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与“泉文化”的创新结合之作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紫砂壶经过历代前贤的创作发展,已经成为兼具使用功能和自身美学特质的工艺品,这使得其区别于纯粹的无使用功能的艺术品与仅具有使用功能的实用品,具有自身的特殊情致。一款成功的紫砂壶型新品,必有其特殊的情致,且涵泳其中,出入其里,以形展示于外。
  在此,试以新作“福在眼前壶”(见图1)为例撰文与大家分享创作体会。一方面介绍下设计的文化构思,其“福文化”与“泉文化”的巧妙结合,自以为在紫砂界尚属首例,期待专家同仁指正;另一方面,完整展现一件设计新品从萌发到图稿,再到实际操作,最后改正定型的全过程,为有心者留一真实的记录。
  1 福文化与泉文化
  在我们中国,自原始社会开始就产生了葫芦文化的雏形,这种文化一开始是人类蒙昧时期的泛神崇拜,后来借助葫芦的外形,具有了丰富多义的文化内涵。
  我国古代称葫芦为鲍、瓤、壶,后来又称为壶卢、浦卢、鲍瓤、胡卢等,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葫芦和葫芦种。在远古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伏羲和女娲,就被认为是葫芦的化身。葫芦的传说故事尤其深远,至今在中国有二十多个民族对葫芦寄托了代表吉祥的多重含义,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具备信仰特质的原始崇拜,比如壮族、彝族的创世传说、始祖传说中皆有葫芦的重要地位、关键作用。
  其后,在中华文化的漫长演进过程中,葫芦文化得到了更豐富、更独特的表现。比如《诗经》中包含了深刻的葫芦文化印迹,其中共有含葫芦的诗歌十余篇,既有作为实物形态的葫芦文化,也有作为信仰表现的葫芦文化,如《大雅·绵》、《小雅·南有嘉宾》、《卫风·木瓜》等篇,这些诗歌或以葫芦象征子嗣连绵,或以此寓意新婚佳偶。
  人们对葫芦寄托感情,常通过其外形和谐音两种形式。从外形来看,葫芦腹大浑圆,形似怀孕女性的子宫,且繁殖能力强,这在原始社会切合人们生殖崇拜的需要,在今天演化成对于生命力的赞叹和呼唤,从谐音的角度说,“葫芦”与“福禄”同音,它又是富贵的象征。其次葫芦枝蔓连绵,“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意蕴子孙万代,人丁兴旺。
  与福文化不同,泉文化在艺术中的运用及成熟是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泉,通“钱”,人们往往在艺术品、工艺品中运用金钱题材、财富元素,从而寄托良好的祝愿。泉文化正是对这一社会现象、艺术现象概括归纳、应景而生的雅称。自晚明时期以来,市民经济、商品社会从萌芽到茁壮,人们在商品交换中获得了利益,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有时,泉文化以瑞兽的形象寄托美好含义,如以金蟾、貔貅等瑞兽形象表现;有时,狭义的泉文化以元宝、铜钱的形象明确地表述祝福。
  在泉文化的长期应用中,由于金钱“一般等价物”的关键作用,民众逐渐为泉文化的形象表征赋予了更多的吉祥内涵,比如汉族幼童经常会颈挂红绳穿过的铜钱,民众认为这样能够辟邪,保护幼童健康、平安。
  无论是福文化还是泉文化,都是民众心理的社会化、历史化投射,反映了民众的朴素愿望。工艺美术中善于运用此类文化表征,既能够更深地领略传统,承续这鲜活的文化生态,同时也能够以吉祥寓意,恰当得体地传达表意功能,从而悦人悦己。
  2 “福在眼前壶”的立意和设计
  紫砂传统器中,有多款以葫芦为原型塑造的紫砂壶。比如“套环钮葫芦壶”、“匏瓜壶”等,都是葫芦演绎成紫砂茶壶的。葫芦壶,是紫砂器型仿生态的一种款式造型,属于传统经典壶式。经过历代艺人的再创造,衍生出了许多葫芦壶造型,凝聚了历代匠人的心血和精神艺术。
  由于泉文化是对金钱文化、财富文化的寓意刻画,因此坦白、直接地将金钱引入紫砂器型,目前为止尚不多见。至于结合福文化和泉文化的紫砂器,据笔者所见目前还未有实例。数年之前,根据自己对福文化、泉文化的理解认知,决心创作一款结合二者的紫砂壶。在创新体验中,创作有水到渠成的先出新品,然后发掘新意进行命名。同时,也有意在手先,先有主题后有作品的“主题先行”式创作,善于运用不同的创新途径,是一个成功紫砂艺人必备的素质。
  这款新品结合了福文化和泉文化二者的寓意,也就是说,它具备多元素、多主题的特点。在处理多主题作品的创作时,要分清主次,切忌平均用力。具体到紫砂壶的设计中,也就是要想好,如何恰当地选用主要元素来表现紫砂壶的壶身主体,其它的元素作为恰当的补充。
