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十海岛小说的仪式感书写(评论)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dh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十近年发表了《岛叙事》和《天空下的岛》,并表示将继续以海岛为背景创作一些南方气息的小说。可见,“海岛”已经成为鲍十继“村庄”之后另一个“写作的根据地”。他在写作过程中既建海岛,也修心岛,他渴望为自己和读者营造一块心灵家园。
  纵观世界文学中的海岛小说,从几部极有特色的西方经典来看,《鲁滨逊漂流记》里的海岛书写是海洋民族勇于探索的性格写照,《蝇王》里的海岛书写是现代文明着眼人性的深刻反思,它们代表着西方文学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而鲍十的《岛叙事》《天空下的岛》则是东方文化的典型反映。在鲍十的海岛题材小说中,海岛以独特的地理面貌见证着人间的冷暖、生活的浮沉、家族的兴衰,充满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宗族观念或人情百态,甚至涌动着东方文化与生俱来的古老神秘。这些文化元素与思想线索都为鲍十的海岛书写增添了十足的仪式感。
  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历史关照和宗族设计为小说增添了仪式感。在《岛叙事》中,作者对云氏后人、祠堂文化等具有东方文化神秘感的元素做了不少镶嵌与植入,使得有限空间内的岛在时间轴上得以拉长。小说开篇就提到的祠堂,祠堂上方的匾额、两旁的门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元素。祠堂的建立还关联了一则不知确否、难辨真假的神秘传言,不仅使文章的历史感增强,又使人读来倍觉传奇。这则故事引出了荷叶岛居民姓云的缘由,这种原始、单纯的宗族观念使全文笼罩在反现代的气息当中,此时,云姑婆拨开茫茫的历史的烟雾,逐渐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自带着天然的陈旧感、沧桑感。
  而在《天空下的岛》当中,鲍十为主人公卢韬与尹海灵的爱情设计了诸多环节,他们的爱情由多场流程清晰的仪式组成。先是一场喧闹的聚会,安静的尹海灵引起了卢韬的注意。而后的每一场约会又如同一个必要的见面仪式,满是两人初识时的谨慎局促。两人的爱情逐渐升温,他们举办了婚礼。但剧情突转,海灵死后,按照海灵的遗愿,卢韬举行了祭奠仪式,并将她的骨灰撒入海中。这些仪式不仅将两人关系的发展完整地勾勒出来,同时也把卢韬人生的浮沉起落表现得更加跌宕起伏。爱情的邂逅与逝去,婚礼与葬礼的大喜大悲,物质的获得与精神的沦丧,卢韬的生活如同这座磐石岛,风平浪静又风起云涌。经过世事的洗礼,卢韬的内心逐渐通透,他看淡了名利纷扰,选择留在这座岛上,把它视为最后的精神归宿,也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内心澄澈,稳如磐石,实现自我救赎。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书写对小说的表达有怎样的意义呢?
  仪式的本质是形式。形式的书写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为故事中的某些元素赋予独特的意义,使之从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凸显出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海岛固然是故事发生的物理空间,但海岛本身也是故事的形式。尽管同样以民间叙事的口吻书写中国家族的起落兴衰,但这样的场景设置可以与《白鹿原》《红高粱》等区分开来。“海岛”成为滋养家族故事生长的新领地,使故事的呈现更加新鲜。同时,海岛的设计又颇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是一座与外界联系密切的孤岛,他们孤独、隔绝,拥有自己封闭的领地,即私密的生活空间。同时,他们又不能完全与周围的事物割裂,每个人都有与外界互动的需要。同时,海岛的沉浮、浪潮的涨落又象征着海岛上事物的兴起与式微、人物的昂扬与陨落。
  海岛的出场、表演、谢幕都有着十足的仪式感。在《岛叙事》中,海水对岛畔轻柔的舔舐、海浪“哗——嘘……”的清晰响声、凹凸不平的海面……一直到天海苍茫之中海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浮现,才终于将故事的帷幕拉开。而整部小说又以海浪“哗——嘘……”的声音作结,既是开头的回声,又是礼貌的谢幕。尽管形式上没有变化,但海島上传统的精神内核已经被置换。《天空下的岛》则以一阵突如其来的台风起始,极速引出了海岛和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结尾,“卢韬”的轻声细语也在沙滩旁闪烁着月光的海浪的陪伴下显得温馨动人,既释放了故事落幕的讯号,又像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结语。两部海岛小说都以省略号结尾,在延展读者想象空间的同时,似乎也寄托着故事主人公对下一段生活的展望,寓意着小说思想理念的延续。
  独特的地理样态既成,为故事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特型舞台。接下来,海岛上的人文面貌该如何展开呢?
