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向爱美、创造美的道路昂首前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材中承载着丰富的美育素材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漫步在语文天地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那一篇篇文章仿佛就是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又若一朵朵色彩绚丽的花朵。它们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
  (一)自然美
  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物,如山川草木、风云雨露、鸟兽虫鱼等,都是人们的审美对象,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在教材中有广泛而生动的反映:如刘白羽把《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夹岸的奇峰峭壁、风土人情,写得幽深秀美,如诗如画……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人无限舒适,能净化人的心灵。
  (二)意境美
  意境,它表现为妥善处理情与景的关系,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淡淡的景蕴含着淡淡的情,学生无不为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所倾倒。如在《荷花淀》一文中,作者孙犁选取了富有特征的景物,将一种情感化为一种美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淡雅秀丽、色彩斑斓的风景画。
  (三)人情美
  指人与人在生活交往中相互尊重、理解、关心、体贴、协作、帮助等的言行中表现出来的心灵之美,行为之美。如《散步》中一家三代尊老爱幼的纯朴亲情;《背影》中父子之间感人肺腑的亲子之情《我与地坛》中流露的深沉感人的母子之情……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尊师爱友、忧国忧民、善良纯洁等美好品质的优秀材料。
  (四)劳动美
  美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实践又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创造价值的美的享受。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就是人的智慧、才能、愿望和理想通过物质生产转化为物质成果的过程。人类面对这样的成果就会感到喜悦和自豪,这样的客观对象就具有了美的价值。荷花淀中“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在这银色的月光下,干净的院子里编着洁白的白洋淀席,并一会儿编成了一大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白洋淀里的女人们勤劳能干的热情讴歌。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
  (一)要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
  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现行中语教材中,不乏文质兼优、字字珠玑的佳作,也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因此,要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脑里,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学生在接触《祝福》时,对祥林嫂这一形象,先是从她的乌裙、蓝袄、月白背心、脸上的表情、眼神的变化等神态,从她抗婚磕头,捐门槛等行为,及丧夫失子后的“我真傻”“人死后,到处有没有魂灵”之类的语言等表象,产生了对她的深深同情,由此而生发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憎恨感性的美学意义。因此,授课者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境”,感知“形”,从“形”中感知“美”,从“美”中产生“情”。当然这只是感性的认识,是审美教育的第一步。
  (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
  生活实际反映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什么是美?穿补丁衣服美不美?穿漂亮衣服美不美?白杨树、松树美在哪里?同是岳阳楼,同为洞庭水,为何阴晴两景会使“迁客骚人”产生忧喜两种览物之情?同是秋天景色,为何在这一个作者手下绚丽灿烂,而在另一个作者手下却是肃杀凄凉?……诸如此类问题该如何理解。
  提高学生识别事物美丑的能力,就应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展开联想、思索、分析、判断。祥林嫂为何在祝福中死去?她的悲剧遭遇从何产生,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从鲁四老爷的所作所为,贺家堂伯的驱赶,柳妈的解脱之计等展开联想、思索,分析这与造成祥林嫂悲剧有哪些因果关系,便会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便是扼杀祥林嫂的罪魁祸首,这个阶段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是审美教育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
  (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在形象感知、审美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出对社会、人生的某些感悟,使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得到升华,眼界更加开阔。
  诱发情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反复吟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的诵读,常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巧设问题,引发联想想象也是一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择词选字,借景表情,借文移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把已知的材料加以合理的想象加工,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持之以恒,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在消化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的熏陶,强化识别事物的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作文水平。
  总之,语文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它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因素。本文仅从审美教育的特点、作用和方法三方面作了论述。我感到语文美育的研究领域非常宽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多积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探讨打下扎实基础。
其他文献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阵地,能为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极大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育教学重要资源之一的图书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的改革在要求教师的教育方式有所改革之外,馆员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有改革要求。中学生图书馆如何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探索,以发掘更加有效的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更好地发挥出中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环境也更加发达与繁荣,信息环境对于传统教学课堂的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小学数学教学从起初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逐渐发展到使用教具与学具来作为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提高效率,直至到今天使用信息化环境参与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发达、优化,以及教学效率随教学手段的提高而发生的变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信息环境下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教学应该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扩充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以外,还增加了“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而引发了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内涵的解读,研究人士也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了阐述,但其准确的定义及应用尚待深入探究。本文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以及如何
期刊
我从事政教主任工作才一年多点,在这个岗位的四百多个日夜里,我通过探索、积累、研究发现,政教工作是中学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学校工作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方式已与过去的初中生截然不同,因此“政教兴则校更兴”,这是我对政教工作的理解,也就是当今中学发展的标识,它的兴衰成败则为教育事业的讯速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起到不可忽
期刊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渗透在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同时,函数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刻划,这又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材料。就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函数的两种表达方式——解析式和图象——之间常常需要对照。为了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在有关函数的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手工绘图,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弊端;应用几何画
期刊
“课程资源”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我们应该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教科书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它的课程资源。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充分挖掘生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呢?我认为,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学习数学。  一、让学生心动  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心动,当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或者有强烈的好奇感了,他们自然会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所以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在每个教
期刊
“十二五”期间,我参与研究了市级课题《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贯彻“因材施教”方针的行动研究》,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尝试了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学习方式、改进课堂评价三种策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的严峻挑战下,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只管教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了让学困生也能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我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在上课时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然而学习是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无不渗透于每一节课、每一次激励、每一个机会、每一个眼神之中。因此,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小学
期刊
“掌握学习”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心里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他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他们所能达到的全部潜力,使绝大多数学生学会所教授的大多数内容,理论如此美妙,但我们平时实际工作中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有时甚至于造成半数以上不合格的职高毕业生走向社会。如何改变现有状况,如何提高职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适应灵活多样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激发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兴趣,这需要我们专业教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