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要求是要依据以人为本观念对课程和教学工作整体进行一次深入的完善,其目标不仅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更在于对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强化,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下,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的理论灌输性开始降低,而将重点放到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方面。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更多的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予以关注,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活跃度,探求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避免空泛的道理性知识,使小学的思品课更具有实践性和真实性。那么,怎样才能既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又不会事与愿违呢?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从以下四方面去努力,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受到预期的效果。
一、研究学生实际需求,实现对教师职能的有效转化
按照中国传统的教育观点来看,教师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学生对于教师不应当有任何反诘,对于知识应当全盘接受,绝不容许有所质疑。而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已经不再是权威知识的代表,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的知识传授者。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就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说,人之所以想要学习,是由于思考行为所导致的;而思考行为的產生,又是由于对事物存在疑问。从这个出发点来说,思想品德课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个人努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职能的有效体现,在于对学生思考模式的塑造和引导,而不是强硬的灌输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内容来具体设计生活情境,例如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一节内容是“成长不烦恼”,针对这个主题,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与家长的矛盾、冲突、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等问题,建议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对换,使双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地位来考虑问题,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真正领会课程内容,又可以教会学生适时改变思维模式的方法,能够切实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和学生的兴奋度。
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亲身参与
在教学方式上,中国应当积极借鉴美国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美国流产着关于课堂学习的一句非常简洁、目的明确的话,就是“我听见,我遗忘;我看见,我懂得;我实践,我明白。”这句话所展示的是美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的确立。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思想观念体系的课程,更应当将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充分满足学生在少年期和青春期不同阶段对于知识和社会经验的需求。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授课——听课模式,而应当采取如辩论活动、场景表现、说故事讲道理、小组讨论等多种能够实现学生实际参与的教学手段,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各种任务调查、实地考察、社会宣传等活动,来为思品课的有效学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素材。例如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不以规矩,无以方圆”一课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探寻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实地到银行、医院、食堂等进行行为观察,并有重点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要遵守规矩,如果不遵守规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性就会明显增加,会让本来枯燥单调的道理讲述变得活跃起来。
三、掌握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思品课堂的气氛和效果
当前时代下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很多,他们对于单调的课本内容兴趣不大,因此要考虑到小学生对事物和行为认知的特点,积极采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和技术,营造全方位的听、看、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值。例如可积极采用flash动画、有声故事诵读以及各种影像资料等更直观和具体的教学手段,直接刺激小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感知性,同时采用各种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还能够实现课堂知识的丰富性和趣致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例如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课中,就可以播放神十上天、辽宁号航空母舰在海上执行任务的相关影像等,使学生能够在更具体的形象观察中来提高对国家和时代特征的认识,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对美好对伟大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好奇心,调动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塑造和谐师生关系,展现教学课堂的生命力
小学生由于智力和思维模式发展不够成熟,因此学习的专一性和集中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堂气氛十分严肃,授课内容过于单一,就会使课堂死气沉沉,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道理的理解有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思品课的教师而言,要能够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来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要能够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性质来设计课堂内容,例如针对“多彩的情绪”一课,教师就可以形象的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各种烦恼,自己遇到问题时的情绪变化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比较生动的语言,掌握“烦恼”问题的形容程度,这种做法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
总而言之,在思品课堂,教师应当积极探求和实践更多的、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要认真的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行为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分析,同时要采用更开放和更平和的教学态度,积极的鼓励学生能够真正的发现问题,勇敢的提出质疑,使教学课堂成为一个既能够传授道理知识,又实现学生充分参与的动态过程,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课堂的活跃性,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三附小 江苏】
一、研究学生实际需求,实现对教师职能的有效转化
按照中国传统的教育观点来看,教师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学生对于教师不应当有任何反诘,对于知识应当全盘接受,绝不容许有所质疑。而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已经不再是权威知识的代表,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的知识传授者。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就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说,人之所以想要学习,是由于思考行为所导致的;而思考行为的產生,又是由于对事物存在疑问。从这个出发点来说,思想品德课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个人努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职能的有效体现,在于对学生思考模式的塑造和引导,而不是强硬的灌输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内容来具体设计生活情境,例如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一节内容是“成长不烦恼”,针对这个主题,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在成长过程中自己与家长的矛盾、冲突、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等问题,建议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对换,使双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地位来考虑问题,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真正领会课程内容,又可以教会学生适时改变思维模式的方法,能够切实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和学生的兴奋度。
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亲身参与
在教学方式上,中国应当积极借鉴美国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生动性。美国流产着关于课堂学习的一句非常简洁、目的明确的话,就是“我听见,我遗忘;我看见,我懂得;我实践,我明白。”这句话所展示的是美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的确立。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思想观念体系的课程,更应当将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充分满足学生在少年期和青春期不同阶段对于知识和社会经验的需求。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授课——听课模式,而应当采取如辩论活动、场景表现、说故事讲道理、小组讨论等多种能够实现学生实际参与的教学手段,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各种任务调查、实地考察、社会宣传等活动,来为思品课的有效学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素材。例如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不以规矩,无以方圆”一课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调查,探寻在公共场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实地到银行、医院、食堂等进行行为观察,并有重点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要遵守规矩,如果不遵守规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性就会明显增加,会让本来枯燥单调的道理讲述变得活跃起来。
三、掌握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思品课堂的气氛和效果
当前时代下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很多,他们对于单调的课本内容兴趣不大,因此要考虑到小学生对事物和行为认知的特点,积极采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和技术,营造全方位的听、看、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值。例如可积极采用flash动画、有声故事诵读以及各种影像资料等更直观和具体的教学手段,直接刺激小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感知性,同时采用各种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还能够实现课堂知识的丰富性和趣致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例如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课中,就可以播放神十上天、辽宁号航空母舰在海上执行任务的相关影像等,使学生能够在更具体的形象观察中来提高对国家和时代特征的认识,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对美好对伟大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好奇心,调动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塑造和谐师生关系,展现教学课堂的生命力
小学生由于智力和思维模式发展不够成熟,因此学习的专一性和集中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堂气氛十分严肃,授课内容过于单一,就会使课堂死气沉沉,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道理的理解有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思品课的教师而言,要能够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来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要能够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性质来设计课堂内容,例如针对“多彩的情绪”一课,教师就可以形象的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各种烦恼,自己遇到问题时的情绪变化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比较生动的语言,掌握“烦恼”问题的形容程度,这种做法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
总而言之,在思品课堂,教师应当积极探求和实践更多的、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要认真的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行为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分析,同时要采用更开放和更平和的教学态度,积极的鼓励学生能够真正的发现问题,勇敢的提出质疑,使教学课堂成为一个既能够传授道理知识,又实现学生充分参与的动态过程,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课堂的活跃性,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三附小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