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荒岗挂满“绿宝石”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8x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临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前些年,该县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发展方式粗放,山不绿、民不富、县很穷。近几年,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帮扶下,全县上下立足于生态发展、绿色脱贫,多措并举发展薄皮核桃产业,逐步实现了山变绿、人增收、县转型。截至2014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五年前的29%上升到41.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部财政收入分别由五年前的3402元、2.13亿元上升到去年的6233元、3.85亿元,矿山企业税收占比由五年前的95%下降到去年的20%。
  四任书记六任县长接力扶贫
  临城县是矿产大县,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矿石原料和煤炭为主,矿山收入占全县经济总量90%以上。这种发展模式造成矿山枯竭、环境污染,大多数群众享受不到资源红利,村企矛盾易发多发,一度导致群众上访,占全县信访总量的65%以上。
  如何实现既富民又绿山?县委、县政府从问题入手,在调整农业结构方面不断进行着尝试。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县开始“加快四荒开发,再造秀美山川”,推广过大枣,种植过蓖麻,曾出现家家户户种蓖麻、沟沟坎坎栽大枣的景观,核桃等传统经济林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生产与市场脱节,并没有带来好效益。经过多次聘请专家把脉,召集群众代表商议,县委、县政府逐步找到了自身优势。全县贫瘠荒岗多、宜林山场面积大,土质非常适宜栽植核桃,且核桃宜管理、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价格波动不大。同时,本地传统核桃皮厚、生长慢、产量低,而薄皮核桃价值高、生长快、产量大,特别是用手捏得开,解决了好吃皮难剥等问题。当时,一些群众开始试种植核桃,特别是县电信局组织干部职工筹资承包了3500亩荒岗,成立了以薄皮核桃种植为主的河北绿岭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绿岭公司核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的积极性。特别是2006年以后,薄皮核桃种植迅速推广,全县大大小小荒岗陆续披上绿装。
  2009年以来,县委一班人立足于产业发展,及时从政策、机制等方面引导薄皮核桃拉长链条,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也将薄皮核桃作为产业扶贫重点予以帮扶,累计争取项目资金超1.6亿元,仅农业开发项目就有11个,协调资金近6000万,直接扶持薄皮核桃。
  抓引领,用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制定政策向大户倾斜,成立薄皮核桃产业小组,组建核桃办公室,出台薄皮核桃发展五年和中长期规划,谋划了凤凰岭、五龙沟等片区,从种植、加工等环节给予指导。目前,全县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达21万亩,实现人均1亩优质薄皮核桃林目标,建成“中国薄皮核桃之乡”。
  抓整合,把农口项目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变撒芝麻盐为整合帮扶。每年整合资金近亿元,向重点企业和大户倾斜,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逐年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薄皮核桃产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在科技推广上,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召开多次科技专题培训班,将科技知识普及全县。
  抓组织。制度措施出台后,执行至关重要。县委在配备干部上树好导向,培选科技型干部,把扶持薄皮核桃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干部选用一条重要标准。每年三干会,县领导给帮扶单位和个人挂红花、发奖金,乡镇近几年提拔科级干部半数以上懂产业政策,了解核桃知识。政府注重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千方百计为企业家换思想、开思路,带领企业家20多批次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家树立敢闯敢试理念。


  “四位一体”带动千家万户
  临城县委、县政府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大力帮扶下,不断增强薄皮核桃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整合利用各项政策,积极鼓励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促进“龙身”发展,探索形成以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合作社为纽带、农民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机制,创新“资金入股、资产入股、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股份合作模式,以房屋、林地、资金、土地等股本,共建经营主体,再加上企业与农户、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农民实现股金、薪金、租金等多重收益,带动全县种植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全方位补贴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一头补苗子,种植面积百亩以上种植一棵、嫁接一棵分别给予1元和3.5元补贴;一头补深加工,政府帮助争取生产线补助资金,并通过财政贴息等措施予以补贴,仅一次性就补贴核桃深加工高速生产线1200万元。
