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010-02
摘要:在西方的社会思想史中,“身体”一直没有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提出来,直到晚近的资本主义时代,它才作为一个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概念被提出来,并由此引发多个层面上的广泛讨论。那么,作为一个西方的文化概念,它对国内新闻报道内容出现的身体化倾向是否能做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呢?本文的着眼点即在此,希望通过对国内新闻报道的这种思考,引发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关键词:国内新闻 “身体化” 转向
梅洛庞蒂的观点认为身体作为观念和意识的基础,为我们的心灵设定框架和视角,那么作为事件景观的新闻,它近来愈发显现的“身体化”的倾向是否为我们了解社会群体的心理倾向提供了一个指示和标志呢?近来愈发明显的新闻报道内容的“身体化”倾向向我们预示着什么呢?它是否意味着新闻文本对于社会文化、人类心灵的关注不如从前了呢?是否表明现代人对于道德、价值、哲学思考的基础和起点迥异于从前了呢?是否意味着以感官享受为指针的新闻的个人消费时代的到来?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一些思考。
要弄清这些问题,得首先明确何为“身体化”的新闻?它与以往类似的新闻有何不同?
那么何为新闻的“身体化”呢,从文化视角来看,身体是个意涵广泛的概念,它既是被科学医学观测、定位、研究的物质实体,也是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文本分析的手段。它不仅是框架、工具和装置,也是其本身的目的,因为“认识你自己”不仅镌刻在雅典的石碑上了,也是悬置在人类的命运里的,成为一种哲学追求。新闻的身体化作为一种新闻文本趋向,一道文化景观、一个社会命题,同样渗入了一种关怀和追求,透过新闻文本出现的“身体化”趋向,可以达成我们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这种认知比观念、理论的途径更加具体化、真实化、并且由于其具有包容性、延展性和不稳定性,它也更易于描述变动中的世界,这是通过理论认知做不到的。所以,探究身体化新闻的意义,是一种途径,它打开了视域,让我们在更真实、变化、广阔的现实中认识自己和环境,同时,它也是一个目标,承载着对个人和世界命运的关怀。
身体化的转向是近来发生的还是长期以来媒体产业竞争的产物,必须承认的是,新闻的色情化和暴力化作为媒体竞争的策略被广泛而长期的使用着,从赫斯特的黄色新闻到如今的对整形、畸形人、走光等的无所不在的报道,无不表明这种策略的一种延续,但我们仍可以说“身体化”的转向是近来的事,并且“身体化”的新闻与作为一种竞争策略存在的“腥”闻是不同的。首先,这种报道策略并没用以一种稳定的机制延续下来,政治的、社会等各方面原因阻碍了它的连续性。对比一下,其实不难发现,之前的媒体不会这样大肆报道明星走光、车祸现场和畸形人。。这是近期才出现的。其次,这样的身体化转向是以往以噱头为主的新闻报道不可比的,无论广度、深度还是参与性。试想,金正恩与嫡系部队的军官耳语在以往会得到如此的关注和猜测吗?芙蓉姐姐的华丽变身会得到这样多艳羡的目光吗?卡扎菲死时遭受的身体虐待会得到这样大肆的渲染和报道吗?再次,身体化的新闻不只将关注的焦点停留在作为物质实体的身体上,这与一般的“腥”闻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新闻报道的这种身体化转向呢?我认为有四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与“身体”这一概念对立的观念如意识形态、主流观念一直将“身体”贬抑化、降格化,特别是我们这个以儒家思想为传统的国家,身体是一直处于主导话语的监控和压抑之下的,也即福柯所述,利用各种机制和意识形态将身体驯化,这既是封建主强势话语的目标也是其维持统治的手段。而近来关于身体话语的复苏是压抑机制作用的结果。我敢断言,其次,身体之所以变得如此突出也许是对它即将消失的一种暗示,这可能由电脑和电子技术带来的远程的、非身体接触的文化有关。[1]从这点来看,不能只将身体的兴趣归于一种时尚,而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中,将其纳入这种变动的意义的思考当中来,思考身体与环境间的意义。再次,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有条件有能力去关注他们自身的发展,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身体的健康、快乐和发展等,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和身材是否美丽强壮,这都是养生意识的增强的结果。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关注身体是社会意识的内在动力,所有的社会都创造理想的身体意向用以定义自身,身体的形式不仅是一个自然的物质化的实体,也是一个非物质的、文化的概念:它是一种手段,通过它的外观、尺寸和装饰的属性对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行编码。