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步入金婚的金春明、李振霞把4个孩子分别培养成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中国航空研究院世界名校的博士、博士后。2014年6月,由李振霞撰写的《我家走出四博士》一书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金春明、李振霞,用文字记录他们的婚姻,字里行间,分享着他们最得意的作品——四个博士儿女。
取乎上,得乎其中;取乎中,仅得其下。
父亲:金春明,1932年生。历史学教授,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母亲:李振霞,1934年生。哲学教授,中央党校兼职教授。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金春明和李振霞认为,家教的成功,源于他们对孩子深切的爱和得当的教育方法。现在有些家长总是心疼孩子,不肯对孩子有太高的要求,这是不对的。古人云:“取乎上,得乎其中;取乎中,仅得其下。”她的几个孩子无论男女,在他们开始学习之初,李振霞都对他们有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金春明说:“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乐在其中才能成为永不消失的内在动力。”他们的家庭在“文革”那“十年动乱”里,学校停课闹革命,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到读书上来,通过书本培养学习兴趣,启迪智慧。
老大老二上小学,认识字了,家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老三老四没上学就买连环画给他们看。书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也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家中的藏书看完了,李振霞就从图书馆借书给孩子们看。哥哥看过书后把故事讲给弟弟们听,弟弟看完书也把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几个孩子比着讲述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谁要是讲不上来,谁就是没能耐。
金春明、李振霞夫妇最欣慰的,就是看着孩子们各自谈论自己所看书中的有趣情节与动人故事时那种愉悦的心情以及由衷发出的欢笑。她从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更深切地体味出无价的精神财富。
金侠和弟弟上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因玩得太疯,两个人都没有写作业。妈妈发现了,要求他俩一定要做完作业。他俩趴在煤油灯下,也不知写了多久,总算把作业做完了。妈妈很心疼,同时教育他们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后来,他们再没让妈妈费过口舌,总是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女儿金萤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迷上了画画,无论什么课她都画。老师向家长反映了这一情况后,夫妻俩一起找女儿谈话。面对父母的责问,金萤说:“我画画怎么了?考试我也考得很好啊!”
听孩子这样讲,金春明立刻说:“小萤,你在给谁学习?你是在给老师学习吗?你是在给自己长知识增学问。怎么学习会有这种态度呢?”两人又耐心地给金萤讲上课集中精力的好处,并告诉她,回家写完作业后可以画。经过这次谈话,金萤在课堂上不再画了。
多比较,找差距,赶上去
金春明和李振霞常提醒孩子们学知识、锻炼身体和培养广泛兴趣。身体素质上,四个孩子都是大个头儿,游泳、滑冰、打球样样都行。在大学校园里,女儿是排球队的主力,大儿子和小三是篮球队和乒乓球队的,小四参加了冬泳队,还考取了国家三级裁判。孩子们兴趣广泛,金煜擅长唱京剧,女儿、小四小提琴拉得不错,小三会跳西班牙舞……
很多朋友都说金春明和李振霞的家“是一个学习型的家庭,刻苦勤奋是他们的家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读书无用”论调大行其道的时候,他们给孩子们围起一块 “平静乐土”。孩子们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些英雄人物和优秀的科学家此时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楷模。
他们还主张让孩子在学习上“多比较,找差距,赶上去”。这种比较要做到:和好的同学比不嫉妒,和差的同学比不歧视。有一天晚上,三兄弟一起收听英文广播,两个上高中的弟弟一边听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还翻译给一旁的妈妈听。而上大二的金煜却有些听不懂,他的脸涨得通红,难过地说:“糟了,我的英语掉队了。”
在学习方法上,金春明和李振霞认为博览英文原著,重视复述与背诵很重要。小三和小四小哥俩从小开始互相讲英语故事,自己看书后一些单词不认识,讲得别别扭扭的,但两个人对读书越来越感兴趣。他们提议让大哥也用英语讲故事。
在家里,孩子们的历史学科归党史专家金春明辅导,政治和数理化由教哲学的李振霞负责。李振霞自感金侠物理差自己有责任,于是带着金侠的试卷找专家教授帮助确诊,专家认为症结在做题太少。于是,李振霞坚持每天陪小三到中央党校教学楼补物理。金侠的物理成绩渐渐追上去。
在高考填写志愿时,金侠选择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的硕士班,那时这种硕士班每年只在全国招收30名学生,竞争十分激烈。金春明和李振霞为金侠担心,而金侠自信地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能行,我已经比其他同学多做了2000道物理题。”高考揭榜时,金侠果然如愿以偿。
看人看其心,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他们夫妇有个原则:在饭桌上不批评,以免影响他们的食欲和健康;在客人面前不批评,以免影响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全家人在场时不批评,以免影响姐弟间的相爱与好感;孩子过于生气时不批评,以免“走火”伤害孩子。但是,孩子们有理由可以辩解,但犯了错误必须写检查。
