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养生简史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88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亦有道
  甭管什么世道,养生从来是中国人不变的话题。大国正崛起,身体的毛病忽然就多了起来。工作超时、作息不规律、食品不安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电子辐射……于是养生越发大行其道和含义丰富。养生的老师多,法门也多,成了一门大生意。也有行家说,养生就是顺其自然,“健康版”最害人。似乎人人都可谈养生。但身体再好,心态不好,还是病人。中国精神疾病患者超1亿人,就是明证。
  徐文兵说:先知自己,后知世界。养生的核心是养心,养宽心,养良心,养信心。
  养生是术,养心是道,选好你的道。


  作家许地山说过,“中国的生活目的只是‘长命富贵’四字”。要长命,所以要养生,这样才能活着多享受财富、权势、欲望,等等。在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这一点上,中国人属于行动派,无所不用其极。
  传说中的不死药
  养生从本质上说,是对身体的管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奏效。因此一些人想到走捷径,那就是找到像万年枸杞、万年人参或者万年何首乌那样的仙药。秦始皇当年就是这么干的。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齐人徐市(一说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到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去求长生不老药。不死药除了向神仙求取,还可以自行炼制。《战国策》中就有方士向楚王献不死药的记载。
  最初迷恋炼丹术的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他招揽了千余名方士在府邸进行实验。传说他修炼成仙,全家大小包括鸡犬全都飞升,但实情是,他因谋逆罪被诛杀,家藏的炼丹秘方被刘向抄走。刘安的侄子刘彻,也就是汉武帝,和叔叔一样喜好炼丹术,《史记·武帝本纪》有一半的篇幅说他终其一生如何宠信方士,如何兴师动众寻访仙药。
  此后,炼丹术成为历代皇帝的公开爱好。唐代更是炼丹术的全盛时代,几乎历代皇帝都热衷炼丹,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六位皇帝服丹身亡。
  嗨药五石散
  五石散是阴差阳错地成为一种嗨药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最早是张仲景发明的,用来给伤寒病患者散寒,又称“寒食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目的是“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三国时何晏打着养生的名义,调整了寒食散的配方,使之成为风靡魏晋的嗨药。
  没病的人服五石散,气血翻腾,会有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的快感。服食之后需“行散”,吃多了会“药发”。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八王之乱时任拥兵洛阳、自立为王的齐王司马冏的尚书令,河间王借机讨伐齐王,王戎劝齐王退位回家,引发众怒,说出这种馊主意的人该死。王戎诈称“药发”故意掉进厕所里,让人相信他是嗑了药胡说八道,就不会怪责他。竹林七贤领袖嵇康则不服散,他不主张胡乱吃药,他的《养生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养生”概念。
  神奇的打鸡血
  生之道,无非是动养、静养、药养、食养等途径。但古人一定想不到,现代中国人的养生创意如此疯狂。甩手疗法、饮水疗法、卤碱疗法、羊肠线埋藏法、爬乌龟等都曾流行一时,其中最最疯狂的,当属打鸡血。
  打鸡血的发明人是上海永安棉纺三厂的医生俞昌时。1959年5月26日上午8点,他当众给自己打了一针鲜鸡血。事后他这样回忆:“不到三小时,就感觉奇饿,中午吃了八两饭。”这使他的病人打消了顾虑,从下午1点开始,四十多人打了鸡血。
  打鸡血的念头源于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传过来的“组织疗法”。组织疗法尝试把某些组织如皮肤、肝、脑、胎盘注入人体内,以达到治病的目的。俞昌时想到传统中医有内服或涂敷鸡血以治病的做法,就想,可不可以打鸡血?他从自己身上试起,第一次注射了1.5CC。之后他给妻子和女儿打,然后就是1959年5月的那次公开表演。
  打鸡血后来在全国疯狂蔓延,出现人们提着小公鸡排队打鸡血的盛况。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亲历了打鸡血的癫狂年代,他说:“鸡血不仅是养生的圣药,而且给疯狂的种族注入了诡异的激素。”从1967年到1968年,打鸡血的盛行维持了10个月。
  打鸡血的不良反应当然有,但当时的人们胆子大,勇于尝试。这种养生的全民性癫狂在此后一再出现,而且是一波比一波投入。
  ——《读书 文摘·经典》
其他文献