  “仪式”的作用在这里凸显出来。“仪式”是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动作流程,因此,“仪式感”恰巧能承担“调节动作”与“赋予意义”这两部分功能。“仪式”的相关书写既为人物活动安排了合理的顺序,又赋予该项活动特定的意义,使小说主人公的行为举动都有了特定的流程与特殊的内涵。从《岛叙事》中对海岛的布置就可见一斑,岛西、岛东的互相依存,岛内、岛外的互相联系,人与自然的必要互动,使每一章都像完成了一项完整的仪式,展现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互动。再如《天空下的岛》耗费笔墨去描述“磐石岛”,在陌生化的语境中,对海岛本就一无所知的我们,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与未来也一应如此。小说的结尾,“卢韬”一语未尽,就像每个扎到生活海洋里的个人,在生命结束之前,要继续打量、盘算着接下来的日子,应对下一段人生旅程。
  除了呈现出别样的叙事空间,打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仪式感的书写也与小说人物的精神生活紧密关联。在《岛叙事》中揭晓阿昌伯的去向时写道“他正呆呆地站在那里,面朝大海,若有所思”。这里暗示了渔民对自然的眷恋与敬重,也表达了阿昌伯对海岛命运的关切与不安。写阿昌伯去世的那一天早晨时,“吃完早餐,云姑婆又搀着他来到院子里,指给他看了看头上的天,看了看远处的海,又慢吞吞地带着他走了几十步的路,又倚着窗台站了片刻……之后,两人回了屋,一起在木椅上坐下来”。之后还着重描写了一个异常情况:“要说有什么异常,就是那天午睡的时候,在他们即将入睡之际,阿昌伯曾经慢慢伸出一只干枯的手 (云姑婆后来回想,那是他的左手),轻轻抚摸了一下她同样干枯的脸颊 ……那之后,他就睡着了,云姑婆也睡着了。”阿昌伯的逝去意味着岛上守护信仰的重任就落到了云姑婆一人肩上,阿昌伯临终前的举动如同在对云姑婆交付使命,以平未尽的心愿。他希望云姑婆能继续坚守在这片土地,同利益至上的现实社会展开较量。   而后云姑婆做的关于海鸥的梦与现实叠合的情节也极具仪式感,“嘎——嘎——嘎——嘎——嘎——”在极短的篇幅中接连出现三次,它们共同暗示着阿昌伯的逝去,也通过天人之间的良好互动,体现了大自然对渔民的亲切反馈。写到“尾声:云姑婆”一章中,更是堆积着大量的告别仪式。如云姑婆决定打扫卫生、收拾东西,清理的过程十分有序;之后,云姑婆去祠堂一部分更是“仪式感”的有力证明,“她先是来到了那张黄花梨木的供桌跟前,也像以往那样,取出香炉,在刻有‘南海霎氏屋代祖考妣之神位’的牌位前点燃了三根香,又退后几步,跪下来,三拜之后,闭上了眼睛,双手合十,还像以往那样,说:‘云家的祖宗先人,阿爸阿妈……英珠又来拜你们了。’”甚至连“洗澡”“发呆”都是有步骤、有程序的,一直到“云姑婆”弥留之际,持续不断的海浪声这一反复渲染的环境描写再次出现,“她仿佛感到有一些人正轮番来到她的脑子里。里面有云莲生和云程氏,有阿昌伯,有云方云正,有梁海宽、梁海平、梁海妮、大嫂二嫂,有外孙女丫丫,有孙儿梁飞、孙女梁爽、另一个孙儿梁成,有女婿高尚,有红姐,有周成伯”。这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云姑婆”一生的念想与眷恋在脑海中最后的放映,一幕一帧都承载着如烟的往事。“他们有的在看着她,有的还对她微微地笑,有的跟她说着话儿(但她始终没听清他们说的是什么)。他们来了走了,就像走马灯一样。她想留住他们,留住每一个人,不让他们走。可是,最终却谁没留住,一个一个都走了……”这是“云姑婆”与周遭人物、同生活天地的告别仪式,也是全岛信仰的最终消灭。
  祠堂是家族的延续,也是信仰的化身,饱含着岛上居民对海岛的守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渔民们的眼中,人、祠堂、自然之间紧密相连,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通过祠堂疏通调和,人对自然的敬重由此得到了礼仪性的保障。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现代化的进程势不可挡。文中的“全岛覆盖计划”就是利欲熏心、摧毁信仰的反派角色,它对岛上居民的传统生活产生了巨大的破坏,瓦解着渔民对自然的敬畏心态与固有信仰。面对如此处境,小说的主人公云姑婆则始终保持着一份虔敬之心,对这一反派不断发起挑战。然而,作为全岛最后的希望,她的坚守与信仰终究未能敌过死神的催促,她的逝去意味着守护信仰的唯一火种已经熄灭。海浪的声音再次响起,而渔民旧有的精神面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淳朴和谐的相处模式已不复存在。作者通过这样的精巧设计,表现了对现代社会利益至上、信仰缺失的批判和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模式的深刻反思。
