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中的新成员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ongqing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于2008年11月在位于比斯卡罗斯的弹道导弹发射基地成功进行了M51导弹的第三次发射试验,导弹从核潜艇的发射装置中发射,以测试其水下发射能力。
  该导弹之前分别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6月进行过两次陆上发射试验。此次水下发射试验是M51项目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成功。
  M51是一种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将于2010年装备在新型核潜艇上,以取代M45潜射弹道导弹。当然,按照研制程序,M51导弹在正式装备核潜艇之前,还要进行多次陆上和潜上试射,待定型批量生产抽检合格后,才能上岗服役。
  作为法国最新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M51虽然于1993年就开始全尺寸的研制工作,并计划于2005年装备“凯旋”级的第4艘核潜艇,但实际进度未能如愿,致使最终目标实现时间不得不推迟5年。导弹技术的尖端性、创新性、复杂性造成研制计划推迟的事例,在世界各军事强国屡见不鲜,这一点人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M51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来讲,它是一种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的潜对地战略弹道导弹。其射程为6000~11000千米,可大大扩大潜艇的巡航范围。弹长12米,弹径2.3米,起飞质量48吨,采用燃气弹射系统从深水下面进行冷发射。导弹被弹出发射筒后,第一级发动机立即点火,动力装置逐级工作,完成主动段的发射和飞行任务。全弹制导方式采用惯性制导系统。原计划携带12枚有多种弹道的子弹头,以取得对敌方防御系统实施饱和攻击的能力,后来考虑到冷战后减少核弹头部署数量的要求,而改为采取6枚子弹头。战斗部类型为TN76分导多弹头,每枚子核弹头的威力为10万~15万吨TNT当量。同时,为了提高M51导弹的突防能力,导弹在飞行中拟作旋转稳定姿态飞行;为了抵御敌方的激光武器在飞行主动段对导弹的攻击,导弹采取了抗激光加固措施。此外,导弹还采用隐形材料包装弹头外表,难于被敌方侦察设备和探测手段发现,并配备先进的突防装置和诱饵,以提高袭击目标的有效性。
  M51采用的是以端羧基聚丁二烯为推进剂的三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由惯性平台和数字计算机组成惯性制导系统。惯性平台的主要组件是3个液浮陀螺和3个摆式加速度计。陀螺仪保持定向,要求其稳定支架的偏差为最小。加速度用于测量导弹3个方向的加速度,其量程精度极高。数字计算机用来计算导弹速度、位置和方位,将运算结果输入控制系统。后者控制摆动喷管和滚动喷管动作,修正弹道误差和保持偏航、俯仰和旋转姿态稳定。
  2010年M51洲际导弹将装备在“凯旋”级核潜艇上。该级潜艇是1981年7月24日密特朗总统宣布要建造的。原计划建造6艘,后因经费不足,1992年5月改为建造4艘。前3艘潜艇都是装备的M45潜对地战略弹道导弹,其射程达6000千米以上,各携带6枚核弹头。到2010年,第4艘潜艇将装备一套盛装16枚M51潜地导弹的发射系统。然后,前3艘亦将逐步改装M51导弹,以取代M45导弹。“凯旋”级潜艇水下发射M51导弹时,在导弹离开发射筒之后,后者立即充填与导弹同等质量的水,以保持潜艇平衡,确保下一枚导弹的顺利发射。发射系统使用快速双数据处理系统,以极高的速度完成导弹点火测试和监控。这些装备M51导弹的核潜艇将构成法国核威慑力量的核心。
其他文献
海尔的故事——“大玩具”改变天文学    尽管折射望远镜主宰了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反射望远镜却给20世纪上半叶的天文学带来革命性变化,这主要归功于能让百万富翁掏钱的、制造光学望远镜的奇才——著名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尔(George Ellery Hale,1868~1938)。  1868年6月29日,海尔诞生于美国芝加哥,父亲是电梯制造商,因工艺精湛,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洲。受父亲的影响
期刊
哈勃空间望远镜飞驰在太空的身影,已经成为了天文学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在过去的19年里,哈勃空间望远镜完成了88万多次宇宙观测,对2.9万个宇宙天体拍摄757万多张照片。在google上搜索“hubble space telescope”,会获得12,600,000个搜索结果,相比之下“einstain”的搜索结果是36,600,000个,“刘德华”是6,190,000个。在学术方面,仅根据国际流行的
期刊
印将发射月球着陆器和火星探测器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计划在2012年发射一个月球着陆探测器,次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利用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送印度航天员上天,此外,该组织还制订了一系列探测计划,其中包括发射探测器登陆小行星和飞越彗星。  在载人航天方面,印计划在2013年让一名印度航天员乘俄飞船上天,然后再在2015年用国产火箭发射可乘2人的一艘载人飞船,执行7天的任务。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表示,火星探测
期刊
天链一号01星投入应用    2008年1 2月4日,天链一号01星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将该星交付用户使用,标志着我国首颗中继卫星正式投入应用。  作为我国天链一号卫星系统的首发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3年1月正式立项,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并于5月1日成功定点于东经77度的赤道上空。该星采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设计在轨
期刊
阿里安5完美成就本年度最后一射    2008年12月20日,一枚阿里安5ECA型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了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两颗通信卫星,即“热鸟”9和W2M。这是阿里安5火箭2008年第6次发射以及该火箭在过去5年半的时间里连续第28次发射成功,也是欧洲通信卫星公司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其两颗卫星。当天的首次发射尝试在倒计时进行到离点火只有10秒时中止,原因是液氢系统压力出现偏差。问题后来
期刊
12月19日,中国航天引路人钱学森先生的著作《星际航行概论》首次出版简体字版。记者从“《星际航行概论》出版暨庆贺钱老97岁生日座谈会”上获悉,该书是根据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讲授的第一课讲义基础上整理出版,其中对火箭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现在仍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我国第一本面向高等院校的航天专业基础教材”,出版该书的中国宇航出版社负责人透露,为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新型航天人才,钱学森于1
期刊
2008年11月18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了风云三号A星及地面应用系统投入业务试运行启动仪式。  风云三号A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是“十五”期间我国民用航天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研制难度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颗对地观测卫星,该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全球对地观测业务卫星序列。风云三号A卫星投入业务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是航天科技服务国民经济的又一重要事件。
期刊
美国成功进行地基中段拦截试验    美国国防部2008年12月5日宣布,美国东部时间12月5日下午3时29分,美军在太平洋上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基中段拦截试验。此次试验是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第8次拦截试验。  试验中,靶弹从阿拉斯加州科迪亚克岛发射,飞行期间,靶弹充分模拟了朝鲜和伊朗导弹的弹道和速度,并释放出诱饵迷惑拦截弹,以保证本次试验的针对性。拦截弹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雷锡恩公
期刊
12月22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中国航天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次论坛和年会得到了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支持。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卓代表正在发射基地指导工作的总经理马兴瑞出席会议并致辞。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应邀出席论坛和年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礼恒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夏国洪分别主持了论坛。
期刊
第18宇航组完成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12月23日,美俄两名航天员当天顺利完成太空行走,这是国际空间站第18宇航组成员完成的首次太空行走,也是空间站历史上的第119次太空行走。  执行本次太空行走任务的是美国航天员迈克·芬克和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隆恰科夫。航天员从空间站俄制舱段“码头”号对接舱出发并返回。在长约5个半小时的太空行走作业中,他们顺利完成了所有预定任务,包括在“码头”号对接舱外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