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案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案例一直是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但新闻案例的使用很容易陷入“案例失真”、“案例陈旧”、“案例繁杂”等运用误区。据此,本文提出了规避误区的“三破”,并基于17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出了新闻案例应用的“三立”,进一步探究了新闻案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闻案例;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议题教学;情境创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的发布开创性地构建了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以活动型课程为框架,以议题为引导的崭新课程标准。这为今后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新闻案例作为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自然也要遵循这些新要求、新方法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应用上与之相结合,不断深化和提高新闻案例应用的有效性。
  一、新闻案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扩充教学资源
  高中思政课作为一堂综合性人文学科,囊括了来自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包容性是其显著特征,当然,这它也决定了它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支撑,否则便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很轻易地接受到各大权威媒体机构的新闻推送,这无疑为教师搜集和扩充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宝库,学习强国这一应用软件上的时政新闻更是得到广大一线思政课教师的青睐和重用。
  (二)辅助教学方法
  当前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但大多教学方法都需要有一定的材料来支撑,而新闻案例就是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重要原材料。高中思政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新闻案例本身来源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以文字的形式再现了生活中的情境。在课堂上运用新闻案例,不仅能起到情境创设的作用,有效地推动课堂情境式教学,还能利用新闻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因果逻辑来为学生进行一定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开展启发式教学。
  (三)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对教学方式通常是在课程快要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训练题来检验学生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这也使得思政课教学在发现学生问题时一直存在着滞后性这一特点,而这些在课堂结束时发现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那最后的课堂检验也就成为了一种摆设。而通过在课中应用新闻案例,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能通过反馈结果及时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并为教师系统地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新闻案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一)案例虚假
  真实性不仅是新闻的生命,更是应用新闻案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条件。思政课教师在对新闻案例进行选取时,有时为了追求新闻的娱乐性和有效性,很容易忽视新闻的来源以及内容的真实性问题。思政课做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必须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新闻案例的真实性是思政教师需要首先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案例陈旧
  受其学科特性的影响,思政课与每年的时政热点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内容也会经常随着新的会议内容的提出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快速和频繁让不少思政教师十分苦恼,使其不得不频繁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来适应这种变化,这也使得有些教师疲于更新教学内容,将同样的新闻案例反复运用。这样“炒冷饭”的做法不仅使新闻失去了时效性强的巨大优势,也无法让新闻成为学生了解国家时政和社会实态的窗口,淡化了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三)案例繁杂
  一节课讲的如何不在于教师运用的新闻案例有多丰富,而在于案例选用是否精巧实用,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一以贯之。一些有心的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准备大量的新闻案例,以此来展示其备课之精细以及内容之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展现教师备课水平,但这也容易使整个课堂教学陷入一个“面子工程”的误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且认真听课时间十分有限,纷繁复杂的新闻案例只会让学生雾里看花,不知所云。其应用结果只能是华而不实,让学生浮于案例本身,而无法领会知识的精髓。
  三、新闻案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破”与“立”
  为有效规避当前新闻案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中的三种误区以及迎合17版新课标发布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发展趋势,关于新闻案例在高中思政课的具体应用策略主要从“破”和“立”两个角度来进行探究。
  (一)新闻案例于高中思政课教学应用之“破”
  1、破假求真
  针对新闻案例的虚假性问题,教师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在新闻案例的来源上一定要进行重点审核,可以关注一些权威的网络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以及权威媒体旗下的APP软件,如学习强国、央视新闻等。第二,对新闻案例本身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寻找其它权威平台发布的与之相类似的新闻,核实新闻的真实性。
  2、破旧求新
  高中思政教师在对新闻案例的更新上不应止步不前,应培养起自身关注时政热点的兴趣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记录与思政学科相关的重要新闻,并将其与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联系,这种习惯的养成以及素材的积累会让思政教师拥有一个动态的大型新闻案例教学资源庫,随时都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更新应用,而不会再陷入反复使用旧新闻的自我麻痹状态以及四处寻找案例的疲惫苦恼状态。
  3、破杂从简
  在对具体新闻案例的使用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案例本身的逻辑脉络,并寻找该案例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知识逻辑脉络的契合点,形成一个“一例多用”的模式,比如在讲解“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用有关网购的新闻案例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通过对买卖双方矛盾关系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矛盾的基本特性和相互关系,从而发挥出新闻案例课堂应用的最大实效。   (二)新闻案例于高中思政课教学应用之“立”
  1、立足于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部分。在对新闻案例进行选择时,要紧紧围绕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寻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闻案例。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去搜集有关党员同志扶贫的新闻案例,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我们党的领导的高度政治认同。在讲授矛盾的含义时,可以通过“黑白相生”“福祸相依”这两对关系来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培养其科学精神;在讲授“法治国家”这一框题的内容时,可以搜集近期发生的法律新闻案例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在讲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一框题时,可以搜集相关志愿者活动的新闻,号召学生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而增强学生公共参与意识。通过将学科素养的要求融入到新闻案例使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2、立足于议题探究
  17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提出要建设活动性学科课程,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这也要求教师尽可能采取议题式教学法,让学生围绕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而具有生活气息的新闻案例便成了议题的重要来源。要将新闻案例融入到议题式教学之中,就需要将案例的内容与教师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形成与课堂紧密结合的议题。比如在讲授“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滴滴出行”从2012至今2019年占据网约车市场99%市场份额的新闻案例。紧接抛出了四个环环相扣的议题。第一,與传统出租车相比,滴滴网约车的竞争优势主要有哪些?第二,“打车难”,难在哪里?第三,“补贴”在滴滴网约车扩张过程中有何作用?第四,“滴滴网约车”出现了影响全国的恶性事件,有人认为,问题在公司;有人认为,问题在司机,你如何看?学生通过对该议题的讨论与解决从而明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更能够引导学生应用各种结构化的知识与高阶思维,用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因此,加强新闻案例与议题式教学的有效结合对于推动思政学科开展活动型课程,切实提高学生思政学科关键能力和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3、立足于情境创设