一、陸游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士!  二、左光斗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袁枚  放鹤去寻三岛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自署“随园”联。集晚唐诗句为
期刊
“书山”“学海”这两个词源于汉代。  汉代辞赋家杨雄在其《法言·学行》中有:“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意思是说百川奔流不息,所以能够到达大海,而丘陵静止不动,因而永远也达不到山高。以此比喻学习勤奋则进益,停止则事不成。后来人们就用“学海”来比喻博学多才。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学者左圭将唐宋名家野史杂说汇集成书,辑有几十集,一百种,定名为《百川学海》,这是我国成书最早、影响较大
期刊
如今的西湖周边倍加繁华,商铺林立,游人如织,只不知可有共饮话旧之人?  寄居杭州七年,经历了西湖的春夏秋冬和晴雨雪夜,一直不敢妄谈感受,只因有古人的诗词文章在前。当下社会各界时常称赞杭州“还湖于民”的收费全免政策,但我不得不说句不合时宜的话:那种最好的西湖,我们很难看到,终究是他们的。  且不提浚湖造堤的白居易和苏东坡,他们与西湖已是密不可分,诗词更是被不断传唱。单就如何品赏西湖韵致,一般人也难以
期刊
贵族从哪儿来  贵族的特点是血统高贵,都是有世袭有谱牒的。不但财富世袭,而且身份也世袭。一代一代往下传。读历史有一件事最清楚,就是全世界最先富起来的人是一些人上人,他们可能就算是最早的贵族了。考古学家讲良渚遗址,新石器时代贫乏,可是人已经两极分化了。老百姓住的地方还有埋葬的地方全都在低处,洪水来了,不想当鱼鳖你就赶快上树或者上船;而贵族就不一样了,贵族住在高的地方,四周有一个很大很厚的城墙,既可以
期刊
战国神医扁鹊曾经来到齐国,看望当时齐国的国君田齐桓公。扁鹊对齐桓公说:你有病了。齐桓公不信。讳疾忌医!可扁鹊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出于对国君负责的态度他反复的觐见。结果当扁鹊第三次看望他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完了,已经病入膏肓了,没治了,于是转身逃往秦国。结果没过多久,在公元前356年的时候,田氏齐国的齐桓公去世了。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肯定要说啦:我们中学课本里面学的不是《扁鹊见蔡桓公》嘛?难道他还见
期刊
先秦诸子时代,当所有人厮混名利场时,只有庄子在野外淡定地玩泥巴。作为穷光蛋,他擅长挨饿,饿到借米吃还坚持耍刻薄。他是唯一的超脱者,世界想和他谈谈,他懒得理彩。  庄子也钓鱼  钓鱼是《古人装x指南》中第一条行为规范,姜子牙80多岁高龄,假装钓鱼,其实是钓文王。庄子也钓鱼,但是他不听装x指南的话,居然真的在钓鱼——因为他很饿啊,鱼是多么高档的荤菜。  这时,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来捣乱:Excuse m
期刊
头发也称青丝。最早的关于头发的记载来自商汤。  汤伐桀之后,大旱了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便把自己的头发、指甲作祭品,也算是为万人请命,于是天降甘霖,方数千里。在这里,汤其实用头发替代了自身。因为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就认为,头发可以代表人的整体,汤以牺牲自我而求雨,体现了很高的境界。  随着中华文明的演进,头发被赋予更多特殊的含义。《孝经》的一句话最为我们熟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期刊
一  一位年輕人向大师诉苦,说他常遭人妒忌,招人冷箭。  “你应该高兴才是,这不正说明你比别人优秀吗?”大师说,“那些冷箭都射中你了吗?”  “射中了。”年轻人说,“这些冷箭让我伤痕累累。”  “这说明在通往优秀的路上,你走得还不够快,走得还不够远,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并不相差太大,你还在他们冷箭的射程之内。这样,你当然也就会被他们的冷箭射中了。”大师说。  “怎样才能不被冷箭射中呢?”年轻人问。 
期刊
笞尻何是体罚学生的常见方式  屁股,生理学上称为“臀”。对于臀,明代宁一玉在《析骨分经》中的“臀”条称:“尻上横骨为腰,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属足太阳膀胱经。”与研究臀一样有历史的,则是体罚中的“打屁股”行为。  古代老师体罚的方式很多,脸、手、背、腿、脚这些从上到下的部位都可以打,如掴脸、打手心,而其中以“打屁股”最常见。“打屁股”是口头语,书面语叫“笞尻”,通称“笞教”,具体说是“用扑作
期刊
【老舍讲笑话】老舍幽默,曾讲过一个“大包子”的笑话:“有人做了一个很大的包子放在地上,大家趴着吃,吃了很久也吃不到馅儿。忽然有人在包子里发现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离馅儿还有四十里’。”他还讲过一个饺子的笑话:“一个妇人买了一斤面,—斤白菜,一斤肉,一斤盐,作了三个一尺多长的饺子。她把两个大饺子从厨房拿出来给她丈夫和客人,一个大饺子。她丈夫一看就说:‘天哪!’妇人说:‘不能添,一人只有一个。’她丈夫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