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幅增加。因此,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着重分析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
关键词: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空间距离;贸易优惠
一、 引言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现已发展成一个人口超过5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10国集团。
中国于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通过不断的努力,双方都已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分析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模型构造
(一)模型设定
1、贸易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国际贸易学吸收牛顿物理学的万有引力定律而形成的。Jinbergen(1962)首先将物理学中的万有引 力模型引入到经济学领域,构建了用于分析两国或 地区间贸易的模型,认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量 与彼此之间的距离负相关,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正相关,由此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其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Tij表示进出口国间的贸易量,A是常数,Yi表示国家i的GDP,Yj表示国家j的GDP, Dij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 通常是用两国首都或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2、模型构建与变量解释
本文以过去学者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试图建立起新的贸易引力模型。
(2)
上式中为回归系数,Tij是中国与j国的贸易额,Pi表示中国的人口数量,Pj表示j国的人口数量,APEC亚太经合组织,若中国与j国同为APEC
则取1,否则为0。
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tata5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如下表所示:
从回归得到的方程來看, 影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人口数量、距离、优惠政策等。具体来看:(1)经济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贸易流量的增大,回归系数为0.80,表面经济规模是影响贸易流量的重要因素。(2)人口数量增加,扩大了贸易需求,且系数为0.17。(3)距离系数为-0.21,表明距离越远,双边贸易将减小。(4)虚拟变量的系数为0.68,表明APEC确实促进了双边的贸易。
三 、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测算
运用引力模型模拟对外贸易额,然后将一国的模拟值与实际贸易水平相比较。若实际值低于模拟值,则“贸易不足”,若实际值高于模拟值,则“过度贸易”。贸易不足意味着俩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越大,反之越小(张英,2012年)。
(一)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测算
由上表可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实际值与模拟值之约比为0.67,正处于“贸易不足”的状态,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若该潜力指数小于0.8,则说明这俩国的双边贸易潜力较大,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若该值介于0.8至1.2之间则说明俩国间贸易潜力还未充分发挥:若该值大于1.2,则俩国正处于贸易合作状态已经较为充分的利用了贸易潜力,需培养和创新出新的要素来刺激双边贸易增长。(刘青峰、姜书竹,2002年)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分析
马来西、新加坡、老挝属于潜力再创造型,需培养和创新新的要素来刺激双边贸易增长;越南、缅甸、柬埔寨属于潜力开拓型,贸易潜力还有扩大的空间;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泰国属于潜力巨大型,前三个国家主要与我国南海领土有争执,导致了贸易壁垒巨大。
四、 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量主要是由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空间距离以及贸易优惠条件的影响;南海领土争执,导致我国与印尼、文莱、菲律宾贸易潜力巨大,所以应该尽快解决南海争执问题,对双边的贸易流量的增长,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英,《基于盈利模型的中俄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6期,第25-35页;
[2]刘青峰、姜书,《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关键词: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空间距离;贸易优惠
一、 引言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现已发展成一个人口超过5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10国集团。
中国于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通过不断的努力,双方都已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分析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模型构造
(一)模型设定
1、贸易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国际贸易学吸收牛顿物理学的万有引力定律而形成的。Jinbergen(1962)首先将物理学中的万有引 力模型引入到经济学领域,构建了用于分析两国或 地区间贸易的模型,认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量 与彼此之间的距离负相关,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正相关,由此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其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Tij表示进出口国间的贸易量,A是常数,Yi表示国家i的GDP,Yj表示国家j的GDP, Dij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 通常是用两国首都或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2、模型构建与变量解释
本文以过去学者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试图建立起新的贸易引力模型。
(2)
上式中为回归系数,Tij是中国与j国的贸易额,Pi表示中国的人口数量,Pj表示j国的人口数量,APEC亚太经合组织,若中国与j国同为APEC
则取1,否则为0。
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tata5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如下表所示:
从回归得到的方程來看, 影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人口数量、距离、优惠政策等。具体来看:(1)经济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贸易流量的增大,回归系数为0.80,表面经济规模是影响贸易流量的重要因素。(2)人口数量增加,扩大了贸易需求,且系数为0.17。(3)距离系数为-0.21,表明距离越远,双边贸易将减小。(4)虚拟变量的系数为0.68,表明APEC确实促进了双边的贸易。
三 、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测算
运用引力模型模拟对外贸易额,然后将一国的模拟值与实际贸易水平相比较。若实际值低于模拟值,则“贸易不足”,若实际值高于模拟值,则“过度贸易”。贸易不足意味着俩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越大,反之越小(张英,2012年)。
(一)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测算
由上表可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实际值与模拟值之约比为0.67,正处于“贸易不足”的状态,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若该潜力指数小于0.8,则说明这俩国的双边贸易潜力较大,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若该值介于0.8至1.2之间则说明俩国间贸易潜力还未充分发挥:若该值大于1.2,则俩国正处于贸易合作状态已经较为充分的利用了贸易潜力,需培养和创新出新的要素来刺激双边贸易增长。(刘青峰、姜书竹,2002年)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分析
马来西、新加坡、老挝属于潜力再创造型,需培养和创新新的要素来刺激双边贸易增长;越南、缅甸、柬埔寨属于潜力开拓型,贸易潜力还有扩大的空间;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泰国属于潜力巨大型,前三个国家主要与我国南海领土有争执,导致了贸易壁垒巨大。
四、 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流量主要是由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空间距离以及贸易优惠条件的影响;南海领土争执,导致我国与印尼、文莱、菲律宾贸易潜力巨大,所以应该尽快解决南海争执问题,对双边的贸易流量的增长,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英,《基于盈利模型的中俄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6期,第25-35页;
[2]刘青峰、姜书,《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