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真备课,确定目标,每课一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共同决定的,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作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学定教,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务之急还是要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学有情趣,是学习的润滑剂。情趣问题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老话题,我这里要谈的是要调动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就不能拘泥于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后面的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如果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二、课前给出三条左右预习题
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务必先预习课文新内容。课前首先把新内容朗读三篇,大致疏通一下字音字意,了解大概的内容。虽然不一定把握知识的重点,但是知识的难点也会疏理出来了。预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课堂的高效性。课前我一般布置三条左右的预习题。例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前,我结合课后练习设计了预习题:1、在课前搜集爸爸的资料的基础上,向同学扼要地介绍你爸爸。2、通读全文三篇,找出作者从眼前回忆起爸爸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交上来的预习本,我基本知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学生基本出现什么問题和难点是什么。这样我的课堂就有了着重点,哪些需要详讲,哪些不需要详讲甚至不讲,就心中有数了,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上起课来也觉得有吸引力,因为课堂上听到的东西是自己不大清楚的甚至完全不懂的知识,他们就更加集中精神,课堂也变得有效了。
三、综合各方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方资源,丰富课堂,令学生课堂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利用网络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录音、视频、课件、导学案等,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授课的设计再进行加工,调整出符合自己学生的课件、导学案等。如教学《三峡》,我在上课前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三峡的观光视频,视频中美丽的三峡风景,详细的内容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还有把三个峡谷的地理位置的地图通关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脑子中对三峡的地理知识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对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很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四、增强有效的小组讨论
课堂老师的详细讲解固然重要,但学生能互动起来更重要。学习中老师是指导,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尽量调动学生参与互动,掌握的知识越深刻越牢固,课堂就越有效。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参与率最好的方法之一。以说促写,有利于下笔成文。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来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如由教师命题或提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用十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对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组织等。然后三分钟时间自言自语。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亮相”。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课后常反思学习
无论我们备课时想得多么周到,实际操作时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不理想的地方。每节课后及时进行反思,留下文字,每一个月或一个学期积累整理下来,就是自己一笔宝贵的教学经验财富。不断关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下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在此基础上调整和改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断成长的老师就会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在每节课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演讲包括成语故事、哲理小故事、新闻介绍、名人佚事、名言理解。又如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剪贴各种报刊杂志上短小精悍、文精并茂的文章,每节语文开辟5分钟的文学鉴赏,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语句,抄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根据学生特点及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轮流上台。一开始学生不感兴趣,只当任务完成,选不好内容,也不会加入自己的体会。我从学生的认识态度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抓住这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后来,学生端正了态度,认真在课下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演讲的内容逐渐精彩,还融入了自己的体会,甚至有了鼓励其他同学的内容。这一活动成为课前的保留节目,从一开始的最简单的故事的“照本宣科”,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每个学生都已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学生们认真地把平时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抄起来。课后日记可选用其内容谈谈自己的体验、联想。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鼓励的作用,有可能出现“恍言大悟”的效果,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展。
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摄取了丰富的知识,提高表达能力。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又有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受到思想的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节课课前确定一到两个目标,精益求精,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调动多方资源,采纳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课后教师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会不断提高起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共同决定的,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作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学定教,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务之急还是要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学有情趣,是学习的润滑剂。情趣问题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老话题,我这里要谈的是要调动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就不能拘泥于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后面的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如果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二、课前给出三条左右预习题
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务必先预习课文新内容。课前首先把新内容朗读三篇,大致疏通一下字音字意,了解大概的内容。虽然不一定把握知识的重点,但是知识的难点也会疏理出来了。预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课堂的高效性。课前我一般布置三条左右的预习题。例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前,我结合课后练习设计了预习题:1、在课前搜集爸爸的资料的基础上,向同学扼要地介绍你爸爸。2、通读全文三篇,找出作者从眼前回忆起爸爸的哪些事情?这些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交上来的预习本,我基本知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学生基本出现什么問题和难点是什么。这样我的课堂就有了着重点,哪些需要详讲,哪些不需要详讲甚至不讲,就心中有数了,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上起课来也觉得有吸引力,因为课堂上听到的东西是自己不大清楚的甚至完全不懂的知识,他们就更加集中精神,课堂也变得有效了。
三、综合各方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方资源,丰富课堂,令学生课堂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利用网络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录音、视频、课件、导学案等,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授课的设计再进行加工,调整出符合自己学生的课件、导学案等。如教学《三峡》,我在上课前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三峡的观光视频,视频中美丽的三峡风景,详细的内容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还有把三个峡谷的地理位置的地图通关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脑子中对三峡的地理知识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对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很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四、增强有效的小组讨论
课堂老师的详细讲解固然重要,但学生能互动起来更重要。学习中老师是指导,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尽量调动学生参与互动,掌握的知识越深刻越牢固,课堂就越有效。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参与率最好的方法之一。以说促写,有利于下笔成文。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来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如由教师命题或提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用十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对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组织等。然后三分钟时间自言自语。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亮相”。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课后常反思学习
无论我们备课时想得多么周到,实际操作时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不理想的地方。每节课后及时进行反思,留下文字,每一个月或一个学期积累整理下来,就是自己一笔宝贵的教学经验财富。不断关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下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在此基础上调整和改进,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断成长的老师就会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在每节课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演讲包括成语故事、哲理小故事、新闻介绍、名人佚事、名言理解。又如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剪贴各种报刊杂志上短小精悍、文精并茂的文章,每节语文开辟5分钟的文学鉴赏,也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语句,抄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根据学生特点及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轮流上台。一开始学生不感兴趣,只当任务完成,选不好内容,也不会加入自己的体会。我从学生的认识态度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抓住这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后来,学生端正了态度,认真在课下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演讲的内容逐渐精彩,还融入了自己的体会,甚至有了鼓励其他同学的内容。这一活动成为课前的保留节目,从一开始的最简单的故事的“照本宣科”,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每个学生都已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学生们认真地把平时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抄起来。课后日记可选用其内容谈谈自己的体验、联想。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鼓励的作用,有可能出现“恍言大悟”的效果,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展。
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摄取了丰富的知识,提高表达能力。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又有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受到思想的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节课课前确定一到两个目标,精益求精,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调动多方资源,采纳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课后教师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会不断提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