社会意识的内在动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性、自尊、认同、权利等等。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许多思想家的笔下找到精彩的论述。苏珊波尔多通过对节食观念演变的研究,探索了同代人看待食物和身体之态度的历史根源。对古希腊和基督徒来说,节食意味着男性精英对内在的自我或灵魂的关心,其目的是对自我或肉体欲望的控制。从19世纪后期起,节食主要是中产阶级的事,集中在身体本身和外部的形貌。苗条的理想作为一种价值观被灌输于个体的意识当中。按照波尔多的说法,“个人的身体是一个微观世界,它是对那个焦虑和脆弱的宏观世界,也即社會的身体的复制。”[2]对此,梅洛庞蒂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世界不是从固定的和内在属性中获得意义,而是从一个已经被具体化了的意识如何被感知和发挥作用中获得意义。”他进一步认为,身体是心灵和认识的基础和背景,它不仅为认识世界提供一种视角,也提供一种框架。身体引导了我们对世界本源的认知,就如拉康的“镜中我”理论所阐述的,在邂逅镜子之前,婴儿发现的自己的身体都是局部的,零碎的,直到他看到了镜子中的我,才获得了关于自身的完整的认知。在这些观点中,人的身体不仅与社会、世界的身体有对应关系,而且呈现出相互观照、审视的姿态。
这也为理解新闻的身体化转向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在看来,对身体的新闻报道在三个层面上都显现出愈发强烈的热度,那就是广度、深度与参与度。它恰好说明了社会群体意识的某种趋向和人们的某种期待。同时,从新闻对身体的报道来看,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诸如外星人尸体、车祸现场的血腥化身体,有明星走光、艳照门之类的色情化身体,有三聚氰胺、毒大米令人致癌的保健化的身体,有环保人士蹲在狗笼中抗议、乌克兰女权主义的裸体抗议这些亚文化政治的身体等等,有卡扎菲死前被虐、穆巴拉克躺在笼中接受审判、金正恩高举一把枪的政治化身体,这些种类繁多且丰富的报道对应着差异化的身体,差异化的身体象征着一种多元化主体的存在,这在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国家是不被允许的,二战时的德国等法西斯国家尊崇高大强壮、金发碧眼等具有所谓雅利安民族特征的身体美学,并且要以此为衡量血统是否纯正的标准,认为雅利安人才能给国家带来强盛,和平,雅利安人得身体是德意志身体的一部分,不洁的身体必须排除出去,这种对一致性身体的要求、这种将偏执的身体美学代入政治的做法,以及极端的排外主义,给如犹太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边缘化人群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新闻报道的这种广度说明了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寻求差异化、多元化身体的渴望。同时,借用“镜中我”的理论,人们在这种广度的报道中能得到社会身体完整性的认识,以决定自我在社会身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对身体报道的深度的要求则对应着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渴望认识自我、国家和社会,并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某种意义上它也预示着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的要求。对身体报道的参与度则对应着一种要求,对隐秘身体透明化的要求和对它的热望,社会的身体不再成为秘密和禁忌,而成为一种话题和渴望,它一方面是媒介工具丰富化和政治开放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寻求认同、建立自我的方式,在这里,人们寻求道德观、价值观或生活方式,赞同或批评它们,接受或扬弃,无论态度如何,都包含了一种意见、关注与参与在里面。
从当前身体化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呈现出四个特点:第一个是话題与身体的混合编码,也就是身体新闻都内含有话题性。比如炫富女郭美美,媒体在展示她的外在身体形貌、她整过容的经历、她出卖身体傍干爹的故事时也栽入了红十字商会贪腐、年轻女性通过傍有权势的男人获得金钱地位等话题。这里话题是植入在身体新闻里的,它们被混合编码,以杂糅在一起的面目出现。第二个是感官刺激化,如被卡车碾压的路人、裸露的跳楼者、各种艳照门,无不展现着这道赤裸裸、不堪入目的身体景观。第三是身体新闻的传染性,有一定噱头的身体新闻往往被各网站、各种形式的媒介转载,从门户网站到新浪微博,从新浪微博再到人人网,连续的传递、转载、加工,然后又回流到源网站或其它网站,传播顺序也许是不规则的,重叠的,同时传播范围也极具广度,传播速度也很快速。第四是身体新闻的狗仔化,狗仔队的行为特点都可以用在身体新闻上,那就是去隐私化、无所不包和没有道德禁忌,从公园到学校再到大街上,任何的公共场所及半公共的场所,都不能逃脱这双窥探的眼睛。