  鼓励大户发展合作社,合作社集聚分散农户,通过土地集中“大流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并分红,解决农民无资金、无技术、无场地的“三难”问题。目前,全县共有647个专业合作社,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达122个,辐射带动5万多农民从中受益。
  基层党组织产业链上带领群众干,提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党组织覆盖面和统领作用,全县建在产业链上的党组织达40多个,带动近万农户从事核桃种植。李家韩、皇迷、闫家庄等村把种植薄皮核桃作为致富主抓手,几年间,核桃种植大户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昔日贫穷村成为致富典范。
  引导龙头企业带头闯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技支撑和科学管理,推动临城薄皮核桃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形成了以绿岭、绿蕾等9家薄皮核桃种植龙头,培育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木品种,其中“绿岭”和“绿早”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处在产业化龙头地位的绿岭、绿蕾等企业主动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户溢出知识、普及科技,三年来,累计培训农民3万多人,有效促进了知识共享。薄皮核桃树实现当年挂果,三年有产量,五年进入盛果期,亩产250kg以上,产品供不应求。
  开展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品牌,制定绿色核桃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对118道工序进行标准化种植管理,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核桃生产技术标准。经检验,临城薄皮核桃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24g/100g,蛋白质含量23.78%。绿岭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绿岭核桃荣获中国名优农产品、中华名果、奥运推荐果品等系列荣誉。   六次产业增绿创富
  临城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薄皮核桃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由一进三”、“接二连三”,推动产业融合聚集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一个市场价0.5元的薄皮核桃加工成风味核桃后能增值到1元多,加工成核桃乳、核桃油后能增值到4元多,加工成胶囊后能增值到10元左右。临城县薄皮核桃实现规模种植后,推动一产连二产,壮大核桃深加工,带动更多人致富脱贫。
  分级选,增加产品附加值。绿岭公司建成全国唯一一个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核桃分选机、青果脱皮机等产业化装备,获得国家专利,从英国引进核桃色选机,对原果进行分拣挑选,划分三星、五星、七星、特级、尊品等等级,分级包装提升附加值。临城特级薄皮核桃每公斤能卖到160元,尊品核桃卖到5元一个,产品供不应求。
  深加工,推进产品多元化。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建成10万级洁净车间和核桃乳高速生产线项目,向纵横两端延伸拓宽产业链,产品由当初核桃原果、核桃苗发展到核桃乳、核桃油、核桃蛋白片等6类30多个品种。
  重研发,主打“健康牌”。围绕生态健康主线,临城县从养生角度出发,积极在核桃精深加工方面进行研发和创新,提取核桃微量元素,生产核桃茶、核桃胶囊等保健功能食品,提升和拓展核桃“含金量”和增值空间。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核桃林既是经济林,又是绿色公园、天然氧吧。临城县坚持实施业态创新,开发核桃旅游功能,推进一三产融合发展,从卖核桃转向卖生态、卖风光,建设综合型产业。
  从一季摘果到四季收益。临城县依托万亩核桃林资源,打造春赏百花(园艺造型、设施花卉观赏)、夏乐垂玩(垂钓、游泳、竞技比赛等项目)、秋摘百果(果品、农产品等采摘)、冬重养生(瑜伽疗养康体)的“四季游”特色景观,延长收益时间,增加收益总量。
  由卖核桃到核桃游。变吃核桃为享受“核桃宴”,“核桃宴”不仅是吃得好,还能享受到身心愉悦的优美环境。开启核桃“鲜食代”,刚采收未经储藏的核桃,核桃果仁中的水分及营养元素最丰富,是老少咸宜的最佳美食。借助核桃林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优势,丰富野外徒步健身、绿廊绿道骑行、绿色采摘等健身娱乐活动,建成省内唯一42公里自行车绿廊绿道。今年“五一”以来,绿岭公司依托种植基地建成集餐饮垂钓、观光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市外桃源”项目,短短四个月,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把文化元素植入核桃产业,依托绿岭、绿蕾等薄皮核桃核生产种植区,打造市外桃源、绿廊绿道、养生雅园等特色精品路线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展核桃知识展览、核桃文化摄影、书法、绘画展览等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开发文玩核桃等核桃工艺品,用文化促民增收致富。
  推进城乡统筹。树立融合发展理念,结合薄皮核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破乡镇行政界限,将8个乡镇块状薄皮种植连成片,500亩以上片区达到40余个,带动了运输、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贫困人口由“十二五”初的7.24万人下降到现在的3.52万人。农民变身产业工人,富了口袋,并带动园区村、周边村进行改造提升,建起古西村、乔家庄、丰盈村、凤岗等一批美丽乡村。
其他文献
