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肿瘤患者的社区管理(癌痛篇)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老龄化、环境改变、生活压力、诊断手段的提高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1000余万,死亡600万以上,每一天全世界至少有500万人遭受癌痛折磨,而中国至少有100万癌痛病人。从事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十年来,依个人经验,下级医院或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提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癌症疼痛如何正确地诊治?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癌症疼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癌痛的治疗,仍有50-80%的癌痛患者未获得完全缓解;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病人的疼痛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
  而癌症疼痛没有得到缓解的原因有:
  这其中,大部分的根源还是在于医务人员,许多患者的疼痛并不是不能治疗,而是治疗不当。然而这个问题却常常被忽视。绝大部分的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经过正确的健康宣教和指导,都是可以配合治疗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止痛效果的。这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使晚期患者临终前尽可能的无痛苦。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而且每个人的痛阈都不一样,所以,医护人员首先一定要相信癌症患者关于疼痛的主诉。
  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没法用客观的方法去测量。疼痛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划线法(visual analog scale,简称VAS)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在10cm的水平线上,左端“0”表示无痛,右端“10”表示极痛,让病人在线上做标记,以表示疼痛的程度。这个方法比较简单,病人容易掌握,重复性也比较好,可以记录疼痛的动态变化,特别是使用止痛药以后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疼痛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等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影响;中度疼痛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干扰;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和被动体位。癌痛的治疗除了抗肿瘤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手段。针对癌症疼痛,WHO的三阶梯止痛方法(见表1)非常实用并且有效。
  一、口服给药
  临床应用中,应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便于病人长期用药,特别是对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适当口服用药极少产生成瘾性(小于1%)。例如,一个鼻咽癌多发骨转移的患者,骨痛非常明显,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已经达到重度疼痛了。而在药物的选择上,我们有吗啡针、吗啡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等等,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就应该选择吗啡缓释片,而如果病人的肿瘤继续进展恶化,已经不能口服了,则可以改用芬太尼透皮贴。(癌症疼痛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所以吗啡针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癌症病人要求的是镇痛效果,而不是精神享受)。
  二、按时给药
  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照时间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在疼痛时给药)。例如,现在有一个肺癌晚期重度疼痛的病人,那么我们使用吗啡缓释片的时候,并不是在病人主诉疼痛的时间点给药,而是固定的12个小时给药一次。因为吗啡缓释片达到血药高峰的时间比较长,也就是俗称起效的时间会比较长,如果在疼痛的时候才给药,病人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止痛效果;而且癌症疼痛是一个慢性的疼痛,需要止痛药的持续作用,所以对于癌痛的病人,强调按时给药很重要。有些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或者不配合,到了服药的时间,感觉不痛,就不吃药,而等到开始痛了再吃,效果又不好,往往就会对治疗失去信心,也会对医生产生怀疑,所以医务人员做好这方面的解释和宣教很重要。
  三、按阶梯给药(参照表1)
  按阶梯给药最重要的是区分疼痛的分级,对于理解力好和比较配合的患者,划线法是很好的一个评价标准,3分以下是轻度疼痛,4-6分是中度疼痛,7分以上是重度疼痛。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如果遇到理解力或者配合度差的病人,还有一个可以快速判断疼痛的方法就是根据病人的睡眠情况判断:如果疼痛影响睡眠,就是中度疼痛;如果疼痛使患者完全无法入睡,就是重度疼痛。我们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来给予相应阶梯的药物,如果病人就诊时就已经是重度疼痛了,就应该直接使用重度镇痛药,无需从第一阶梯开始。
  第一阶梯药物是以非阿片类止痛药为主,这一类药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这一类药物的特点是有“天花板效应”,就是超过一定剂量的时候,止痛效果不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副作用会增加。这一类药物不能两种联用,但是每一种可能会有不同的止痛效果,比如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都是第一阶梯药物,我们一般只选用一种而不会两种一起用,阿司匹林效果不好的,扑热息痛可能会有效果,反之亦然。
  第二阶梯药物以弱阿片类药物或者其他治疗中度疼痛的药物为主,弱阿片类药物的代表是可待因,治疗中度疼痛的药物主要有曲马多等。目前肿瘤科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曲马多缓释片,这一类药物跟非甾体类抗炎药一样有天花板效应。因此,在正规使用一、二阶梯药物后,如果疼痛不能控制,不应再加量、换用或者联用同一阶梯的镇痛药物,应选择更高阶梯的镇痛药物。