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作为身体新闻提供者的媒体应该承担一定的道义责任吗?还是这种新闻的出现只是顺应了新闻消费时代的到来,媒体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即为这些新闻消费者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其实,如果能看到身体新闻的重要价值的话,这看似矛盾的论断其实并不矛盾,并且本文不是要探讨新闻消费时代是否来临,虽然事实上这种倾向越发明显了,本文要讨论的是在身体化新闻的到来面前,我们该做些什么?这就要明确身体化新闻的功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做什么制定策略和方法。身体化新闻的重要价值我认为有六点:①作为最常见的表现对象,身体常被当做赞美人的力量、能力和美丽的手段,众所周知,关于身体的绘画题材在文艺复兴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人们的愚昧和偏见,赞美了人的伟大,复兴了人的地位。身体作为一种完整构造和机理的象征,它也在促成封闭、封建的社会走向开放透明,在这里,它行使了隐喻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灵可以得到纯化和提升。②身体在中国社会的传统中是一个遭到贬抑的概念,不光是在表象层次上,同时也是在精神性象征层面上,开放身体话题的探讨有助于破除迷信和思想的障碍,这是一个社会开放化、开明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③利用对身体的探讨,认识发现社会,探究我们身体以外的世界。因为身体不只是物质性实体,而是一种文化概念、工具,我们应该借助于它的功能去探讨思想、意识形态无法言说的,被掩埋、被压抑的叙述。④梅洛庞蒂说过身体是心灵的框架和视角,通过它我们能发现世界的本来面目,也能认识到心灵的原初状态,在个人的心灵遭受到污染的现代社会,身体不仅是一种向外看世界的窗口,也是呵护心灵的基础和重要手段。⑤对身体的反思和质疑能够提升我们的思想、纯化我们的心灵,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外部世界的敏锐度。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是一个锚点,它能生发出许多意义和价值的关联,这些关联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在对身体的认识中,我们能够发现,认识、并建立一种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道德观与价值观。这些东西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身体新闻的重要性于我们无需赘言,我们应该将其看做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力量,将其现在的蓬勃发展视为调整和引导的契机。作为个人意识崛起的标志,身体话语的兴起应被看做是一个多元、包容、开放的社会应有的众多话语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对主流话语的重要完善、改进。不应把新闻的这种转向看做是一次偶发事件,而应该联系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来综合思考,同时向社会意识与个人、民族、国家的精神层面深入探究下去。而媒体人应该做的就是呵护、培育、适度引导这种意识。同时,媒体人应该遵循新闻道德,面对利润的诱惑和竞争的压力,不以色情、暴力、血腥等病态新闻为噱头,创建一个干净、健康的讨论平台给受众。
参考文献
[1]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摘要:在西方的社会思想史中,“身体”一直没有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提出来,直到晚近的资本主义时代,它才作为一个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概念被提出来,并由此引发多个层面上的广泛讨论。那么,作为一个西方的文化概念,它对国内新闻报道内容出现的身体化倾向是否能做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呢?本文的着眼点即在此,希望通过对国内新闻报道的这种思考,引发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关键词:国内新闻 “身体化” 转向
梅洛庞蒂的观点认为身体作为观念和意识的基础,为我们的心灵设定框架和视角,那么作为事件景观的新闻,它近来愈发显现的“身体化”的倾向是否为我们了解社会群体的心理倾向提供了一个指示和标志呢?近来愈发明显的新闻报道内容的“身体化”倾向向我们预示着什么呢?它是否意味着新闻文本对于社会文化、人类心灵的关注不如从前了呢?是否表明现代人对于道德、价值、哲学思考的基础和起点迥异于从前了呢?是否意味着以感官享受为指针的新闻的个人消费时代的到来?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一些思考。
要弄清这些问题,得首先明确何为“身体化”的新闻?它与以往类似的新闻有何不同?
