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形呈现”的课程实现“无形之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mz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课程是一门边缘化学科。透视综合课的运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也将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当成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学生劳动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养成。下文重点探寻如何使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有“形”又有“质”的途径。这文中所谓的无形之“质”,即学生的创造性情感体验、积极化生活态度、正面性意义价值观。
  现在的小学综合课,基本上是采用了《小学劳动与技术》这本教材。学科教学建议中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前者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后者则不断迁移逐渐形成学生的良好技能素养。教育本身的意义是从这两方面不断深入和扩展的。但一般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解读,无论是评价还是考核,往往是对“技能”习得的追求远超于对“体验”的关注,即重“有形呈现”的成果(技能素养的反馈),轻“无形呈现”的学生积极劳动体验。
  一、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丰富创造性情感体验
  我们要杜绝形式上走捷径的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即把形成“作品”的主动过程,变成按着流程,按部就班完成一件手工制品。表面看,是省时高效,但课堂不等同于工厂,追寻的是“过程与结果”的最优化,是学生实实在在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考虑的。如此按老师的操作指示,从源头上剥离了成果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对个性的摧残。那么它课程本身的过程价值又何在?
  这里,要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技能)的经历和获取新知(技能)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师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恰恰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我觉得,过程中去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改变“重课内轻课外”的教学,养成积极化生活态度
  劳技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没有家长的配合、没有家庭的参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实际督促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再说,一味地把学生禁锢于狭小的课堂,会严重地制约综合课的开设,因而造成开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可谓有其形而无其质。让教育走出课堂,让社会共同发挥潜在教育功能,可以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让学生对社会引起足够的关注。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积极的人生态度。说到底,即在生活中感触,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体悟。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家庭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特别是一些无以进行课堂实践的内容。比如六下年级《蛋炒饭》一课,课本中知讲到打蛋、配料、放调料等内容,而真正能做好蛋炒饭的诀窍在于控制油量、火候。凭现在的教学设备,学校里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实践。能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环节的演示,已属不易。这就要学生回家后进行实践。在家长手把手的指导下,学生的蛋炒饭技术大有长进。通过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既巩固了教材上所掌握的知识,还主动探索纠正过去做菜时存在的错误方法,帮助家长做一次家务活,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创意空间。这般的实践,旨在检验内化知识,运用知识,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自我表现,在家长一次又一次的亲子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改变“重形式轻内容”的教学,塑造正面性意义价值观
  出彩的劳动与技术课,往往以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来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很容易满足于学生丰富多彩的作品,而轻视教材内容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其实,该课的德育因素极为广泛,几乎每课都有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这里,教师要开阔视野,从自然社会的多视角,审视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教学内容,从单纯的手工操作,如完成某一件作品,尽可能向多个方面渗透,充分发掘其内涵,最大化地达到教育功能。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有意义的价值观。
  细究,《劳动与技术》六下年级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有个人劳动、生产劳动、科技小发明三大类。一是以儿童生活、学习为主线的劳动实践。这部分劳动内容以儿童个体为中心,围绕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生活起居等,教给儿童“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干”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简单生产劳动。从教学实践看,这些简单生产劳动主要是手工劳动,包括纸工、种植、编织等。三是科学小创造。教材中许多的制作材料是我们平时废弃的东西,经过学生的巧妙利用,设计创意小模型,如一张张旧报纸,一个个可乐瓶,学生把它们变成了一条条裙子,一个个花瓶。这项活动不光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意识,还能美化环境,服务生活。
  就上述三条策略看,教育确实该有所作为,我们要将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看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看作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看作师生互动,培养高尚情操的交往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行合一,聪明而仁的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敬敷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有人說: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当前,将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与教学并与课程有机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如何进行有效地整合?整合到什么程度?这是不得不引发思考的重要研究课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课程整合是指把技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想得最多的就是:“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该怎么上?我们该给学生什么?”语文老师此时或许在为400字的识字量犯愁,数学老师此时或许在为怎么样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数学犯愁。该如何拉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修正理念与行动的偏差?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这样评价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
背景: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我在校门口值日。一位年轻的妈妈骑着摩托车带着她的儿子过来了,在校门口停下,她儿子下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上沾上了泥水,妈妈连忙掏出几张面纸,一张递给儿子擦手,自己帮着儿子擦去衣裤上的泥水,过后随手扔在了地上。而本来擦过手后,将面纸深深捏在手心里的儿子见状楞了一下,也将面纸扔在了地上,和妈妈说了声再见,飞快地跑进了校园。目睹这一幕的我,默默无语地走上前将地上的面纸捡起,扔进
数学方法在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其是一种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而形成判断,解释甚至预言的方法,它的前提是利用数学预言将事物状态、关系及过程进行表达。数学方法大致有三类:逻辑学中的方法、数学中的一般方法及数学中的特殊方法。其中适合用于基础性及一般性数学领域的方法是一般性数学方法。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为小学生打下建立数学思维模式的基础,而数学中的一般方法中建模法、比较法、抽象法、推理法、图形法等
教育学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习作。阅读是为了学习和继承优秀的文学传统,为了借鉴前人的文学艺术手法。写作,是为了将自己的经历、记忆、思想、观点和想象等等,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或者说,将自己心中构筑的美好意境,用文字串连成文章,展示给读者。但是,写作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头疼的事。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写作,甚至迷上写作呢?我们可以广泛阅读,采撷精华,就能结出盛果。  一、撷其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而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生活环境的感受、想像、体验、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达到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的教育效果。  然以往的幼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情商的发展随着人的身心发展以及活动交往不断的变化逐步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情商发展水平和表现形式也不同。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说过自出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情商的发展一定要在这一时期打好基础。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情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情商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 我国目前升学还是采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导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实物较感兴趣,因此,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的创意,用新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小学生,促使小学生积极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弄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体育快乐教学就是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切入,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进行健全的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思想。让学
游戏是幼儿期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幼儿园教育基本活动。游戏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活动。充分考虑到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创设自主性游戏环境,提供自由活动空间,可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自主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自主游戏是指幼儿自愿参加或退出的游戏,是幼儿可自发改变游戏规则的游戏,是幼儿按照游戏内容假装的自然环境的游戏,是能给幼儿快乐、愉悦的游戏
故事表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它是以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种表演活动。  一、精心选材,关注作品的内在价值  1.适应性关系着表演内容的生命力  由于幼儿的智力水平和审美特点,选择的作品应该情节生动有趣,条理分明,脉络清楚,事件的逻辑关系要简单、明快和富有趣味,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情节和背景,都是较为单纯的。过多的枝节会使叙述断断续续,幼儿就难于领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