  由于葫芦器型在紫砂壶制作中已经多有成功案例,因此“福在眼前壶”一开始就选定了壶身为葫芦形。在葫芦形的基础上大胆地弃貌取神,增大葫芦型的壶身主体,使之变得更加浑圆饱满。壶身的葫芦颈项处,仅仅是浅浅一条束带。确定了壶身的主要表现形态之后,接下来要在壶钮、壶把、壶嘴各处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来烘托主体,表现复杂二元的主题思想。经过多番画图和改进,最后在壶钮上选用了立起的铜钱形状,在壶把上选用蝙蝠形。立起的铜钱,一方面画龙点睛表现主题,另一方面,金钱外圆内方,意味着滚动不停、生生不息的含义。壶把上恰到好处的蝙蝠,似在烘云托月,似在守卫铜钱。确立好了壶钮、把的设计之后,壶嘴采用朴素直流式设计。一方面,紫砂壶设计要兼顾丰富和简单,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任何设计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整体。在钮、把各处对壶身做了恰到好处的配合,对主题做了充分简约的说明之后,壶流如果再增添元素则有冗赘之感。
  图稿设计定稿之后,在实际制作中,通过打身筒、做壶盖、壶钮、粘接壶把等工序,发现自上而下地观看壶身,壶身葫芦形状,但壶盖、壶身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层层放大,又似一个中有束腰的布袋,铜钱状壶钮立起大半,还有小半以平面展示,无形中意味此布袋满蓄金钱。用这种眼光看,壶钮下部的铜钱的基座,又成为此布袋的束口,且后有蝙蝠守护,就更加意味着铜钱运用不绝,每次施用散去,总能广增回报。
  所以,在这种体会认识下,进行了壶钮铜钱和壶把蝙蝠的微调,使其大小更合宜适度。调整之后,烧造出来的壶型更完美合适。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作品都是足以让观者悦目、用者赏心的精品之作。
  3 结 论
  宋儒朱熹有云:“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在诸位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下,紫砂界在发扬创新精神、承接传统源泉方面屡有新作。笔者在此将“福在眼前壶”的构思制作过程与大家分享,期盼得到各位的指点。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是源头活水,如何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将之读懂悟透,再以新的造型方式表现出来,是一条可以多加尝试的创新之路。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理念是紫砂文化纯真善良内涵的阐述,唤醒了人的悟性,净化了人的心灵,端正了人的品行,坚定了人的信仰,激发出人们返璞归真的本性,在短暂匆忙的人生路上平添几分清醇和智慧。  关键词 紫砂;汉方壶;创作理念  紫砂壶追求形式美,其创作理念具有感性形象与人的内心过程高度统一的特点。鉴赏紫砂壶也是品读人生,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不能长久拥有,生命中也总有一些心愿无法实现。与其为之扼腕并深深叹息
期刊
紫砂壶艺发展至今,以特有的线条与造型艺术深受人们喜爱。从构思到成型,紫砂艺术在一抔泥土间蕴藏的言语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紫砂壶各自有着不同的构思及内涵。从外在造型到内在气韵,紫砂艺人以自我的风范创新不同的艺术作品,对于陶冶情操、丰富生活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紫砂壶因其不媚不俗的高雅气质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人雅士视把玩紫砂壶为风雅之举,为此紫砂壶艺被赋予了日益文雅的气息,其气质及品位也不断
期刊
紫砂文化艺术发展至今,其传播方式可谓遍及各个角度。网络传播的方式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这也使得成熟接近六个世纪的紫砂壶手工制作技艺得以盛宏海内外。这也代表了紫砂文化艺术与网络文化的完美融合。网络文化不仅受到互联网传播范围广的推动,更应归功于网民的不懈努力。紫砂文化艺术网络传播体系的形成,代表了该传统行业的进步。通过网络的传播和推广,原本就广受欢迎的紫砂文化更是备受各界瞩目
期刊
龙泉的“正聪青瓷研究所”,坐落于龙泉青瓷大师园区内,是三层楼建筑,里面有毛大师作品的展示厅、工作室,也有拉坯、修坯、上釉、烧制车间。在距一楼门口不远处,有一台高大的液化气窑炉,毛大师的很多艺术精品就是在这个炉子里烧制出来的。  在二楼的一处角落,有个修毛坯的地方,毛正聪正坐在小凳子上,一丝不苟地修坯。轮盘飞转,一条条泥屑在刮刀下打着卷地落在台面上。不时地,他根据造型需要,更换手上的刀具,一件件艺术
