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课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ca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在高中历史课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阐述在高中历史课中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关键词】高中 历史课 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22-02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反对迷信的教育等。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决定着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的治理,基础在教育。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推动社会风气改善。历史学科知识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科学的高度一致性”这一特点所决定的。通过历史课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目的任务的需要。同时,在历史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历史学科知识涉及各个方面的丰富内容,有血有肉,有情节,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历史课中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的论述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总体认识。世界观(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决定人生观(该怎样生活),人生观决定价值观(对价值的基本观点和认识),这一切最终都是通过人的行为反映出的道德观表现出来,综合展现出的就是人的人格魅力,所以,“三观”是人格的基础。对青少年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大事。新时期青年人的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接班人。当前,部分青年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前途和理想迷惘,有的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等,一些青年学生追求享乐,拜金主义有所抬头,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中国梦”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历史课堂中注意运用生动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进行着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前人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各种尝试。笔者以此作为事例,向学生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曙光。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是李大钊、陈独秀等。1919年《新青年》出版刊登李大钊的文章中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这篇文章成为时代的号角,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曙光。此中有毛泽东、周恩来等成为共产主义的实践者和奋斗者,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与他们青年时代确立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可见一个人的世界观一旦确立,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作用。今天的中学生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旺。为此,青少年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忧患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历史课堂中开展人生观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有一次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提问:“读书有什么意义?”一个学生站起来若无其事地回答:“没有意义。”笔者听了之后先是惊讶,然后陷入深深的沉思。这个学生是所谓的“富二代”,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他在学习上进取心不强。笔者认为这是开展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于是以此为切入点先跟同学们探讨读书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意义,再阐述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尤其以历史人物的事迹着重讲述了后者。笔者谈了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最后以梁启超的一番话结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学生听了笔者的讲述之后,强烈地感受到中华儿女“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在历史课中开展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求学生践行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为核心的公民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在教学中以周恩来的事迹为例,向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周恩来的一生,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真正做到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虽然走了,但是他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什么周恩来具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有正确的价值观、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周恩来的一生率先垂范,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他为我们青少年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看,西方敌对势力从没放弃对我国的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从国内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各种变化,有些人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于做出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当前,我国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教育目的不明确,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流于形式;脱离学生实际,成效不大;没有长远系统安排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随意、零散;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史地知识教育,造成学生不了解国情,不了解历史,很难培养爱国情感等。因此,在高中历史课中开展中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得更加重要。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事迹。在一堂历史课上,笔者以故事会的形式,要求学生用三分钟讲一个爱国主义的故事。学生十分积极,大家争先恐后,讲到了很多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如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其中邓世昌的故事是其中最感动人的故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战役中,中国“致远号”战舰在弹尽舰伤后,舰长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250余人,开足马力,猛撞日本战舰,壮烈牺牲。讲故事的学生声情并茂,十分投入,全班同学听了之后深深地被他们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染,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光大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上,青年学生在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关头起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五四运动为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专院校学生3000多人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等口号。他们虽然遭到了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但是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的爱国行动犹如一声春雷,响彻全国大地。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是运动的发动者,是时代的精英,他们不畏强暴、英勇斗争,在运动中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今天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此外,还可以展览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展示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运动图片:“一二·九”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上海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99年全国大中小学生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使馆的野蛮暴行,等等。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中国革命史上有很多发扬集体主义的可歌可泣的篇章,很多人以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为重,牺牲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于生命。例如,在历史教学中讲到抗日战争时,笔者向学生讲述了“狼牙五壮士”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五位英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充分阐释了集体主义精神。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把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舍小家、为大家落实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真本领的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总之,历史课中呈现的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意志、事迹,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革命家的优良思想品德,都是中学生的好榜样,高中历史老师都应当很好地利用历史教科书,深挖历史课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资源,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情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简介】潘伟汉(1972- ),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高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卢 海)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  朗读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98-02  自古以来,人们都很了解朗读对于学习的意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白居易“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的故事传诵至今。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摘 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国内各个银行内部开始对经济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与发展,国家领导人以及银行负责人对银行经济资本的有效管理,可以加快中国经济发展进程。银行经济是国家经济之本,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直接影响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强国中的地位。银行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源泉。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到来,国家银行经济资本管理面临着新的
读儒一得陈明绍列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前551-前479)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统治地位的时间长达两千多年,实质上是"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文化的主体。时至今日,儒家学
一、将改革开放迅速纳入秩序的轨道,使之成为有领导的组织行为要使改革开放获得最佳效益,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迅速将其纳入秩序的轨道;而走向秩序化的唯一途径,则是把改革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搞好宣传舆论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从报道向引导转变'的思想指导下,成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整个西部大开发的宣传舆论工作具有一
开发灵香草经济效益好张洋民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农牧渔业局经过农业专家论证和试验,引种开发珍贵天然香料──灵香草获得成功,为农民致富开拓了新途径。灵香草原产我国西南高海拔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英语的现状 ,通过对个性心理动力与英语学习关系的简要分析 ,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心理动力的措施 ,以提高教学效果
今生不解缘刘立君八年前,我放弃了看得见的某些物质利益,到九三吉林省委机关工作。九三学社如同遥远、朦胧的远景镜头被瞬间拉到眼前,印象真切而感性:一个高知识阶层的群体,一间简
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一年多来运行良好,初见成效。文章对此作了阐述,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在处理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时颇有建树,使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经历了从冲突到互动的过程,为今天的民族法制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