  在《天空下的岛》中,也有类似的仪式感书写,如“阿嫂便双手合十,微闭着双眼,先自面向大海,拜了三拜。卢韬和阿祥也照阿嫂的样子,双手合十,拜了三拜”。此处借人物不同的表现,表现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及人物间复杂的关系。再如小说尾声,写到“卢韬”再次回到磐石岛之后,整个过程也极具仪式感,层次分明。首先,登岛时,“卢韬”先乘客轮到大岛,又坐机动船到小岛,晴和的天气奠定了“回岛仪式”的总基调,“很多很多的行李”暗示了主人公之后的生活去向。其次,下船之后,主人公先来到海岛客栈,见了德明阿伯,又去了阿祥家,吃了晚饭。最后,住在海岛客栈之后,又在晚上轻轻走出客栈,来到沙滩上。月光场景的布置再一次为仪式烘托了祥和的氛围,主人公在这样的场景中来到沙滩,站立在那里,看着沙滩与海浪,许久后说道:“海灵……女儿对我说,她担心你一个人在这里孤单……今后不会了,我已辞去了工作,就在岛上陪你……”至此,完成了角色的谢幕。从祭奠到回岛,再到人物庄严地承诺,这不仅是卢韬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仪式,也拉开了他新生活的序幕。以往的种种逝去使他领悟到了生命中比名利更为重要的精神富足。带着这份理解,卢韬终于能告慰过去,开始新的生活。
  仪式感有其特殊的夸大作用。日常生活當中,我们总喜欢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是因为追求“仪式感”确实可以将平淡无奇的小事变得有趣而耐人寻味,我们可以以此告慰单调枯燥的生活日常,满足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态。鲍十的小说也不例外,海岛的设置既使我们对家族小说的认知焕然一新,也对小说主旨的升华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岛叙事》中在开头、结尾互相照应的海浪声,海浪既是一段故事的开头,又是一段故事的结尾。看似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经历了几代人兴衰的庞大故事在海水的见证下洗刷无存。在沧海桑田的岁月变幻中,开头的海浪声也许已经冲刷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而结尾的海浪声似乎又要引起下一段消长沉浮,这似乎体现着对天地往来与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海水的声音从不停歇,就像人间的生活一直上演,从不落幕。《天空下的岛》则以台风起始,以小沙滩作结,既表现着骤变与平静的生活旋律交替奏鸣,又有昔日种种事端得以平息,往事尘埃落定,告一段落,而新的生活又要扬帆起航、踏上征程的意味。如此一来,小说在演绎海岛故事的同时,更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当鲍十把海岛选为“村庄”之后的又一个主题时,就意味着“海岛书写”已经成为鲍十另辟创作土壤的跨阶段仪式。作家对此曾解释道,在他之前游玩海岛的几次经历当中,对岛屿产生了极特别的感觉。“岛”的形态游离、隔绝,与他自身的性情十分吻合。鲍十对自我性格的描述是“孤单”“不合群”,就连他的书房也起名“一边居”。鲍十甚至认为自己的写作在文学发展的浪潮中也较为边缘,与海岛的生存样态极为相似。“海岛”这一受到作家认可的性格具象,成为作家写作的转捩点与新方向。不难看出,“海岛书写”的转型最大的动力是作家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内心需要。由此,“海岛书写”对于鲍十个人的创作生涯和现实生活来说,也是一场重新开始、回归内心的盛大仪式。
  鲍十的小说中,仪式感书写将日常零散而不起眼的细节串联成完整的活动,上下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连贯地表现着故事情节的一进一退、一收一放,人物随着进程触发着一项项仪式,情节也得以有序而意味深长地展开。如此一来,琐碎的日常交际变得有趣而富有戏剧性,鲜活的生命与独特的内涵得到精彩的展示,人物的生活历程也像在完成一项浩大的使命,庄严而郑重。
  这些仪式感的书写既渲染着故事的氛围,又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内涵,同时也联系着人物的命运,同海岛人物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在仪式感的关照下,这几座虚构的小岛,盛放着汹涌的浪潮,又布满了澎湃的心潮。
  责编:李京春
其他文献