那么何为新闻的“身体化”呢,从文化视角来看,身体是个意涵广泛的概念,它既是被科学医学观测、定位、研究的物质实体,也是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文本分析的手段。它不仅是框架、工具和装置,也是其本身的目的,因为“认识你自己”不仅镌刻在雅典的石碑上了,也是悬置在人类的命运里的,成为一种哲学追求。新闻的身体化作为一种新闻文本趋向,一道文化景观、一个社会命题,同样渗入了一种关怀和追求,透过新闻文本出现的“身体化”趋向,可以达成我们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这种认知比观念、理论的途径更加具体化、真实化、并且由于其具有包容性、延展性和不稳定性,它也更易于描述变动中的世界,这是通过理论认知做不到的。所以,探究身体化新闻的意义,是一种途径,它打开了视域,让我们在更真实、变化、广阔的现实中认识自己和环境,同时,它也是一个目标,承载着对个人和世界命运的关怀。
身体化的转向是近来发生的还是长期以来媒体产业竞争的产物,必须承认的是,新闻的色情化和暴力化作为媒体竞争的策略被广泛而长期的使用着,从赫斯特的黄色新闻到如今的对整形、畸形人、走光等的无所不在的报道,无不表明这种策略的一种延续,但我们仍可以说“身体化”的转向是近来的事,并且“身体化”的新闻与作为一种竞争策略存在的“腥”闻是不同的。首先,这种报道策略并没用以一种稳定的机制延续下来,政治的、社会等各方面原因阻碍了它的连续性。对比一下,其实不难发现,之前的媒体不会这样大肆报道明星走光、车祸现场和畸形人。。这是近期才出现的。其次,这样的身体化转向是以往以噱头为主的新闻报道不可比的,无论广度、深度还是参与性。试想,金正恩与嫡系部队的军官耳语在以往会得到如此的关注和猜测吗?芙蓉姐姐的华丽变身会得到这样多艳羡的目光吗?卡扎菲死时遭受的身体虐待会得到这样大肆的渲染和报道吗?再次,身体化的新闻不只将关注的焦点停留在作为物质实体的身体上,这与一般的“腥”闻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新闻报道的这种身体化转向呢?我认为有四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与“身体”这一概念对立的观念如意识形态、主流观念一直将“身体”贬抑化、降格化,特别是我们这个以儒家思想为传统的国家,身体是一直处于主导话语的监控和压抑之下的,也即福柯所述,利用各种机制和意识形态将身体驯化,这既是封建主强势话语的目标也是其维持统治的手段。而近来关于身体话语的复苏是压抑机制作用的结果。我敢断言,其次,身体之所以变得如此突出也许是对它即将消失的一种暗示,这可能由电脑和电子技术带来的远程的、非身体接触的文化有关。[1]从这点来看,不能只将身体的兴趣归于一种时尚,而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当中,将其纳入这种变动的意义的思考当中来,思考身体与环境间的意义。再次,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有条件有能力去关注他们自身的发展,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身体的健康、快乐和发展等,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和身材是否美丽强壮,这都是养生意识的增强的结果。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关注身体是社会意识的内在动力,所有的社会都创造理想的身体意向用以定义自身,身体的形式不仅是一个自然的物质化的实体,也是一个非物质的、文化的概念:它是一种手段,通过它的外观、尺寸和装饰的属性对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行编码。社会意识的内在动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性、自尊、认同、权利等等。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许多思想家的笔下找到精彩的论述。苏珊波尔多通过对节食观念演变的研究,探索了同代人看待食物和身体之态度的历史根源。对古希腊和基督徒来说,节食意味着男性精英对内在的自我或灵魂的关心,其目的是对自我或肉体欲望的控制。