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致吴大潋信札考析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张之洞;吴大激;信札;考析
  【摘要】本文刊发了一件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激的信扎,它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
  最近发现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潋信札一件,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信札全文凡8页,每页纵23厘米,横15厘米(图一)。释文如下:清卿仁兄麾下:
  久别极为怀想,恨鲜暇作书耳。海上多警,投袂西来,壮哉君子,令人百拜。顷承惠《枪法准绳》,当与南塘拳(经)剑两经并传千古,已饬复刻,传示诸营将士,惟晋军不振,恐不能领会耳。
  海防极为杞人之忧,津沽尤急,阁下到防后,当与合肥公深谈熟计,胜算在心。目前津防如何部署,孰沽孰塘,旌节自当何路,以及新城、紫竹、三岔、河北、旅顺、营口、烟台、乐亭都是何军分任,敢祈详示。此事有何善策,并望见教,以释愚虑,幸甚盼甚。谊卿何日北来,瀛眷今寓何所,幕中近有何异才,均望示复。弟在晋两年,毫无佳境,无一不欲办之事,而实无一擅长之才,以故劳精破神,累月穷年,而无大功效。天下至暗至钝者盖莫下走若矣,欲作一循吏且不能,况如公之所为经文纬武者乎。近来眠食殊不佳,兴趣日减,时当岁暮,百事纷纭,腊雪未沾,尤深盼望,手书数行,敬候起居,藉摅积愫,祗贺简擢,新春大喜,不尽。
  弟之洞顿首
  十二月十三日
  再启者:闻麾下现住新城,又闻将移防乐亭,窃谓执事宜屯驻天津左右不远为佳,可时与合肥公参酌筹策,为益较大,乐亭究非所急。至津防诸军,以何军为精,何将为贤,并希赐示为要,切祷切祷。 信的抬头称“清卿仁兄麾下”,清卿,即吴大潋。既然是写给吴大潋的,这就首先涉及张之洞和吴大潋的关系。吴大潋,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意斋,生于1835年,同治七年(1868)以进士入翰林。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生于1837年,同治二年(1863)以进士入翰林。张之洞比吴大潋小2岁,却比他早5年入翰林。张之洞在朝直言敢谏,吴大潋亦以直声敢言,故二人同为清流人物,政见相同,常相过从。同时他们均博学多识,是金石学高手,对金石收藏和款识考释颇有研究,常与王懿荣、潘祖荫等诗酒流连,赏玩古器,商榷考订,友谊和交往自不同于一般。正因为有这么一种关系,张之洞与吴大潋的信札才会写得这么亲切,私下对吴大潋的军事布署才会问得这么详细,对自己的军事观点才会表达得那么明确。我们知道,吴大潋的军事本不归张之洞节制。张之洞在信中还提到吴大潋先前曾赠他《拳经》和《剑经》,这次又赠《枪法准绳》,这些更加印证了他们之间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和交往。
  关于这封信的写作时间,信中仅署“十二月十三日”,没有年份,依信中所述:“顷承惠《枪法准绳》,当与南塘拳剑两经并传千古,已饬复刻,传示诸营将士,惟晋军不振,恐不能领会耳”,以及“弟在晋两年,毫无佳境,无一不欲办之事,而实无一擅长之才,以故劳精破神,累月穷年,而无大功效”,知此札为张之洞在晋时所写。张之洞光绪七年(1881年12月)任山西巡抚,光绪十年(1884年5月)调离山西,署理两广总督。按“在晋两年”推算,他的信应写于光绪九年的十二月十三日,即公历的1884年1月10日。根据信中内容看,他到山西之时,山西吏制腐败,人民生活困苦,鸦片流毒严重,张之洞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山西官场乱极,见闻陋极,文案武案两等人才乏极,吏事民事兵事急办之事多极,竞非清净无为之地也。”他急于改变这种状况,考勤吏属,劾罢贪官,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筹办冶炼局,创办令德堂,又拟筹建洋务局,准备开矿、修路、办学,以洋枪洋炮训练军队,极想在山西有大作为,但因积弊过深,一时难以见到大的成效,这与他在此札中所捕述山西的情况正相符合。
  同时这亦是一封写给吴大潋有关军事部署的信札,我们分析一下书写时的政治、军事背景。
  张之洞在晋的这几年,也正是由法越战争发展到中法战争的阶段。法国觊觎越南进而进攻中国的图谋已久,咸丰年间,法国就出兵强占了越南的南部,同治元年(1862)强迫越南签订了《西贡条约》,将越南变为殖民地。同治十二年(1873),法军进犯河内地区。光绪八年(1882)法军攻陷河内,企图打通红河,进窥中国云南,被刘永福黑旗军和越南军民打败。这年七月又攻陷越南首都顺化,逼签《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对法国的步步侵略,清廷步步退让,更助长了法国殖民主义野心。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法军悍然发动对驻越南北部清军的进攻,中法战争从此开始,引起朝野极大震动。在对待法国侵略上,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主和派,一味地主张妥协退让,避战求和,认为中国“兵单饷匮”,“海防空虚”,“断不可轻于言战”,如果一旦开战,便会“兵连祸结”,“一发难收”,只能“遇险自保”,力保“和好大局”。另一派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等则坚决主战。中法战事一起,左宗棠不顾年迈体衰,自请亲往抗法前线视师,并要求已退休的老部下王德榜挑募旧部,组成“恪靖定边军”,前往前线参战。此后,正是这支部队在镇南关配合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正在山西巡抚任上的张之洞,也向朝廷上疏建议战守,请严督滇、桂之军,急修天津、广州之防,积极应战。到次年四月,张之洞又应诏进京,向朝廷面陈抗法事宜,被命署理两广总督。这一时期,吴大潋正会办北洋军务,兵驻乐亭、昌黎一带,张之洞给吴大潋写这么一封信札,也是顺理成章的。从这一背景分析,把张之洞书写此札的时间确定为中法战争开始后的第二个月,即光绪九年的十二月十三日(1884年1月10日)也是正确的。
