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抒情散文之所以“形散而神不散”,是因为它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强烈感情,使人读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对于刚刚升入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怎样去唤醒他们已有的情感积淀?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但战争早已逝去,学生对时代背景十分陌生。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⒈引情入境,了解时代背景
课前,我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上甘岭》。同时,还将抗美援朝的有关图片、音像资料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再就是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以达到在教学中他们对历史背景不陌生,让他们处身于课堂文本之中。
⒉从课题入手,揭示文章主要内容
上课时,我将课题板书后,轻轻地对学生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再见了,亲人》告诉了我们什么?亲人指哪些人?轻声读课文,思考并用笔标出哪些是‘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⒊朗读片段,感受真情实感
文中有不少句子表现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找出来互读,并仔细体会。如读第一自然段时,第一句“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我采用分组轮读的方法,让学生互评,说说该用什么语气最好?通过分辨、感受,大家认为应该读出恳求的语气。我不做过多分析,顺势挖掘学生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真实想法——把志愿军对朝鲜大娘深深的敬仰和割舍不尽的离别情直接抒发出来。我紧追问一句:“志愿军为什么这么舍不得朝鲜大娘?”学生马上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您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再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一系列句子的导读表现出朝鲜大妈对志愿军战士的关心、体贴,如同慈母一般,而战士们对老妈妈更是敬爱!这就是中朝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精神
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二三段。因为有了上一段的学习经验,他们分组探究,自由朗读,同时学生互相提问、提要求;找出小金花、大嫂为了帮助志愿军而做的最令人感动的事例,并与同伴交流。学生一副“有的放矢”的模样,时而动情朗读,时而低头交流,很轻松地找出了答案并且概括出:“小金花救老五失去了妈妈,”“大嫂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至于大嫂为什么挖野菜倒在血泊中,为什么那么执著地爬几十里山路来为志愿军送行?学生从前面的影视中早已了解并联想到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的儿女拿起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在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人的封锁,我们的战斗出现了困难,战士们三天三夜粒米未沾,却仍然饿着肚子与敌人拼命,朝鲜人民也极力支援部队,正因为志愿军与朝鲜军民的浴血奋战,才赢得了这次阻击战的胜利。八年来,志愿军舍生忘死,朝鲜的每一寸土地上,无不流淌着志愿军的鲜血,多少年轻战士的生命就消失在滔滔江水边,巍巍高坡上,片片荒林中……包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也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难道,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用鲜血凝成的战斗情谊可以忘怀?“不,决不会忘怀!”学生答得十分响亮。
⒌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水到渠成”这句话说得好,此时此刻,我深知,学到这里,学生已逐渐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中朝友谊之中,也把自己的情感同作者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便乘势而上,十分深情地叙说道:“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生死与共,用鲜血凝结成战斗的友谊,这真是——不是亲人,胜是亲人!”(学生答)我继续深情地说:“回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催人泪下,感动万分,可是,千里送君,终有一别,火车已发出了‘呜呜’声,战士们与朝鲜亲人不得不松开紧抱的双手,离别的哭泣声、祝愿声、汽笛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像刀绞一般难受!当列车徐徐开动,那轰鸣一声紧跟一声时,人们不禁撕心裂肺地喊叫着,同时不约而同地举起手臂,使劲地摇晃,深情地呼唤:‘再见了,亲人!(回应了课题)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用低沉的声调读出:“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亲爱的土地……”学生咽哽了,接着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接着我边播放轻音乐边让学生范读全文,使学生脑海里再现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读完,我瞅见,许多学生任凭眼泪在腮边流淌,久久地不愿抹去,沉浸在这感人的场面中,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情到深处泪自流”!这便是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难以割舍的中朝战斗友谊世世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由此可见,《再见了,亲人》这篇抒情散文的教学,可巧妙地循序渐进,教师在抓语言训练与朗读训练中,可使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与国际主义精神在孩子的心灵中不断升华!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高新博才寄宿学校)
⒈引情入境,了解时代背景
课前,我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上甘岭》。同时,还将抗美援朝的有关图片、音像资料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再就是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以达到在教学中他们对历史背景不陌生,让他们处身于课堂文本之中。
⒉从课题入手,揭示文章主要内容
上课时,我将课题板书后,轻轻地对学生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再见了,亲人》告诉了我们什么?亲人指哪些人?轻声读课文,思考并用笔标出哪些是‘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⒊朗读片段,感受真情实感
文中有不少句子表现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找出来互读,并仔细体会。如读第一自然段时,第一句“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我采用分组轮读的方法,让学生互评,说说该用什么语气最好?通过分辨、感受,大家认为应该读出恳求的语气。我不做过多分析,顺势挖掘学生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真实想法——把志愿军对朝鲜大娘深深的敬仰和割舍不尽的离别情直接抒发出来。我紧追问一句:“志愿军为什么这么舍不得朝鲜大娘?”学生马上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您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再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一系列句子的导读表现出朝鲜大妈对志愿军战士的关心、体贴,如同慈母一般,而战士们对老妈妈更是敬爱!这就是中朝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精神
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二三段。因为有了上一段的学习经验,他们分组探究,自由朗读,同时学生互相提问、提要求;找出小金花、大嫂为了帮助志愿军而做的最令人感动的事例,并与同伴交流。学生一副“有的放矢”的模样,时而动情朗读,时而低头交流,很轻松地找出了答案并且概括出:“小金花救老五失去了妈妈,”“大嫂挖野菜失去了双腿”。至于大嫂为什么挖野菜倒在血泊中,为什么那么执著地爬几十里山路来为志愿军送行?学生从前面的影视中早已了解并联想到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的儿女拿起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在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人的封锁,我们的战斗出现了困难,战士们三天三夜粒米未沾,却仍然饿着肚子与敌人拼命,朝鲜人民也极力支援部队,正因为志愿军与朝鲜军民的浴血奋战,才赢得了这次阻击战的胜利。八年来,志愿军舍生忘死,朝鲜的每一寸土地上,无不流淌着志愿军的鲜血,多少年轻战士的生命就消失在滔滔江水边,巍巍高坡上,片片荒林中……包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也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难道,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用鲜血凝成的战斗情谊可以忘怀?“不,决不会忘怀!”学生答得十分响亮。
⒌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水到渠成”这句话说得好,此时此刻,我深知,学到这里,学生已逐渐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中朝友谊之中,也把自己的情感同作者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便乘势而上,十分深情地叙说道:“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生死与共,用鲜血凝结成战斗的友谊,这真是——不是亲人,胜是亲人!”(学生答)我继续深情地说:“回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催人泪下,感动万分,可是,千里送君,终有一别,火车已发出了‘呜呜’声,战士们与朝鲜亲人不得不松开紧抱的双手,离别的哭泣声、祝愿声、汽笛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像刀绞一般难受!当列车徐徐开动,那轰鸣一声紧跟一声时,人们不禁撕心裂肺地喊叫着,同时不约而同地举起手臂,使劲地摇晃,深情地呼唤:‘再见了,亲人!(回应了课题)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用低沉的声调读出:“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亲爱的土地……”学生咽哽了,接着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接着我边播放轻音乐边让学生范读全文,使学生脑海里再现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情景。读完,我瞅见,许多学生任凭眼泪在腮边流淌,久久地不愿抹去,沉浸在这感人的场面中,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情到深处泪自流”!这便是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难以割舍的中朝战斗友谊世世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由此可见,《再见了,亲人》这篇抒情散文的教学,可巧妙地循序渐进,教师在抓语言训练与朗读训练中,可使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与国际主义精神在孩子的心灵中不断升华!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高新博才寄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