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及立法建议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z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的适用应该是十分严肃和慎重的,但司法实践表明,取保候审在决定、执行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本人结合实践,简要分析了取保候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保证金;监督
  
  一、取保候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取保候审的对象条件把握不严
  刑事诉讼法第51条明确规定了可以取保候审的几种情形,两高的司法解释也对此作了规定,但司法实践中有些机关却滥用取保候审,主要表现为:(1)对一般违法人员或有过错的人员实施取保候审。在明知对象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人员,仍要求这些人员交纳保证金取保候审;(2)对人民检察院以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的人员实施取保候审。(3)对那些犯罪情节较重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应该取保候审却予以取保候审。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
  实践中公、检、法各机关对取保候审的适用决定权几乎不受限制,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应该取保候审的被取保在外,而有些符合取保候审的人却被关押的现象,严重动摇公众对法治的信心和期望。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监督,但没有具体规定人民检察院有对取保候审的适用实行监督的职责,也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实行监督,违法取保候审如何纠正等。
  
  (三)缺乏相应的配套跟踪监督机制
  在决定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没有具体落实到哪个派出所、哪个人对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执行。犯罪嫌疑人往往处于—种无人监督的失控状态,有的嫌犯其“严重疾病”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已经恢复正常,但执行机关未能及时发现并收监,在社会上产生一种“有严重疾病便可无期限的取保候审”的错误认识。而有的犯罪嫌疑人外出打工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居然不请示和报告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保证人发现这种情况也不立即报告,使取保候审名存实亡。
  
  (四)“人保”流于形式
  虽然《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保证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保证人在作保后,却不能正常履行保证义务,其明知被保证人不遵守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却不报告或者不及时报告,有的保证人甚至故意放纵或变相支持被保证人逃避打击,导致被保证人在传唤时不能及时到案,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运转,出现了“取而不保”的现象。
  
  (五)对保证金的处理不规范,随意性大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或故意重新犯罪时,执行机关才可以没收保证金。但司法实践中,相当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期间因过失犯罪。或因违法或有过错,但又未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保证金仍被执行机关没收。此外,还有部分情况是取保候审期满后,执行机关既不宣布没收,也不退还,在事实上“没收”保证金。
  
  二、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建议
  
  因此现行刑事诉讼法仍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立法上将取保候审制度作为一种权利予规定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将取保候审作为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权利予以明确规定,将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从法律上规定,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应当”适用取保候审,去掉“可以”取保候审这种弹性的规定,便于执行机关操作,有利于杜绝或减少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执法公正。
  
  (二)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审批权限与审批程序
  現行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只是明确了公检法机关适用强制措施的授权,允许三机关都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但对具体的审批权限及审批程序却没有规定。这是造成在执行中取保候审往往被滥用的一个直接原因。修改立法时,应该堵塞这个漏洞,以防止取保候审被不适当地随意使用。
  
  (三)增加“不得收取过高保证金”的条款
  保证金的具体收取标准应制作相应的规则和标准,明确规定保证金的限额和收取方法,立法上至少应规定保证金的上限,或者对涉嫌不同类型的犯罪规定不同的上限,数额应当合理、适度,以限制执法机关随意收取高额保证金,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交不起过高的保证金,而丧失取保候审的机会。
  
  (四)严格限定取保候审的期限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的期限,问题是应该明取保候审总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而不能被解释为公检法机关都可以分别使用12个月的期限,将最长期限扩展为三年。而且应明确规定这12个月的期限如何由公、检、法机关分配使用的原则,要防止把一种原本属于较轻的强制措施变成长期限制人身自由的严厉措施。且立法应规定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无须原决定机关“解除”即应自动失效,使当事人依法及时地恢复其人身自由。
  
