练,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过程中深化从感知到概括的过程,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原理,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会理解深刻,容易记牢.
三、调查的认识与体会
1. 创设问题情景,诱导探究欲望
事先要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情境之中,使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关于教学或生活实际中的疑问.最好是将那些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参与课堂中品尝探究的乐趣.
2. 问题要精讲,事后要总结
在学生深入到问题的情境及解决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使所学的知系统化.
3. 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
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难度和教师指导的“度”是不同的.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接受能力有差异,在教学中给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解题的思路给予“暗示”,给学生制造不同的时空,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耐心诱导,给学生造就良好的思维环境.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