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_w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等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它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近年来,提倡语文人文性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误以为语文教育应以“人文性”作统帅,于是打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趣味”等旗号,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幌子下,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幌子下,以课文某一内容为由头,将语文课“切换”成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把语文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或时政讲析课。此种现象屡见不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语文课撕成两张皮顾此失彼,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谈人文性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应该是在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技法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知识等的掌握,通过读写听说等具体的语文实践来完成。否则,脱离了这些,所谓的“人文性”只能视作是“硬贴”标签。
  2 重结果轻过程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有些教师把此观点当作“尚方宝剑”,于是将课上成了“满堂问”,将目标确定为标准答案的获得而不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的牵引下,机械地、一步步地被教师带进其预先设定的答案中。否则,教师就不肯“善罢甘休”。教师认为答案知道了,目标就完成了。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轻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没有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认识活动(即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也就难以被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巩固。更为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行为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形成。
  3 教学方法,“热闹”与“不当”共生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起来,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生机盎然。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收获?我们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时,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然而,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然而,用心、仔细地阅读却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等的问题。
  4 课堂教学中“务虚”
  许多教师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采用了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课堂上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自不用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下令:“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为什么提倡将讨论引进课堂?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讨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自主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学生讨论了,“参与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没有架空。只要学生“有效讨论”了,这节课的教学才真正具有意义。什么叫“有效讨论”?首先它得有一个适当的主题,其次,讨论得有一个大致完善的过程。任何一个过程的完结都是需要时间的,对于一次讨论,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指标。但是,一节课的讨论时间不够肯定是行不通的。
  5 教学手段无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动画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动思动笔的时间。
  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原因在于:多媒体迷住了学生读书的眼。语文课是语文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学生只能通过语言文学才会理解、体悟、想象。所以借用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
  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问题,会有利于新课程的健康迈进。
其他文献
【摘 要】要高效完成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目标,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初中生接受、理解、掌握知识点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要从多方面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现状,分析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特征和内容,并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
期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是学校教研教改的重要课题,为此,就自己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是关键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教学共同体中与学生平等的一员,然而他是“平等中的首席”,他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参与者所无与伦比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的作用。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下面谈谈我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未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  【关键词】建构;课堂情感生态环境;有效教学  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
期刊
【摘 要】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
期刊
【摘 要】教师要在课堂上大胆地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习得的主场所,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因此,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理想课堂。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扎实
期刊
【摘 要】物理一直被认为是较抽象、较难学的科目,原因就在于它的原理比较抽象难懂,一些物理过程比较复杂,不易被学生所接受、理解。而教师采用Flash课件辅助教学,就能够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功效,比如它可以使“静态”变为“动态”,“高速”变为“低速”,“连续”转为“瞬间”,“微观”转为“宏观”,“抽象”变成“形象”使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变得“有声”、“有形”、“有色”;同时也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
期刊
【摘 要】课堂上教师不宜急于让学生开展讨论,应先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独立思考,并让学生有更多的个人表演机会,在此基础上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作为核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
期刊
【摘 要】使受教育对象懂得合作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听取别人看法与观点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中领悟取其精华的道理。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这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优化课堂教学,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  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
期刊
【摘 要】在教师的安排下,让学生先说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得到了培养。 放手让学生参与描述、表达,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学生的自主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思维得到有效拓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认识到授之以“渔”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落实不够到位,总是会看到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