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对我市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提高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现场查阅医院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有关资料和各县(区)上报的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接种报表。结果 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从2008年7月的91.53%上升到2009年12月的97.40%。结论 对产科医生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医院开展督导,采用乙肝三联单进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医院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医嘱,接种医生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明确早产儿、低体重儿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是提高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住院分娩;乙肝首针;及时接种;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20-01
在乙肝的传播中,围生期传播约占90%,其余为出生后的水平传播[1]。近年来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降消项目”早已在全市各县区铺开,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住院分娩基本达到全免费,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提高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是控制我市乙肝发病的关键。
1 资料和方法
1.1 卫生局统一组织领导,疾控中心负责项目管理并提供技术指导,2008年7月开展基线调查,2009年3月開展中期评估,2010年3月开展项目终期评估。市对县的督导≥2次/年;县对辖区内所有开展产科的医院督导≥4次/年。
1.2 逐级开展培训,医院对产科所有医生和护士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知识的培训,将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纳入医嘱,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避免对接种禁忌症的错误理解,明确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
1.3 以乙肝三联单登记的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数为分子,住院分娩活产儿数为分母,计算首针及时接种率。
1.4 将开展产科的医院列为单独的接种报告单位,每月报告本月活产儿数、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数、及时接种数。
1.5 对每县区两家县级以上医院(黄果树无县级医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开展现场调查。所有现场调查资料由专业人员调查所得,报告数据由县区疾控中心上报。
2 结 果
2.1 调查接种率 项目实施后,我市各家医院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成明显的上升趋势(除个别医院出生率较低,受个别新生儿未及时接种影响外),项目结束时各家医院都达到95%以上的及时接种率指标,尤其以安顺市妇保院、平坝县303医院、平坝县医院、紫云县医院、紫云县保健站上升最为明显,从项目初期的80%左右上升到95%以上,见表1。
2.2 报告接种率 项目实施后,我市各县区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均明显上升;项目结束时,各县区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全市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从项目初期的91.53%上升到97.04%,达到了预期效果,见表2。
3 讨 论
美国AAP报道,早产儿体重<2000g者,第一次接种后的抗HBs阳转率(79%)低于接种时体重>2000g的早产儿(91%)或足月儿(100%)[1]。说明体重越低的早产儿抗HBs阳转率越低,体重>2000g的足月儿抗体阳转率为100%,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并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对酵母成分过敏者[2]。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定期组织对开展产科的医疗机构开展督导,对产科所有医生和护士开展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知识的培训,将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纳入医嘱,采用乙肝三联单进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接种医生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明确早产儿、低体重儿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是提高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措施。
卫生部要求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首针疫苗及时接种率≥90%[3],在提高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情况下,作为西部地区,应通过各种方法,同时提高在家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0,198-199.
[2]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说明书[Z].
[3] 卫疾控发〔2013〕3号.卫生部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012年版)的通知[Z].卫生部办公厅,2012:89.
【关键词】 住院分娩;乙肝首针;及时接种;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20-01
在乙肝的传播中,围生期传播约占90%,其余为出生后的水平传播[1]。近年来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降消项目”早已在全市各县区铺开,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住院分娩基本达到全免费,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提高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是控制我市乙肝发病的关键。
1 资料和方法
1.1 卫生局统一组织领导,疾控中心负责项目管理并提供技术指导,2008年7月开展基线调查,2009年3月開展中期评估,2010年3月开展项目终期评估。市对县的督导≥2次/年;县对辖区内所有开展产科的医院督导≥4次/年。
1.2 逐级开展培训,医院对产科所有医生和护士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知识的培训,将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纳入医嘱,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避免对接种禁忌症的错误理解,明确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
1.3 以乙肝三联单登记的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数为分子,住院分娩活产儿数为分母,计算首针及时接种率。
1.4 将开展产科的医院列为单独的接种报告单位,每月报告本月活产儿数、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数、及时接种数。
1.5 对每县区两家县级以上医院(黄果树无县级医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开展现场调查。所有现场调查资料由专业人员调查所得,报告数据由县区疾控中心上报。
2 结 果
2.1 调查接种率 项目实施后,我市各家医院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成明显的上升趋势(除个别医院出生率较低,受个别新生儿未及时接种影响外),项目结束时各家医院都达到95%以上的及时接种率指标,尤其以安顺市妇保院、平坝县303医院、平坝县医院、紫云县医院、紫云县保健站上升最为明显,从项目初期的80%左右上升到95%以上,见表1。
2.2 报告接种率 项目实施后,我市各县区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均明显上升;项目结束时,各县区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全市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从项目初期的91.53%上升到97.04%,达到了预期效果,见表2。
3 讨 论
美国AAP报道,早产儿体重<2000g者,第一次接种后的抗HBs阳转率(79%)低于接种时体重>2000g的早产儿(91%)或足月儿(100%)[1]。说明体重越低的早产儿抗HBs阳转率越低,体重>2000g的足月儿抗体阳转率为100%,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并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对酵母成分过敏者[2]。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定期组织对开展产科的医疗机构开展督导,对产科所有医生和护士开展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知识的培训,将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纳入医嘱,采用乙肝三联单进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接种医生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明确早产儿、低体重儿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是提高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措施。
卫生部要求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乙肝首针疫苗及时接种率≥90%[3],在提高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情况下,作为西部地区,应通过各种方法,同时提高在家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0,198-199.
[2]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说明书[Z].
[3] 卫疾控发〔2013〕3号.卫生部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2012年版)的通知[Z].卫生部办公厅,2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