“其实最重要的,在于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精神。”李振霞所说的独立的学习精神,实际上就是学习自觉。“父母毕竟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啊。”大儿子金煜,有次贪玩不做作业,结果李振霞陪着做到了夜里两点,做着做着孩子就哭了:“妈妈你白天那么辛苦,晚上还得陪我写作业,我以后一定早早把作业写完。”
爱情从来都是父母与孩子间最敏感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孩子们面前不要把爱情搞得很神秘。当女儿读初中时,他就和李振霞谈起过,要对孩子进行爱情的启蒙教育。金春明认为:“像有些父母那样,越是把爱情搞得很神秘,越是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这样反而不好。”
女儿金萤曾好奇地问:“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总爱吵架,你们怎么不吵架?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对于这个问题,金春明总是很得意地给孩子讲自己和李振霞的爱情故事,他将这作为对孩子的爱情启蒙。
几十年里,李振霞除了照料、教育4个孩子,操持家务,还要拼命地工作。在四个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夫妻俩拼命为报刊写文章,靠稿费供孩子上学。李振霞由于经常开夜车到次日凌晨,使她已经不习惯早睡。过度劳累使她头痛、腰痛得在床上不敢仰睡。父母勤勉自律、积极进取的身影深深烙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成为他们效仿的楷模。
“大爱无言。”在四个孩子眼里,父母嗜书如命、忘情工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和书是父母生活中的主角。孩子们成了博士,而他们的父母也成为业界翘楚,双双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金萤说:“小时候,我们家很清贫,在物质上,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丰厚,但他们给予了我们一个求学与做人的根本。”
女儿金萤现做博士后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世界十大医学院中名列第二。她做基因工程研究写了十几篇论文,目前正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老二金煜在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刻苦学习,终于在世界一流杂志《自然》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老三金侠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后,应聘到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所工作。他回国讲学,去台湾做学术交流,宣讲研究所的创新贡献以及他本人十多年来关于艾滋病的研究成果;老四金延是在中国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后,申请国际研究员资格获准才出国的。
四个博士姐弟奉献给父母的是证书和论文等荣誉资产,这让他们的父母心中深感欣慰。
责编/梅子
取乎上,得乎其中;取乎中,仅得其下。
父亲:金春明,1932年生。历史学教授,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母亲:李振霞,1934年生。哲学教授,中央党校兼职教授。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金春明和李振霞认为,家教的成功,源于他们对孩子深切的爱和得当的教育方法。现在有些家长总是心疼孩子,不肯对孩子有太高的要求,这是不对的。古人云:“取乎上,得乎其中;取乎中,仅得其下。”她的几个孩子无论男女,在他们开始学习之初,李振霞都对他们有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金春明说:“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乐在其中才能成为永不消失的内在动力。”他们的家庭在“文革”那“十年动乱”里,学校停课闹革命,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到读书上来,通过书本培养学习兴趣,启迪智慧。
老大老二上小学,认识字了,家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老三老四没上学就买连环画给他们看。书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也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家中的藏书看完了,李振霞就从图书馆借书给孩子们看。哥哥看过书后把故事讲给弟弟们听,弟弟看完书也把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几个孩子比着讲述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谁要是讲不上来,谁就是没能耐。
金春明、李振霞夫妇最欣慰的,就是看着孩子们各自谈论自己所看书中的有趣情节与动人故事时那种愉悦的心情以及由衷发出的欢笑。她从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更深切地体味出无价的精神财富。
金侠和弟弟上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因玩得太疯,两个人都没有写作业。妈妈发现了,要求他俩一定要做完作业。他俩趴在煤油灯下,也不知写了多久,总算把作业做完了。妈妈很心疼,同时教育他们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后来,他们再没让妈妈费过口舌,总是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女儿金萤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迷上了画画,无论什么课她都画。老师向家长反映了这一情况后,夫妻俩一起找女儿谈话。面对父母的责问,金萤说:“我画画怎么了?考试我也考得很好啊!”
