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之”“来之”无使动意义

来源 :语文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tity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汉语讲使动用法,下面两例是常用例句。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认为上两例存在“使动用法”,大可商榷。先看例①。高中语文及《教学参考书》等认为“归”为使动用法,
其他文献
如果说巴黎是世界公认的浪漫之都,那散落在法国境内的无数唯美小城镇,才是最让我不忍离去的浪漫源头。在法兰西的艳阳下,那些闪耀着光环的小城镇,在几个世纪后,依然保持着优
在一条河的两边有甲、乙两个乡村,他们希望把河道改直,但又不能使各自的总面积受影响,且A,B两点仍必须在河两岸(图1).你能帮他们完成这个任务吗?
江西九江白居易祠上有副楹联,近几年高考资料编写者每每青睐于它,可惜的是在引用时每每有错,以讹传讹,所错略同:枫叶四泣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山别离情。(《
《木兰诗》,新老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均作为保留篇目,教参及各种资料也对其大加推崇,赏析的文章随处可见。笔者现对《木兰诗》第二段的传统分析提出质疑,与方家商榷。第二段原
2010年,全球研发领域中的新药品种并不少于往年,而且呈现出丰富多样化的特征.尽管10年前新药井喷式的增长场面无法再现重演,但仍旧会有一大批新药涌现据国外新药动态表明,不但在研
普通动词“卷”在毛泽东诗词中出现十余处,它们无一不是凸现意象、构成动态画面的生动一笔。一、化静为动。毛泽东笔下的山写得何等神采飞扬:“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在所向
一个孩子很贪玩,考试成绩总是很差。
一、表注释或补充。如: ①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范爱农》)破折号后的内容补充说明句中的“我”②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
“难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人们广泛地运用着。一般语境下,它被用来表反问,加强肯定语气,明确观点。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难道”还表推测性疑问语气。试做以下比较分析。
美学,在社会生活中,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不断深化,已走出了高楼深院,走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美育也已随着教育者纯洁高尚的情操、大方可人的体态、优美简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