2004年某夜,在北京,我第一次乘坐地鐵。上午和几个朋友去通州某小区,会见另一些朋友。晚上吃饭,肯定喝了酒。很晚才回来,还是乘坐地铁。虽然是白晃晃的日间,但从地面向下的时候,空气越来越冷,不知从哪里来的劲风带着浓郁的杀人的气息,一波一波席卷而来。我看了看旁边的朋友,是一个高个男子,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已经在北京混迹多年,对这一偌大城市似乎了如指掌,形迹所至,万般熟稔。至于地铁这一最简便的出行工具
期刊
倾斜(小說)
期刊
布非步的诗营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被“洁癖症患者”严格遴选的世界——那些不纯不美的意象和感觉都被剔除了,正如在《多余》一诗中,诗人直言的那样:“洁癖症患者更喜欢/孩童眼底纯净的底色。”也许是无心的一句,却也道出布非步的一个基本诗观,她对纯洁、纯净的癖好确实使她所有的诗都接近于瓦雷里意义上的“纯诗”理想。我在这里使用“接近于”这个词,是想特别强调,瓦雷里所谓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纯诗
期刊
鲍十温厚、内敛,话不多,一点也不像我想象中的东北男人,喝酒的时候并不起哄,偶尔嘿嘿笑笑,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你知道他心思明亮。他有自己的幽默方式,有次参加花城杂志赴零丁洋采风,一条小狗意外地跳上了我们的船,鲍十当即就决定收养。狗慢慢长大了,我们问他到底是什么狗,他答:中华田园犬。挺唬人的,赶紧找度娘,整个编辑部笑坏了。  鲍十是东北乡村的忠实书写者,他对那片土地上的民风民俗、历史掌故,对乡亲们的喜怒
期刊
那天我问小弟,天上的太阳是圆的还是方的?小弟眼睛一时看了别处,停了好一会儿才蛮有信心地笑着说:“方的。”他这么说,我亦不说他错,心里忽然有些凄楚。忽然又在心里埋怨起父母来,那时候,何不让他去读几天书?但一想,又替父亲在心里开脱,我这小弟,从小就没有站起来过,他的行动工具只是一个铁管凳子,他只能搬着它来来去去。很小的时候,他会很欢快地搬着凳子在地上爬,但绝对不能说那是跑,“咔嗒咔嗒”过来,“咔嗒咔嗒
期刊
鲍十温厚、内敛,话不多,一点也不像我想象中的东北男人,喝酒的时候并不起哄,偶尔嘿嘿笑笑,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你知道他心思明亮。他有自己的幽默方式,有次参加花城杂志赴零丁洋采风,一条小狗意外地跳上了我们的船,鲍十当即就决定收养。狗慢慢长大了,我们问他到底是什么狗,他答:中华田园犬。挺唬人的,赶紧找度娘,整个编辑部笑坏了。  鲍十是东北乡村的忠实书写者,他对那片土地上的民风民俗、历史掌故,对乡亲们的喜怒
期刊
印度洋上  假如现在就是死的时候,它也是最幸福的时候  因为我害怕我的灵魂此刻享有如此绝对的满足所以  在未来的未知命运里将不再有像这样的安慰了。  (《奥德赛》第2幕第1场)  清晨来得特别早,异国的天空  是凉薄的蓝;是怯懦者眼睛里的空旷  寻鲸的路上,海豚一队队跟着我们  的船只舞娘一样舞蹈,这些艺术家  内心也总是有一种远离此地,独自  漂荡到海面上去的感觉  哦,我原谅一切,原谅  无处
期刊
人物表  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作家,分为童年(5岁)、前期(1932-1938)、后期(1941.12-1942.1)三角饰演;  萧军(1907-1988),现当代著名作家;  端木蕻良(1912-1996),现当代著名作家;  骆宾基(1917-1994),现当代著名作家;  鲁迅(1881-1936),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  许广平(1898-1968),鲁迅妻子,现当代
期刊
几年前,我在广东的中山市参加过一个小规模的文学活动,临近结束的时候,主持人拿出来一本留言簿,让每个人写一句话,我便写下了“写我想写的,写我能写的”这十个字。这并非我一时的灵感,而是我常常想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经常这样想呢?其实就是提醒自己,让自己心中有数。因为它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另一个问题:你对待写作的态度。  一个作家想写什么或者能写什么(也可说成是写作的出发点),无疑会涉及很多因素,其中包括作
期刊
深圳市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大鹏半岛又以其长达133.22公里海岸线,拥有奇山、岛屿、海蚀崖、礁石、沙滩、古树、红树林、白鹭等自然地貌物候景观。海积海蚀地貌发育丰满,海岛风光原始而自然宜人。这里是广东乃至全国海岸风光最优美的地段之一,曾上榜《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呼吁全社会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