  (五)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处于法律监督的地位,就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在侦查活动中更为全面的监督权,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主体地位。在公、检、法三机关都有取保候审决定权的情况下,应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对取保候审决定进行监督的措施、手段、程序等,强化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维护法制的统一性和公正性,防止司法腐败。
其他文献
近年来,单位行贿犯罪日见猖獗,多发区域由图书购销转至房地产和建筑工程行业[1],单位行贿的手段越来越狡猾,方式、名目越来越“创新”、社会危害性大,此类案件有增多趋势,应重点打击。  而根据“办理单位行贿案件的情况调查”,对上海市刑事司法系统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五年内的行贿犯罪案件48份撤案决定书、90份起诉书与对应的90份判决书的抽样,调查显示在90起案件中,上海市检察机关仅对12件单位
期刊
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是具有国家刑事法律强制力,并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管理使用的一支司法武装力量,是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职责权限是其任务的具体化,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的内容之一。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试行条例》第4、5条等有关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职责权限是:提解、押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警卫审讯场所,传唤当
期刊
摘 要:审查逮捕工作主要是审查案件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三个方面,同时审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和无罪的证据,着重注意排除非法证据。探讨讯问未成年人方法。  关键词:审查逮捕;证据;排除非法证据    我国《宪法》把批准逮捕和决定逮捕的权力赋予人民检察院,从而确认了审查逮捕工作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职权。正确行使这项职权,对于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查逮捕工作主要是
期刊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中重点提到了基层检察院的检察文化建设,并把它作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求各级检察院贯彻落实。如何发展好检察文化,不断加强对检察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执法观念建设,从而培育一支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队伍,以此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院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检察文化的涵义  检察文化是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机关
期刊
近年来,寻衅滋事案件在我区一直占有相当的比例,是排在盗窃、故意伤害、交通肇事后的主要的刑事犯罪。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滋生是非、横行霸道,或者肆意骚扰和伤害无辜,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该类案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其表面没有造成太严重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后果,但往往给一方治安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是隐患,使人们对治安状况失去信心,使老百姓没有安全感,心理压力加大。鉴于此,政法机
期刊
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又称检察官任职回避制度,是指为了避免亲属因素对检察官的公务活动产生消极影响,而对互为亲属关系的检察官所任职务做出限制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十八条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该制度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法律规定十分粗疏,理论界对此制度的探讨也浅薄,为促进该制度的良好实施,笔者在此拟就该制度的有关设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检察官职务回避
期刊
摘 要: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由司法机关责令退赔给被害人,但对如何“责令”,怎么“退赔”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刑事退赔的执行特别是当退赔与被告人的其他合法债务冲突时该如何执行,是处理在实际执行中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冲突关系亟待解决问题。  一、刑事退赔的法律地位  刑事退赔,即“责令退赔”,是强制犯罪分子将其违法所得的财物予以退回或者按价退赔、返还被害人的一
期刊
摘 要:社会心理与人的情感、认知、基本态度以及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员工中存在着三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即“旁观者效应”、“破窗效应”、“木桶效应”,针对这三种效应应当采取适当的对策来控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培养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建立民主公开机制,引导员工参与公共事务,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加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防范,堵塞犯罪漏洞,及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我县近三年来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窝案、串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贪污贿赂犯罪窝案、串案的特点、原因,并就查办此类案件谈一些经验、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贪污贿赂犯罪;窝案;串案;特点;困难;经验;做法    犯罪事实而牵出的多个贪污贿赂案件。深挖贪污贿赂窝串案,是一种新形势下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有效方法,对检察机关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能力,增强办案成效有显著的作用,2008年以来,我院反
期刊
简要案情:2011年2月20日12时30分许,被告人潘某某驾驶川S73761号轻型自卸货车从达县万家镇中心广场经万家镇农友街向碗厂村方向行驶,行驶至该镇中心广场十字路口时,在未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其车右后轮将路边无监护人带领的5岁小孩郭某某碾压致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被告人潘某某继续向前行驶,在现场附近的唐某某见状即向被告人潘仕川呼喊其车将人压了,被告人潘某某未听见仍驾车驶离现场。在现场附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