从19世纪后期起,节食主要是中产阶级的事,集中在身体本身和外部的形貌。苗条的理想作为一种价值观被灌输于个体的意识当中。按照波尔多的说法,“个人的身体是一个微观世界,它是对那个焦虑和脆弱的宏观世界,也即社會的身体的复制。”[2]对此,梅洛庞蒂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世界不是从固定的和内在属性中获得意义,而是从一个已经被具体化了的意识如何被感知和发挥作用中获得意义。”他进一步认为,身体是心灵和认识的基础和背景,它不仅为认识世界提供一种视角,也提供一种框架。身体引导了我们对世界本源的认知,就如拉康的“镜中我”理论所阐述的,在邂逅镜子之前,婴儿发现的自己的身体都是局部的,零碎的,直到他看到了镜子中的我,才获得了关于自身的完整的认知。在这些观点中,人的身体不仅与社会、世界的身体有对应关系,而且呈现出相互观照、审视的姿态。
这也为理解新闻的身体化转向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在看来,对身体的新闻报道在三个层面上都显现出愈发强烈的热度,那就是广度、深度与参与度。它恰好说明了社会群体意识的某种趋向和人们的某种期待。同时,从新闻对身体的报道来看,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诸如外星人尸体、车祸现场的血腥化身体,有明星走光、艳照门之类的色情化身体,有三聚氰胺、毒大米令人致癌的保健化的身体,有环保人士蹲在狗笼中抗议、乌克兰女权主义的裸体抗议这些亚文化政治的身体等等,有卡扎菲死前被虐、穆巴拉克躺在笼中接受审判、金正恩高举一把枪的政治化身体,这些种类繁多且丰富的报道对应着差异化的身体,差异化的身体象征着一种多元化主体的存在,这在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国家是不被允许的,二战时的德国等法西斯国家尊崇高大强壮、金发碧眼等具有所谓雅利安民族特征的身体美学,并且要以此为衡量血统是否纯正的标准,认为雅利安人才能给国家带来强盛,和平,雅利安人得身体是德意志身体的一部分,不洁的身体必须排除出去,这种对一致性身体的要求、这种将偏执的身体美学代入政治的做法,以及极端的排外主义,给如犹太人、残疾人、精神病人等边缘化人群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新闻报道的这种广度说明了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寻求差异化、多元化身体的渴望。同时,借用“镜中我”的理论,人们在这种广度的报道中能得到社会身体完整性的认识,以决定自我在社会身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对身体报道的深度的要求则对应着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渴望认识自我、国家和社会,并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某种意义上它也预示着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的要求。对身体报道的参与度则对应着一种要求,对隐秘身体透明化的要求和对它的热望,社会的身体不再成为秘密和禁忌,而成为一种话题和渴望,它一方面是媒介工具丰富化和政治开放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寻求认同、建立自我的方式,在这里,人们寻求道德观、价值观或生活方式,赞同或批评它们,接受或扬弃,无论态度如何,都包含了一种意见、关注与参与在里面。
从当前身体化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呈现出四个特点:第一个是话題与身体的混合编码,也就是身体新闻都内含有话题性。比如炫富女郭美美,媒体在展示她的外在身体形貌、她整过容的经历、她出卖身体傍干爹的故事时也栽入了红十字商会贪腐、年轻女性通过傍有权势的男人获得金钱地位等话题。这里话题是植入在身体新闻里的,它们被混合编码,以杂糅在一起的面目出现。第二个是感官刺激化,如被卡车碾压的路人、裸露的跳楼者、各种艳照门,无不展现着这道赤裸裸、不堪入目的身体景观。第三是身体新闻的传染性,有一定噱头的身体新闻往往被各网站、各种形式的媒介转载,从门户网站到新浪微博,从新浪微博再到人人网,连续的传递、转载、加工,然后又回流到源网站或其它网站,传播顺序也许是不规则的,重叠的,同时传播范围也极具广度,传播速度也很快速。第四是身体新闻的狗仔化,狗仔队的行为特点都可以用在身体新闻上,那就是去隐私化、无所不包和没有道德禁忌,从公园到学校再到大街上,任何的公共场所及半公共的场所,都不能逃脱这双窥探的眼睛。