期刊
初期涉足紫砂的人一般多是从传统壶入手,至少两三年的基本功训练,再三五年传统壶的临摹,直到有一天,能够把各种造型的规则、制作的技巧都烂熟于心,把紫砂的泥性、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并能让紫砂泥在自己的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变成心中的那把紫砂壶,那么算是完成了制壶历程的第一个阶段。紫砂艺人未来的创作成就很大程度上与其对基本功掌握的扎实程度有着莫大的关系。  人常说壶如其人,看一个人的作品,就仿佛能看到做壶的人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艺术性是建立在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其比起一般的艺术形式更具魅力。紫砂壶全靠素面素心呈现出来,壶体的每个细节具有鲜明的特色,制作的线条流畅,于虚实对比中凸现立体感。近代紫砂名家汪宝根制作的紫砂“上桃合菱壶”巧得造化之工,值得鉴赏。  关键词 上桃合菱壶;紫砂壶;汪宝根;近代  汪宝根是近代著名的紫砂艺人,宜兴蜀山人,生于1890年,卒于1954年,他是民国时期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中的一
期刊
摘 要 紫玉金砂泥料作为一种特殊的泥料需要匠人的“心静”,而紫玉金砂壶往往壶身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段,用“空”代表“满”,留白的壶面同样也能感到“静”。充满静谧之意的紫玉金砂壶是带有一份“禅气”的,这种禅气源自匠人对于生活的体悟,还来源于匠人千锤百炼的技术修炼,有禅气的壶往往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气韵”,本文所介绍的“婵瑜壶”就是采用紫玉金砂泥料制成的一把独具气韵的紫砂壶。  关键词 紫玉金砂、婵瑜壶、
期刊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每一种文化在向外延伸、传播的同时,都有着这样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那就是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中国文化指明了道路,布局规划了战略性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文化以创新的内涵,要求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的全过程。文化的强盛关乎民族的兴衰,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唯有我们中国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不息,关键便在于中国有伟大的文化。而文化想要不断的强大,就必须进行良好的传承,而想要避免衰落就必须进行
期刊
宜兴紫砂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极具代表中华民族特性的陶瓷艺术瑰宝,其所蕴含的艺术特性博大而宽广,同时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的潇洒自如、精妙与不拘一格的特点,正是因为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让流传千年的紫砂壶极具猎猎招展的气势和动人心魄的魅力。  紫砂“阴阳太极八卦壶”(见图1)兼具紫砂壶之厚重与道教文化“八卦”的灵性,将道教极具特色的“阴阳太极八卦”标志融入传统的紫砂壶设计之中,太极图即“
期刊
摘 要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并非偶然,而是历经岁月洗礼后人们选择的结果。从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到风云天际,这些物象经陶艺人的精选与艺术加工之后都可以入题。这款紫砂“云峦三友壶”以云峦、山川、河流为题材,表现了大自然景物的相互衬托之美。  关键词 紫砂;云峦三友壶;自然艺术;审美  自然艺术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特殊的一笔,在艺术审美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人们在欣赏自然艺术的时候具有特殊性,不仅在于技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