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几种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我们对学生说:“你要学会动脑筋。”其潜在话义就是你要学会思维。语文是极富思维训练资源的一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思维素材,语言训练的多元化发展也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挈机。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一激,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产生,往往是与对事物的新鲜感、新奇感、趣味性及一定的难度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大脑皮质某一区域形成兴奋状态,产生“我有问题要想,我有问题可想”的念头。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可问学生:“课文的第一段中,你觉得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比提“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师?”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回答这一问题,不仅要找准“爱国”、“杰出”这两个词,还要说出为什么重要。这样,学生就有问题要想,有问题可想。
  有时还可以以“猜一猜”的方式唤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说“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部分课文,猜一猜老师想提哪三个问题。”孩子们听了兴致很高,个个读文动脑,进而提出了不少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就会产生“我愿思”、“我想思”、“我喜欢思”的兴趣。
  二、问一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精心设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敏锐性的有效途径。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只限于复述课文或教学参考书所要求的答案,而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寻求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全面的、完整的,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和敏锐性。
  例如教学《菩萨兵》一文,可以变调角度,从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来问:“同学们,读了有关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藏族同胞居住区的故事后,你感到敬佩不敬佩?你愤恨不愤恨?你同情不同情?”这三个“问”有深度:敬佩谁,为什么?愤恨谁,为什么?谁令人同情,为什么?涵盖性强,整合力大,对朱总司令的由衷敬佩,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关切,对发动军队的倍感痛恨,定然促使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出发,投入地思考。
  三、想一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极为丰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大胆启发,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例如教学《游园不值》后两句时,让学生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听教师播放的古筝乐。“在音乐声中,你们现在徜徉在花海中了,仔细欣赏这满园的春色吧。”音乐结束,让学生睁开眼,介绍所看到的春景。音乐把学生带进了百花争艳的春天:“我看到了各色的鲜花、弯弯的垂柳,许多争芳斗艳的红杏树。”“我看到了青翠的小草,红灿灿的杏花,还有一条小溪轻轻地流过美丽的花园,几条小鱼悄悄地在小溪里做游戏,生怕破坏了这美丽的春色。”“我还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蝴蝶在五颜六色的花丛中翩翩起舞,勤劳的小蜜蜂也飞来忙着采蜜。几只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歌。”……你能说我们的小学生想象思维不丰富,不流畅吗?
  四、疑一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学生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设法使学生“起疑”,进而“质疑”,做到学思结合,在积极思维的情况下理解课文的语言和思想。
  例如教学《卢沟桥烽火》,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性,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师:我们要学会怎样读书,就要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我们以第1、2小节为例来掌握读书的方法。(生齐读第一节)
  师:想想这两节里最能体现日本侵略者侵略行为的关键词语是什么?用“○○○”圈出来。
  生:关键词语是“蓄谋已久。”
  师:非常好(师圈出这个词)看这两个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蓄谋已久”是什么意思?
  师:非常好,你们平时要注意老师是怎样提问题的。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是指日本鬼子早就计划了很久。
  生:很早就开始考虑做某件事。
  师:对,一般都是指坏事。从“蓄谋已久”一词, 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谁为什么蓄谋已久?
  师:非常好,问题可以有多种提法。
  生:蓄谋了什么事?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日本鬼子的蓄谋已久?
  师:这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怎么样”和“为什么”。
  以上教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鼓励学生质疑,而且教给了质疑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动一动,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脑,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内容,设计出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内容;其次,活动中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如教学《恐龙》,教师就可以在开课伊始把学生带入活动氛围之中:“同学们,大家一定都非常喜欢恐龙,想研究它们吗?”在学生热烈的欢呼声中,教师提出活动要求:“下面老师就赋予你们考古学家的称号,去读读课文,把你们研究中最感兴趣的一点记下来,向大家汇报。”这样,学生就积极投身于课文之中,去读、去想、去演……在引导学生汇报时,教师并不要求拘泥于一定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这种动一动的机会不仅可以放在课文的理解中,还可以贯穿在课堂教学之外。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语文课的灵魂是语言文字。失去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将失去其基本性。叶圣陶说:“语文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成效并将减损。”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加强诱导性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立足词句品味,促进积淀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告诉我们积累对语文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
本文从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及素质现状等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体育院系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必要性以及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育院系大学生素
“作文和生活一样快乐。”这是生活作文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意思是引导孩子融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滋味,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由快乐生活引导快乐作文。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四个学会”,让学生步入“快乐生活,快乐作文”的境界。  一、寻找创意,丰富写作材料  “昨晚一场大雪,大地披上了银装。清晨,小萌和邻居小伙伴一块儿堆雪人,用胡萝卜做红鼻子,用饼干做嘴巴,用青椒做耳朵。过了一会儿
曾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年轻的母亲,扶着自己的儿子学走路。走了一段之后,孩子似乎想挣脱母亲的双手,自己试一试。探索是难的,孩子居然知道扶着墙走了,孩子可能感觉自己本事大了,干脆放手离开墙的帮助,自己走。啊,他成功了!母亲蹲在他身后叫他:“我的宝贝,你真棒!”孩子回过头来,兴奋激动的双眸里尽是成功的喜悦。孩子转身朝母亲走过来,母亲给他鼓掌。孩子太激动了,他跌倒了,如果换成其他母亲,也许此时会赶过去搀扶摔
写作的魅力在于通过精妙的语言和奇妙的构思,展示生活之美、人物之美、思想之美。在学生的写作启蒙教育阶段,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立意,如何搜集材料,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一、彰显写作之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写作的魅力和重要性,彰显写作的艺术魅力,
用Python语言来编写多线程代码可以使代码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以便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的资源.但是Python多线程代码在运行的过程中有着不确定性会导致很难发现代码中的潜在错误,影
作文命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质量的高低。命题切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能帮助学生写出充满童趣的作文。本文试图从童年、童心、童梦三个方面谈作文命题的策略。一、童
农村青年作为社会中的独特群体,其成功之路就是一部向上流动的成长史。在教育对社会流动功能逐步减弱与阶层间壁垒森严的背景下,农村青年已实现的向上流动只是一种物质上的强流
时光荏苒,设计行业整体在进步,观者的审美方向也在转型,尤其是环境艺术行业,作为艺术形式于建筑学科中作为美学的感性的代表,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正逐渐为市场和受众所重视,在现代感官
课改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通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我们尝试归纳出自主学习的特点: 1.其对象是学生以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制订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策略及能力训练。2.其能力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培养过程中,不光要训练学生对策略、方法的调控,也需要教师对学生责任心、恒心等非认知因素的训练。    一、激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