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怎样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o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幼儿科学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自身的各种活动,在他们看到、摸到、听到、尝到、嗅到,总之是直接接触种种具体事实,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概括的结论。
  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其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分不开的,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它对幼儿形成对周围事物世界的积极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在孩子们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来呢?
  —、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活动内容有兴趣,他才会去参与、探索、发现。幼儿的科学始于好奇心,他们生活的客观世界是五光十色的,他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因而在活动选择上应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探索许多的科学知识,特别是了解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例如中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中,教师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料水彩随意涂在纸上,形成一个色彩斑斓的不规则的画面。这时请幼儿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作品像什么,幼儿有的说:“像一座山”“像一只犀牛”“像一只恐龙”“像一只老虎”……突然一位幼儿发现:“老师,我们倒在纸上的是红、黄、蓝三种颜色,怎么现在画面上出现了其他颜色?”更多的孩子也发现了这个变化,大声说:“对呀,还有绿色、紫色、橙色、棕色,这么多的颜色呀!”。于是我请幼儿再次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并进行记录。幼儿兴趣盎然,用自己的方法开展着科学小实验,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知道了三原色的变化的秘密,同时幼儿的求知欲、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来。
  二、注重操作 提高实践机会
  科学实践就是儿童探索、实践的过程,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对某一事物的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
  在科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要事先做示范,更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结果如何以及做的步骤;但让幼儿探索,并不是说不给幼儿一点启发、指导。教师应在他们有危机、挫折时,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那么,活动中教师启发性的语言相当重要。教师应善于采用启发性的指示或暗示,鼓励幼儿创造性思维。通过教师的提示,在探索性活动中,幼儿将自己发现的现象与自己原有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判断,进而获取科学知识经验。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科学经验的获得、概念的建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对幼儿来说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就更长。因此,必须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三、自主探究 进行分层学习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学习现状了解透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对幼儿分层施教。例如: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教师首先请幼儿自由制作传声筒,由于幼儿选择的材料不同,有的是毛线,有的是棉线,有的线粗有的线细,这样制作出来的传声筒的差别很大。孩子们在接下来的进行操作实践时,都有自己的发现,有的孩子发现了线越细传声效果越好;有的孩子又发现线拉直时传声效果好,还有部分孩子发现两个传声筒的线交叉在一起时,会出现重音或叉线的情况。由于每个参与实践的孩子都有所获得,因而增强了幼儿的喜悦感和成功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创设环境,构建生活课堂
  幼儿的发展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同样,幼儿的科学兴趣也必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为此,我们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⑴美丽的自然环境
  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幼儿在与自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充分领悟自然与科学的奥妙。例如,大班科学活动《叶子的秘密》,在幼儿观察、比较、记录一组树叶后,我通过让他们比较记录表上的相关内容,从而自己总结出叶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孩子们的学习进程完全由自己控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⑵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在物质环境提供的同时,注意给予幼儿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探索的心理环境。
  科学活动常用的教学策略是主动参与,真正做学习的小主人。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创设很多的实际生活情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班内我们设立了科学角,放了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比如:用筷子、纸、线等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力量;用纸杯、线制作传声筒,做回声实验;用灯泡、电线、电池制作手电筒等等。这些科技小制作不仅有利于幼儿的科学启蒙,训练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还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調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创造动机和兴趣。幼儿在制作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经验,让孩子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科学活动应联系幼儿的生活,联系社会,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造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社会能力。多让幼儿参与科技小制作。在手段上除了在正规科学活动中增添制作活动,在环境设置方面科学发现室还可以设置幼儿小制作区,放置一些使用工具,为幼儿制作提供方便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方法上应更坚持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科学,在观察、感知等亲自探索过程中,理解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区清荷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科学实验法是将科学实验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启蒙和教育的价值。我本人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为此我将总结和归纳平时教学中对趣味科学实验的应用方法,结合实验论述幼儿发育和成长中的科学启蒙价值,并分析幼儿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上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是儿童在入学前进行的早期教育,有时候也叫学前班,对三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实施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并为儿童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基
为进一步了解南宁地区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状况,我们于2000年7~8月份对辖区的酒吧、茶座、咖啡厅、歌舞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以新寨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实例,通过对工程基本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固设计的分析,对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进行方案加固比选,最后提出了科学的设计方案,使病险水库除
“先学后教”作为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先学”,即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主,它为课堂教学搭建了一个前置性的学习平台。“后教”,即更多地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打破以往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局面。下面
课堂教学中的鼓励性用语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骨干教师与新入职教师鼓励性用语使用的频率、方式和内容三个方面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时期,而六年级在整个小学中处于知识的汇总阶段。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理论说教和题海战术,正确的做法是从学生的思维认知人手,采取多项举措,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复习效率,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而高效率地完成小学数学学习任务。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的特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复习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的APAAP法和S-P一步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其简捷性。方法 采用上述两法对30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两法所得结果经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但APAAP法耗时242分钟,S-P一步法仅
随着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整合教育,在当下的科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工程思维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工程思维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价值,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各界对科学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美国国家研究协会出台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该框架围绕“科学和工程实践、跨学科的概念、学科核心观念”的维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