  我们再来分析张之洞为什么在信中一再强调“海防极为杞人之忧,津沽尤急”,又再三叮嘱“目前津防如何部署,孰沽孰塘,旌节自当何路,以及新城、紫竹、三岔、河北、旅顺、营口、烟台、乐亭都是何军分任,敢祈祥示。……闻麾下现住新城,又闻将移防乐亭,窃谓执事宜屯驻天津左右不远为佳”。当时,仗在南方,而张之洞信中所关注的却是塘沽、大沽口、天津,乃至旅顺、营口、烟台等北方沿海城市。这是为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之洞高屋建瓴的全局战略眼光。他汲取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教训。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的战船就由广东而浙江,又达大沽,迫使清廷签订《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则径直从塘沽、大沽、天津、通州,直接攻入北京,以武力威胁清廷签订了《北京条约》。从两次鸦片战争中都能看出大沽、塘沽和天津为北京门户的重要战略地位。张之洞对鸦片战争的殷鉴铭刻在心。中法之战最后虽以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调动刘永福等在广东击败法军,而后朝廷与法签订《中法新约》结束,但张之洞当时的信札无疑体现了他深谋远虑的军事战略眼光。他的这种深长忧虑,绝非是“杞人之忧”,在10年以后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中得到了印证。至于张之洞强调吴大潋要与李鸿章“深谈熟计”“参酌筹策”,是因为当时李鸿章总揽军政大权,负有全局指挥调度之责,北洋军队又是李鸿章直接指挥,吴大潋则是会办北洋军务,自当受李鸿章指挥调度,然而张之洞、吴大潋和李鸿章在对列强的侵略上分属主战派和主和派,政见不同,张之洞又夙知吴大潋的耿直,因而从全局着想,做再三叮嘱。至于张之洞用了“深谈”“参酌”等词,似乎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这封信札也是一件精美的书法艺术品。张之洞善书,造诣很高,书界对于晚清四大名臣的书法有评日:持之以恒的曾国藩,笔力雄健的左宗棠,笔笔中锋的李鸿章,用笔求润的张之洞。张之洞书法苏东坡,无论大字小字,都深得苏书之精神体势。近人或日:“张之洞学苏有其横肆而无其敦和。”此不知张书亦不知苏书之论也。其实苏书并非横肆,而张书也不乏敦和。张之洞书法的敦和正在骨髓,不仅敦和,而且雄健温润。持以上论者,或是见解失于偏狭,或是没有多见张书的精品。细观此札书法,虽属书札小品,但字体较大,书写精纯,极富坡公《洞庭春色赋》《黄州寒食帖》以及《致知县朝奉尺牍》《致子厚宫使正议尺牍》等精品的风范韵致,笔势洞达,结体宽博,骨力内蕴,潇散温润,信手而书又现雍容敦和的阁臣气象,为张之洞书法的精品,置之晚清书林,亦不失为上品佳作,是研究张之洞生平事迹和书法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清末;两江总督;张人骏;行述;新发现  【摘要】河北先哲张人骏为清末名宦,一生为官清正,爱国爱民,因卒于民国,其生平事迹未入《清史稿》,史籍或有记载,亦有缺漏。2013年夏,在北京张人骏后裔旧宅新发现的《先府君行述》,无疑是研究晚清史及两江总督张人骏的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研究晚清历史,研究两江总督张人骏,学界同人总愿见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013年夏在北京张人骏后裔旧宅新发现的《先
期刊
【关键词】冀中南;汉墓;文化因素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冀中南汉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分析,解析出冀中南汉墓所包含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汉代墓葬共性因素和本地文化因素消长变迁的分析,提出西汉时期冀中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继承当地传统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因素,至东汉时期,地域文化特征淡化,融入汉文化之中。此外,就各类墓葬文化因素构成中外来文化因素所表现出的特点,提出冀中南汉墓在两
期刊
