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资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因素。如何针对农村资金需求特点,进行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资金需求 金融服务机制 金融体系
改革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受社会经济利润率影响,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三大资源大量流出。其中资金的大量外流和缺乏,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进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资金需求,是我们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资金需求的新特点
1、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
随着农村经济产业不断升级,结构不断调整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目前农业生产正从原有的简单再生产转向扩大再生产,并由发展劳动密集型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粗放型逐步转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资金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
2、资金需求日趋多样化
首先,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已由满足农户生活需要向满足经营性资金需要转变;其次,目前农村经济正实现战略型结构调整,农村资金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农户,农村的种养大户、各种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等各行各业也都十分需要资金的支持;再次,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和培训、医疗保健等事业项目,需要有多种资金来源的支持。
3、资金需求周期延长
目前农业生产大量种植各种高效的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一般生产期较长。除了农产品种植的资金需求外,资金需求还延伸到产、供、销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
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的关键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适应金融需求形式。经济主体表现出来的资金需求形式是金额、期限、价格、偿还方式等等。金融供给就适应这些属性做出安排,围绕这些进行创新,比如有支付能力的农村金融需求需要的金额是多少、能在多长的期限中以怎样的方式偿还、能够承受的利率是多少、创新定价方式等等。金融供给就是围绕这些属性、性质设计金融产品,提供金融工具。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的大额贷款需求受到严重的信贷规模约束;二是正规金融信贷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比如期限、担保条件等。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对金融需求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机构对其服务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农村严重缺乏在贷款中使用的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农业经营受自然和市场影响具有高风险,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运作存在高风险。因此,农村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在有效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风险最小化和可持续经营。
1、强化农业银行的支农责任,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
农业银行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应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政策性银行。
2、积极扩大商业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支持
国家采取财政提供贴息或税赋减免等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提供贷款。因地制宜地培育好信贷载体,通过银企、银政的洽谈会等形式,将农村的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龙头企业等好项目推荐给银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具体做到:一是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调整贷款期限,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入;二是要大力開办促进农村和农民消费发展的金融业务。如农村助学贷款、住房贷款、大宗消费贷款等业务,拉动农村经济的快速提升;三是根据农户借款的用途设置不同的金融产品,根据不同的需求特点为不同贷款设置不同的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四是创新担保方式。小额贷款和社区“联保贷款”是一种有益的金融创新方式,
3、切实转换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
农村信用社改革关键在转换经营机制上。信贷员要熟悉和了解农户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信贷员应当是经营资金商品的“商人”,要千方百计地吸收储蓄,然后寻找有效益的客户主动提供贷款服务,并且帮助农户把贷款用好,产生效益,跟踪经营过程,及时收回本息。
积极探索以受托投资方式将财政支农投资和由政府担保的农村公共事业投资交付农村信用社办理的机制。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简化手续、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手段;积极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4、深化邮政储蓄改革
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资金范围,开展邮政储蓄机构办理社区各类贷款业务试点。县域以下邮政储蓄机构筹集的资金可直接拆放给农村信用社或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返还给农村信用社,确保农村地区资金供应。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在企业自愿或行业协会参与的基础上,组织小企业建立贷款联保机制;与农业发展银行合作,将邮政储蓄资金间接投入“三农”。
5、发展小额信贷机构
应降低准入门槛,允许设立更多的以市场商业运作为基础的小额信贷机构。要建立小额信贷机构资金补充机制,除了增加股东、增加资本金注入、接受个人委托资金的融资手段之外,在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从信用社、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来拓展零售业务。
6、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包括互助性借贷组织、互助性担保组织、互助性保险组织等。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可以调节成员资金余缺,满足广大农户小额、频繁的资金需求;有助于形成符合农村资金需求特点、功能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庞贞燕、王桓. 资本与效率: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由当前农村金融改革政策引发的几点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
2.许传华.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
关键词: 资金需求 金融服务机制 金融体系
改革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受社会经济利润率影响,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三大资源大量流出。其中资金的大量外流和缺乏,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进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资金需求,是我们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资金需求的新特点
1、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
随着农村经济产业不断升级,结构不断调整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目前农业生产正从原有的简单再生产转向扩大再生产,并由发展劳动密集型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粗放型逐步转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资金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
2、资金需求日趋多样化
首先,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已由满足农户生活需要向满足经营性资金需要转变;其次,目前农村经济正实现战略型结构调整,农村资金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农户,农村的种养大户、各种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等各行各业也都十分需要资金的支持;再次,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和培训、医疗保健等事业项目,需要有多种资金来源的支持。
3、资金需求周期延长
目前农业生产大量种植各种高效的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一般生产期较长。除了农产品种植的资金需求外,资金需求还延伸到产、供、销的各个环节。
二、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
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的关键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适应金融需求形式。经济主体表现出来的资金需求形式是金额、期限、价格、偿还方式等等。金融供给就适应这些属性做出安排,围绕这些进行创新,比如有支付能力的农村金融需求需要的金额是多少、能在多长的期限中以怎样的方式偿还、能够承受的利率是多少、创新定价方式等等。金融供给就是围绕这些属性、性质设计金融产品,提供金融工具。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的大额贷款需求受到严重的信贷规模约束;二是正规金融信贷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比如期限、担保条件等。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对金融需求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机构对其服务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农村严重缺乏在贷款中使用的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农业经营受自然和市场影响具有高风险,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运作存在高风险。因此,农村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在有效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风险最小化和可持续经营。
1、强化农业银行的支农责任,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
农业银行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应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政策性银行。
2、积极扩大商业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支持
国家采取财政提供贴息或税赋减免等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提供贷款。因地制宜地培育好信贷载体,通过银企、银政的洽谈会等形式,将农村的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龙头企业等好项目推荐给银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具体做到:一是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调整贷款期限,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入;二是要大力開办促进农村和农民消费发展的金融业务。如农村助学贷款、住房贷款、大宗消费贷款等业务,拉动农村经济的快速提升;三是根据农户借款的用途设置不同的金融产品,根据不同的需求特点为不同贷款设置不同的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四是创新担保方式。小额贷款和社区“联保贷款”是一种有益的金融创新方式,
3、切实转换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
农村信用社改革关键在转换经营机制上。信贷员要熟悉和了解农户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信贷员应当是经营资金商品的“商人”,要千方百计地吸收储蓄,然后寻找有效益的客户主动提供贷款服务,并且帮助农户把贷款用好,产生效益,跟踪经营过程,及时收回本息。
积极探索以受托投资方式将财政支农投资和由政府担保的农村公共事业投资交付农村信用社办理的机制。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简化手续、额度放宽、利率优惠等手段;积极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4、深化邮政储蓄改革
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资金范围,开展邮政储蓄机构办理社区各类贷款业务试点。县域以下邮政储蓄机构筹集的资金可直接拆放给农村信用社或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返还给农村信用社,确保农村地区资金供应。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在企业自愿或行业协会参与的基础上,组织小企业建立贷款联保机制;与农业发展银行合作,将邮政储蓄资金间接投入“三农”。
5、发展小额信贷机构
应降低准入门槛,允许设立更多的以市场商业运作为基础的小额信贷机构。要建立小额信贷机构资金补充机制,除了增加股东、增加资本金注入、接受个人委托资金的融资手段之外,在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从信用社、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来拓展零售业务。
6、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包括互助性借贷组织、互助性担保组织、互助性保险组织等。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可以调节成员资金余缺,满足广大农户小额、频繁的资金需求;有助于形成符合农村资金需求特点、功能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庞贞燕、王桓. 资本与效率: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由当前农村金融改革政策引发的几点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
2.许传华.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