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ter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pire 在《语言论》中说过:“语言有个底座,——语言不脱离文化存在,这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文化就是英语这门语言的底座。”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学生特别是职校生因为种种原因缺乏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交际时经常会犯常识性错误。“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经常产生冲突和故障。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涉及的每个话题,比如说节日礼仪、家庭生活、文化教育、社交聚会等等或多或少都涉及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言差异,可根据主要话题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多角度补充相关的西方文化信息,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精通并熟练运用语言。现将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一、 称呼语
  
  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出现了中西称呼习惯不一样的现象。在中国, 习惯上有“黄主任”、“郭校长”、“王经理”“林老师”等称呼, 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 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觉得亲切、自然。如Good morning, doctor,但如果搬用来称呼教师则不符合英美人士的习惯,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可用Ms,这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产物。
  
  二、 打招呼
  
  中西方社会习俗和日常礼仪的也有很多方面的差别,比如说打招呼时,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另外,在一些教材中还出现了比如“Nice to meet you!” “Nice meeting you!”等等的区别。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它们的使用对象, 以及使用时的时空意境。比如, 模拟这样的情景:学生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新朋友,当他们道别时学生可以用: “Nice meeting you!”如果学生用:“Nice to meet you!”就不够得体, 这句打招呼用语是用在初次见面时。
  
  三、 赞美和感谢
  
  一般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英美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错误的判断,会显得很尴尬。他们之间跨文化的接触很可能是以交流失败而告终。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Thank you”.来回答。
  
  四、 隐私
  
  在英语国家,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 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权。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 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 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 他们很重视privacy, 不愿别人过问个人之事。因此, 根据他们的习惯, 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 否则就是失礼。
  
  五、 社交礼仪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西方的社会礼仪虽有所认识,比如说他们耳熟能详的“Ladies first”,但仅止于皮毛。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女士优先在西方国家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他们社会文化和骑士精神的集中体现,几乎融入到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关于赴聚会之约是否应该守时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在被问到这一问题时几乎毫无例外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守时是基本而且很重要的美德,是尊重主人的体现,若提前到达会显得更有礼貌。然而在西方国家若这样做恰恰会被认为是失礼行为,因为他们认为提前到达的话,主人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一切事宜,这会让他们感到尴尬。另外英美人士担心每次聚会都准时到达会让别人误以为他的生活很空虚,他们更倾向于营造一个别人眼中要务缠身事业有成的形象,所以在西方国家赴宴时应该“Be fashionably late”(迟到为时髦),当然迟到过久同样也是无礼的举动,会损害他们的形象。
  
  六、 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也用来表达某些感情。英语中的become red-faced同汉语中的“脸红”一样,表示“不好意思”或“难为情”。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而表示嫉妒的汉语可以说“得了红眼病”,英语却要说成“green-eyed”等等。
  除了上面所述的几种典型的文化教育的内容集中体现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不同方面,如打电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 ×××speaking”.而不是“I am ×××.”说:“Is that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speaking?”。再如应用文体如信件、日记、通知的格式英汉之间的差异等等,这些是学生学习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跨文化交际教学是职业院校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加以控制,既要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要丰富学习形式,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大学法语二外教学,一直是高校法语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大学法语二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学内容上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很多美术教师在实践中努力寻求和探索实现新课程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但囿于认识的偏差,有部分教师在培养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民主思想和运用现代媒体手段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不当做法,或流于形式,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并应及时纠正的。    一、盲目分组合作,抑制学生个性发展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具体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常常生硬地搬用分组合作的固定形式,以为只有采用分组练习,才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过身体锻炼和实践来实现的课程,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划分为: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首次把心理健康目标提高到课程目标地位,也是除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将心理健康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唯一课程,对发挥该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影响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由于旧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体
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师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作用。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作为一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   如今的教师虽早已丢掉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教鞭,那种靠体罚学生而达到教育目的的做法已被教师们唾弃。但是毋庸讳言,仍有许多教师有意无意地采取讽刺、挖苦、揭短等种种手段,使学生在精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迅速崛起,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而广泛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是新世纪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在整个自然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科学。如何把生物课上“好”?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如何使生物课的教学与发展同学生智能以及与培养学生创造力相结合?这是每一个生物教师应该重视和探索的课题。尽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生看做是课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提出“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传统文化自信,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走歪路。高校艺术社团的建立同样要文化自信,坚持本地方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关键词:河东文化 高校社团 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095-02  俗话说:“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
现行修订版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编入了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阿历克斯·哈利的散文名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好学上进的父亲面临失学的危机之后,無奈之中去列车上当临时服务员,与素不相识的博西先生相遇。父亲认真、不马虎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服务获得了博西先生的好感并得到他的资助,从而改变了人生。  这是一篇课外阅读课文,按照惯例,我们几位语文科的老师往往只是在课堂上简略地讲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木版年画与动画的相互作用关系,传统木版年画故事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美、构图美,却出现后继无人、人死艺绝,传播不出去的现象;而传播快捷广泛的动画却又出现内容缺乏创意,同质化严重的现象。笔者试着从两个方面的优点出发,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相互作用,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关键词:动画 传统文化 木版年画 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感到学习有趣、知识有趣、活动有趣时,就很容易被带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其求知欲,引发其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发展。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观;教学气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才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