【关键词】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死亡率;平均死亡年龄  【摘 要】本文采用体质人类学和人口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河南郑州地区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的汉、唐、宋人骨标本的平均死亡年龄和死亡率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郑州汉、唐、宋组居民的死亡高峰期均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其中宋代居民在老年期也有较高的死亡率;三个时期里男、女两性的平均死亡年龄呈现上升趋势。与中原地区史前至汉代以后的古代居民进行
期刊
张守中,字林明,号四层斋主、守素堂主,祖籍河北丰润。先生出身京东名门望族,曾祖张人骏历任两广、两江总督;伯祖张允言乃大清银行首任总监督;叔祖张允亮乃袁世凯女婿,著名版本学家;父张象晖英年罹难车祸,令人痛惜不已;母陈佩莹乃湖南名宦陈后裔,工书画,精刺绣。先生童年家境优渥,生活在京城大宅院中,叔祖张允亮主持家政,法书名画充栋,时有文酒之会,硕彦云集,高朋满座。丰厚而博雅的家学,殷殷的庭训,使先生自幼受
期刊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铭文;司土;司徒;“料民于太原”  【摘 要】在西周金文中,“司土”“司徒”二词多次出现。“司土”在早、中、晚期均有出现,晚期之后不见。从金文内容看,司土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的官员,也可作为某地主管,地方封国或采邑也有设置。“司徒”在中期才出现,晚期以后渐多。司土与司徒所管理事务有许多重合,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从司土到司徒的转化,折射出西周统治方式的转变,其在文献中的体现,即宣王
期刊
【关键词】金朝前期;朝奉大夫;张守仁墓志;李耩  【摘要】倪彬先生在《金代张守仁墓志考》一文中认为,张守仁墓志的撰写者李耩结衔中的“朝奉大夫”为“朝列大夫”之误,实属不当。在金朝前期的散官制度中,确实存在着“朝奉大夫”的官阶,《张守仁墓志》所记并无错误。  1973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西关村村民在耕作时发现了一方金代墓志,为汉白玉石质,接近正方形,题为“大金敦武校尉张守仁墓志铭”,志文基本完整,
期刊
【摘 要】宁波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丰纱厂”)是清末浙江最大的新式纺织企业,其于光绪三十一年发行的股票,无论从股票类型、形制特点,还是防伪设计上,都可谓清末股票的典型之作,而股票上所记载的和丰纱厂初创时的资料,以及股票息折中所反映的官利制度,对于研究和丰纱厂的历史乃至浙江民族工业的发展史都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是近代浙江民族工业发展的宝贵见证。  【关键词】浙江宁波;和丰纱厂;股票;清末  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邯郸市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例,探讨了中小博物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发挥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实践,为中小博物馆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  在博物馆工作中引进志愿者服务,可以更好地架起社会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沟通桥梁,更好地促进博物馆自身的社会化。但我们遗憾地看到,我国的博物馆志愿者活动还处在初始阶段,尤
期刊
【关键词】首都博物馆;正始二年;弩机;铭文  【摘要】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正始二年铭弩机,因为是传世品,多年来真伪未做考证。本文以出土的正始二年弩机与此弩机进行铭文、器形的比对,认为馆藏弩机是一件汉代不带铭文弩机伪刻正始二年铭文,又依据弩机各部件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特征,将该弩机的时代定为东汉早期偏晚.  弩是由弓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杀伤性武器,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极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御武器。明《武备志·军资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淑闾遗址;Ⅲ区;发掘简报  【摘要】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唐县淑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Ⅲ区发现灰坑三座,其中H3出土大量夏时期遗物,可复原陶器较多,为研究太行山东麓夏时期考古学文化增添了新资料。  淑闾遗址位于河北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民居至汽训队之间,向南越过唐河灌渠。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