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提出生活化的新要求。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逻辑思维尚未成熟,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式无法深入理解,因此以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为切入点,是变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出发,明确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并利用实际教学案例探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这句话的精髓在笔者看来就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一个形象阐述,在陶行知老先生一些相关的教育教学论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教学策略的深化实施,他主张教学情境的设置、课堂练习的选择、作业布置的内容、考试试题的命题都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彰显我们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与最高目标。在当前新课改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茶的时代背景下,再提起这一教学理论,感到陶老先生真的有高瞻远瞩之功。的确,这一生活化教学策略既是对于新课改精髓的一个有力呈现,又是提升我们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武器,本文中笔者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这问题展开论述,望抛砖引玉,得到专家和同仁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更大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无论是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利用生活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提炼其中存在的数学原理,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除此之外,利用数学教学积累生活经验,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在应用中培养创新思维;其次,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课堂质量提出新的要求,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引入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利用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有利于实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最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还要实现情感目标,因此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联系生活画面,创设教学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兴趣作为一种能够引导人们产生进一步探索欲望的情感,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描绘生活画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生活画面,并在画面中融入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某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李明妈妈带30元钱去超市买苹果,一斤苹果6元钱,那么她可以买几斤苹果?怎么列算式?通过提问学生迅速作出了正确回答,而教师给予了充分表扬。然后教师进一步设问:赵敏的妈妈也去买苹果了,她带了35元,那么赵敏的妈妈可以买几斤苹果呢?剩多少钱?这样利用生活画面,由整除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算法,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
2.融入生活画面,探究数学原理。建构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应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情景,并利用生活化的方式体现数学原理,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中,某教师出示了以下情景:星期六,爸爸妈妈带着小兰去“公园”游玩。成人票16元,儿童票半价。他们一家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根据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列出了16+16+8,而有的则列出了16×2+8的式子,那么对于后面一个式子而言16代表的是门票的单价,2代表的事是爸爸妈妈两个成人,因此,两数相乘,表示的是成人所花去的票钱,然后再加上小兰的8元,一共花了40元,而通過这一式子的运算顺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基本规律,进而实现知识的升华。
3.返回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数学,因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做“设计师”,即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和高,并想象一下如果要使自己的房间更漂亮,现要在四壁和屋顶涂上涂料,而在了解了每平方米的用料量及涂料价格的基础上,计算一下粉刷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要用多少涂料,花费多少元,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可以提高其对生活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立足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生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这句话的精髓在笔者看来就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一个形象阐述,在陶行知老先生一些相关的教育教学论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教学策略的深化实施,他主张教学情境的设置、课堂练习的选择、作业布置的内容、考试试题的命题都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彰显我们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与最高目标。在当前新课改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茶的时代背景下,再提起这一教学理论,感到陶老先生真的有高瞻远瞩之功。的确,这一生活化教学策略既是对于新课改精髓的一个有力呈现,又是提升我们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武器,本文中笔者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这问题展开论述,望抛砖引玉,得到专家和同仁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更大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无论是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利用生活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提炼其中存在的数学原理,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除此之外,利用数学教学积累生活经验,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在应用中培养创新思维;其次,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课堂质量提出新的要求,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引入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利用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有利于实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最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还要实现情感目标,因此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联系生活画面,创设教学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兴趣作为一种能够引导人们产生进一步探索欲望的情感,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描绘生活画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生活画面,并在画面中融入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某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李明妈妈带30元钱去超市买苹果,一斤苹果6元钱,那么她可以买几斤苹果?怎么列算式?通过提问学生迅速作出了正确回答,而教师给予了充分表扬。然后教师进一步设问:赵敏的妈妈也去买苹果了,她带了35元,那么赵敏的妈妈可以买几斤苹果呢?剩多少钱?这样利用生活画面,由整除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算法,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
2.融入生活画面,探究数学原理。建构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应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情景,并利用生活化的方式体现数学原理,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中,某教师出示了以下情景:星期六,爸爸妈妈带着小兰去“公园”游玩。成人票16元,儿童票半价。他们一家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根据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列出了16+16+8,而有的则列出了16×2+8的式子,那么对于后面一个式子而言16代表的是门票的单价,2代表的事是爸爸妈妈两个成人,因此,两数相乘,表示的是成人所花去的票钱,然后再加上小兰的8元,一共花了40元,而通過这一式子的运算顺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基本规律,进而实现知识的升华。
3.返回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数学,因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做“设计师”,即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和高,并想象一下如果要使自己的房间更漂亮,现要在四壁和屋顶涂上涂料,而在了解了每平方米的用料量及涂料价格的基础上,计算一下粉刷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要用多少涂料,花费多少元,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可以提高其对生活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立足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生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