听孩子这样讲,金春明立刻说:“小萤,你在给谁学习?你是在给老师学习吗?你是在给自己长知识增学问。怎么学习会有这种态度呢?”两人又耐心地给金萤讲上课集中精力的好处,并告诉她,回家写完作业后可以画。经过这次谈话,金萤在课堂上不再画了。
多比较,找差距,赶上去
金春明和李振霞常提醒孩子们学知识、锻炼身体和培养广泛兴趣。身体素质上,四个孩子都是大个头儿,游泳、滑冰、打球样样都行。在大学校园里,女儿是排球队的主力,大儿子和小三是篮球队和乒乓球队的,小四参加了冬泳队,还考取了国家三级裁判。孩子们兴趣广泛,金煜擅长唱京剧,女儿、小四小提琴拉得不错,小三会跳西班牙舞……
很多朋友都说金春明和李振霞的家“是一个学习型的家庭,刻苦勤奋是他们的家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读书无用”论调大行其道的时候,他们给孩子们围起一块 “平静乐土”。孩子们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些英雄人物和优秀的科学家此时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楷模。
他们还主张让孩子在学习上“多比较,找差距,赶上去”。这种比较要做到:和好的同学比不嫉妒,和差的同学比不歧视。有一天晚上,三兄弟一起收听英文广播,两个上高中的弟弟一边听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还翻译给一旁的妈妈听。而上大二的金煜却有些听不懂,他的脸涨得通红,难过地说:“糟了,我的英语掉队了。”
在学习方法上,金春明和李振霞认为博览英文原著,重视复述与背诵很重要。小三和小四小哥俩从小开始互相讲英语故事,自己看书后一些单词不认识,讲得别别扭扭的,但两个人对读书越来越感兴趣。他们提议让大哥也用英语讲故事。
在家里,孩子们的历史学科归党史专家金春明辅导,政治和数理化由教哲学的李振霞负责。李振霞自感金侠物理差自己有责任,于是带着金侠的试卷找专家教授帮助确诊,专家认为症结在做题太少。于是,李振霞坚持每天陪小三到中央党校教学楼补物理。金侠的物理成绩渐渐追上去。
在高考填写志愿时,金侠选择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的硕士班,那时这种硕士班每年只在全国招收30名学生,竞争十分激烈。金春明和李振霞为金侠担心,而金侠自信地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能行,我已经比其他同学多做了2000道物理题。”高考揭榜时,金侠果然如愿以偿。
看人看其心,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他们夫妇有个原则:在饭桌上不批评,以免影响他们的食欲和健康;在客人面前不批评,以免影响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全家人在场时不批评,以免影响姐弟间的相爱与好感;孩子过于生气时不批评,以免“走火”伤害孩子。但是,孩子们有理由可以辩解,但犯了错误必须写检查。
“其实最重要的,在于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精神。”李振霞所说的独立的学习精神,实际上就是学习自觉。“父母毕竟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啊。”大儿子金煜,有次贪玩不做作业,结果李振霞陪着做到了夜里两点,做着做着孩子就哭了:“妈妈你白天那么辛苦,晚上还得陪我写作业,我以后一定早早把作业写完。”
爱情从来都是父母与孩子间最敏感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孩子们面前不要把爱情搞得很神秘。当女儿读初中时,他就和李振霞谈起过,要对孩子进行爱情的启蒙教育。金春明认为:“像有些父母那样,越是把爱情搞得很神秘,越是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这样反而不好。”
女儿金萤曾好奇地问:“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总爱吵架,你们怎么不吵架?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对于这个问题,金春明总是很得意地给孩子讲自己和李振霞的爱情故事,他将这作为对孩子的爱情启蒙。
几十年里,李振霞除了照料、教育4个孩子,操持家务,还要拼命地工作。在四个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夫妻俩拼命为报刊写文章,靠稿费供孩子上学。李振霞由于经常开夜车到次日凌晨,使她已经不习惯早睡。过度劳累使她头痛、腰痛得在床上不敢仰睡。父母勤勉自律、积极进取的身影深深烙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成为他们效仿的楷模。
“大爱无言。”在四个孩子眼里,父母嗜书如命、忘情工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和书是父母生活中的主角。孩子们成了博士,而他们的父母也成为业界翘楚,双双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金萤说:“小时候,我们家很清贫,在物质上,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丰厚,但他们给予了我们一个求学与做人的根本。”
女儿金萤现做博士后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世界十大医学院中名列第二。她做基因工程研究写了十几篇论文,目前正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老二金煜在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刻苦学习,终于在世界一流杂志《自然》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老三金侠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后,应聘到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所工作。他回国讲学,去台湾做学术交流,宣讲研究所的创新贡献以及他本人十多年来关于艾滋病的研究成果;老四金延是在中国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后,申请国际研究员资格获准才出国的。
四个博士姐弟奉献给父母的是证书和论文等荣誉资产,这让他们的父母心中深感欣慰。
责编/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