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作为身体新闻提供者的媒体应该承担一定的道义责任吗?还是这种新闻的出现只是顺应了新闻消费时代的到来,媒体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即为这些新闻消费者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其实,如果能看到身体新闻的重要价值的话,这看似矛盾的论断其实并不矛盾,并且本文不是要探讨新闻消费时代是否来临,虽然事实上这种倾向越发明显了,本文要讨论的是在身体化新闻的到来面前,我们该做些什么?这就要明确身体化新闻的功用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做什么制定策略和方法。身体化新闻的重要价值我认为有六点:①作为最常见的表现对象,身体常被当做赞美人的力量、能力和美丽的手段,众所周知,关于身体的绘画题材在文艺复兴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人们的愚昧和偏见,赞美了人的伟大,复兴了人的地位。身体作为一种完整构造和机理的象征,它也在促成封闭、封建的社会走向开放透明,在这里,它行使了隐喻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灵可以得到纯化和提升。②身体在中国社会的传统中是一个遭到贬抑的概念,不光是在表象层次上,同时也是在精神性象征层面上,开放身体话题的探讨有助于破除迷信和思想的障碍,这是一个社会开放化、开明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③利用对身体的探讨,认识发现社会,探究我们身体以外的世界。因为身体不只是物质性实体,而是一种文化概念、工具,我们应该借助于它的功能去探讨思想、意识形态无法言说的,被掩埋、被压抑的叙述。④梅洛庞蒂说过身体是心灵的框架和视角,通过它我们能发现世界的本来面目,也能认识到心灵的原初状态,在个人的心灵遭受到污染的现代社会,身体不仅是一种向外看世界的窗口,也是呵护心灵的基础和重要手段。⑤对身体的反思和质疑能够提升我们的思想、纯化我们的心灵,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外部世界的敏锐度。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是一个锚点,它能生发出许多意义和价值的关联,这些关联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在对身体的认识中,我们能够发现,认识、并建立一种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道德观与价值观。这些东西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身体新闻的重要性于我们无需赘言,我们应该将其看做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力量,将其现在的蓬勃发展视为调整和引导的契机。作为个人意识崛起的标志,身体话语的兴起应被看做是一个多元、包容、开放的社会应有的众多话语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对主流话语的重要完善、改进。不应把新闻的这种转向看做是一次偶发事件,而应该联系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来综合思考,同时向社会意识与个人、民族、国家的精神层面深入探究下去。而媒体人应该做的就是呵护、培育、适度引导这种意识。同时,媒体人应该遵循新闻道德,面对利润的诱惑和竞争的压力,不以色情、暴力、血腥等病态新闻为噱头,创建一个干净、健康的讨论平台给受众。
参考文献
[1]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