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依据,并提出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以此指标体系为基础,对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行水利资金绩效评价,期望为完善我国水利资金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资金 绩效评价 小河流治理
本文研究主要侧重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构建的水利资金支出评价指标对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为提升国家水利财政支出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一、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依据
绩效一词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之后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现今已逐步变成政府和市场共用的概念,本质是为了提升组织实现其价值的程度。我国针对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针对水利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更是匮乏。因此,本文将借助与水利行业类似的行业来进行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及分析。
二、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本文中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用于项目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项目的产出状况和预期结果达到的程度进行分析,故本文中对水利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管理、产出与效果。
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的思路来自于美国学者托马斯·赛蒂(T.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分析大量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考核研究文献,基于这些文献的研究成果构建具有46个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之后通过专家问卷的方法将46个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并让N位专家对这46个指标进行测评能力评价,其中,N个专家中有Mi个选择第i个评价指标Xi则该指标的隶属度Ri=Mi/N,计算得出的Ri值越大则说明该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越大,因此,就将这类指标保留作为评价体系中正式的评价指标,然后,再把选出的隶属度较高的指标体系中将和其他指标相关度较高且隶属度低的指标去除,最后,选取了维度指标、基本指标与具体指标三个层次,包括19项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三、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实际应用——以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为例
1.管理绩效。以Al项目决策指标来看,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该县汛期流域频发河道,该项目实施后可以保障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该区域农民对该建设项目积极性高,项目决策准确;就A2(资金管理)评价指标而言,该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其中建设资金中的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资金到位达到100%,在资金使用方面该项目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报账制、政府采购以及农民参加投资与管理等手段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与管理;在项目管理方面,以河长制为基础建立以县长为项目管理组长,财政以及水利等政府部门一把手为组员的项目建设小组,全面负责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此外,项目建设完成后还利用周边临河村庄设立后续管理机构,即实行用水协会管理、村委会统一管理等模式。
2.项目的产出绩效。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后明显改善了河渠水质状况,因为对河流流道进行了修建,所以河流的流量也有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gh縣农田灌溉面积和条件,据gh县农业部门统计,该项目实施后可增加农田灌溉面积超过3万亩。另外,因为滩地面积的增加使得一些临河区域可以在粮食种植间隔期内种植蔬菜和其他农作物,这无疑增加了临河区域的耕地复种指数,提升了临河区域农田的实际使用面积。总体评价产出为优秀。
3.项目的效果绩效。针对该项目的效果评价同样主要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和收益对象满意度来进行考量,根据gh县农业部门统计,该项目建设完成后,gh县农业生产总值和增加值远超项目建设前所预期增长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内农民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最明显的就是该区域人均收入增加,同样远高于预期目标。该项目的社会评价主要体现在受益民众范围广,此外该项目还对改善干群关系,提升民众生活满意度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在生态方面:地处西北,该项目的建设保障了两岸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彻底改变了以往供水不足的现象,为生态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对gh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后期项目评价中,笔者通过走访和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该项目管理、产出以及效果方面的评价,收集结果表明受益对象对该项目的总体评价较好。
四、结论
由于小型水库库区扶持资金项目数量较多、种类繁杂、地区性差异较大,具有碎片化、部门化、区域化等特点,对其开展绩效审计的调研实践较为有限,因此设计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尚需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宋爽
[关键词]水利资金 绩效评价 小河流治理
本文研究主要侧重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构建的水利资金支出评价指标对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为提升国家水利财政支出运行效率提供参考。
一、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依据
绩效一词最初来源于企业管理,之后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现今已逐步变成政府和市场共用的概念,本质是为了提升组织实现其价值的程度。我国针对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针对水利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更是匮乏。因此,本文将借助与水利行业类似的行业来进行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及分析。
二、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本文中所选取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用于项目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项目的产出状况和预期结果达到的程度进行分析,故本文中对水利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管理、产出与效果。
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构建的思路来自于美国学者托马斯·赛蒂(T.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分析大量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考核研究文献,基于这些文献的研究成果构建具有46个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之后通过专家问卷的方法将46个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并让N位专家对这46个指标进行测评能力评价,其中,N个专家中有Mi个选择第i个评价指标Xi则该指标的隶属度Ri=Mi/N,计算得出的Ri值越大则说明该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越大,因此,就将这类指标保留作为评价体系中正式的评价指标,然后,再把选出的隶属度较高的指标体系中将和其他指标相关度较高且隶属度低的指标去除,最后,选取了维度指标、基本指标与具体指标三个层次,包括19项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三、水利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实际应用——以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为例
1.管理绩效。以Al项目决策指标来看,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该县汛期流域频发河道,该项目实施后可以保障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该区域农民对该建设项目积极性高,项目决策准确;就A2(资金管理)评价指标而言,该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其中建设资金中的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资金到位达到100%,在资金使用方面该项目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报账制、政府采购以及农民参加投资与管理等手段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与管理;在项目管理方面,以河长制为基础建立以县长为项目管理组长,财政以及水利等政府部门一把手为组员的项目建设小组,全面负责此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此外,项目建设完成后还利用周边临河村庄设立后续管理机构,即实行用水协会管理、村委会统一管理等模式。
2.项目的产出绩效。gh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后明显改善了河渠水质状况,因为对河流流道进行了修建,所以河流的流量也有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gh縣农田灌溉面积和条件,据gh县农业部门统计,该项目实施后可增加农田灌溉面积超过3万亩。另外,因为滩地面积的增加使得一些临河区域可以在粮食种植间隔期内种植蔬菜和其他农作物,这无疑增加了临河区域的耕地复种指数,提升了临河区域农田的实际使用面积。总体评价产出为优秀。
3.项目的效果绩效。针对该项目的效果评价同样主要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和收益对象满意度来进行考量,根据gh县农业部门统计,该项目建设完成后,gh县农业生产总值和增加值远超项目建设前所预期增长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内农民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最明显的就是该区域人均收入增加,同样远高于预期目标。该项目的社会评价主要体现在受益民众范围广,此外该项目还对改善干群关系,提升民众生活满意度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在生态方面:地处西北,该项目的建设保障了两岸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彻底改变了以往供水不足的现象,为生态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对gh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后期项目评价中,笔者通过走访和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该项目管理、产出以及效果方面的评价,收集结果表明受益对象对该项目的总体评价较好。
四、结论
由于小型水库库区扶持资金项目数量较多、种类繁杂、地区性差异较大,具有碎片化、部门化、区域化等特点,对其开展绩效审计的调研实践较为有限,因此设计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尚需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