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跨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梁倾向于采用半漂浮式主梁,应设置黏滞阻尼器控制桥面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以某计算跨径252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半漂浮式主梁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黏滞阻尼器参数的选取方法,对比分析设置黏滞阻尼器前后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以反映黏滞阻尼器对半漂浮体系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黏滞阻尼器能显著减小半漂浮体系主梁的地震位移响应,同时也导致拱顶纵向位移有所增加,对拱肋各关键位置处轴力、剪力、弯矩响应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对黏滞阻尼器位置处的拱
【机 构】
: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广西财经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7YFB1201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934209,5170855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JJ50819,2020JJ575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跨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梁倾向于采用半漂浮式主梁,应设置黏滞阻尼器控制桥面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以某计算跨径252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半漂浮式主梁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黏滞阻尼器参数的选取方法,对比分析设置黏滞阻尼器前后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以反映黏滞阻尼器对半漂浮体系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黏滞阻尼器能显著减小半漂浮体系主梁的地震位移响应,同时也导致拱顶纵向位移有所增加,对拱肋各关键位置处轴力、剪力、弯矩响应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对黏滞阻尼器位置处的拱
其他文献
针对地铁二线设计强约束下自动设计的难点,提出一种负反馈线性转化求交法:首先对二线纵坡的所有约束进行数学刻画,推导出图形化求解方法;然后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参照法初始
为探讨移动车辆作用对曲线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模态综合技术,提出考虑地震作用的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以4×40 m曲线连续梁桥和典型3轴重车为对象,编程分析车辆
以张家界七星山观光火车项目为研究背景,在参考传统轮轨线路计算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齿轨车辆与齿轨线路空间线形的匹配关系,结合齿轨车辆运行的安全、平顺和舒适度要求,从静态计算角度初步拟定了齿轨铁路的线路主要平纵断面设计参数,提出了齿轨线路圆曲线、缓和曲线、线间距、最大坡度、竖曲线、坡段长度的建议取值范围,可为我国齿轨铁路建设和拟定相关技术标准提供参考。
为探究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的腐蚀寿命,从相对抗压强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角度出发,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W/B=0.26,0.32和0.38的3种混凝土试块进行硫酸盐腐蚀干湿循环实验,同时对所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抗腐蚀能力与水胶比呈反比,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越差;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测试结果与外观变化结果相一致。函数拟合结果表明: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曲线可由单一参数的二次多项式方程表示,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
为了提高带隔板薄壁方管的耐撞性能,实现吸能管轻量化的设计目标,采用改进的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法(BESO)对吸能管进行拓扑优化。针对传统BESO算法不能满足带隔板吸能管压溃过程中管壁与隔板的作用不同而导致的优化目标不同的问题,提出多设计域优化目标分离法;针对优化过程中的模型信息储存问题,提出克隆体法。代码采用Python编写,与ABAQUS无缝对接。研究结果表明:拓扑优化后的结构比之原始结构,质量下降了27.98%,比吸能提高了30.89%,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为研究适用于钢桁拱桥系统易损性的分析方法,采用串联模型、简单串-并联模型、优化串-并联模型3种可靠度模型,基于一阶界限法分别绘制系统易损性曲线、系统损伤超越概率差值曲线以及损伤控制组件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串联模型不能考虑主、次要构件在系统易损性中的比重,简单串-并联模型能考虑主、次要构件的比重,但往往不能代表结构真实的失效模式,而优化串-并联模型既能代表考虑主、次要构件的比重,又能代表真实的失效模式。设计地震动下串联模型、简单串-并联模型分别会高估和低估系统轻微损伤超越概率,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串联模型导致
针对现有列车检修模式存在欠维修或过维修的不足,综合考虑列车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高效性,提出一种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列车关键部件不完全维修模型。首先,引入役龄回退因子,采用故障小修、预防性维修和更换维修相结合的维修策略;然后,以单位时间维修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列车运行可靠度和周期内预防性维修次数为决策变量;最后,以某市地铁1号线列车车门部件为验证对象,结合GA-BP神经网络,对未来可靠度进行预测并验证准确性,预测结果作为模型决策变量寻优约束条件,获得最佳维修时间间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检修模式,基
第三轨中间接头安装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第三轨受流系统的可靠性。以武汉地铁某线使用的第三轨受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靴轨动态特性试验探究了靴轨动态接触力的变化规律及第三轨动态冲击来源。结合靴轨动态接触的特点,建立了含中间接头的靴轨冲击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冲击模型的计算结果;基于验证后的该模型,分析了中间接头不平顺激励下靴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明确了中间接头不平顺的阈值。分析结果表明:中间接头不平顺高度差控制在0.2 mm以内,能够满足地铁车辆在较高速度下运行,并能有效减小靴轨冲击峰值和降低离线率。
2021年,我国正式进入“十四五”期间,城市化率正在逐渐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对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060年,我国预计达到碳中和,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逐年增强,出行更加倾向于绿色环保。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程度能够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城市发展得越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就越好。
由于盾构施工过程中盾构姿态演化的复杂性,单一预测模型很难实现较为精准的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盾构竖向姿态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盾构竖向姿态时间序列分解为有限个固有模态分量和剩余分量;其次,在分别建立不同分量的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BP神经网络与SVR预测模型后,将其预测结果分别进行叠加;最后,采用最优加权法对两个模型赋权以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为验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