10月20日上午,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对全省建档立卡“回头看”和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副书记赵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省长沈小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席郭华出席会议。  赵勇指出,实施精准扶贫,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首先要把扶贫对象搞精准。去年以来,河北对65个贫困县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初步摸清了情况,弄清了
期刊
11月29日,第六次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及政策前沿论坛暨《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汪三贵、北京师范大学张琦教授等多位专家参加了论坛暨发布会。  《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由张琦、黄承伟著,近3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全文30万字。该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11月全国发行。  黄承伟表示,去年
期刊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扶贫作为带动性、参与性最广泛的扶贫方式,以其物质和精神“双扶贫”和持续性强、返贫率低的特点,对推进产业扶贫、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具有其他扶贫方式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实践  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但生态良好、旅游资源相对富集,是名符
期刊
初冬的太行,寒意渐浓。  地处深山区的涞水县吕家铺村的村民们,清晨一大早就上山坡,摆弄起了漫山的“三优”富士果树。“这里原来都是薪柴林和杂果,是精准扶贫让我们种上‘三优’富士,村民不出山就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该村村委会主任段进才说。作为涞水县率先脱贫的山区村,吕家铺的脱贫轨迹只是保定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一个缩影。  “病根”找得准,力量用对点,脱贫出列快,已经成为保定扶贫攻坚工作的生动写照。保定
期刊
对子沟本是河北省涞源县西团堡村村南的荒山野岭,但因六旺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4万只柴鸡,使这里成为了全省最大的柴鸡散养基地,年销售额已过千万。  九亩沿原来也只不过是走马驿镇花园村的一座秃山,但造地兴水之后,这里种上了50多万株核桃树,成为国家级万亩核桃示范园,也变成了百姓致富的小银行。  插箭岭以前也是白山镇的一个贫困村,但随着白石山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村里40%的农户都开起了“农家乐”和小超市,6
期刊
六年有多长?  六年前,位于韭菜坪半山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穷窝窝,“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对穷惯了的海嘎村村民来说,走上致富路的梦想好似遥不可及。  如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上海嘎村的“第一书记”杨波,六年来累计争取各类资金、物资折款500余万元,实施村庄道路改造、养殖基地建设、文化广场修建等民生工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美
期刊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一大早,我就醒了。清晨的天桥山村薄雾缭绕,远处传来画眉鸟悦耳的鸣叫,一切都无比清新。上午准备启程回长沙与家人过周末,心情不由愈加畅快起来。  7时40分,电话突然响起:“叶队长,道路施工需占用二组几户村民家的山林农田,户主突然不同意。”村主任向明超有些焦躁。“明超,别急,我马上就来!”我喊上队友张宏急忙赶往施工现场,一路寻思着:村道修建是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征
期刊
2015年11月11日,甘肃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在陇南两当县召开。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攻坚队伍建设,注意瞄准当前重点靶向,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精准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推动脱贫攻坚,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主持会议。 
期刊
11月16-22日,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承办、东盟秘书处支持的第三届“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经过7天的热烈研讨及广泛交流后,在广西南宁圆满闭幕。  应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邀请,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文莱、老挝、缅甸、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基层村官、专家学者通过国别发言、图片展示、室内研讨、实地考察、驻村体验等形式,从村级自治、村级透明化管理
期刊
饶阳县地处冀中平原腹地、黑龙港流域,是革命老区、传统农业县,全县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辖4镇3乡1区,197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2002年被河北省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号工程,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着力点,着力做强设施蔬菜产业,构建了政策带动、企民联动、金融撬动、科技促动“四轮驱动”产业扶贫机制。  “十二五”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