  新闻案例一直是是思政课堂情境的创设的重要情境材料,加强二者的融合有利于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更为深刻情感体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思政教师在利用新闻案例进行创设情景时,需要从分挖掘案例中的情境元素,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和感悟来领会相关学科知识,提升自身素养。比如在讲解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给同学播放一个新闻短片,让同学们在新闻视频中感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变化情况,将新闻案例成功创设为一种生活情景,接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近几年你们有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吗?如果有,能为大家分享一下吗?在这样一种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很乐意联想自己家乡的种种变化,在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中切身感受到我国的经济正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地带领学生走进“推动经济高走量发展”这一课的学习。
  四、结语
  在17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要求下,随着活动型课程的进一步开展,议题式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课堂情景创设的需要,新闻案例在思政课中的使用也会越来越频繁。当前网络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也会为高中思政课堂带来更多、更丰富,更精彩的新闻案例,如何将这些新闻案例作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让其与当前高中思政课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结合,从而为学生带来一堂“秀色可餐”且“营养均衡”的高中思政课是每位高中思政教师都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晓雪.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65+67.
  [2]杨秀琴.浅析热点话题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93-94.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国家教育部制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发现:教师线上实际可使用教学资源比常规线下教学明显增多;学生练习视频反馈有助于更加准确的了解和观察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更具针对性;学生的技能提升明显优于线下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和练习时间明显增多。建议:先采用课前线上推送教学资源,逐步过渡到部分内容采用线下教学,最后合理有效的把线上线下教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最具活力的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应通过教育熏陶、媒体宣传、亲身实践等方面深化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积极成为其信仰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高校;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核心的核心。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党和国家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对高校体育课程开展德育教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详细探究了德育目标的设定以及实现策略,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体育; 德育目标  引言:  体育课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要参与的一门公共课程,其在塑造学生身体形态、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習近平主席曾经多次强调,“以德树人”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即我
期刊
摘要:对中学生来说,中学音乐美育教育对其心理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积极影响,尤其在现代教育中,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很少有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娱乐活动,难免会出现寂寞、恐惧、无聊等不良情绪,继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眼前,发挥音乐课的美育教学进行疏导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众所周知,音乐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具有比文字更能穿透人心的力量,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音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大多数人最初的阅读体验,是最基础的人生成长。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开启和积淀作用,小学语文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就关乎灵魂和成长。本文从问题分析切入,从“激趣着力”“扩充内容”“打开想象”“强化交流”和“用好媒介”五方面,探究了小学阅读教学是策略。  关键词:五点着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当下的教育,倡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虽教师们已在注意和重视学生
期刊
摘要: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网络通讯站主要负责全国各高校的思政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动态和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在高校成立校园网络通讯社,对应对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一个积极的举措,是新形式下积极应对媒体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调整的一次创新。哈工程网通站充分发挥校园网络通讯社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工作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运转,逐步培养和锻炼一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校园资讯真实准
期刊
摘要:本文中所说的深度学习,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基于对深度学习的充分理解,我们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基于不同视角的分科研究,根源于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和现实的无限性之间的基本矛盾”,意识到如果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构建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那么他学习再多的知识也都是零散的,无法在关键的时候为他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开始探讨如何扩大学科视野,在教学过程、学习手段和操作内容等方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和当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个性化、多元化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而音乐教育所具有的审美作用、德育作用、情感作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正确的认识和发挥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是2014年新成立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源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办学历史
期刊
摘要:STEM課程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学科内容组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课例将诗歌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用Smart Board中丰富的课程活动包增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向学生展示诗歌的特点,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对诗歌的分析和感悟,感受诗歌之美,从而创作出诗歌。  关键词:STEAM课程;英语课例;诗歌;白板  一、课程设计  
期刊
摘要:工匠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高等院校作为培育高技能、高学识、高素养的人才输送基地,需要在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引导下,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向,以期可以培养出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栋梁之才。本文从课程思政理念下,寻找提升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方向,以期为高校教育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等教育;培育途径;课程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