  第三阶梯代表药物为吗啡,此阶梯药物没有“天花板效应”,如果常规剂量控制疼痛效果不佳,可以逐渐增加吗啡剂量,直至完好控制疼痛为止。这里需要要强调的是,不管普通老百姓还是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杜冷丁(哌替啶)往往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杜冷丁在癌痛治疗中是不提倡使用的,因为它的作用时间比较短,成瘾性比较强,长期使用还有神经毒性;因此,建议基层或非专科人员对于癌痛的病人尽量不要使用杜冷丁。而吗啡血药浓度平稳,峰值低,不产生欣快感,临床不易产生成瘾性和药物依赖性。
  四、个体化给药
  药物剂量应当根据病人需要从小到大直至疼痛消失,而不是对剂量限制过严,从而导致用药不足。比如最常用的吗啡缓释片,使用的时候从最低剂量每次30mg开始,每12个小时给药一次,如果止痛效果不佳,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逐渐增加使用剂量,因为这一类药物没有天花板效应,可以一直加量到病人不痛,再按照这个剂量维持。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于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在患者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患者最常见的副作用有两个,一是恶心呕吐,一是便秘。所以,对于刚开始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患者,可以同时使用胃复安等止吐药物治疗;而为了防止便秘,在患者开始用止痛药的时候,就应调节饮食和使用缓泻药。
  对于有神经受压、脊髓压迫和颅内压增高的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同时,可给予皮质类固醇,镇痛效果会明显增加,最常用的药物是泼尼松和地塞米松。
  而对于合并有明显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需相关专科会诊加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
其他文献
目录在英国,病人在医院被查出患有不治之症时,医生会主动开出“不必治疗” 的告知函,希望患者直接回家,在家里平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而不是设法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接到这个告知函后,90%以上的绝症患者及其家人会平静地接受,他们不会去求医生帮着继续治疗,更不会因此闹事,状告医院失职和医生没有职业道德。  面对诸如癌症晚期、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不幸降临,医患双方都能相当理智和平静。这在英国医院里是常有的事。不久
期刊
最近因为马拉松比赛中有运动员猝死之事,引发了人们对于长跑的议论,还有的学校因此取消了长跑运动。其实,跑,是在陆地上生活的哺乳动物的本能。远古时代的人,要打野兔子充饥,不能“守株待兔”,必需得跑,要躲避猛兽袭击也得跑,不然就一命呜呼。到了近代,人们倒是不必依靠“跑”来求得生存了,但发现如果长时间坐着不动,也会“坐”出病来,于是就有关于运动的提倡。  虽说现代意义上的运动,起于古希腊,但真正认识到运动
期刊
一大早送女儿去学校,然后到旁边的田径场锻炼。十一月的洛杉矶,虽然午后烈日炎炎,早上却冷飕飕的有进入冬季的感觉。七点钟的天空只被晨曦照了个半亮,就已经有不少人在操场做各种运动了。我每次都是绕场慢跑六圈。先从第6道开始,一圈过后在百米起跑线前换到里面的5号道,下一圈再换到4号道,一直到跑完最里面的1号道结束。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忘记跑了几圈。另外,里圈距离较短,放在后面跑能省些劲。这个办法是跟汤姆学的,
期刊
写这一篇卷首语的时候,又一个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中国人常说,立春之后的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也就是在这个早春时节,习近平同志第一个走进的是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高度关注民生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是他对“深化医改”真面目的点睛之语。  分级诊疗、医养保融合、处方药走出“加价”痼疾、处方药社会化网络化流通、大医院医生自由执业等健康医疗
期刊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大学里,汪瑾就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她一直很向往诗中提到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企当翻译的汪瑾和英国网友弗里茨聊天的时候,得知他正利用假期做“有机”旅行。所谓有机旅行,又叫有机农场旅行,是指在尽量减少花费的情况下去国外的有机农场和庄园旅游,体验当地农家生活,以劳动
期刊
分级诊疗的思路,是典型的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传统做法,准确地讲,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或者公有制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的做法。这个话其实是废话,计划经济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无法建计划经济的。  分级,是一种典型的行政等级制做法。社区,名字就很典型,叫“基层”,我们没好意思叫“底层”,但老百姓和医生都明白,社区就是底层,医院是高层。不管是从资源、职称、工资标准、设备配置、包括现在很有意思的配置药
期刊
如何让优秀医生去基层?的确是收入问题。说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有一个好的收入,受人尊重的工作,是普通人需要的,大部分医生也是普通人。不排除有些人想当专家,想拿诺奖,这种人少数。在社区做门诊的,怎么提高他们的收入?还真的不是维持今天的体制。我知道有些人在考虑,我们为什么不把社区大夫的工资提上来?三甲医院医生一年挣三十万,社区也一年挣三十万,好多大夫就愿意去社区了。我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维持社区是以公立
期刊
除了淘宝,年青一代对于大数据的熟悉要数1月26日“朋友圈”广告的推广。有个段子:“如果是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投放,收到可乐的是屌丝,收到VIVO的是中产,收到宝马的是土豪,什么都没收到的,你被朋友圈抛弃了。”而据小道消息,微信朋友圈的第一批FEED流广告是在对用户社交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投放的,青少年的朋友圈集中投放可口可乐品牌广告,城市白领的朋友圈集中投放VIVO品牌广告,科技新贵和高富帅朋友圈
期刊
要形成分级(分工分类)诊疗,就要让社区大夫能够把患者留住,把患者伺候好;让三甲医院里能够、适合当家庭医生的大夫也愿意去社区,能比在三甲医院做得更多、更好。这涉及到创新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并不是说医生在三甲医院天天坐诊,亲自看160个号,到社区还是160个号,而是要充分发挥医生的积极性,让他想办法,区分哪些工作需要他要亲自干,哪些让低年资的医生干,哪些让护士也可以干。并且,患者也认为,自己的病不需要这
期刊
年轻人应该了解的青春痘知识
期刊